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你轻松驾驭每一堂课
课题 5.秋天的怀念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通过回忆秋天三次看花的故事,展现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变化,向读者诠释了母爱伟大的内涵,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细节描写细腻,情感深沉感人,语言富含生命的哲理。教授本课可以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感人的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等活动,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感知母爱之淡雅;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旨,理解母爱之高洁;3.于细节之中揣摩人物形象及情感,体味母爱之深沉;4.品味蕴含作者丰富情感的语句,感恩母爱之炽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旨;品读细节描写,理解文中的母亲形象,品味蕴含作者丰富情感的语句。
教学难点 读懂母爱的深沉,感恩亲情,活出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静、高洁,也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独立、坚强。
又是一年秋风起,小语读完了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想要给史铁生逝去的母亲献上一束花,让我们一起去帮她挑选吧。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任务一:朗读课文,感知母爱之淡雅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21岁,双腿瘫痪,自杀三次,被人救下。此时他便开始坐上轮椅的生活,而这并不是苦难的终点。
26岁,母亲离开人世,遗憾一生。
30岁,双肾失灵,患上了肾病。
38岁,结婚,从此妻子成为了他的一双腿。
47岁,恶化成尿毒症,每周要做三次透析来维持生命,用琐碎时间写下《病隙碎笔》。
59岁,离开人世,遗言:捐赠器官。
【写作背景】
1969年,史铁生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生命的不幸,他的脾气因而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此时母亲的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于1993年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播放音频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注字音。】
瘫痪(tān huàn) 暴怒(bào nù ) 沉寂(chén jì )
捶打(chuídǎ) 憔悴(qiáo cuì) 央求(yāng qiú )
絮叨(xù dāo) 诀别(jué bié ) 淡雅(dàn yǎ)
高洁(gāo jié) 烂漫(làn màn )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 喜出望外(xǐ chū wàng wài)
2.自读课文,识记词语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测词语理解。】
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任务二:梳理文意,追忆母爱之高洁
1.划分段落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学法指导1:朗读文章每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学法指导2:圈点勾画每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找出时间分界点。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学法指导3:依据时间分界点,划分段落。
明确:双腿瘫痪后——第一部分(①②)
那天——第二部分(③一⑥)
又是秋天——第三部分(⑦)
学法指导4:再读划分段落,概括每一部分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 “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 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 “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2.理解文意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话语概述。
学法指导1:解读题目,抓住关键词。
示例:
学法指导2:梳理主要人物,理清事件、情感。
示例: 对
突然
学法指导3:锁定地点,找出主要事件。
示例:
学法指导4:整理思路,注意格式。
明确:本文通过回忆在秋天里妈妈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我对逝去的母亲的怀念。
第二课时
任务三:品读细节,体味母爱之深沉
平静的叙述中往往蕴含着感人的力量,看似平常的细节常常令我们感动。
请同学们找出两处感人的细节,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1.品读第一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朗读点拨:悲伤的语气,“我”十分的痛苦和绝望;母亲隐忍、鼓励,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1)梳理细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我 脾气 举动 神态 举动 神态 语言
暴怒无常 望着 听着 捶打 不,我不去!
砸碎 摔向 喊着 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 温和 悄悄地 偷偷地 悄悄地 眼边红红的 扑过来 看着我忍住哭声
躲出去 听着 进来 抓住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2)品读细节:从上面的表格中,你可以发现品读细节的方法吗?
方法点拨:从描写手法、关键字词等方面进行品读、赏析。
示例: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品读点一:动作描写。“躲出去”“听着”“进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以及担心儿子想不开的关切之情。
品读点二:叠词。“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连用几个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
——表现了母爱的细腻、深沉。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品读点一: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住”“忍住”写出了母亲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
品读点二:反复。“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反复强调,写出了母亲用她坚强乐观的态度鼓舞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儿子要好好活着。
——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2.品读第三段: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朗读点拨:央求的语气,“我”很烦恼,母亲希望“我”能开心、快乐,内心沉重。
(1)梳理细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母亲
语言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神态 憔悴,央求般的神色 喜出望外,高兴 她也笑了 忽然不说
动作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2)品读细节:
从上面表格中,你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母亲?
语言:温和、善良、关切,想方设法让“我”勇敢、顽强地活下去
神态、动作:卑微,给“我”无尽的爱
任务四:对比阅读,感恩母爱之炽热
配乐朗读第七段,品味其中的意蕴。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两次“北海看菊花”
同样是看菊花,人不同,意不同,情更不同。
人物 用意、情感
第一次看菊花 母亲、我 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顽强无畏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希望“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第二次看菊花 妹妹、我 体现了“我”后悔没有早点答应母亲的内疚和自责,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两次“好好儿活”
一句普普通通的“好好儿活”有何意味?
