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1 21:29: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教案+素材)】
备·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相关史实,知道左宝贵、邓世昌等民族英雄的英雄事迹以及《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史料,利用课本插图,了解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大致内容,从而理解《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我国民族危机加剧、瓜分中国狂潮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本课插图和故事阅读,生动讲述英雄事迹,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爱国热情。(家国情怀)
4.通过史料,认识军事建设尤其是海防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加强国防的态度和意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目内容之间因果相连,《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起因。
甲午中日战争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是中国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并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到来,同时也促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本课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及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及影响。
备·教学提示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战争的名称;二是黄海海战的经过;三是黄海海战的结果。可以先由教师放映影片《甲午风云》的重要片段,突出邓世昌的事迹,要求学生注意观看有关地图和图片材料。
2. 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讲述辽东半岛战役,出示旅顺大屠杀的相关视频或图片,体会日军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补威海卫战役中李鸿章的战略思想,从多角度探究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
  3.《马关条约》的签订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应依次讲明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1895年)和双方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要求学生记忆;二是《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四点画在书上,并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关于“三国干涉还辽”,可结合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进行讲解;三是结合《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4.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示例:
《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签订国家 中、日 中、英
内容 赔款 2亿两白银 2100万银元
割地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香港岛
特权 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其他 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归纳 (1)都涉及的内容是赔款。 (2)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备·教材答案
  【材料研读】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教材P28)
[答案] 旅顺屠城是在日军高层将领的直接命令和间接煽动下对无辜的普通中国民众的野蛮屠杀。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材料说明这一罪行充分暴露了日本侵略者野蛮残暴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问题思考】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教材P28)
[答案]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课后活动】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材P29)
  [答案]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的,这就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教学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1]。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一位同学读材料,其他同学思考:冰心为什么感到遗憾 2.一位同学朗读学习目标。 1.安排一位同学读一遍《冰心的遗憾》中的话,引出甲午中日战争,提出问题。 2.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找学生朗读。 1.通过冰心的文章,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前展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的能力。
甲午中日 战争  1.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日本以及清政府的相关材料,思考问题: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2.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的原因,你有什么认识 3.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战前清政府的情况如何 4.结合地图,熟悉战争经过。 5.主动参与讲述丁汝昌、邓世昌等英雄的事迹,说出民族英雄的共同点。 1.出示材料、地图等,提出问题,倾听学生回答,总结日本发动战争的背景及原因。 2.小组讨论这场战争的性质。 3.展示战前清政府的情况,总结学生回答。 4.以地图的形式,分别展示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知道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失败。 5.引导学生总结几次重要战役中的民族英雄。 1.培养学生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2.通过小组讨论,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掌握在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通过史料阅读分析,使学生掌握在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5.通过学生自我表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又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6.通过学习重要民族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1.快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签订条约的时间、人物。 2.观看PPT,跟随教师的提问,回答条约内容及其影响。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签订条约的时间、人物。 2.教师出示PPT材料,逐条讲解《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及其影响。 3.创设情境,安排小组讨论清政府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点评后给予总结。 1.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更好地突破本课重难点。 2.采用地图、文字材料等使学生论从史出,更好地理解条约带来的影响。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列强瓜分 中国狂潮 1.阅读PPT材料,思考回答问题:三国干涉还辽的根本目的是为中国争取利益吗 2.学生根据《时局图》分析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 1.讲述三国干涉还辽的情况,总结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三国干涉还辽是为了列强自身的利益。 2.展示《时局图》,总结学生回答,指出列强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教师讲述“门户开放”政策,并进行评价。 1.尽可能地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更深刻地感受当时的情况,易产生与历史的共鸣,并且适当地传递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通过《时局图》,使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甲午中日战争中,率致远舰冲向日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将领是 (  ) A.丁汝昌    B.邓世昌    C.左宝贵    D.叶志超 2.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结局是 (  ) A.双方互有损失 B.日本联合舰队全军覆没 C.北洋舰队丧失战斗力 D.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虎门条约》 4.第一次以条约的方式允许外国商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 1.B 2.A 3.C 4.C
课后作业 请完成配套图书第 5 课的练习题
精讲过程模式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2]。
  【新课导入】
上图所示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两次会面。第一次会面时李鸿章尚能以“预备打仗”震慑对方,而在第二次会面时主动权已经被伊藤博文掌握。哪一事件导致第二次会面乾坤倒转
  【新课讲授】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教师投影以下史实,让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背景。
(1)教师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可能性。
材料一 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以来英国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的颐和园,挪用了海军经费,共耗资3000多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学生回答:从中国角度,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2)教师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后来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教师讲解: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行“大陆政策”,试图侵略中国,进而称霸世界。
