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与文官制度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东莞模拟)有学者说:“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格独立,人身与财产得到尊重与保护。它不仅是人文的、有温度的,它更能帮助人们去对抗黑暗,体现出一种极强的保护理念。”这句话最能概括下列哪部法律文献( )
A.《法国民法典》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宅地法》
2.(2023·惠州模拟)在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往往都拥有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里面除了拉丁文本的《圣经》和早期教父的神学手稿之外,还藏有拉丁古典作家西塞罗、维吉尔、奥维德、塔西佗等人的著作抄本。这反映了中世纪教会( )
A.垄断了西欧的文化教育
B.有利于欧洲文化的传承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控制着西欧的社会精神
3.1970年,英国设立文官学院以开展官员培训活动,其培训课程分为政府与经济、政府与管理等八大门类,有超过500个课程题目可供受训文官选择,这些课程题目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据此可知,文官学院的开设( )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
B.丰富了英国高等教育体系
C.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强调公开竞争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文官的任用建立在“功绩制”的基础上,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政治,不与总统共进退。该法案的颁布( )
A.遏制了政治腐败的现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缓和了党派之间的冲突
D.体现了行政中立的原则
5.如图所示是发生在近代美国的一起政治事件。该事件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官员选用制度存在着严重问题
B.政党政治加剧了南北冲突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D.政府腐败降低了行政效率
6.1851年,美国众议院的部分议员提出“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1855年,美国国会提出为了使政府雇员“不致因无能而坏事”,雇员在被录用前须通过考试。这些提议有助于( )
A.行政效能的提高
B.国会职责的扩充
C.权力中心的转移
D.政党政治的形成
7.1694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税局的服务人员成为国会议员,1699年,议会规定将此法律推广到其他各部。英国政府此举( )
A.减少了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B.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
C.防止平庸之辈占据国家要职
D.降低裙带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加固训练】
“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文官制度“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这表明,西方国家实行的文官制度( )
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B.推动国家管理职能转型
C.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D.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8.18世纪末,英国海军财务处长和陆军审计处长每年分别花500镑、1 000镑雇人代理;书记员查理每月有81镑13先令的工资,但是他一面雇人顶替,一面又为一位法庭的文官弗雷泽代职,赚取27镑3先令的年薪。这表明( )
A.文官制度需要改革
B.官僚机构不断扩大
C.官吏制度存在弊端
D.恩赐制导致官员腐败
9.19世纪中后期,英美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该制度规定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这些规定(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的结果
C.有利于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10.(2023·怀化模拟)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 )
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
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
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
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
11.(2024·广州模拟)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严格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主要通过选举产生或政府首脑任命,承担政治责任;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实行职务常任。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为事务官。由此可推知( )
A.事务官忠于职守并随政党共进退
B.这类规定不符合权力制衡架构思想
C.事务官有不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
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12.在西方各行政部门中,作为外部调任的行政首长(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事务官)手中,而常务次长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这一状况的出现( )
A.说明文官制度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
B.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
C.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D.表明政务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
1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
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作者的观点(可任选一位或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备选题】
1.(2023·佛山模拟)由于贵族的铺张浪费和新兴阶层的模仿攀比,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全国性的饮食和服饰禁奢法令。有学者检查了1327-1487年来自中产阶级的550份遗嘱和工匠留下的160份遗嘱,都是仅有几例违反了禁奢法令。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商品经济繁荣
B.依法治理取得成效
C.市民阶层兴起
D.理性消费风气兴盛
2.(2023·广州模拟)查士丁尼一世编定了《罗马民法大全》,该法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明确了皇帝拥有包括国家主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在内的各项至高权力,承认教会法庭的地位和承认奴隶制的存在。这表明,当时罗马法( )
A.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C.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D.调整了社会的各种关系
3.《唐宁街岁月》一书中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 )
A.导致了政党分肥制现象的出现
B.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建立的
C.有利于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D.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4.美国国会1923年通过《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性质分为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五大类,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这一法案的制定说明( )
A.文官制度在美国正式建立
B.文官脱离党争保持中立
C.技术革命助推了国家治理
D.美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
【深化点拨】文官制度“政治中立”的实质
