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基础知识】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 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②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中国共产党力争建立一个 的国家;国民党坚持 的方针。
(2)过程:1945年8月,蒋介石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 中共中央决定接受邀请,争取 新局面。
(3)成果:10月10 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即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2.政治协商会议
(1)召开:1946 年1 月10 日,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 在重庆召开。
(2)内容: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3)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二、全面内战爆发
1.爆发:1946 年6 月,国民党以围攻 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1)战场形势:全面内战开始时, 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中共中央准确地估计国际国内形势,确定了自力更生、以 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3)结果:1946年7~10 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约30 万人。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被粉碎。
3.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1)时间: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 解放区和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结果: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经济危机
(1)表现
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导致恶性 ,物价飞涨。
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
(2)后果: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2.政治独裁: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通过的 ,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胜利的过程
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过程:1947 年夏,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 。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2)影响:使亿万农民在 上、 上获得了解放,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 ,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3.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时间 战役 军队 结果 整体意义
1948年9月至11月 辽沈战役 东北野战军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淮海战役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4.召开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地点:1949 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
(2)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 ,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提醒全党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5.北平和谈
(1)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 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
(2)举行:1949 年4 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 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 上签字,谈判破裂。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 ,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7.解放南京:1949年4月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二)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胜利的原因
(1)国民党: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 ,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 ,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2)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 的根本利益,得到了 的支持。
2.意义
(1)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 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 的胜利。
(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是20 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跟踪训练】
1.1946年初,国民政府在重庆组织并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参会的党派与代表人数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国民党积极构建民主政权 B.和平建国已成为人心所向
C.联合政府的构想得到践行 D.国共内战存在避免的可能
2.“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在朱自清的描述中,“幻灭得太快了”的原因在于( )
A.美国取得了在华特权 B.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C.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 D.重庆谈判未能达成协议
3.1945年8月,蒋介石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多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政府根本没有认真做过谈判的准备,也没有谈判的具体计划。这反映出国民党( )
A.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B.试图建立一党专制统治
C.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D.极力否决《双十协定》
4.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期间,国统区倒闭的商店以及工厂就多达两万七千多家,涉及广州、重庆等二十多个城市,上海国货业产量仅占到战前的四分之一。其中,在抗战中迁移至四川的工厂仅存四分之一,而其中能够正常生产的又只占一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美国的经济掠夺 B.政府的财政赤字
C.国民党的经济统制 D.国统区的混乱秩序
5.下表所示为1947年中共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环河崖村进行土地改革后各阶层人数变动情况。这反映出当时该地区( )
地主人数 富农人数 中农人数 贫农人数 雇工人数
抗战前 5 10 77 14 19
土改后 0 3 120 1 2
A.社会贫富差别已不存在 B.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巨变
C.土地改革遭到地主抵制 D.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6.“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所述的事件( )
A.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C.保证淮海战役胜利 D.改变了国共军力对比
7.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指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上述讲话出自(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9.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是指( )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 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答案以及解析
【基础知识】
1.(1)①和平建国 ②新民主主义 独裁和内战
(2)和平民主 (3)《双十协定》
2.(1)政治协商会议
二、1. 中原
2.(1)国民党 (2)自卫战争
3.(1)陕北 山东
三、1.(1)①通货膨胀 2.《中华民国宪法》
四、(一)1.(1)《中国土地法大纲》 (2)政治 经济
2. 大别山
4.(2)城市
5.(1)长江以北 (3)《国内和平协定》
6. 渡江战役
(二)1.(1)根本矛盾 切身利益
(2)最广大人民 广大民众
2.(1)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跟踪训练】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46年初,国民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代表都参加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针,说明和平建国已成为人心所向,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会议是国民党真内战、假和平的借口,国民党并未积极构建民主政权,排除A项。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联合政府的构想没能实现,排除C项。国民党大肆备战,国内形势朝着战争方向发展,排除D项。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可知,朱自清描述了抗战后和平幻灭的情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故C项正确。美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就取得了在华特权,排除A项。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重庆谈判达成了协议,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材料中国民党未认真准备谈判的史实揭露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故选A项。国民党1927年就建立了一党专政统治,B项错误。C项并不是对材料的准确反映,《双十协定》签订于1945年10月,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到1947年中国处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内战,而美国采取的是“扶蒋反共”的政策,“国统区”指的是国民党统治区域,由材料可知“国统区”经济受到重创,是因为在解放战争后期,美国开始对国民党统治区域进行经济掠夺,以缓解国内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问题,故选A项。财政赤字指的是一国财政收支不平衡,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但是材料中没有具体的收支项进行对比,因此无法得知是否存在赤字,排除B项。国民党的经济统制主要是集中物资为战争服务,是一种战时的特殊手段,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国统区秩序混乱主要指的是官僚资本主义横行,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币制混乱等现象,材料只反映了工厂和工业受到严重摧残,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中共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环河崖村进行土地改革后各阶层人数变动情况”可知,1947年,土地改革后,地主被消灭,富农人数减少,中农人数大量增加,而贫农和雇工人数大量减少,说明土改后社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D项正确;社会贫富差别已不存在,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此时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土地私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中,无法判定地主是否抵制,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指的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中的“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来看,这一事件发生在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时期,排除B项;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6月,二者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1948年11月辽沈战役取得胜利后,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了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排除D项。故选:A。
7.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以判断出此战役发生的范围在淮河流域和长江以北,符合的是淮海战役,C项正确;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平津战役发生在华北地区,渡江战役是要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解放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做准备,D项正确;八七会议处于土地革命时期,排除A项;遵义会议处于长征时期,排除B项;中共七大处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排除C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对西方而言,……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最伟大胜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使得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支持的国民政府垮台,内战结束,和平到来,故选C项。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并未给中国带来和平,排除A、D两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无关,排除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