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2024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2024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1 16:3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基础知识】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1)“宁汉合流”:1927 年秋, 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 统治的确立。
(2)继续北伐:1928 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 。蒋介石命令部队绕道开进。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出北京。
(3)“东北易帜”:1928 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2.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官僚资本的崛起
A.民族工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 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 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③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④全国基本实现统一。
(2)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 、 、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B.官僚资本的崛起: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之路
(一)武装反抗专制之路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
(2)经过
①爆发: 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 。
②结果:起义军占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1)召开:1927 年8 月7 日,中共中央在 召开紧急会议。
(2)内容:会议总结了 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秋收起义
(1)背景:八七会议后, 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2)过程:1927年9月,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3)结果: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二)开辟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1.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尝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建立:1927年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 ,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发展:1928 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3)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 的星星之火。中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1)内容:“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实践
根据地建设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年11 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 ,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 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土地革命 各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 使广大农民积极发展生产,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革命
武装斗争 1930年10月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国民党军队的四次“围剿” 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战略转移之路——红军长征
1.原因
(1)客观原因:蒋介石向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2)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3)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开始: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转折:遵义会议
①背景:中央红军在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后力量锐减;毛泽东建议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
②时间、议题:1935 年1月,中共中央在 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③内容:会议改组中央 ,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负总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④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走向胜利:声东击西,四渡赤水,牵制国军 → 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 爬雪山 → 过草地。
(4)会师
①1935年10 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②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人民群众。
③铸就了长征精神。
④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跟踪训练】
1.北洋政府时期,除财政部赋予发行货币特权的银行外,还有各地银号、钱庄、官钱局、外国银行等发钞机构;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只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有发行货币之权。这一变化( )
A.解决了国统区的通货膨胀 B.表明中国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
C.有利于稳定国内金融市场 D.避免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2.1936年,费孝通在江南乡村作实地调查时发现,航船每天在震泽镇与周围各村之间往返,但是请船老板托捎物品的和搭乘航船的人都不用付钱。追问船老板才知道,震泽镇上的丝行、米行、酱园和杂货铺在年终或者逢年过节会给船老板一定的报酬。由此可推断( )
A.农村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B.江南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C.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加速 D.震泽镇是农村商品流通中心
3.1927年8月1日凌晨,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等领导下发动了武装斗争,创建了人民军队。据此可知,这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城市武装暴动,但均归于失败。其教训在于( )
A.照搬俄国经验,脱离实际国情 B.客观条件不足,盲目行动
C.背离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宗旨 D.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
5.八七会议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制定了新的策略路线。这里的“新”是指( )
A.清算了“左”的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
C.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D.以城市革命为中心
6.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其活动地区被称为苏维埃区域,所建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直接得益于( )
A.国民革命 B.南昌起义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D.武昌起义
7.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茶油生产更是十几年所没有过的丰收,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农村生产力提高 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C.军事斗争的胜利 D.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8.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此次事件被称为( )
A.三湾改编 B.文家市决策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9.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指出“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的利益的”。这一转变( )
A.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 B.结束了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10.“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描述所指的事件( )
A.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B.缘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C.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D.促使了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答案以及解析
【基础知识】
一、1.(1)武汉 专制
(2)“济南惨案”
2.A.(1)①民族资产阶级 ②反帝爱国运动
(2)化学 橡胶
二、(一)1.(2)①1927 南昌起义 (3)国民党
2.(1)汉口 (2)国民革命 土地革命
3.(1)毛泽东
(二)1.(1)井冈山 (3)“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
2.(2)19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人民革命政权
(三)2.(2)②遵义 ③领导机构 ④毛泽东
【跟踪训练】
1.答案:C
解析:A.材料不涉及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排除;B.材料无关国际金融市场,排除;C.根据“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只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有发行货币之权”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中可以看出国民政府通过币制改革统一货币,将铸币权收归国家,这有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C正确;D.“避免了”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故选:C。
2.答案:A
解析:材料“航船每天在震泽镇与周围各村之间往返,但是请船老板托捎物品的和搭乘航船的人都不用付钱”体现了农村多种经营日益兴盛,A正确;材料和小农经济瓦解无关,排除B;材料和城市化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震泽镇是中心,排除D。故选:A。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建军的开始,B项正确;武昌起义是在1911年,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在1927年9月,排除C项;红军长征是在1934年至1936年,排除D项。故选:B。
4.答案:A
解析: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城市中心暴动”,但中国是农业大国,照搬俄国革命道路,因此“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城市武装暴动,但均归于失败”,故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1927年由于国民大右派叛变革命,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大革命失败,故C项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故排除D。故选:A。
5.答案:B
解析: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里的“新”就是指确定开展土地革命,B项正确;八七会议清算了右倾错误,但是不属于新的策略路线,排除A项;八七会议并未说要创建农村根据地以及以城市革命为中心,排除C、D项。故选B项。
6.答案:C
解析:1927年,国民革命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南昌起义以反对国民党、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促进了南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故C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故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28年秋天,井冈山根据地粮食普遍获得大丰收,宁冈全县粮食总产量比1927年增产20%,茶油生产更是十几年所没有过的丰收,永新、莲花、遂川等地也出现了空前的好收成”可知,1928年共产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获得了粮食大丰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促进了农民积极性的结果,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粮食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即开展了土地革命,排除A;粮食丰收和军事斗争的胜利并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打破敌人封锁和粮食丰收无关,排除D。故选:B。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会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宣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故D项正确;三湾改编,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排除A项;文家市决策提出的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更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排除B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排除C项。故选:D。
9.答案:A
解析:1935年,日本策划制造华北事变,加紧侵华,材料中的转变说明中华苏维埃政权旨在团结“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势力的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适应了民族抗争新形势的需要,故选A项;国共两党的政治对抗结束是在1937年之后,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是在1937年,排除C项;土地革命自1927年就已经开展了,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求生存”“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的长征,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红军长征前就已经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A项;长征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党内的“左”倾错误,排除B项;促使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非材料中的长征,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