“政治中立”原则是在反对政党分肥制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中立是指文官必须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保持中立态度,而不是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保持中立,文官的地位已经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的从属性。高级文官作为政务官的助手和顾问,已不仅仅是政策的执行者,而且成了政府决策集团中举足轻重的成员,他们与政务官同样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5.(15分)(2023·梅州模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11项决议,颁布了第一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法案,标志以廉洁高效为目标的文官制度改革起步。改革首先从整顿财政机构入手,1785年议会通过议案,加强对各部门财政账目的审核和对财政人员的监督。1832年议会改革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们要求更深入、全面地改革文官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870年格莱斯顿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枢密院令,继续推进改革,力争实行公开考试录用文官,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后确立。
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在许多方面直至当代还在继续完善。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影响,1877年,美国总统海斯派人到英国调查,此后美国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于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其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1)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2)说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四十一 近代西方的法律教化与文官制度
(25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3·东莞模拟)有学者说:“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格独立,人身与财产得到尊重与保护。它不仅是人文的、有温度的,它更能帮助人们去对抗黑暗,体现出一种极强的保护理念。”这句话最能概括下列哪部法律文献( )
A.《法国民法典》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宅地法》
【解析】选A。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法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它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材料“人之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格独立,人身与财产得到尊重与保护”描述的是《法国民法典》,A正确;《权利法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排除B;《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排除C;《宅地法》是美国政府于1862年颁布的土地法,排除D。
2.(2023·惠州模拟)在欧洲中世纪,修道院往往都拥有一个小规模的图书馆,里面除了拉丁文本的《圣经》和早期教父的神学手稿之外,还藏有拉丁古典作家西塞罗、维吉尔、奥维德、塔西佗等人的著作抄本。这反映了中世纪教会( )
A.垄断了西欧的文化教育
B.有利于欧洲文化的传承
C.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控制着西欧的社会精神
【解析】选B。据材料内容可知,中世纪教会的图书馆除了宗教神学类书籍,还收集了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作品,反映了中世纪教会对欧洲文化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B正确;中世纪除了教会保存、传播了知识外,城市兴办的大学也起了文化教育作用,排除A;教会宣扬基督教神学,打击“异端”思想,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排除C;教会通过基督教神学控制着西欧的社会精神,材料中教会藏有拉丁古典作家的著作抄本不属于宗教文化,排除D。
3.1970年,英国设立文官学院以开展官员培训活动,其培训课程分为政府与经济、政府与管理等八大门类,有超过500个课程题目可供受训文官选择,这些课程题目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据此可知,文官学院的开设( )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道德水准
B.丰富了英国高等教育体系
C.有利于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D.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解析】选C。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年的英国。由材料中“开展官员培训活动”“课程题目……几乎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等信息可知,二战后英国文官学院的开设,有助于提升英国政府官员的文化素养,从而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C正确;文官学院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专业素养,而非提升道德水准,排除A;材料中的文官学院是培训官员的机构,而非高等教育学校,排除B;D明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强调公开竞争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文官的任用建立在“功绩制”的基础上,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政治,不与总统共进退。该法案的颁布( )
A.遏制了政治腐败的现象
B.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C.缓和了党派之间的冲突
D.体现了行政中立的原则
【解析】选D。据材料“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强调公开竞争考试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把文官的任用建立在‘功绩制’的基础上,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政治,不与总统共进退”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政治,不与总统共进退,有助于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案中规定的文官制度的原则,A夸大了法案的作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法案中规定的文官制度的原则,并未体现法案实行的效果,排除B;文官中立有利于公共行政的稳定性,与党派冲突无关,排除C。
5.如图所示是发生在近代美国的一起政治事件。该事件主要反映出当时美国( )
A.官员选用制度存在着严重问题
B.政党政治加剧了南北冲突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D.政府腐败降低了行政效率
【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加菲尔德总统被党内支持者刺杀,是因为刺杀者没有得到满意官职,体现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A正确;南北冲突的顶点为南北战争,发生于1861—1865年,排除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资本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题干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排除C;“降低了行政效率”不符合题意,题干未提及政府腐败降低了行政效率的信息,排除D。
6.1851年,美国众议院的部分议员提出“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1855年,美国国会提出为了使政府雇员“不致因无能而坏事”,雇员在被录用前须通过考试。这些提议有助于( )
A.行政效能的提高
B.国会职责的扩充
C.权力中心的转移
D.政党政治的形成
【解析】选A。19世纪中期,部分众议员提议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国会提出雇员在被录用前须通过考试等,有助于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A正确;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等不会扩充国会职责,B错误;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等提议与权力中心的转移无关,C错误;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等提议与美国政党政治的形成无关,D错误。
7.1694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税局的服务人员成为国会议员,1699年,议会规定将此法律推广到其他各部。英国政府此举( )
A.减少了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
B.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
C.防止平庸之辈占据国家要职
