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南京大屠杀》教学课件(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下《南京大屠杀》教学课件(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1-19 13:4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课文插图
累累尸骨填沟壑——南京大屠杀实证之一 在历史面前,不该有玩笑,不该有歌声,不该有不屑,不该有漠然。历史,我们在走向它的时候,永远需要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怀着敬畏的心,怀着审视的心,怀着沉思的心,怀着探求的心,怀着警戒的心!
--------美国心理学家 罗森塔尔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
历史,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他们认为:日军在“南京事件”中没有对平民实施有组织
的屠杀行为。认为死难者为阵亡的中国士兵
或中国军民撤退时自相践踏造成,还有甚者认
为那些死者为“文革”中的死者,把南京的死
难者归结为中国故意嫁祸给日军的谎言;并说
如果真有那“破天荒”的事情(大屠杀),当时的外
国记者为何没有报道呢? 万人坑内死人尸骸头颅村濑守保拍摄的下关江边尸体堆积如山的情景 南京市郊一个泡满死尸的水塘 扫射.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 .用活人进行刺杀训练      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在活埋中国军民被浇上汽油点火烧焦的尸体 连幼小的孩子也不放过狞笑的日寇掏出被杀中国人的心脏下酒《东京日日新闻》报道的向井敏明少尉与野田岩少尉在南京举行的 杀人竞赛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日军“片桐部队”的向井敏明、
野田岩两名军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杀人比赛的消息。 我们能忘记吗?遗忘,就是等于第二次被屠杀1.读一读,注拼音
熙熙( )攘攘( ) 步履( )蹒跚( )
毛骨悚( )然 惨绝人寰( )
蛊惑( ) 蹂躏( )
徘徊( ) 褴褛(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xīrǎng lǚpán shānsǒnghuán gǔ huòpái huáiróu lìnlán lǚ. 2.本文体裁是什么?这种体裁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温故知新南京大屠杀 体裁 :报 告 文 学 报告文学, 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它介于通讯和小说之间,有三个特点:
1、真实性(新闻性)。所报道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科学的真实准确。
2、文学性(艺术加工)。可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各种文学艺术手法。
3、 政论性(作者观点)。强烈地体现时代精神,反映当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要点,思考问题
作者如何反驳日本右翼势力的无稽之谈?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日寇的暴行?
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论纯属无稽之谈日寇暴行集体大屠杀 零散大屠杀军事法庭统计: 静缘老太太的表现:
这些事件和数字都是真实的吗?证据来源外国护士的日记日军随军记者的报道中国幸存军人的控诉日本报刊的公开报道《皇兵》一书的记载军事法庭查证外国观察家的分析请小组交流,一起从文中找出证据的来源`。真实性12月13日燕子矶大屠杀12月15日下关大屠杀12月18日草鞋峡大屠杀两恶魔杀人竞赛助广”剑连杀无辜中国人屠杀34万人 活着的受害者
(活的见证人)引用各种资料尤其是来自日本的资料所起的作用:首先,引用这类资料多角度,多侧面叙述南京大屠杀的惨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更有震撼力;其次,引用这类资料还有其现实意义,对日本右翼势力起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作用,有力的批驳了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弥天大谎。 “燕子矶大屠杀”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在这个场面中作者着重突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场面:几万人争着过长江———(极度恐怖、惊慌失措)个人:带着孩子的少妇———(苦苦哀求、毫不犹豫)全部惨遭杀害少妇(母亲)被刺死,孩子侥幸活下但成了残疾点面写作手法:点面结合——共同反映日军的残暴,表达作者的悲愤听一听 思考问题
草鞋峡大屠杀:点面结合,既写了五万多人集体被杀的场面,又用一个幸存者的回忆讲述了当时的惨状 史实性报告文学强调材料的真实,并不意味着不能有艺术加工。在遵照基本事实的前提下,作者可以进行必要的情境再现,这样会更具艺术感染力,更能为表达主旨服务。如燕子矶大屠杀这一部分,作者复原历史完全是有据可依的:有少部分幸存者,有较为详细的死亡人数,有特定的地理环境等等,作者完全可以构建出符合生活真实的历史情境,而不会让人感觉虚假。文学性作者的观点牢记这惨绝人寰的灾难
牢记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共同要求 共同意愿
政论性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发表演讲时说:“历史是最富哲理的教科书。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展示历史悲剧是为不再重蹈覆辙!
勿忘国耻
强我中华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再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