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折射》教学设计+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1《光的折射》教学设计+课件(2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01-19 13:16:15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光的折射江阴市顾山中学 杨志芳一、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两角关系?
三线关系?知识回顾:
光的反射定律中,两角、三线的位置关系是:
反射角 入射角;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1、两角大小关系的探究2、三线位置关系的探究3、探究光从空气到玻璃、从玻璃到空气的传播路径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法线,折射角 入射角。当光垂直介质表面入射时,传播方向 ,折射角等于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三、你知道叉不到鱼的奥秘了吗?生活中由于折射形成的现象若介质密度不同,光会产生折射。一般而言,大气密度变化相相当缓和,折射程度小,我们通常不察觉。在特殊情况下,比如酷热夏天沙漠,因地面太热,形成相当显著的温度(即密度)垂直变化。在此情况,光折射程度大,经常产生海市蜃光会往密度较大(或较冷)的地方偏。因此,当暖空气在冷空气之上,我们看远处物体,比实际高,相反的,如果暖空气在冷空气之下,则看到的物体比实际低。如果物体在视觉上较实际位置低,称为下蜃景;若较高称为称为上蜃景。海市蜃楼有一光线斜射入水中,下图中折射光线正确的是( )。 ABCD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并在容器底形成一光斑,这时向容器中逐渐加水,则光斑的位置将( ) A.慢慢向右移动
B.慢慢向左移动
C.慢慢向上移动
D.仍在原来位置不动 如图,是一根插入水中的筷子,在空气和水的界面处弯折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1、从岸上看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深度要___一些,这是由于光在从____射入 时发生______的缘故,且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2、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树变___了,是因为光由____射入____时发生了 的缘故,且折射角______入射角。
3、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果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将______。课堂练习浅水中折射高空气水中小于变大空气折射大于画出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的反射光 线和折 射光线。60°玻璃空气30°30°你学到了什么?光的折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
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江阴市顾山中学 杨志芳
【教材】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学情分析】
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经历了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对探究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并不熟练,学生思维还不够开阔,平时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也不够到位,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光的折射现象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并不陌生,但对光的折射规律既缺乏理性认识更缺乏科学探究。
在光的反射定律里,学生就两角关系和三线关系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探究,这对光的折射规律中两角和三线关系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构成了初中物理“光学”中的三大基础知识,是初中物理“光学”的核心部分。
本节教材从一幅漫画入手,通过演示光的折射,引导学生建立光的折射概念,利用信息快递介绍两角、三线,并利用光在通过两面平等的玻璃砖的现象总结归纳光的折射规律;教材这样安排降低了学生对光的折射的理解难度,由浅入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失败、克服困难和体验成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光的折射这一节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进一步延伸,同时还是下一节透镜的理论基础。
光的折射规律比光的反射规律复杂,但教材将其安排在学生在学完光现象之后,对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另一介质的表面会发生反射已经很熟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果遇到的另一介质是透明介质,光会怎样传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已经有了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基础,本节教学设计以教师引导学生借鉴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探究方法,利用知识迁移,与光的反射定律对比进行理解、探究,同样也采用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其优势如下:1、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2、有有利于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意识;4、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光的折射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光的折射规律
3、能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4、能针对现象提出新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折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的能力;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7、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8、逐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感觉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具和媒体】 装一半水的烧瓶、铁架台、激光手电筒、玻璃砖、水槽、光屏、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如上图,请同学用硬钢丝去叉鱼,两种情况对比,学生发现放在空气中的物体很容易就叉得中,但水中的鱼却只能叉在“鱼”的上方后,很惊奇。引导学生思考两种情况的不同,并猜测可能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新课内容分为三个板块:
1、构建折射概念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叉不到鱼苗的原因
(一)构建折射概念
1、根据活动猜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到底能不能沿直线传播?如图所示,学生活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画出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路径。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归纳并构建光的折射的概念
2、请学生借鉴光的反射现象中的三线两角对光的折射现象中的三线两角进行定义。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反射现象中我们通过探究了解了两角的关系和三线的关系,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两角关系又是怎样的?三线位置关系呢?
1、两角关系探究
(1)根据现象进行合理猜测
(2)仔细观察桌上器材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记录表格
(3)小组交流表达实验方案并选出合理方案
(4)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根据数据归纳得到关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偏折
方向的结论。同时根据数据总结角度变化时的折射规律。
(6)验证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具备普遍性,根据现象及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的偏折规律,推理光从水进入空气时的偏折规律。
2、三线位置关系探究
(1)根据现象及光的反射定律的三线位置关系进行合理猜测
(2)仔细观察桌上器材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3)小组交流表达实验方案并选出合理方案
(4)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如下图)
(5)根据实验现象总结三线的位置关系
3、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也遵循相同的规律吗?
(1)如图,请按照光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中传播时的规律猜测光在穿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


(2)你的猜测符合实际情况吗?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用激光笔斜射入两面平行的玻璃砖,观察并描绘光的传播路径。与自己的作图进行对比检验。
4、扩展得到的结论:将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可以扩展为光从空气进入其他透明介质中;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扩展为光从其他透明介质中进入空气中。
(三)光的折射知识应用
现在,请同学思考,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总是叉在鱼的上方。请同学思考光的传播路径并画出光路图。
借助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解释: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总感觉光线来自于直线方向,于是看到的是比实际物体的位置偏高的虚像。
【教学小结】请同学思考一节课的收获,教师作补充说明
【布置作业】生活中的折射现象非常普遍,请课后仔细留意由光的折射导致的现象,并尝试作出解释。
【教学反思】
1、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以后需要进一步提供机会与平台,多练习。
2、教师在课堂上总担心时间不够,有点急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较少,是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3、学生的思维局限性较大,课堂临时生成较少,还需要老师花大功夫改变自己的提问方式以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势,并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