D.降低裙带关系对政治的影响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1694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限制印花税局的服务人员成为国会议员,1699年,议会规定将此法律推广到其他各部”可得出,其强调的是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开,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故选B;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开,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有利于减少营私舞弊现象的出现,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A;“防止平庸之辈占据国家要职”说的是官员素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材料内容说的是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分开,推动了两官分途原则的确立,没有提及对政治的影响因素,所以“降低裙带关系对政治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D。
【加固训练】
“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文官制度“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这表明,西方国家实行的文官制度( )
A.实现了政治和管理分离
B.推动国家管理职能转型
C.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D.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解析】选A。由材料“更换部长的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文官制度‘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知文官不受执政党更替的影响,不参与政治活动,提高了行政效率,实现了政治和管理分离,故选A。
8.18世纪末,英国海军财务处长和陆军审计处长每年分别花500镑、1 000镑雇人代理;书记员查理每月有81镑13先令的工资,但是他一面雇人顶替,一面又为一位法庭的文官弗雷泽代职,赚取27镑3先令的年薪。这表明( )
A.文官制度需要改革
B.官僚机构不断扩大
C.官吏制度存在弊端
D.恩赐制导致官员腐败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官员不在岗位正常履行职责,而是雇人替代,表明英国官吏制度存在严重漏洞,故选C;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官僚机构不断扩大与“每年分别花500镑、1 000镑雇人代理”等不符,排除B;恩赐制是封建君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种任官现象,而此时英国是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
9.19世纪中后期,英美实行文官考试制度。该制度规定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这些规定( )
A.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的结果
C.有利于政府管理的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解析】选C。从材料中看,英美通过考试公开向全社会选拔文官,扩大了选官范围,提高了官员素质,而且文官独立于政党之外,有利于文官独立开展工作,提高行政效率,故选C。
10.(2023·怀化模拟)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彭德尔顿法》的颁布( )
A.确保了美国官员的政治中立
B.实现了美国用人制度的公平
C.根除了美国社会的政治腐败
D.提升了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彭德尔顿法》确立文官竞争择优与保持中立原则,首次确认了联邦政府的人事管理原则,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的腐败,提高了文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和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有利于提升美国的国家治理能力,故选D。文官中立不等同于官员中立,故A错误;原则上有利于公平,不等同于事实上的公平,故B错误;根除腐败表述绝对化,故C错误。
11.(2024·广州模拟)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严格区分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主要通过选举产生或政府首脑任命,承担政治责任;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实行职务常任。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为事务官。由此可推知( )
A.事务官忠于职守并随政党共进退
B.这类规定不符合权力制衡架构思想
C.事务官有不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
D.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解析】选D。根据材料“事务官通过考试产生,实行职务常任。凡是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以参加文官考试成为事务官”,可知事务官工作稳定并且可能成为事务官的民众范围很广,D正确。
12.在西方各行政部门中,作为外部调任的行政首长(政务官)往往没有多大实权,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事务官)手中,而常务次长往往有自己的一套人马,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这一状况的出现( )
A.说明文官制度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
B.严重削弱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
C.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D.表明政务官需要承担更多的政治责任
【解析】选C。根据材料“各部门的实际权力大多掌握在常务次长(事务官)手中……小官僚集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西方各行政部门中形成拥有实权的小官僚集团,易造成文官的实际地位高于政务官的局面,加大了政策执行的难度,反映了文官制度滋生的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C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题,共14分。
13.(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唐宁街岁月》
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
——[苏]列宁《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对上述作者的观点(可任选一位或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解析】据材料“英国文官制度……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知玛格丽特·撒切尔强调文官制度的优越性,英国文官制度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不断建立起来的,19世纪初,为了保证政府工作不受政党更替的影响,英国开始设立常务次官的职位,从而形成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官员,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1855年开始,英国建立了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英国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文官制度具有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职务常任等特点,这使得文官能持续稳定地治理社会,从整体上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连贯性;文官制度下,越来越多的专业科技人员进入文官队伍,他们在研究经济开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与法规,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据材料“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可知列宁强调文官制度的局限性,他看到文官队伍的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结合所学可知文官的任期具有长期性,这会使制度逐渐僵化,且容易滋生腐败。此外随着文官队伍的急剧膨胀,政府的财政压力逐渐增加,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答案:示例:
观点:二者观点均不够全面,我认为西方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阐释:西方文官制度对稳定政局和社会管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谙熟政府内情,精通业务管理,能持续稳定地治理社会,从整体上保证了资产阶级统治的连贯性;文官制度下,越来越多的专业科技人员进入文官队伍,他们在研究经济开发,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与法规,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但文官任期的长期性,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容易形成上下依附关系,滋生腐败;而且,文官人数急剧膨胀,文官层次越来越多,也一定程度增加财政负担,影响政府工作效率,其本质是资产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因此,西方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又有着不可否认的阻碍作用,应全面客观地认识。(14分)
(其他观点亦可,如:玛格丽特·撒切尔认为西方文官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我表示赞同;列宁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有较大的局限,一定程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我表示赞同)
