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20世纪50年代)
(1)成就
①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②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
(2)作用: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建立了中国 的基础。
2.中国法制建设的形成时期
(1)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 。
(2)1982年,我国通过《 》,在此前后,我国还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批基本法律,中国的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中国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1)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 ”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到 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中共十八大以来
①党领导人民全面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②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共同推进,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 。
⑤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⑥2020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 ”,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新中国百废待兴,物质匮乏。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杰出代表。
(2)表现
①道德风尚:健康向上。
②政治氛围:热爱党、热爱 。
③行动准则: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 。
④人际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 建设。
(2)表现
①20世纪80年代:“ ”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②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开展以创建 、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③1994年,中共中央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④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 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提出
①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 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 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能力提升】
1.1942年5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这一讲话在当时( )
A.改变了中国文艺发展的路径 B.实现了各阶层认知上的统一
C.奠定了我党的思想政治基础 D.指明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2.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律性质的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普遍性仅次于宪法的根本大法”。该法律的颁布( )
A.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促进了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D.标志着我国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1979年,无锡第三十四中学开展了关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的“三美”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经过团中央的协调发动,“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到198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这一口号的提出( )
A.体现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经历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
C.反映了调节人际关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
D.忽视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全面开展
4.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5.1980年,广西宜山县等地的村民自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1982年,村民委员会被写进宪法。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这表明( )
A.政府主持基层民主选举工作 B.村民自治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C.改革开放导致民主制度完善 D.依法治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6.1979—2009年,我国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婚姻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继承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企业破产法、著作权法、收养法、证券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这些法律的制定( )
A.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C.全方位回应了群众对民生关切问题 D.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经验
7.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六大提出“坚持依法执政”;中共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材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
A.执政理念追求党政同责 B.对依法治国认知的深入
C.积极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D.开始践行法治国家理念
8.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的颁布说明了我国( )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依法治国方略开始实施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完善 D.法制体系逐步走向健全
9.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 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 “小举动”,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答案以及解析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1)1954 (2)法治建设
2.(1)人人平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法治建设
3.(1)依法治国 (2)保障人权 (3)2010 (4)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公平正义;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2.(1)精神文明 (2)五讲四美三热爱;文明城市;以德治国
3.(1)核心价值体系 (2)当代中国精神;中国梦
【能力提升】
1.答案:D
解析:题干所述为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强调“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从而指明了我党的文艺方向,故D项正确。A项说法在题干中没有相关的信息,且说法在当时欠妥;B项中“各阶层认知上的统一”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和题干无关,也不符合史实。
2.答案:C
解析:1950年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的规定体现了男女平等,这有利于促进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故C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故A项排除;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故B项排除;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确立,故D项排除。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79年,无锡第三十四中学开展了关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开展宣传”可知,无锡第三十四中学率先开展了“三美”教育活动,后来“五讲四美”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最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将“五讲四美”同“三热爱”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宣传,由此可见,这一口号的提出经历了从底层自发向官方推广的历史进程,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加大了对时代楷模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建设,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制定了村规民约,负责全村的公共事务。村民委员会被写进1982年宪法。1998年,我国正式颁布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可知,材料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法制化,我国基层民主治理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未反映政府参与基层选举,排除A项;改革开放仅是原因之一,材料并未强调改革开放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依法治国成为社会共识,排除D项;故选:B。
6.答案:D
解析:1979年—2009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规的制定为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借鉴,故D项正确。教材明确指出2010年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立法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材料中的立法不能体现全方位对民生的关切,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共十七大又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可知,从中共十五大到中共十七大,中国共产党在依法治国上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依法执政,再到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依法治国的认知逐渐深入,B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推知中国共产党追求党政同责、积极推动政府转变职能,排除AC项;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理念不等于“开始践行依法治国理念”,排除D项。故选:B。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体现了我国法制体系逐步走向健全,D项正确。仅凭一部法律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排除A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市场经济体制无关,排除C项。
9.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崇德向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了实处,A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皆非最佳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