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1 15:1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制裁(cái)   恍若(huǎng) 赃物(zāng) 富丽堂皇(táng)
B.琉璃(liúli) 瞥见(piē) 绸缎(chóu) 荡然无存(dàng)
C.珐琅(fàláng) 给予(gěi) 劫掠(jié) 丰功伟绩(jì)
D.惊骇(hài) 箱箧(qiè) 晨曦(xī) 不可名状(zhu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脂粉  宛如  搏物馆  富丽堂皇  装满箱箧
B.耗废 剪影 圆明园 荡然无存 缀满宝石
C.制裁 赞誉 战利品 依稀可见 不可明状
D.窃贼 琉璃 笑嘻嘻 滔天罪行 恍若月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要你一走进博物馆或展览馆,那各式各样的竹制品,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叫人_______。
②街的两边全是摊点,摆着的、挂着的东西万紫千红。令人____________。
③细瞧花盆,那千奇百怪的模样令人__________废暖瓶壳,破旅行杯,掉提手的小塑料桶,用过的可口可乐罐。
A.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 啼笑皆非
B.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忍俊不禁
C.应接不暇 眼花缭乱 啼笑皆非
D.美不胜收 应接不暇 忍俊不禁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三行博物馆举办的非遗体验活动,旨在让人们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B.据报道,在芬兰,有大约18%左右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一些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手机综合征”是一种病,而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防止孩子不玩手机。
D.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
5.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反语的一项是 (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
6.将下面的四句话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达到最佳的言语交际效果,大师往往不动声色,没有任何直接的揭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悟出其中的奥妙你就走近了大师,和他心照不宣地交流了,享受到和大师心灵沟通的幸福。
①最聪明的读者还要进一步联想其他类似作品的情况,体悟其奥秘
②一般的读者觉得有意思,但是没有动脑筋
③粗心的读者迷迷糊糊地放过去了
④真正细心的读者却感到了这里有名堂
③④①②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7、某校九年级准备开展以“圆明园的昨天和今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
(1)你所在的小组准备围绕该主题出一期黑板报,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策划哪些内容?
(2)请为以下新闻拟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据圆明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公众考古的发展,也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圆明园遗址的考古和保护工作,今天,圆明园首次尝试在新媒体上直播远灜观遗址考古现场,并通过实时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考古发现和考古知识,进一步传播历史文化,让公众走近文化遗产,也让文化遗产融入大众的生活
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建”这一话题,同学们也纷纷发表了意见。请你也围绕该话题发表自己的甲:圆明国应该重建,这样可以让国人一睹昔日圆明园的风采,增强民族自豪感乙: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要让后人牢记这段沉痛的历史,以史为鉴,发奋图强!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乙)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门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住,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看那海晏堂前(也许是堂侧)的石饰,像一个近似半圆形的容器,年轻时曾和几个朋友坐在里面照相。现在石“碗”依旧,我当然懒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却欣然。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节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
8.甲文是雨果笔下的圆明园,可谓富丽堂皇,作者为什么将它写得这样美?
乙文这一带废墟指的是什么地方?
10.甲文乙文感情基调、语言风格有何不同?
11.怎样理解“凝固的历史”“我”为什么“怅然凝望 ”?
12.体会文中画“ ”的句子,就乙文主旨谈点看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残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诵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带断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像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有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这儿叫“大水法”,那是老佛爷给它的称呼。西洋人叫“喷泉”,一个很文明的名词。
大水法,圆明园最壮观的喷泉。那只威风凛凛的大铜狮,头顶喷出7层水帘;菊花形椭圆喷池中心的梅花鹿,鹿角喷水8柱;两侧10只铜狗从口中喷出水柱直射鹿身,溅起层层浪花;左右那两座13层的方形喷水塔,塔顶与四周88根喷管交织成网。若喷泉全部开放,有如山洪暴发,声闻里许。
当年,老佛爷坐在对面的“观水法”观赏这个奇景。英国那个“文明”的使臣马戛尔尼,也在这儿瞻仰过大水法奇观。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大水法应该搬到英吉利去叫大喷泉,如同将香港掳掠到米字旗下,那美丽的海湾就取了那位女皇亚历山德丽娜的名字,叫做维多利亚湾。
于是英吉利开来坚船利炮就这样做了。英法联军闯入这宫廷禁地,将珍宝财物抢掠一空,焚火三天,烟尘蔽日。万园之园,顷刻化为劫灰。
如今的大水法,孤寂在一片苇丛之中。
如今的大水法,那石龛式门洞如同一颗不屈的头颅,如同一副不倒的铮铮铁骨,昂然屹立在翠绿的苇丛。
它不会流泪了,喷泉早已干涸;它不会声如山洪了,它已喉干嗓哑。
我百年蒙屈的大水法哟,我撕肝裂胆的大水法!

不知道应该怎样称呼你,一米见方的一尊大石雕。当年你应该嵌砌在那册简牍的哪一个部位?
