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1 21:26:16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大英博物馆,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却被曝出约有2000件馆藏珍品不翼而飞,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挂到网上低价出售。中国记者在联合国记者会上就这个问题提出了犀利提问:大英博物馆被曝丢了2000多件文物,既然管不好,那是否应该还给文物来源国。与此同时,文物原籍国对流失文物的追索也加紧了步伐。这不禁让人想起网上的一个问题:“博物馆中令你最震惊的一件文物是什么?”一位网友回答:大英博物馆一个角落里的石枕,上面写着四个字,“家国永安”。像石枕这样流落的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还有2万3千多件。
那么为什么这些文物会流落到遥远的英国?他们为什么无法回家?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些经历有关呢?
《南京条约》签定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英法
修约
中国
提出
扩大权益
担心危及统治
拒绝
根本原因/根本目的:
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一、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直接原因/借口:
“ 亚罗号事件”“ 马神甫事件”。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
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
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
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
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
1853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广西西林县进行非法活动。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土豪恶霸,肇事多起,激起当地人民极大愤慨。1856年,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依法判处马赖等2人死刑。
英军炮轰广州,挑起争端
英法联合出军,攻陷广州
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
1856
1857
1858
广州
大沽
天津
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第一阶段
《天津条约》
内容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
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
口岸自由航行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内容
天津
北京
1860.8
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
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咸丰帝让奕 留守北京,自己逃往
避暑山庄
1860.9
1860.10
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
之后又放火烧毁
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第二阶段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一名英国侵略军军官,曾对圆明园之劫有这样的记述“(纵火焚园的)命令发下之后,不久就看见重重烟雾,由树木中蜿蜒曲折,升腾上来……顷刻功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一缕的浓密烟雾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换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 ——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
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古今中外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它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2.过程: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据统计,被掠和破毁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针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泰晤士报》
列强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外来无理的要求,大声说“不”。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战争的结果:
《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之一,它进一步扩大了侵略者的侵略权益。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特点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①趁火打劫;
②武力相逼,调停为诱;
③一纸定夺,强割强占;
④步步蚕食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
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背 景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经过及结果
第一阶段:
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第二阶段:
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趁火打劫: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影 响
1.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2.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教案+素材)】
备·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以及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主要史事;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其战争影响,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相关史料和视频资料学习火烧圆明园,体会国耻,认识到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通过史料了解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严重后果,树立主权意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鸦片战争后,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两国出兵进驻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本课重难点】
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备·教学提示
  1.列表比较两次鸦片战争。
【活动】示例: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国 英国 英国、法国、俄国、美国
侵略路线 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 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侵入北京
开放的通商口岸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汉口、南京、天津等
通商口岸分布特点 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并扩展到长江中下游
被迫割让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联系: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体现了列强的侵略范围不断扩大
2.讲述“火烧圆明园”时,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
【活动】示例:
说,即教师的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称为“万园之园”。看,即播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对圆明园产生直观印象,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议,即让学生发表议论,谈感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备·教材答案
  【问题思考】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教材P9)
[答案] 会发生。“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材料研读】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教材P10)
[答案]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它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课后活动】
1.根据《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教材P12)
[提示] 通过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通过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和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通过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2.根据条件,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教材P12)
[答案] 略。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件教学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1]。
学教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观看视频,对照现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引起共鸣。 通过视频方式导入本课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壮观。对比现在圆明园遗址,引发疑问。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之后圆明园被毁作铺垫。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1.阅读教师展示的材料,小组进行探究,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探究:有人说,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就不会发生。对此,谈谈看法。 3.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侵略者和结果。 4.完成探究活动,归纳:侵略者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些条约 丧失了哪些主权 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1.教师出示四则相关史料,带领学生梳理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明确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提出修约要求,但遭到中方拒绝。 2.引出英、法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导学生探究。总结学生回答,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两个事件只是借口,进一步强调英、法发动战争的目的。 3.