(3)教师展示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催化剂是什么。
教师根据图示讲解: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渐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殖民和侵略,因此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分析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
学生回答:朝鲜东学党起义。
教师补充讲解具体过程: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教师投影以下示意图,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结合地图,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简单经过: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黄海海战 损失惨重,丧失黄海制海权    
辽东半岛战役 占领大连、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答案] 正式宣战 左宝贵 邓世昌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3.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教师投影以下史实让学生分析中、日双方实力:
  材料一 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负,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清军“专守防御”“避战保船”……买官卖官,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而挪用海军军费。
材料二 当时的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计划,上下一心,长期准备,决心要与中国为敌。而大敌当前的清政府,软弱怯懦,寄予侥幸,朝纲混乱,政令军令不一,各种矛盾聚集发酵,社会动员乏力,凝聚不起克敌制胜的统一意志,根本没有决战到底的坚强信心和坚定决心。
等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投影答案加以讲解,让学生了解主要原因:
(1)中国(主观):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避战求和。(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2)日本(客观):蓄谋已久,战事准备充分。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内容 危害
割地 辽东半岛、        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了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         白银 加重了        ,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通商 开放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       
设厂         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 台湾全岛 中国领土主权 2亿两 中国人民的负担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马关条约》的危害,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归纳答案如下: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教师展示表格材料(三国干涉还辽原因)并讲述:《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三国政府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甚至以海军舰队相威胁,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持远东地区的势力均势。
俄国 法国 德国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欲在远东扩大势力,缓和与欧洲矛盾
2.教师讲述: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帮助学生了解每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3.教师提问:美国没有划分“势力范围”,那美国通过什么方式瓜分中国
学生回答: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教师总结:此后,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如何救亡图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下一节课通过戊戌变法来了解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内容丰富、头绪繁多,在详略取舍处理上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学过程是否让学生感受到了清晰的条理和合理的架构
2.本课结尾处为下一课《戊戌变法》埋下伏笔,相较探讨国家综合实力作为本课的结尾,价值上孰优孰劣,还有待进一步思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9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上图所示为李鸿章和日本伊藤博文的两次会面。第一次会面时李鸿章尚能以“预备打仗”震慑对方,而在第二次会面时主动权已经被伊藤博文掌握。哪一事件导致第二次会面乾坤倒转
一、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背景
1.中国
材料1: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以来英国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2: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1894年),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光绪大婚庆典(1889年),耗费银子500多万两。
清政府软弱腐朽、军备废弛
可能性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国力日渐强盛。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
一、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背景
2.日本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推行大陆政策
必然性
一、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背景
3.国际环境
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远东发展势力
美国
日 本
支持
支持
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
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尚未就绪
支持
不干涉
英国
法国
德国
俄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加紧殖民和侵略(资本)
列强默许、支持、纵容的态度
催化剂
一、甲午中日战争——历史背景
4.朝鲜东学党起义
导火索
1894年5月,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党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过程(1894.7-1895.2)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丰岛海战
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左宝贵
黄海海战
损失惨重,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辽东陆战
占领大连、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战争爆发
一、甲午中日战争——结果
试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日清双方实力对比
一、甲午中日战争——结果
材料一 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负,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清军“专守防御”“避战保船”……买官卖官,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而挪用海军军费。
中国(主观)
腐败
避战求和
军备废弛
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
一、甲午中日战争——结果
材料二 当时的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计划,上下一心,长期准备,决心要与中国为敌。而大敌当前的清政府,软弱怯懦,寄予侥幸,朝纲混乱,政令军令不一,各种矛盾聚集发酵,社会动员乏力,凝聚不起克敌制胜的统一意志,根本没有决战到底的坚强信心和坚定决心。
日本(客观)
资本主义
大陆政策
蓄谋已久,战事准备充分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1895年4月17日)
内容 影响和危害
割地:辽东半岛、__________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 进一步破坏了_______________、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款:___________ 白银 加重了_____________ ,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通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 _______________
设厂: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需求,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台湾
中国领土主权
二亿两
中国人民负担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中日《马关条约》原件
1.《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1.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中日《辽南条约》原件
标志着中国赎回辽东半岛主权
企图独霸中国东北
履行对俄结盟义务
欲在远东扩大势力缓和与俄欧洲矛盾
三国政府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甚至以海军舰队相威胁,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持远东地区的势力均势。
俄国 法国 德国
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2.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3.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影响: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
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板书设计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
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