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3课《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说课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8-31 22:2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说课
目录
教材、学情分析

实验内容设计

实验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
自我评价


教材分析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3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单一物体吸收热量带来的变化,本节课进一步学习热在温度不同的物体间的传递,从而构建“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从单一物体吸收热量带来的变化,自然就会联想到单一物体的热量是否会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教材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进行预测、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验证预测,让学生对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做比较全面的探究。
实验内容设计

存在以下不足:
1.实验时间长,学生手拿温度计不方便。
2.实验开始温度变化快,温度计不能快速准确读数。
三、实验方法设计
铁架台
测温仪
测温线
烧杯
十字夹
探究试管中的凉水和烧杯中热水的温度变化装置
试管
三、实验方法设计
金属棒
优点:
1.实验操作简单,只要固定好测温线,通过测温仪就可以观察温度变化情况。
2.温度读数精确,从测温仪可以观察到凉水温度缓慢上升,热水温度缓慢下降,直到温度达到平衡。
1.科学概念目标
形成对事物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运用探究的证据进行信息加工,科学地表述探究的规律。
3.科学态度目标
设计实验探究,根据测温仪记录数据并制作数学折线图,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
2.科学探究目标
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趋向于热平衡。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意到工具的使用给科学探究带来的帮助。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
设计实验观察热的传递方向和过程。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
预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温度变化
3
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
5
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4
1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热水
热水是怎样让牛奶由凉变热的?
2
预测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的温度变化
热水
牛奶和热水接触后温度趋向一致
问题:牛奶温度如何变化?热水温度如何变化?
将温度不同的水相互接触
3
4
概括总结,得出结论
结论:
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趋向平衡。
问题: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的?
问题:凉水温度会一直上升吗?热水温度会一直下降吗?
5
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吹暖气
暖水袋
烤火
热牛奶
在本节课中,我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测温仪来检测温度,操作简单,读数准确,有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的结论,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