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 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 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 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 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 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 ( http: / / www.21cnjy.com )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 通过演示、观察,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板书 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演示 1.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么?(不能,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教师同时指出,地球也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2.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照射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昼夜现象是在地球仪不动的情况下产生的。那么,假如说地球也不自转,是不是也会产生这种昼夜现象呢?(是的,地球不动,同样会产生昼夜现象)
3.继续演示,教师慢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 http: / / www.21cnjy.com ),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发生什么变化?(昼半球不断变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断变成昼半球)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出:这种地球仪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相互更替的变化,说明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朝向太阳的半球——昼
板书 昼夜更替
背向太阳的半球——夜
活动
1.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美国的纽约,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演示观察,当北京是傍晚时,纽约是什么时间?(早上)并看课本“畅畅和姨妈的问候”,思考在同一时刻,为什么会有时间上的差异?
2.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继续演示。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先在地球仪上同一纬线上做了3个标记,然后自西向东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3个标记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顺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相对位置偏东的标记,要比位置偏西的标记先进入昼半球,也就是说,在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显然在时刻上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早一些,使学生知道地球的自转还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4.让学生列举自己所遇到的时差问题的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并思考如果观看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时,如何来计算时差准时收看呢?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让学生了解时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
[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总结新课,并强调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基本原因,“更替”二字是关键。
板书设计
设计1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1.自转——绕轴旋转——自西向东——一天
2.公转——绕日旋转——自西向东——一年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设计2
教学反思: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检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本课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用地球的自转解释昼交替这一自然现象。因此,实验使问题变得清晰明了。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2.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2.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后承转:我们已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那么,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讲授新课]
设问 同学们,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地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倾斜着身子,而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教师出示地球仪说明)。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90度)围绕太阳公转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
.投影展示 演示比较表
项目 假设性演示 模拟性演示
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一年) (一年)
地球绕日公转时的姿势 (直立) (倾斜)
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有无变化 (无) (高低不同)
某地一年内每天昼夜长短有无变化 (无) (长短不同)
某地一年内各月获得热量有无差别 (无) (多少不同)
原因分析 (太阳始终直射赤道) (太阳有时直射赤道,有时直射南、北回归线)
3.教师用地球仪在讲桌上分别进行以上两项演示(可以用电脑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以学生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4.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观察、讨论的情况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以上对比演示,使我们知道了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一年内我们的日常生活可就单调乏味了。正是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的转动特点,才使我们在一年内有了现在这样冬去春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过渡 那么,一年内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进行演示分析。
板书 季节变化
活动1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思考:①在同一天中,早、午、晚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最厉害?(中午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引导学生议论发言)使学生认识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进而给学生说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就是课本中提到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一天中12点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不用大小来说,而是用高低来表述,太阳高度高,也就是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多;太阳高度低,也就是说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少。一天之中我们感到中午比早晚热,就是中午的太阳高度比早晚高,获得的太阳热量多的缘故。阳光直射是指太阳高度为90度,阳光斜射是指太阳高度小于90度。(必要时可用手电筒对着墙壁演示,使学生明确太阳高度的高低以及与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光热多少的关系)
②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当地的情况,说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教师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
③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吗?(不一样)什么季节较长?(夏季)什么季节较短?(冬季)白昼时间的长短与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反之越少)
2.投影展示 演示分析引导表(见板书设计)
3.教师按冬至→春分→夏至→秋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顺序,一边重复刚才的模拟性演示,一边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13“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学习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在演示到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冬至日和夏至日的位置时,教师注意要简要说明南、北纬23°26′为什么被称为南、北回归线。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设计表格、师生边议论,学生边整理课堂笔记,并强调四季变化为本节的重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让学生合作完成地球公转实验,既有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