【备选题】
1.(2023·佛山模拟)由于贵族的铺张浪费和新兴阶层的模仿攀比,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全国性的饮食和服饰禁奢法令。有学者检查了1327-1487年来自中产阶级的550份遗嘱和工匠留下的160份遗嘱,都是仅有几例违反了禁奢法令。这表明,当时英国( )
A.商品经济繁荣
B.依法治理取得成效
C.市民阶层兴起
D.理性消费风气兴盛
【解析】选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6世纪的英国。材料“由于贵族的铺张浪费和新兴阶层的模仿攀比,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定了11部全国性的饮食和服饰禁奢法令”体现的是14-16世纪,因为社会上铺张浪费和攀比风气盛行,英国议会进行了立法治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立法规范社会风气,非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贵族和新兴阶层,不是特指市民阶层,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上铺张浪费和攀比风气盛行,非理性消费风气兴盛,排除D。
2.(2023·广州模拟)查士丁尼一世编定了《罗马民法大全》,该法提出“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明确了皇帝拥有包括国家主权、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在内的各项至高权力,承认教会法庭的地位和承认奴隶制的存在。这表明,当时罗马法( )
A.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C.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
D.调整了社会的各种关系
【解析】选B。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据材料“没有任何事物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神圣……”可以看出罗马法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皇帝的权威,而皇帝又是统治阶级的代表,说明罗马法是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于巩固阶级统治的作用,不能得出法律至上的原则,也不能得出其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A、C;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巩固阶级统治的作用,并未提及其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排除D。
3.《唐宁街岁月》一书中指出: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材料强调的是文官制度( )
A.导致了政党分肥制现象的出现
B.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建立的
C.有利于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D.有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
【解析】选D。根据材料“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可知,英国文官制度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持续性,促进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D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政党分肥制存在诸多弊端,19世纪英国逐渐确立文官制度,“导致了政党分肥制现象的出现”的表述不正确,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排除C。
4.美国国会1923年通过《职位分类法》,将文官职位性质分为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五大类,建立了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这一法案的制定说明( )
A.文官制度在美国正式建立
B.文官脱离党争保持中立
C.技术革命助推了国家治理
D.美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
【解析】选C。材料突出的是技术类的官职,这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科技的重要性凸显,故选C;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了文官制度,排除A;材料只是文官职位的划分,无法体现其政治中立,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美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排除D。
【深化点拨】文官制度“政治中立”的实质
“政治中立”原则是在反对政党分肥制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中立是指文官必须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间保持中立态度,而不是在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保持中立,文官的地位已经决定了他们在政治上的从属性。高级文官作为政务官的助手和顾问,已不仅仅是政策的执行者,而且成了政府决策集团中举足轻重的成员,他们与政务官同样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5.(15分)(2023·梅州模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11项决议,颁布了第一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法案,标志以廉洁高效为目标的文官制度改革起步。改革首先从整顿财政机构入手,1785年议会通过议案,加强对各部门财政账目的审核和对财政人员的监督。1832年议会改革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们要求更深入、全面地改革文官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1870年格莱斯顿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枢密院令,继续推进改革,力争实行公开考试录用文官,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后确立。
英国文官制度存在种种弊端,在许多方面直至当代还在继续完善。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影响,1877年,美国总统海斯派人到英国调查,此后美国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于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其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央视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1)概括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7分)
【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11项决议,颁布了第一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法案”“1785年议会通过议案,加强对各部门财政账目的审核和对财政人员的监督”“1832年议会改革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们要求更深入、全面地改革文官制度”“1870年格莱斯顿政府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枢密院令,继续推进改革”可知,逐步推进,渐进改革;以立法为保障;根据材料“颁布了第一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法案,标志以廉洁高效为目标的文官制度改革起步”可知,以廉洁高效为改革的主要目标。
答案:(1)特点:逐步推进,渐进改革;以立法为保障;以廉洁高效为改革的主要目标。(7分)
(2)说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8分)
【解析】第(2)题意义:根据材料“1782年,英国议会通过11项决议,颁布了第一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法案,标志以廉洁高效为目标的文官制度改革起步”可知,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文官制度,保证了国家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根据材料“1832年议会改革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议员们要求更深入、全面地改革文官制度,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可知,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影响,1877年,美国总统海斯派人到英国调查,此后美国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于1883年通过《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其基本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可知,对世界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答案: (2)意义: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文官制度,保证了国家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