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4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前导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2024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课前导学(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1 17:5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秦汉时期
(1)田赋
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②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实行 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 。
(2)人头税
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 。
②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 120钱, 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③汉朝还征收 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3)徭役
①秦汉徭役有更卒、 、戍卒三种。
②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劳动。正卒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役期一般是一年。
2.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 。
(2)唐朝实行 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3)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改行 ,按田亩征收地税,按 、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3.宋朝
(1)征收两税,但 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3)王安石推行 。
4.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 ”。
5.明清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 ”。
(2)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 。
①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②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3)清朝
①内容:康熙规定“ ,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 ”。
②意义: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知识点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制度
时期 内容
古代 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 时期 ②存在国内关税和与 关税并立的现象
近代 ① 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列强手中 ②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宣告 ,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③1928年起,国民政府通过“ ”的措施,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现代 ①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②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 》及其实施条例,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③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强化了关税制度的 建设 ④198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重新修订发布关税条例,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
2.个人所得税制度
(1)起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于 时期。
(2)演变
①1914年, 制定所得税条例,其中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但并没有实施。
②1936年, 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③在 体制下,新中国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198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
⑤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经数次修订完善,愈加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和实现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能力提升】
1.据秦简解读,秦代农业分为公田和民田。公田是国家拥有、政府管理,收成也归官有;民田即黔首田,平民田地,通过“行田”制,国有土地分成小块后分给百姓,分到手的田地不可以买卖,必须按规定交纳赋税。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主导 B.土地制度保障财政收入
C.政府严格限制土地兼并 D.土地公有制度彻底瓦解
2.汉代的人头税有算赋和口赋两种。算赋实行于公元前203年,规定15岁至56岁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向国家交120钱,称为一算,作为战备基金,购置车马兵器之用。汉文帝时算赋减为一算40钱,汉武帝时算赋又恢复到120钱。汉宣帝时又减为90钱,成帝时减为80钱。由此可知( )
A.算赋一直是汉所有百姓的沉重负担 B.汉初休养生息保障了车马兵器之用
C.汉武帝时车马兵器等军费开支巨大 D.汉宣帝时期恢复了汉初的无为而治
3.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 )
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 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
4.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 B.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C.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5.明万历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清丈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一条鞭法”( )
A.加强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 B.彻底解决了明政府的财政困难
C.政府加紧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D.开始以田亩作为主要征税标准
6.清代的财政制度中,有两个术语,即“存留”和“起运”。存留指的是各省留下一部分财赋用于正常的办公行政,而其余部分就是解送中央户部的。“顺治初,钱粮起存相半,考成之例尚宽”,到康熙时期“存留款项尽行裁减”,除了很少部分项目在以后“奉复”外,大部分项目均裁而不复。这说明清朝( )
A.官员考核日趋严密规范 B.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赋税分配坚持中央集权 D.财政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7.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写给当时政府的信中写道:“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贿,俱无征税……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民族工业在中国社会中发展艰难 B.民族工业希望得到当时政府的保护
C.外商企业得到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8.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关税条约》第三条规定:“两缔约国现行条约内所有限制中国任意自定船钞权之各条款,英国承认一律取消。”这一规定( )
A.有助于维护中国航运自主权 B.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使国民政府获得关税自主权 D.标志着英国改变了对华政策
9.我国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时提出:“我国因为实行低工资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没有开征个人所得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高的居民将会逐渐增多,他们应当对国家多作些贡献。”由此可知,征收个人所得税( )
A.有效解决了贫富差距问题 B.大幅提升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个人收入实际增长 D.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
答案以及解析
【巩固基础】
知识点一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1.(1)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2)口赋;算赋 商人;财产 (3)正卒
2.(1)租调役 (2)租庸调 (3)两税法 人丁
3.(1)附加税 (3)募役法
4. 科差
5.(1)金花银 (2)一条鞭法 (3)滋生人丁 摊丁入亩
知识点二 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 西周 国境;鸦片战争 关税自主 改订新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法制化 基本制度
2.(1)民国 (2)北洋政府;国民政府;计划经济
【能力提升】
1.答案:B
解析:从以重量命名钱币到以年号命名,反映出政府在铸币的信用度方面提高和突显,B项正确。货币本身价值并没有提高,排除A项;CD项不是其主旨的反映,排除C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随着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而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这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A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白银外流、银贵钱贱不能改善中外贸易的出超局面,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是白银大量外流的结果,逻辑关系错误,排除D项。故选:A。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可知这一行为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存银锐减,结合所学可知,为遏制这一现象,国民政府进行了金融改革,故选A项白银大量外流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旨在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与材料所述状况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白银大量外流并不会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排除D项。
4.答案:D
解析:通过材料“若不行纸币则白银无法集中转运,政府也无财力抗战”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国民政府币制改革为抗日战争做了准备工作,故D正确;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到1948年8月,改发金圆券时,法币发行额高达6636946亿元,相当于抗战前发行额的47万倍,规定金圆券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率收回法币”可知,国民党以滥发纸币的方式筹集内战经费,解放战争爆发后又改发金圆券,国统区法币发行额迅速增长,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统区法币发行额增长速度过快,导致法币贬值,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没有体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没有涉及帝国主义在华统治问题,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随着国民政府的建立,官僚资本逐渐形成,而题干内容主要体现了国民党大量发行法币导致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48年12月,大决战正在进行并不断取得胜利,解放区不断扩大,革命胜利在望,解放区经济建设提上日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行了第一套人民币,D项正确;战略反攻时间是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A;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是在建国以后,B项错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经济封锁出现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C。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形成“庞大的全国财政金库体系”,这是实现现金管理的必备条件,有利于健全人民币管理体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货币发行,排除A项。B、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美联储为配合美国政府接二连三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大量印钞,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疯长,这种价格暴涨所带来的通胀效应给经济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可知,美国大量印钞的货币政策,对全球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影响,说明美元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货币,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双挂钩原则,其目的是稳定汇率,这明显和材料中美国的印钞政策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大量印钞,这明显不是实行固定汇率制,而且B项“世界……普遍实行”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元对世界的影响,没有提到其他国家的货币影响力,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材料“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出输入”促进了贸易的自由化,推动英国贸易快速发展和资本自由流动,B正确;材料指的是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A说法错误,排除;当时称霸的是英国,排除C;黄金是当时货币的统一标准,排除D。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