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2024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2024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前导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1 16:4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基础知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时间:1978年5月。
(2)内容:强调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 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3)意义: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 ”的错误,成为 和 的思想先导,为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2.时间地点:1978年12 月,在 召开。
3.内容
(1)指导: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2)政治:决定停止使用“ ”的错误口号,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 上来。
(3)战略决策:实行 。
(4)组织:恢复了党的 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4.影响
(1)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启了 和 新时期。
(3)加快了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二)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在北京举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1982年宪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宪法中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 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对内改革
(1)农村: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 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 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 、实行 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①1992年,中共 明确建立 。
②我国按照建立 的总体思路推进 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
2.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
(1) 年5月,中央决定在 、 、 、 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2) 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我国还建立起一批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4)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战略,后来发展成为“ ”和 “ ” 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5) 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 ,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3.新时代的发展: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 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 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 世纪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2)内涵
①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 ,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 长期不变。
②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成就
(1)香港回归
①1984年12月,中国政府同英国政府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② 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完成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
①1987 年4 月,中国政府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葡联合声明。
② 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与台湾地区关系的发展
① 发表: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此后,中国政府推动大陆同台湾同胞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促进双方人员往来。
②“九二共识”:1992 年11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香港举行会晤,形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 ”的共识。
③汪辜会谈: 年4月,两岸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④《反分裂国家法》: 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以最大诚意和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 与 的坚强决心。
⑤两岸领导人会面: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 和 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3.意义
(1)香港、澳门的回归,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2)经过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往不断扩大,经贸合作蓬勃发展。
【跟踪训练】
1.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该讲话( )
A.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B.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C.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D.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下表经济现象的变化表明( )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只有集体经济才是社会主义方向的观点。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这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B.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改变
C.农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
D.农村改革使市场经济呼之欲出
4.1979年,广东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先行一步。”对此,邓小平十分赞同,并为“先走一步”的地方确定名称。据此推知,其名称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港口城市
C.民族自治区 D.沿海经济开放区
5.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这一原则( )
A.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B.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C.顺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需求
D.推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6.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D.彻底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
7.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幅度降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这一举措( )
A.助推“走出去”战略的制定 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C.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D.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8.邓小平说:“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这一讲话的重点是( )
A.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方向 B.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C.肯定“港人治港”方针 D.消除香港分裂势力
答案以及解析
【基础知识】
一、(一)1.(2)实践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3)左 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
2. 北京 3.(2)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
(3)改革开放 (4)民主集中制
4.(2)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3
(2)自主权 政企分开
(3)①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
2.(1)1980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外资
(2)1984 (4)走出去 引进来 走出去
(5)2001 世界贸易组织
3. 重点领域 2010
三、1.(2)①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2.(1)②1997 (2)②1999 (3)①《告台湾同胞书》
②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1993 ④2005 国家统一 领土完整
⑤习近平 马英九
【跟踪训练】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讲话,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讲话,在中国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故A项正确,排除D项。揭开了改革开放序幕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B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排除C项。
2.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相关数据可知计划的因素在逐渐减少,反映了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故D正确。AB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992年才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C。故选D。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可知,不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乡镇企业的发展,都需要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农村改革使市场经济呼之欲出,故选D项;材料强调农村改革与市场的关系,而不是农业生产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排除A项;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仍是公有制,没有改变,排除B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城市国有企业开展,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先行一步。”,结合时间1979年及材料“并为‘先走一步’的地方确定名称”,可知是经济特区的建立,A项正确;1984年,设立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不是民族政策,排除C项;1985年后,中国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的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D项。故选:A。
5.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有利于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项正确;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建立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排除A项;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型革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C
解析:据材料“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可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故选C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1987年,我国还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彻底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羁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7.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表述的是我国降低进口关税,是积极参与全球化的一种表现,故选B项。降低关税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口,A项错误,这是经济措施,与政治和外交国际关系不相关,故C、D项错误。
8.答案:B
解析:材料中邓小平强调香港的自治权不能“损害香港的利益”,故选B项;邓小平对香港“一国两制”强调的是自治权问题,没有强调制度,排除A项;材料体现对自治权的保护,排除C项;材料重点在自治权问题上,没有强调消除分裂势力,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