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地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并对照地图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回答战争结果、签订条约等情况。 4.教师展示问题,总结学生回答,进一步对比地图,归纳新增加的通商口岸有何特点。 1.通过列举史料,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历史逻辑思维的能力,并能够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2.通过探究,进一步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3.结合地图梳理战争过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4.通过介绍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学生明确中国被迫开放的过程。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阅读材料和相关图片,分析圆明园的地位以及被烧毁的原因。 2.学生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具体内容有哪些 1.通过材料形式展示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归纳圆明园被烧毁的原因。 2.教师补充《北京条约》签订的概况,重点强调九龙司地方一区被割让的情况。 1.通过史料的展示,使学生从史料中感悟圆明园被毁的史实,提醒学生勿忘国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通过史料,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观察图片和地图,直观了解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史实。 2.根据材料和问题,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学生完成对比两次鸦片战争的表格。 1.出示地图,展示俄国通过不同条约占领中国领土的史实,强调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3.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对比,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以地图和图片的形式,使学生了解俄国占领中国领土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通过史料,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出有效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3.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对比,掌握历史联系的能力。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 A.英、法            B.英、法、俄 C.英、法、美 D.英、法、美、俄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既充当“帮凶”,又单独“作案”的国家是 (  ) A.英国 B.俄国 C.法国 D.美国 3.有人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花费一文钱,不必动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国家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更多的好处”指 (  ) A.得到巨额赔款 B.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强迫清政府开放数处通商口岸 D.从中国抢走无数珍宝 4.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瑷珲条约》 C.中俄《北京条约》 D.中俄《尼布楚条约》 [答案] 1.D 2.B 3.B 4.B
课后 作业 请完成配套图书第 2 课的练习题
精讲过程模式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2]。
  【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述:
大英博物馆,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却被曝出约有2000件馆藏珍品不翼而飞,其中一部分甚至被挂到网上低价出售。中国记者在联合国记者会上就这个问题犀利提问:大英博物馆被曝丢了2000多件文物,既然管不好,那是否应该还给文物来源国。与此同时,文物原籍国对流失文物的追索也加紧了步伐。这不禁让人想起网上的一个问题:“博物馆中令你最震惊的一件文物是什么 ”一位网友回答:大英博物馆一个角落里的石枕,上面写着四个字:“家国永安”。像石枕这样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还有23000多件。
教师过渡设问:为什么这些文物会流落到遥远的英国 它们为什么无法回家 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些事件有关呢
【新课讲授】
一、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内容,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名 人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中国 3.6亿 人均0.75便士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教师讲述:通过上述材料可以发现,虽然鸦片战争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市场,但是中国对于棉纺织品的消费明显不足,英国迫切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随后教师在多媒体上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归纳:
列强的贪婪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它们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在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企图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作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英、法两国发动战争的借口分别是什么
学生阅读教材P8“相关史事”部分内容,回答:借口是“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教师补充图文资料,介绍两个事件的具体经过。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
1853年,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潜入广西西林县进行非法活动。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土豪恶霸,肇事多起,激起当地人民极大愤慨。1856年,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依法判处马赖等2人死刑。
3.教师展示地图并讲述战争的第一阶段: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的内容,找出《天津条约》及《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具体内容:
《天津条约》的内容: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内容: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过渡:在签订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是否满足
学生回答:不满足。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地图并讲述战争的第二阶段: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奕?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月,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教师展示材料:
一名英国侵略军军官,曾对圆明园之劫有这样的记述:“(纵火焚园的)命令发下之后,不久就看见重重烟雾,由树木中蜿蜒曲折,升腾上来……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出一缕一缕的浓烟密雾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
——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圆明园的纪事》
教师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园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古今中外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它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圆明园被焚毁前后的照片并讲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闯进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它化为灰烬。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时的情况: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这篇报道足以证明他们的罪行。看到今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回答: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我们要努力学习,正视历史,不忘历史,将侵略者的残暴和丑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它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了,我们才能挺直腰杆,面对外来无理的要求,大声说“不”。
3.教师提问: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4.教师进一步提问:《北京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侵略性。更为可恶的是俄国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出去的 是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出去的 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会明白。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请同学们观察《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然后试着叙述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学生讨论回答: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教师补充:引导学生再看教材并结合图片,总结出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的特点。
学生讨论:①趁火打劫;②武力相逼,调停为诱;③一纸定夺,强割强占;④步步蚕食。
教师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随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俄国也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因此,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列强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制度落后及清政府腐败无能。这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少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奋学习,努力奋斗,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反抗斗争,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建议多加入材料、情境,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并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另外通过火烧圆明园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