①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
②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3.两次环境描写
两处有关“秋天”的描写,景物如何?其中蕴含的情感又是如何?
明确:第一次的秋天,是母亲和“我”在一起度过的艰难的岁月。“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是一段景物描写,暗示了时间进入到了秋天,又体现了“我”内心的凄凉、寂寞、无奈的情感。
第二次的秋天是母亲逝去后,“我”怀念母亲,和妹妹一起“好好儿活”。运用了环境描写,照应了题目和母亲生前两次请求“我”去北海看花的情景。“正开的烂漫”的菊花写出了“我”对母亲希望“我”和妹妹能像花一样鲜活烂漫地活着的领悟,菊花又象征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借花来表达自己对继续好好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课堂小结
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对生命深深的感悟和理解。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不着一字,却句句含情,他把对母亲的怀念诉诸笔端,字字句句是心血,却又平静的像一泓清水。读史铁生《秋天的思念》,我们才明白世上最牵挂你的人是她——母亲!
让我们把这束菊花呈给伟大的母亲:
黄色的菊花——淡雅
白色的菊花——高洁
紫色的菊花——深沉
红色的菊花——热烈
布置作业
文章歌颂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请你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关于“母爱”的片段,200字左右。
秋天的
怀念
我
母亲
妹妹
季节
情感
逝去
北海
看菊花(共39张PPT)
史铁生
壹
贰
叁
肆
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旨,理解母爱之高洁;
于细节之中揣摩人物形象及情感,体味母爱之深沉;
品味蕴含作者丰富情感的语句,感恩母爱之炽热。
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感知母爱之淡雅;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文章主旨;品读细节描写,理解文中的母亲形象,品味蕴含作者丰富情感的语句。
重点
读懂母爱的深沉,感恩亲情,活出生命的意义。
难点
情境导入
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静、高洁,也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独立、坚强。
又是一年秋风起,小语读完了作家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想要给史铁生逝去的母亲献上一束花,让我们一起去帮她挑选吧。
第一课时
朗
读
课
文
,
感
知
母
爱
之
淡
雅
任务一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当代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
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 《病隙
碎笔》等。
坎坷一生
26岁
母亲离开人世,遗憾一生。
双腿瘫痪,自杀三次,被人救下。此时他便开始坐上轮椅的生活,而这并不是苦难的终点。
21岁
30岁
双肾失灵,患上了肾病。
38岁
结婚,从此妻子成为了他的一双腿。
恶化成尿毒症,每周要做三次透析来维持生命,用琐碎时间写下《病隙碎笔》。
47岁
59岁
离开人世,遗言:捐赠器官。
写作背景
1969年,史铁生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时遭遇生命的不幸,他的脾气因而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此时母亲的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于1993年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1.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播放音频,边听边注字音。
tān huàn
bào nù
chén jì
chuí dǎ
瘫痪
暴怒
沉寂
捶打
憔悴
央求
絮叨
诀别
淡雅
高洁
烂漫
喜出望外
翻 来 覆 去
qiáo cuì
yānɡ qiú
xù dāo
jué bié
dàn yǎ
ɡāo jié
làn màn
xǐ chū wànɡ wài
fān lái fù qù
2.自读课文,识记词语
暴怒无常
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
突然、忽然。
侍弄
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
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
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2.自读课文,识记词语
捶打
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
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絮叨
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烂漫
颜色鲜明而美丽。
翻来覆去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喜出望外
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梳
理
文
意
,
追
忆
母
爱
之
高
洁
任务二
1.划分段落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学法指导1:朗读文章每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1.划分段落
学法指导2:圈点勾画每一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找出时间分界点。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双腿瘫痪后
那天
又是秋天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1.划分段落
学法指导3:依据时间分界点,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①②)
双腿瘫痪后
第二部分(③一⑥)
那天
第三部分(⑦)
又是秋天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1.划分段落
学法指导4:再读划分段落,概括每一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 “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 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 “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2.理解文意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话语概述。
学法指导1:解读题目,抓住关键词。
秋天的
季节
怀念
情感
2.理解文意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话语概述。
学法指导2:梳理主要人物,理清事件、情感。
我
母亲
对
妹妹
逝去
愧疚、怀念
突然
2.理解文意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试着用简洁的话语概述。
学法指导3:锁定地点,找出主要事件。
北海
看菊花
2.理解文意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试着用简洁的话语概述。
学法指导4:整理思路,注意格式。
本文通过回忆在秋天里妈妈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我对逝去的母亲的怀念。
第二课时
品
读
细
节
,
体
味
母
爱
之
深
沉
任务三
平静的叙述中往往蕴含着感人的力量,看似平常的细节常常令我们感动。
请同学们找出两处感人的细节,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1.品读第一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朗读点拨:悲伤的语气,“我”十分的痛苦和绝望;母亲隐忍、鼓励,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忍耐和宽容。
(1)梳理细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脾气
举动
神态
举动
神态
语言
我
母亲
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
暴怒
无常
温和
望着、听着、砸碎、摔向
悄悄地
偷偷地
悄悄地
躲出去
听着
进来
眼边
红红的
捶打
喊着
扑过来
抓住
看着
我忍住
哭声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从上面的表格中,你可以发现品读细节的方法吗?
