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8-31 21:35: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2024秋统编八上历史精简课堂(教案+素材)】
备·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学习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史实,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通过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家国情怀)
备·内容分析
  【本课结构】
本课共包含三个子目: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辛丑条约》的签订。
第一目介绍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性质及斗争方式等。第二目介绍义和团发展壮大,损害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和部分爱国官兵进行英勇抵抗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的史实。但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的抗争精神。第三目介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的主权再一次遭到破坏。《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本课重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抗击八国联军(即义和团运动的高潮);《辛丑条约》的签订。
难点:“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辛丑条约》的签订。
备·教学提示
  1. 通过让学生观察右面这幅漫画,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体会漫画寓意,最终理解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或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2.课标教学活动建议: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通过对比分析条约内容的横向联系,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活动】示例: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签订国家 中、英 中、日 中国与英、俄等11国
内容 赔款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4.5亿两白银
割地 香港岛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
特权 协定关税 开设工厂 在京驻兵权、划定使馆界
其他 五口通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增开商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等
归纳 (1)都涉及的内容是赔款。 (2)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南京条约》:中国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开始丧失。②《马关条约》: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备·教材答案
  【材料研读】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这个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 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教材P34)
[答案] ①揭帖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方式及目的。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主张通过武力反抗将列强赶出中国。
②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但他们对清政府存有幻想,最终被清政府利用并出卖;他们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区别开来,“拆铁道”“拔线杆”“毁坏火轮船”等极端排外行为表现了他们对现代文明的盲目排斥;“神助拳”“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等内容则表明义和团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问题思考】
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教材P37)
[答案] 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清政府由此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课后活动】
1.填充。(教材P38)
   战争          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答案]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教材P38)
[提示]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海关税、盐税等被作为赔款担保,使清政府在经济上受制于列强;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以说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备·教学资源
  [更多课件、课时训练、音频、视频详见电子资源]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课件教学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1]。
学教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观看漫画,联系所学,回答两次探索的目的及结果。 2.带着新的问题,思考当时中国的出路,学习新课。 1.出示两幅漫画,引导学生回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次探索均以失败告终,帝国主义的魔爪不断渗入中华大地。 2.设问在此后还会有哪些人进行怎样的斗争来挽救民族危机。 以漫画形式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架构时空框架,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义和团 运动 1.学生阅读材料,回答:义和团兴起的地理位置。 2.学生阅读歌谣材料,分析: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斗争方式、斗争对象和口号。 3.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4.结合所学知识,列出思维导图,思考问题: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1.教师展示材料,使学生了解“义和团”的概念和兴起的大概地理位置。 2.教师出示歌谣,引导学生分析义和团兴起的原因、斗争方式、斗争对象和口号。 3.通过对口号的解读,总结“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进而了解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 4.根据义和团和清政府的态度,总结学生回答,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1.用地图教历史,学生根据地图了解所学史事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 2.通过阅读分析史料,使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总结、归纳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素养。 3.根据表格,掌握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比探究历史的方法。 4.通过对史料的引导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抗击八国 联军 1.根据课本知识和地图,结合PPT出示的时间轴,概括八国联军侵华的过程。 2.跟随老师的提问解读,回答:清政府的作为和义和团运动的结局。 3.学生通过文字和图片史料,思考:如何认识八国联军的暴行 1.引导学生结合地图,用时间轴归纳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列强扩大侵略的表现。(7月天津失陷,8月北京失陷)提问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教师展示文字和图片史料,提问:针对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的累累暴行,你有何认识 1.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时空观念素养。 2.通过史料展示和史实讲述,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清政府的愚昧善变,清政府的剿抚政策是以支持慈禧太后的后党集团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3.利用“恶”的历史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辛丑条 约》的签订 1.分析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感悟“弱国无外交”的屈辱历史。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条约签订的影响,从而加深对清政府的认知。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师展示材料,总结学生回答,指出清政府已然成为“洋人的朝廷”,想依靠清政府来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国是不现实的、不可能的。 1.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条约内容及影响,利于学生记忆,在师生互动中突破本课重点。 2.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练 1.《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中的“乱民”是指 (  ) A.太平天国   B.洋枪队    C.义和团    D.国民革命军 2.“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旧巍峨庄严,但在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世纪之交所遭受的国耻。”《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 (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3.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 1.C 2.D 3.D
课后作业 请完成配套图书第 7 课的练习题
精讲过程模式
请老师同步使用教师用书电子资源中附赠的本课[加注式课件2]。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对比两个辛丑年外交的不同状况,你有何感想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2021年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
  【新课讲授】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
教师介绍义和团的兴起概况:
义和团是19世纪末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的,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等。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2.原因、方式
教师展示材料: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提问:材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原因和方式分别是什么
学生1: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学生2:方式是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等。
教师总结: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侵略活动的加剧;直接原因是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3.性质
教师展示材料: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
