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上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33张PPT,内嵌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八上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33张PPT,内嵌音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1 18:5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国共合作经过、成果以及国共合作破裂的相关史实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北伐战争形势图,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及时空观;通过阅读史实材料,培养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及掌握论从史出的辩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国共合作的过程,认识中国革命的艰难;通过了解共产党员在北伐过程中的功绩认识共党员在国民革命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了解蒋介石、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政变,认识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反人民的本质。
一、寻找同盟续革命
国共合作的背景
思考: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合作?
共产党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国民党
国民党的核心领导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
国共合作的过程、成功地标志
思考:国共两党是怎样实现第一次合作的呢?合作成功地标志是什么?
中 共 三 大 时间 1923年6月
主要内容 ①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 时间 1924年1月
地点 广州
主要内容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3年6月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1924年1月
广州
意义: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成功
国共合作的成果
思考:国共合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二、国共合作见成果
导学案一
黄埔军校的创立
1. 创建时间
2.地点:
3.总理 校长 政治部主任
4.作用:
1924年
广州
孙中山
蒋介石
周恩来
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蒋介石(校长)
孙中山(创建者)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
成果一
创立黄埔军校
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里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节选)
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
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
黄埔四期:林彪(中共)
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戴笠(国民党)
林彪 左权 徐向前 胡宗南
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
阅读思考: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时间、总司令、先锋、主要战场、主要战役、著名将领、战果分别是什么?
导学案二
成果二
发动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对象
1926年
叶挺
北伐胜利进军
工农革命运动的发展
①农民协会组织和会员激增
湖南200万
湖北20万
农民武装队伍
②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很大发展
探究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
四人小组
每个小组领一个任务
呈现学习成果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小组(一)
国共团结合作
材料二:根据敌我双方的军力情况,北伐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针。首先以主力指向湖南、湖北战场。同时,为了防止敌人从侧背攻击北伐军,派出两支部队分别警戒江西、福建的敌人,计划在消灭吴佩孚的主力以后,再集中兵力转向东南各省,消灭孙传芳的军队。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消灭张作霖的部队。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正确的战略方针
小组(二)
小组(三)
材料三:针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形势,国民革命军在以加伦为首的苏联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简史》
苏联的大力支持
材料四:从军队数量说,北洋军阀大大超过了国民革命军。但他们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北洋军阀不得民心,各自为战
小组(四)
材料五:铁军的秘密——留书攻城
旁白: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受攻打武昌任务后,全营官兵都很高兴。一位共产党员班长拿着一封信、一包衣服和几元钱,到营部向营长曹渊报告······
班长:“我们明天攻城······如果我死了,请把这封信、衣服和钱寄给我母亲。”
营长曹渊:“我同你一样不怕死,你的家信和东西不要交给我,可以交给周廷恩书记保管。”
书记周廷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攻城!”
旁白:第一营大部分官兵都和这个班长一样,自动给家里写信,留下自己的物品。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时个个奋勇杀敌,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广大北伐官兵浴血奋战
小组(五)
小组(六)
材料六: “我们为什么能够建立这样的伟大战功呢?主要的—个原因,就是因为独立团是共产党的军队,因为有了共产党,我们才能成为铁甲。”
——《叶挺传》
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材料七: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现代史》
工农群众大力支持
小组(七)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共团结合作
正确的战略方针
苏联的大力支持
北洋军阀不得民心,各自为战
广大北伐官兵浴血奋战
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工农群众大力支持
1
2
3
4
5
6
7
三、合作破裂
思考:国民党右派为何要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是什么?
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蒋介石
汪精卫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月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1927.4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继续北伐与统一全国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1928年,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
南京政府建立后,在“分工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天津一带。
小结
学史启智,以史为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或启示?
1.革命成功来之不易,革命过程艰难
2.共产党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要依靠人民,建立自己的军队,掌握革命的领导权,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
3.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国家、民族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这张毕业证上显示,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主任:廖仲恺。可以判定这张毕业证是哪一学校颁发的( )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北京大学
2.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哪些是他的丰功伟绩( )
①建立民国 ②制定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创建黄埔军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孙中山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
A.广州 B.长沙 C.武汉 D.上海
C
D
A
课堂练习
4.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洪流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的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5.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英勇无畏,战绩辉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独立团的领导人是( )
A.蒋介石 B.董必武 C.李达 D.叶挺
C
D
6.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什么人的利益( )
A.帝国主义 B.封建势力
C.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7.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B.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C.国民党实行“清共”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
D
多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