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微项目式学习案例
一、教学分析
在高中语文项目学习过程中,表现性评价应贯穿整个学习全过程。通过表现性评价可以帮助学习以项目学习为单位,促进语文的素养提升,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将表现性评价作为高中语文项目学习设计的重要环节,能有效地观察与检测学习的真实状态。在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表现性评价帮助我们判断学习的发生与发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其次,“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可以有方向、有效率、有标准地促进学习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是以评价标准为依据,以学习提升为目的,促进学习向着预设的方向前行。表现性评价在具体活动操作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有更清晰的标准,更明确的目的,更有效的改进措施,是一种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学习方法。
本课的项目任务是通过古代诗文中对于音乐的描写促进学生写作,通过学习的课文《琵琶行》中音乐的描写,迁移到课文《李凭箜篌引》中对于音乐的手法运用上,通过知人论世,小组合作的方式,归纳整理,在整个学习任务过程中,始终围绕正侧结合等手法、音乐节奏的变化、作者情感的表达三方面,形成一个评价量表,最后通过“思维迁移巧练笔”的方式,反观学生的学习生成,做到教学评一体。
二、学习过程
活动一:温故知新寻旧音
1.学生读《琵琶行》中关于音乐的描写,回忆整理描写声音的角度和手法。
学生总结:①正面描写:诗人把抽象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形象可感,以声喻声,声中有情,声中有形。充斥读者的听觉和视觉,用一连串比喻(博喻)来描写虚缈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使读者在闻其声的同时能见其形,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②侧面描写:一曲终了,“东船西舫”沉浸其中,悄然无声,技艺精湛。
③声音变化:琵琶声由激越雄壮到舒徐流畅再到间歇停顿进而逐渐沉咽。声音大小、徐急、高亢、低沉,错落有致。
④情感:将音乐与琵琶女的飘零身世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结合在一起描写,表现琵琶女心情起伏,无限哀怨之情。
教师总结:清代方扶南评价“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其中的“白”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李”便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活动二:它山之石可攻玉
1.根据《琵琶行》归纳的描写音乐的方式,来解读《李凭箜篌引》,分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总结:1.相较于《琵琶行》以正面描写为主,《李凭箜篌引》则是以侧面为主,正面为辅——“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声音变化:运用了夸张、拟人、通感等手法。声音有清脆、幽怨、凄凉、欢快的变化。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幽怨。
芙蓉泣,芙蓉滴露之貌,状其声之惨淡;
香兰笑,兰花盛开之貌,状其声之欢快。
(教师)过渡:琵琶女在琵琶曲中的情感,我们可以从她身世的诉说中找到印证,能更好的体会音乐中蕴藏的情绪变化,但在《李凭箜篌引》中,我们似乎找不到能体现作者情感的钥匙,让我们结合作者的生平,再来深入体会这首诗歌背后的情感寄托。
2.再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品味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小组讨论)
补充资料1:“箜篌引”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本事为:朝鲜津卒霍里子高一天早起撑船,见一个“白发狂夫”不顾危险,横渡急流。“白发狂夫”的妻子追来拦阻不及,夫堕河而死,妻亦投河自杀。自杀前弹着箜篌唱出这几句哀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子高回家,告诉其妻丽玉。丽玉写下一首非常悲伤的曲子。 之后她又把这个曲子传给邻居女儿丽容,其名即《箜篌引》,又名《公无渡河》。“箜篌引”这个曲调就是抒发极度悲痛之情的。
补充资料2: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而李贺自视甚高,诗中常以“唐 孙”“宗孙”自称。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浞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禊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昌谷。后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学生代表总结:
学生①:用典。将“江娥啼竹素女愁”与作者的生平相联系,乐曲一开始就进入一个极度悲伤的情绪中。
学生②:以声衬声。“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音乐由清脆而铿锵(玉碎)到舒缓悠或者是尖锐(凤凰叫),再到惨淡凄凉(芙蓉泣露) 直到最后的明丽而欢畅 (香兰笑)。
玉碎,极为不祥,亦可指理想的破灭,远大抱负的无法实现;凤凰是美好的化身,一 凤凰此处应是凄厉、哀怨亦或是悲切的叫;芙蓉泣露极为悲伤。
学生③补充:香兰优雅娴静,很难想象香兰作何种笑,如果说是体现音乐的欢畅明丽的话,这种音乐由绝望悲伤到欢快的转换太突然,笑的种类有很多种,不是所有的笑都是表达愉悦情感的,如嘲笑、苦笑、冷笑等。此处“香兰笑”紧承“玉碎、凤凰叫、芙蓉泣”, 它无论如何也不能表达欢快的情感。结合李贺身世,香兰之笑应是苦涩、绝望与自嘲的笑。
因此,“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既是对外在箜篌曲的描绘,更是作者自我定位与悲怨绝望的写照。
学生④:想象。“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现实中的意象与神话传说中的意象交织,,诗人将大胆奇特的想象发挥到极致,悲伤的曲调达到了高潮,隐藏于曲调背后的,则是诗人郁积已久的悲伤愤懑情感的爆发。
学生⑤:“老鱼”与“瘦蛟”亦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老鱼”与“瘦蛟”映照出了一个身心俱疲的诗人形象。“老鱼跳波瘦蛟舞”死寂中有抗争,颓败中见希望,正是李贺矛盾内心的形象写照,体现出了他情感中痛苦与绝望,自负与希冀的两个极端。
(教师)总结:描写音乐的诗歌,我们可以考虑“是否正侧面结合”来写音乐”“音乐的节奏感是否变化”“写音乐的同时是否寄托了诗人的人生际遇”等角度来赏析
活动三:思维迁移巧练笔
1.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音乐欣赏节,希望通过欣赏古典曲目,陶冶学生情操,下面是一首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感受。
学生习作:
恰夜,于雨中观曲。
空前一声惊响,刺破了那一抹宁静。连续不断的弹跳、长轮、滚、煞弦…似雨点子般顷刻间劈天盖地袭向我。鼓声、掌号声渐密,角声、阵步声逼近。战场滚滚黄沙随一个、一个紧凑音节将我们卷入前往古战场的队伍之中,不禁情绪慌乱,而战争,一触即发。
相似的节奏不断加快,如急雨,仿佛将领刚点完将,转头便翻身、上马、勒马奔赴战场。万马崩腾,杀喊震天却在顷刻间灰飞烟灭,转为缓慢而又铿锵乐声,汉军悄然而至。一轮一绞,刀剑光影划过;一捻一揉,号角声此起彼伏。于此,决一死战。节奏愈益紧凑,马嘶吼、兵咆哮,在只有一个胜利者的战场上,战士们对于胜利的渴望愈加猛烈。转眼间乐声渐弱、渐轻……如耳语般诉说着对于生命逝去无声叹息……
琵琶声急缓交替响起,无限愁绪缠绕在楚霸王心头,回望蓝天,只叹成王败寇,随滚滚黄沙飞去。
曲毕,我看向窗外,雨不知何时已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