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三 滔滔黄河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第三节 三 滔滔黄河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31 15:13:22

文档简介

三 滔滔黄河  
重点地图练识图填图 直击重点
1.填出源地和注入海洋:① 山脉;② 海。
2.上中下游分界点:a (内蒙古自治区);
b (河南省)。
3.干流流经的省区:c ;d ;e ;f ;g 。
4.支流和湖泊:③ ;④ ;⑤ ;⑥ 。
5.水利枢纽:⑦ ;⑧ 。
6.黄河流经的地形区:A ;B ;C ;D 。
基础达标练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歌曲《黄河妈妈》中写道:“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等你经过了……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据此完成1、2题。
1.“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这是形容黄河的 ( )
A.上游河段 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 D.入海口
2.“等你经过了……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黄河水变成黄色的主要原因是 ( )
A.落差太大,水流湍急
B.流域面积广大,泥沙淤积河道
C.工业集中,污染严重
D.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不断被文人墨客吟颂和赞美。读黄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写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
A.源头    B.上、中游
C.中、下游  D.下游
4.“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这是河南开封人对身边黄河形成“地上河”景观的形象描述。该景观出现在 (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5.“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反映了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 )
A.源区冰川消融   B.上游土地荒漠化
C.中游水土流失   D.下游泥沙淤积
素养提升练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2024年3月18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段全线开通,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标志着黄河2021—2024年度凌汛期结束。如图为黄河水系略图。据此完成6~8题。
6.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原因是 ( )
A.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
C.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D.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
8.黄河下游流经的华北平原,“水荒”问题一直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有 (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禁止工农业用水
④节约用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与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 )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修筑梯田
10.黄河上游进行水能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塑造了平原,灌溉了农田,养育着千千万万的各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沿线多年平均径流量和平均含沙量变化图。
(1)黄河水在滚滚东流的过程中,塑造了A 平原和河套平原,该平原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
(2)黄河从兰州到河口段径流量减少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至少写两点)。
(3)结合材料可知,黄河沿线多年平均含沙量剧增的河段是 (填序号),其自然原因是 (写一个即可)。
(4)近年来,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河流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得益于哪些治理措施: 。三 滔滔黄河  
重点地图练识图填图 直击重点
1.填出源地和注入海洋:①巴颜喀拉山脉;②渤海。
2.上中下游分界点:a河口(内蒙古自治区);
b桃花峪(河南省)。
3.干流流经的省区:c甘肃省;d宁夏回族自治区;e陕西省;f山西省;g山东省。
4.支流和湖泊:③湟水;④洮河;⑤汾河;⑥渭河。
5.水利枢纽:⑦龙羊峡水电站;⑧小浪底水利枢纽。
6.黄河流经的地形区: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平原。
基础达标练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歌曲《黄河妈妈》中写道:“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等你经过了……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据此完成1、2题。
1.“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这是形容黄河的 (A)
A.上游河段 B.中游河段
C.下游河段 D.入海口
2.“等你经过了……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黄河水变成黄色的主要原因是 (D)
A.落差太大,水流湍急
B.流域面积广大,泥沙淤积河道
C.工业集中,污染严重
D.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古以来,不断被文人墨客吟颂和赞美。读黄河流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写黄河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B)
A.源头    B.上、中游
C.中、下游  D.下游
4.“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这是河南开封人对身边黄河形成“地上河”景观的形象描述。该景观出现在 (D)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5.“黄河奔浊浪,是天生不清。”反映了黄河含沙量大的特点。其主要原因是 (C)
A.源区冰川消融   B.上游土地荒漠化
C.中游水土流失   D.下游泥沙淤积
素养提升练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2024年3月18日,黄河内蒙古封冻段全线开通,凌汛洪水安全进入万家寨水库,标志着黄河2021—2024年度凌汛期结束。如图为黄河水系略图。据此完成6~8题。
6.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C)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造成这种状况的自然原因是 (A)
A.土质疏松,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B.开发历史悠久,长期过垦过牧
C.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D.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
8.黄河下游流经的华北平原,“水荒”问题一直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合理措施有 (D)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量开采地下水
③禁止工农业用水
④节约用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图所示)。据此完成9、10题。
9.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与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C)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修筑梯田
10.黄河上游进行水能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A)
A.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塑造了平原,灌溉了农田,养育着千千万万的各族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图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图2为黄河沿线多年平均径流量和平均含沙量变化图。
(1)黄河水在滚滚东流的过程中,塑造了A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该平原农业发达,被誉为“塞上江南”。
(2)黄河从兰州到河口段径流量减少的社会经济原因是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流经重要农业区,灌溉需水量大(只要提到人口、农业等用水量大即可给分)(至少写两点)。
(3)结合材料可知,黄河沿线多年平均含沙量剧增的河段是②(填序号),其自然原因是黄土高原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写一个即可)。
(4)近年来,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河流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得益于哪些治理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坡耕地改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