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课件13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6.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课件13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1-19 08:40:34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学生已经经历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探索,有了会进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的经验,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幂的意义,领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同一个班学生的基础有一定的的差别,学生的基础不平衡。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胆子小、能力弱,因此要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索活动中;有些学生平时动手能力强,我们则要求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探索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发生过程,掌握幂乘方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效果分析
? 从本节课的教学反馈来看,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时而轻松愉快,时而在观察、计算、思考、交流、总结,思维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小结中找出两者的区别,从本质上理解幂的乘方,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幂的乘方是单项式乘除运算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牢固掌握。我在教学中采用先复习乘方的意义和同底数幂相乘的性质,再引入幂的乘方的意义和性质,这样比较自然,易于学生理解。    把幂的乘方的性质应用于计算,培养学生使用一般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能力,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我在这个环节的处理力度还不够大,分析的还不够透彻。在这个方面应该让学生正确识别幂的“底”是什么,幂的指数是什么,乘方的指数是什么,然后正确运用幂的乘方的性质进行正确计算。    让学生探究幂的乘方的性质时,发现有少部分学生不能进行必要的推理,而是直接使用教材的结论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来解决做一做的内容练习。直接借用结论来使用的学习怕有这样几种情形:(1)学生懒得动脑,做一个实足的“拿来主义”更为合算,这种情况日久会养成一个不愿动脑的习惯,习以为常,学生的推理能力会得到“退化”。(2)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差,不知从何入手,也不知如何进行推理——说理为什么?。这种情况的学生应得到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老师必要的帮助或指导。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幂的乘方时,对学生易混淆的式子或错误从各种性质的本质入手进行必要的区别,从而明确错误的原因何在。学生练习时,并没有鼓励学生直接套用公式(法则)进行解题,而是让他们说明每一步的理由。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和幂的意义。

课题
《幂的乘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幂的乘方法则。 二.能力目标:
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通过“幂的乘方法则”的推导和应用,使学生领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过程与成功探索的喜悦。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幂的乘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幂的乘方法则
课型
课题探究课
主要互动方式
合作、探究
参与式互动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流程及时间安排
知识再现——互动探究——成效检测
(3分钟) (10分钟) (18分钟)
小 结——互动发展——自我评价
(1分钟) (7分钟) (1分钟)
板书设计
幂的乘方
(23 )2
(a3)2 幂的乘方法则: 互动发展:
(am )n=? 例题引领:
演板 演板 演板 演板
教学设计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一、回顾思考(3分钟)
1、an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a、n、an分别叫做什么?
2、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老师提问,学生独自回答。
为学习本节内容作理论基础与准备
二、互动探究:(5分钟)
1、探究:(23 )2 = =2( )
(a3)2 = _= a( )
猜想:(am )n= ? ? ? (当m、n都是正整数)
分组讨论,并尝试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2、归纳:幂的乘方性质:
(am )n = amn (当m、n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 底数  ,指数  。
3、例题引领:(5分钟)
1.计算:(1)(107 )4 ; (2)(x2 )5 .
(3)(23)5 (4)(y2 )3
学生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并派代表上
台讲解, 学生提出疑问,生生之间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猜
想、证明”的数学思想和能力
培养学生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和概括归纳能力
三、成效检测:
练习一(5分钟)
1.???计算:(抢答)(见课件)
2.??计算:
练习二(3分钟)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改正?(见课件)
变式训练(3分钟)
填空:(见课件)
思考题(7分钟)
1.计算:
(1) (x n )n+1 (2) 〔(x+y)3〕4
2.填空:
(1) 8 = 2x,则 x = ;
(2) 8 4 = 2x,则 x = ;
(3)273 = 3x,则 x =
1、学生先抢答,说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练习
3幸运52李咏砸蛋环节,答对者得红分1分
4、学生合作、交流,生生互动
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练习。
提高学生积极性及胆量,培养学生课堂成就感
兵教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小结(1分钟)

教师点拨
梳理知识点及数学方法。
五、拓展延伸:(7分钟)
课堂小主人人上台展示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生生互动
六:自我评价: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对你本节课的表现打多少分?
3、还有疑问吗?
学生自我评价
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教学后记
教材分析
(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幂的运算,是把前面学过的数的运算抽象为式的运算,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是本章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已有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做幂的乘方后,再明晰的幂的乘方运算性质,是进一步学习幂的运算的基础,是今后学习整式乘法的重要基础,也是今后学习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的储备内容。因此,本节课的知识承上启下,具有重要作用。
(二) 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初步领悟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基本事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能熟练的运用性质进行计算,并
能说出每一步计算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性质的过程,结合探究活动,掌握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三) 教材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探索并运用幂的运算的性质的第二个基本性质,故我确定
“以理解并掌握运算性质”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将其灵活的运用作为教学的难点。同时,我将采用让学生通过先“做”,然后思考、猜想 、合作探究、媒体演示的方式以及渗透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幂的乘方的观测记录
《幂的乘方》是《整式乘除》一章的基础,该课的教学是学生学好本章的关键,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课堂进行了精心设计,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的教学特点如下:
1、创造性使用教材,整体上处理教材,从系统上把握教材,跳出数学教数学。
2、教学设计好,导入自然,环节紧凑、流畅,既有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吸收,又有个人的创新、独到之处,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完全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3、个人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语言语调好,注意了与学生的沟通,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善于启发。
4、科学探究处理的比较好,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得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幂的乘方法则。以后环节,无论是公式比较、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处理,老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老师只引导点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使学生完全成为课堂主人,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统一。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与渗透引入,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方法,让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角度领悟教材,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纵上所述,这堂课比较成功,这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看法,不足之处请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评测练习
一、回顾知新
二、牛刀小试
三、跟踪练习
四、拓展延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