提问:材料反映出义和团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4.口号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进步性:“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2)局限性:“扶清”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灭洋”又表现出义和团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5.清政府的态度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 著即督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倘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山东巡抚毓贤折》
材料二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匪剿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提问:说说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有哪些改变。有何作用
学生:以“招抚”代替“剿灭”。
教师补充: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引起外国侵略者不满。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多媒体展示材料:
1900年4月6日,英、美、法、德四国联合向清政府发出照会,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摘编自陈旭麓主编《中国近代史》
指导学生分析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镇压义和团运动。
教师总结:镇压义和团运动是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2.教师用PPT展示时间轴,带领学生梳理具体过程:
(1)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意、德、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八国联军在廊坊一带遭到义和团阻击,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
(3)大沽是京津门户,海河要塞,战略位置十分重要。6月17日,10余艘联军舰艇在探照灯的照射下,用大炮轰击大沽炮台,守军拼死抵抗,最终因寡不敌众,大沽炮台失陷。这时,传来关于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帝的谎报,以及联军进攻大沽炮台的消息,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遂发布“宣战”诏书。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成为列强趁机扩大侵略的借口。
(4)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后壮烈殉国。
(5)8月14日,北京失陷。
(6)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出逃,并下令剿杀义和团,还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教师: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学生: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
《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四库藏书4.7万余本,宝物2000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联军掠走库银达6000万两之多。
教师提问: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犯下了哪些罪行
学生回答:屠杀、劫掠。
教师总结: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往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下令剿杀义和团。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经历了哪些变化 义和团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剿灭→招抚→剿灭。最终失败。
教师总结: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经历了由剿灭到招抚再到剿灭的变化,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7的内容,识记主干知识。(时间、签订国、内容)
  教师提醒:1901年同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国家,除出兵中国的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之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11国。
教师提问:《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请同学们根据条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内容 影响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政治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外交体制近代化,但更便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教师总结:《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教师布置:请同学们梳理时间轴,认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课堂小结】投影以下歌谣,帮助学生记忆。
八国联军侵清朝,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动手设计图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提出质疑,积极探究,特别是让学生做小老师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亲自动手设计“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8张PPT)
人教八上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与辛丑条约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2021年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
对比两个辛丑年外交的不同状况,你有何感想?
1.兴起
义和团本来是19世纪末流行在山东、直隶(今河北)一带的民间秘密会社,他们利用设立神坛、画符请神等方法秘密聚众,称为“义和拳”,最初是民间秘密反清组织。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也有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义和团战士多头裹红巾、腰扎红带,手执大刀长矛。
一、义和团运动
2.原因、方式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直接原因: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方式:毁教堂、拆铁道、断电线等
一、义和团运动
3.性质
材料:“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 ——义和团歌谣
性质:是一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进步性
局限性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扶清”反映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灭洋”又表现出义和团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灭洋
4.口号
阅读教材,如何评价“扶清灭洋”的口号?
一、义和团运动
5.清政府的态度
材料一 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
——《上谕》1899年11月28日
材料二 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巢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剿灭
招抚
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引起洋人不满
一、义和团运动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原因
(1)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
(2)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1900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
——《八国联军志》,《义和团》第三册
2.侵略国家:英、美、俄、日、法、意、德、奥八国
二、抗击八国联军
3.过程
廊坊阻击战
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联军撤回天津
北京:慈禧对外宣战
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
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列强趁机扩大
侵略的借口
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
爆发:
联军舰队攻占大沽炮台
天津保卫战—失陷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义和团的廊坊阻击战、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
二、抗击八国联军
2.过程
8月14日,北京失陷
八国联军杀害义和团团员
八国联军在紫禁城举行阅兵式
美军抢劫的白银
金銮宝座上的侵略者
八国联军在北京实际公开抢劫了8天,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对北京城进行了一年多的大洗劫。
《永乐大典》307册,经史子集4.6万余册,国库藏书4.7万余本,宝物2000余件,镀金佛3000余尊等,被尽行劫毁。联军掠走库银达6000万两之多。
八国联军的暴行
义和团运动结果如何?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经历了哪些变化?
二、抗击八国联军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八国联军“助剿”
客观因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主观因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剿灭——招抚——剿灭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评价
失败
原因分析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清政府 与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11国
2.签订国:
李鸿章
1901年
1901年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 影响
经济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税收作为担保
政治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军事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外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各国可派兵驻守,中国人不得居住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列六部之前
使清政府的经济长期受制于列强
使中国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便利了列强进行军事控制
外交体制近代化,但更便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大本营
3.内容
洋人的
代言人
(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4.影响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840--1842
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
1895
甲午中日战争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板书设计
民族危机加剧
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根 本
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
战败
《辛丑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
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失 败
赔款数目最庞大
主权丧失最严重
赔、禁
拆、划、改
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