无论你嵌砌在哪一个章节,无论你组合在哪一个句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你都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完美。
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过你,我在天坛祈年殿外见过你,还有华表,还有金水桥。你的学名——叫汉白玉。
汉白玉,白如雪,洁如玉,一个多么圣洁的名字。一见到你,我就在心里呼喊,你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中国汉子。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你躺在大地母亲的怀里,你仰面朝天,经受着一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洗刷,仍然棱角分明。你孤身自守,展示着百年前的愤怒。
有小草与你为伴,绿茵衬托出你威武不屈的英姿。牵牛花爬进你撕裂的伤口,你就有了生命。你是一种精神,你是历史的铁证,你是中华儿女不屈的身子骨。
我摄下你的身影,我把你珍藏在我的画册里,我把你嵌砌在我这篇简牍里,你是最美的一个标点、一个句子。
我白如雪洁如玉的汉白玉哟,我宁为玉碎的汉白玉!
13.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读:
(2)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简毁珠散:
14.选文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试简要概括。
15.选文第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16.文中引用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有什么意义?
17.找出描写英国使臣的内心活动的语句,说说这样描写的目的。
18.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你裂身为二,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9.阅读全文后,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宝回归热的反思
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②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自清朝末年,尤其是鸦片战争以来,国力衰微,民生凋敝,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荡然无存,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祖宗基业遭受劫难,令国人痛心疾首。“落后就要挨打”,的确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的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明显提高的国际威望。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的回归,作为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做了大量积极而又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文物追索的权利。
④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追索海外文物的工作并非始终艳阳高照,一帆风顺。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即将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圆明园的陈设品。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国家文物局认为,这些文物在法律上的性质是“战争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20世纪就已出现。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然而两家拍卖行置国家文物局的严正立场和海内外舆论界的反对之声于不顾,坚持如期拍卖。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等企业遂参与竞拍,并最终购回上述四件圆明园遗物。
⑤被劫掠的圆明园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若明眼人稍加分析,就会感到这种回归的方式或途径,无异于在丰盛的筵席上吃进苍蝇一样令人尴尬万分。当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与痛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在自己的领土香港,以4 893万元的天价购回被劫掠的四件圆明园文物。这难道不是自己向尚未愈合的心灵创口上再撒一把盐吗?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被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做何感想?
20.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21.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外文物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2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国宝回归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
链接材料 201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特设了“国宝回归”环节,讲述了巨幅画作明代宫廷皇家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人故事。20世纪30年代,《丝路山水地图》在战乱中流失日本,2017年11月30日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 000万美元(约合1.33亿元人民币)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写作
24.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具有极其辛辣、尖锐的嘲讽意味,表达了他的愤怒与批判。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运用恰当的反语来讽刺假货泛滥的现象。(100字左右)
答案
1、C 2.D 3.B 4.A 5.D 6.B
7、(1)【示例】①展示圆明园曾经的辉煌。②陈述帝国主义对圆明国的暴行。③呈现圆明园的残垣断柱。④对圆明园未来寄托的希望
(2)【示例】圆明园遗址考古首次进行网络直播
(3)【示例一】圆明园应该重建。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我们中国不能没有圆明园
【示例二】圆明园不应该重建。让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时刻警示人不要忘记那一段沉痛的历史。
8.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贪婪无耻。
9.被劫掠、焚毁的圆明园的残存遗迹——长春园一带。
10.甲文带有热情赞美,极力渲染,语言富于想像,辞语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乙文带有凝重深沉之感,语言形象,尊重现实感受。
11.这遗留下来的当年的遗迹上,镌刻着侵略者肆意妄为的痕迹,记载着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因作者为这尘封着的凝固的历史的废墟,长期没有变化而失望,总企望能看到废墟之上建立起——富强的新国家。
12.对这些残存的事物的描写,表现出只有深刻意识到中国历经沧桑的历史文化,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增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3.(1)读:在这里有品味、研究的意思。(2)简毁珠散:这里运用了借喻,指圆明园被焚毁。
14.第一部分总的介绍圆明园的美丽,却被英法联军焚毁;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大水法”这一景观;第三部分具体写汉白玉的精神。
15.文中用圆明园的“原本”的样子和现在的残骸进行比较,以此来突出英法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16.引用雨果的评价更能体现出圆明园是一个浓缩了人类文明精华的奇迹。
27.“他觉得这奇观不应该在不文明的大清帝国,他觉得中国人不配享受这大水法。”这里刻画了英国使臣马戛尔尼阴暗丑陋的内心世界,他的骄横,他的强盗逻辑,他的贪婪卑劣的心理都很具有代表性。文章通过对此人的描写,来揭露西方列强的本质,使人窥见了历史的悲剧皆源于罪恶的心理。
18.赞美汉白玉宁愿粉身碎骨,也不苟且偷生。实则赞颂中国人的气节。
19.圆明园虽然被焚毁了,但她的精神不死。她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气节,威武顽强的精神。
20.被掠夺的国宝文物只有被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
21.举例论证。举四件圆明园文物回归过程的例子,证明了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的工作还有不少困难与挫折,突出说明了我国为追回流失海外的文物所做的努力。
22.①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海外文物回归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②一部分海外文物是被非法掠夺的,这些文物的回归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23.示例一:国宝因战乱流失海外,令人痛心,也让我们警醒:只有国力强大了,我们才能保护国宝文物不被掠夺,因此我们要发奋读书,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示例二:新春佳节,又逢国宝回归,再添喜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肯定会有更多流失的国宝回归的。(言之有理即可)
24、 示例:挂着“保真”“假一赔三”的招牌,喊着“诚信经商”的口号。接到投诉,敷衍哄骗,变相保护。不愿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努力,只一味地强调证据难寻,退货了事。请问这些“诚信商人”,你们置消费者的权益于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