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 二 机械、纺织工业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二节 二 机械、纺织工业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同步练(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8-31 15:39:35

文档简介

二 机械、纺织工业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地图练识图填图 直击重点
1.中国主要高新区分布:
(1)高新技术产业带:A 地区、B 三角洲、C 三角洲等。
(2)四大密集区:
①以 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②以 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③以 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④以D 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2.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1)工业基地的名称:
① 工业基地;② 工业基地;
③ 工业基地;④ 工业基地。
(2)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基础达标练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提出“去产能转型”,即去除高能耗、污染大的传统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下列工业部门属于传统工业的是 ( )
A.航天工业 B.风能发电
C.钢铁工业 D.光伏材料
2.我国最重要的纺织工业部门是 ( )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丝纺织工业
3.我国的棉纺织工业集中分布在 ( )
A.东北平原 B.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C.珠江三角洲 D.青藏地区
4.若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呼和浩特纺织工业应为 ( )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丝纺织工业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B.多依附于中小城市
C.东部发展慢
D.中西部发展快
6.下列地区中,不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是 ( )
A.长江三角洲 B.环渤海地区
C.西北内陆区 D.珠江三角洲
  我国有四成以上的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如图为2011、2020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图。读图完成7、8题。
7.相比2011年,中国2020年 ( )
A.重工业产品产量有所减少
B.原煤产量增长幅度最大
C.轻工业产品均大幅度增长
D.家电产品增长幅度较大
8.近年来我国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等工业迅速发展,我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主要得益于我国 ( )
A.发达的海陆空交通
B.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C.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不断完善的工业体系
  2024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30日,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实现了交会对接。据此完成9、10题。
9.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实现了交会对接,这些航空航天任务的完成主要依托 ( )
A.传统加工工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10.航空航天任务涉及的主要产业最显著的特点是 ( )
A.布局在矿产丰富区
B.产生污染废弃物多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从业者技术水平高
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要想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 分布。
(2)①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 (“轻”或“重”或“综合性”)工业基地, 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布局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工业中,不适宜在该地区大力发展的是 (填字母)。
A.机械工业   B.石油工业
C.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
(3)③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集团,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有利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评价③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
素养提升练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2.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 )
①钢铁工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③海洋渔业 ④畜牧业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024·重庆学业考)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读我国主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图,完成13~15题。
13.我国机器人产业主要分布在 ( )
A.西部地区
B.黄河沿岸
C.北方地区
D.东部地区
14.我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积极发展 ( )
A.高新技术产业
B.棉纺织工业
C.农产品加工业
D.家具制造业
15.从人口角度来看,我国近年来明显加大对机器人推广的原因可能是 ( )
A.人口死亡率变高
B.人口出生率变高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人口增长速度快
16.下图分别是“京三角”“长三角”“珠三角”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省的行政中心是 市;图乙中②是 市;图丙中③是 市。
(2)读图分析“京三角”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至少两方面)
(3)甲、乙、丙三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是:
甲: 。
乙: 。
丙: 。二 机械、纺织工业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重点地图练识图填图 直击重点
1.中国主要高新区分布:
(1)高新技术产业带:A环渤海地区、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等。
(2)四大密集区:
①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②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③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④以D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2.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1)工业基地的名称:
①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
③沪宁杭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形成条件。
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良好等。
基础达标练课时训练 夯实基础
1.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提出“去产能转型”,即去除高能耗、污染大的传统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下列工业部门属于传统工业的是 (C)
A.航天工业 B.风能发电
C.钢铁工业 D.光伏材料
2.我国最重要的纺织工业部门是 (A)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丝纺织工业
3.我国的棉纺织工业集中分布在 (B)
A.东北平原 B.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C.珠江三角洲 D.青藏地区
4.若从接近原料产地方面考虑,呼和浩特纺织工业应为 (B)
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丝纺织工业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多依附于大中城市
B.多依附于中小城市
C.东部发展慢
D.中西部发展快
6.下列地区中,不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是 (C)
A.长江三角洲 B.环渤海地区
C.西北内陆区 D.珠江三角洲
  我国有四成以上的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如图为2011、2020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图。读图完成7、8题。
7.相比2011年,中国2020年 (D)
A.重工业产品产量有所减少
B.原煤产量增长幅度最大
C.轻工业产品均大幅度增长
D.家电产品增长幅度较大
8.近年来我国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等工业迅速发展,我国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主要得益于我国 (B)
A.发达的海陆空交通
B.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C.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不断完善的工业体系
  2024年11月29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30日,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实现了交会对接。据此完成9、10题。
9.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五号和神舟十四号实现了交会对接,这些航空航天任务的完成主要依托 (B)
A.传统加工工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10.航空航天任务涉及的主要产业最显著的特点是 (D)
A.布局在矿产丰富区
B.产生污染废弃物多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从业者技术水平高
1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要想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沿海分布。
(2)①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重(“轻”或“重”或“综合性”)工业基地,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布局应符合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工业中,不适宜在该地区大力发展的是D(填字母)。
A.机械工业   B.石油工业
C.钢铁工业   D.纺织工业
(3)③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集团,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有利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评价③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有利条件:水陆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不利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
素养提升练素养提升 迁移思维
12.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地适合发展的主要产业是 (B)
①钢铁工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③海洋渔业 ④畜牧业
⑤造船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024·重庆学业考)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读我国主要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图,完成13~15题。
13.我国机器人产业主要分布在 (D)
A.西部地区
B.黄河沿岸
C.北方地区
D.东部地区
14.我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积极发展 (A)
A.高新技术产业
B.棉纺织工业
C.农产品加工业
D.家具制造业
15.从人口角度来看,我国近年来明显加大对机器人推广的原因可能是 (C)
A.人口死亡率变高
B.人口出生率变高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人口增长速度快
16.下图分别是“京三角”“长三角”“珠三角”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省的行政中心是石家庄市;图乙中②是上海市;图丙中③是广州市。
(2)读图分析“京三角”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雄厚、市场广阔等。(至少两方面)
(3)甲、乙、丙三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别是:
甲:淡水资源不足。
乙:矿产资源不足(能源不足)。
丙:矿产资源不足(能源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