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9 10: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
一、预习要求:
熟读全文;
借助书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全文。
文本细读
第四单元选的课文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本课教学准备通过诵读和展示画面引导学生感知美,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习文章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三、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写景抒情的方法。
2、感受作者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
2.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方法。
3、感受小石潭的美景,并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情景激励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给加点字注音
清洌( ) 坻( ) 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二、 导入新课
1、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信?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今天我们学习《小石潭记》。
2、介绍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放录音,出示画面)注意字音与停顿。
学法指导:文言文首先要能读通课文,反复朗读,注意停顿。
四、疏通文意,质疑交流
1、分组交流,各组有负责人组织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作好记号准备质疑。
2、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
3、强调重点词语、句子结构或翻译。
五、当堂巩固5分钟
六、背诵全文
七、布置作业
概括课文每段大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概括课文每段大意。
明确:第一段:写发现小石潭及小石潭的景物。
第二段:写潭水清澈,游鱼活泼。
第三段:写作者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移步换景)
二、走进课文 品读美点
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美在何处?你能选择一处和大家说说吗?
(1)如鸣佩环
比喻,在对水声的描写中,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跃然纸上。
(2)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屿、嵁、岩,形状各异,写出了潭的奇特可爱。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三句描写潭边景物。“蒙、络、摇、缀”观察入微,刻画精确。“蒙络摇缀”写出了树蔓
的自然生长态势,四个字,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特写游鱼,游鱼空游无依,实则旁衬水清。
(5)“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的情态。“佁然”“俶尔”“翕忽”写得惟妙惟肖。“乐”字写鱼,也是写人的心境。
(6)“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明、灭,描写溪水因岸势曲折而时隐时现的状态,写得真切、形象。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笔意飘渺,引人遐想,“其岸”“其源”补述出“望”的对象。
(8)“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凄、寒、悄怆,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
2、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明确:
(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如“隔篁竹,闻水声”,用“鸡珮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启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挑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描写。写岸上景物,则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青”、“翠”写颜色,“蒙络摇缀”写形貌,“参差披拂”写动态,寥寥数语,写得宛如图画。
(4)正面、侧面相呼应,衬托。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写潭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衬托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5)动静结合。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6)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笔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
三、品味《小石潭记》,与柳宗元对话
1、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找出“乐”的句子)
明确:(1)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似与游者相乐。
2、深入探究,走近柳宗元 “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的景色,作者的心情却是“悄怆幽邃”,你能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吗?
出示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的愤懑之情, 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明确:作者是被贬官到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幸的遭遇令他感伤,本来想寄情于山水,遣散心中的郁闷,小石潭的美景使他惊叹不已,流连其中,得到了不少乐趣,暂时忘记了心中的痛苦,可是小石潭风景虽美却过于幽静冷清,游玩的时间一长,寒气透骨,难免触景生情,不由得忆起了自己的坎坷命运,忧郁、悲凉的心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3、两组同学进行朗读品味。(一组同行读乐的片段,一组同学读忧的片段)
4、与柳宗元对话,进一步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
参考答案:
宗元兄:
落在你的《小石潭记》中,描绘了一个多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美丽的如人间仙境般的地方啊。那儿有白玉般干净,清澈的小溪水,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似天上的鸟翱翔在无边无际的天宇下。清晨,当阳光开始照入竹林中,苍翠的竹子和翠绿的藤蔓相互缠绕在一起,透过微微的晨光,在清风中随风飘拂。当阳光照在溪水中时,水波点点,闪烁着光芒,好像是金子发出的耀眼亮光。溪路蜿蜒,斗折蛇行,溪中石块千姿百态,各色各异,这真是每个人心中所梦想的人间仙境啊!
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如果是我,一定会好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玩一番,尽情放松平日紧绷的神经。让大自然用它的清新和活力为我洗去疲乏,注入能量。但是,此时此刻,这幽美的山林在你眼中却仿佛成为了凄神寒骨之地,这与世无争的佳地在你看来似乎也成了寂寥无人、不可久居之所。甚至于你只是想把它变成一个记忆。
看到你这样,我也有些难过了,我不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想起了陶渊明,想起了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许我们可以学学他,将这山林中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当做一种享受,变成一种境界。
不由得,我又想起了苏轼,一句“人有悲欢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月有阴晴圆缺”,让人们学会了以一颗平常的心去坦然面对生命中的波折和坎坷。我们能不能也从中领悟到一点豁达和豪情呢?
也许,我们还可以想想范仲淹。我们可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也学着用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呢?不再为了心中的愤懑而满怀愁肠。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然现在的你还不能为国为民做些什么,但是身处在这美景中,也依然可以忧其民、忧其君。正如龚自珍所说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盼望你早日驱散心中的阴霾,把酒临风,宠辱偕忘,长风破浪,直济沧海!
四、布置作业:
板书:
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感情基调
《小石潭记》
一幅寂静清幽的山水图画——情景交融
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移步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