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一、引入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这些汽化过程完全相同吗?二、汽化蒸发缓慢的汽化现象。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蒸发快慢除了与液体种类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三、参与体验【小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有制冷作用。酒精蒸发时,手背有什么感觉?四、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自下而上组装原则:五、观察水的沸腾看气泡、看时间、记温度五、观察水的沸腾3数据处理
A、建立坐标轴B、描点C、连线五、观察水的沸腾(1)液体达到一定温度下才可沸腾 (3)吸热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2)液体沸腾时要不断吸热(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B:液体表面:气压高沸点高
气压低沸点低A: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A、温度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条件:五、观察水的沸腾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液体表面任何温度缓慢降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
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一定温度(沸点)剧烈不变液面上的气压的大小六、课堂总结
课名
汽化和液化
教师姓名
刘向青
学科
初中物理
年级
初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以及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能力目标
(1)组织学生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总结归纳出液体沸腾时的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学会用图像这种直观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态变化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重点:蒸发的特点和蒸发吸热。通过实验总结出沸腾现象和沸腾的特点。
难点:液化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和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且保持温度不变。
措施:通过投影辅助传统学生实验,加深学生印象,通过讨论和分析,掌握各部分的功能,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学习者分析
学生对于蒸发和沸腾停留在生活中的了解,但是没有深一步的理解,本课通过白板投影和实验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对蒸发和沸腾的掌握上升到理论层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或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提问:1、拖地后,地面上水一会儿变干。
2、晒在太阳底下的湿衣服一会儿就干了。
3、池塘里水变干。
4、烧水,水变干。
水都到哪里去了?
播放投影
引起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迅速进入课堂
投影图片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
新课传授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问:液体蒸发时需要从周围物体那里吸热吗?
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温度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用棉球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观察酒精的变化,手背上有什么感觉?
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何变化?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老师的提问。
衣服变干的过程是什么现象?要使洗好的衣服干得快,同学们有哪些方法?
1:放在阳光下晒
2;将衣服展开来晾晒
3:放在通风处
使学生知道蒸发吸热致冷。了解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图片展示,可以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并掌握知识
导学生进行活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要求: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温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变化(水的温度、水发出的声音、水中的气泡……)
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同时继续观察烧杯中水发生的变化,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
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沸腾: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做沸点。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按要求进行实验探究,(1)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水中气泡在沸腾前___
___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__。
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__
_____________,沸腾时______________。
(2)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3)根据所作图像分析: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_;实验中水的沸腾温度是____℃。停止对水加热,水_____(能/不能)沸腾,可见,沸腾_______(需要/不需要)吸热。沸腾时,水从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态。
学生知道实验中温度、气泡、声音变化。得出沸腾特点和沸腾条件。
图片展示,可以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并掌握知识
通过投影辅助传统学生实验,使学生掌握内容更加清晰!
课堂总结
本课内容小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内容。
作业
补充练习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使我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启示;由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引入课题,体现了从现象到实质,从生活到物理。通过“拓展与延伸”,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学生自己得出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本节的授课的密度较大,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刚刚学习物理的兴趣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