方法点拨:从描写手法、关键字词等方面进行品读、赏析。
(2)品读细节: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示
例
品读点一:动作描写。“躲出去”“听着”“进来”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不忍心看儿子受折磨,以及担心儿子想不开的关切之情。
品读点二:叠词。“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连用几个叠词,写出母亲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自己却强忍着内心的悲伤。
——表现了母爱的细腻、深沉。
从上面的表格中,你可以发现品读细节的方法吗?
方法点拨:从描写手法、关键字词等方面进行品读、赏析。
(2)品读细节: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示
例
品读点一:动作、语言描写。“扑”“抓住”“忍住”写出了母亲为儿子所承受的苦难而痛心。
品读点二:反复。“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反复强调,写出了母亲用她坚强乐观的态度鼓舞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儿子要好好活着。
——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
2.品读第三段: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朗读点拨:央求的语气,“我”很烦恼,母亲希望“我”能开心、快乐,内心沉重。
(1)梳理细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母亲
语言
神态
动作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憔悴,央求般的神色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喜出望外,高兴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她也笑了
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忽然不说
从上面表格中,你可以读出一个怎样的母亲?
(2)品读细节:
温和、善良、关切,想方设法让“我”勇敢、顽强地活下去
语
言
卑微,给“我”无尽的爱
神
态
动
作
对
比
阅
读
,
感
恩
母
爱
之
炽
热
任务四
配乐朗读第七段,品味其中的意蕴。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两次“北海看菊花”
同样是看菊花,人不同,意不同,情更不同。
第一次看菊花
第二次看菊花
人物
用意、情感
母亲
我
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顽强无畏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希望“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妹妹
我
体现了“我”后悔没有早点答应母亲的内疚和自责,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2.两次“好好儿活”
一句普普通通的“好好儿活”有何意味?
①第一个“好好儿活”表明母亲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也是在鼓励自己要战胜病魔,让人感受到母亲的坚忍和母爱的深沉无私。
②第二处的“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的无尽的嘱托,又是“我”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探寻与思考,即永不放弃,顽强执着地活出有意义的生命。
3.两次环境描写
第一次的秋天,是母亲和“我”在一起度过的艰难的岁月。“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的景物描写,暗示了时间进入到了秋天,又体现了“我”内心的凄凉、寂寞、无奈的情感。
两处有关“秋天”的描写,景物如何?其中蕴含的情感又是如何?
3.两次环境描写
两处有关“秋天”的描写,景物如何?其中蕴含的情感又是如何?
第二次的秋天是母亲逝去后,“我”怀念母亲,和妹妹一起“好好儿活”。其中的环境描写,照应了题目和母亲生前两次请求“我”去北海看花的情景。“正开的烂漫”的菊花写出了“我”对母亲希望“我”和妹妹能像花一样鲜活烂漫地活着的领悟,菊花又象征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借花来表达自己对继续好好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课堂小结
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对生命深深的感悟和理解。史铁生在《秋天的怀念》中不着一字,却句句含情,他把对母亲的怀念诉诸笔端,字字句句是心血,却又平静的像一泓清水。读史铁生《秋天的思念》,我们才明白世上最牵挂你的人是她——母亲!
让我们把这束菊花呈给伟大的母亲:
黄色的菊花
淡雅
白色的菊花
高洁
紫色的菊花
深沉
红色的菊花
炽热
布置作业
文章歌颂了无私而伟大的母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请你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写一段关于“母爱”的片段,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