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五章 电路探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6节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
---实验: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初步学会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科学思维: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了解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
中的作用;了解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正确使用
电压表、电流表;知道测量电阻的一般方法;
态度责任: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保
持深厚的探究兴趣。
复习巩固
1、欧姆定律的内容: ;
数学表达式及变形公式: 、 、 。
2、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I=U/R U=IR R=U/I
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保护电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3、电源的作用是产生 ,电压的作用是 形成电流,电阻是 作用;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及温度等;
5、电流的单位是 ,电流的测量仪器是 ;
电压的单位是 ,电压的测量仪器是 ;
电阻的单位是 ,电阻可利用?仪器测量?
复习导入
根据欧姆定律,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电压
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
长度 材料 横截面积
安培
电流表
伏特
电压表
欧姆
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目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原理]:R=—
[思路]: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用其两端的电压,获得相应的电流、电压值,计算出电阻值。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获得多次电流和电压值,求取电阻的平均值。
U
I
新知讲解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
干电池 2 节,待测电阻 1 个,开关 1 个,电流表 1 个,电压表 1 个,滑动变阻器1 个,导线若干。
定值电阻
新知讲解
[实验过程]:
(1)按图所示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探究活动
(2)闭合开关 S,读出电路中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记录在表格中。
(3)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读数,记入表格中。如此再重复 1 次。
(4)表中共有 3 组读数,代入 R =U/I,算出电阻值,最后求电阻 3 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 R 的测定值。
问题讨论
①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Ω”或“1A 10Ω”的字样,这表示什么意思?
②某同学求出三次测量的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再运用欧姆定律,从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求出电阻平均值。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2A(1A)表示允许通过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是2A(1A);
20Ω(1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10Ω)。
电压变化时,其电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求电压平均值或电流平均值毫无意义。但电阻是定值的,测量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求电阻的平均值可减少误差。
问题讨论
③在一次电阻测量实验中,电流表用 0~0.6 安量程,电压表用 0~3伏量程,它们的指针如图所示,被测电阻的阻值是多大?
④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 I=0.3A U=1.3V
∴ R=U/I=1.3V/0.3A≈4.3Ω
通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以获得相应的电流,从而实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视频:
伏安法测电阻
(点击图片播放)
知识拓展
除了“伏安法”测电阻外,还可以利用“安阻法”或“伏阻法”来测量导体电阻。
随堂练习
1、如图所示的是四位同学设计的用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D
随堂练习
2、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 Ω,电压表的量程为3 V,电流表的量程为3 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 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
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
B. 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
C. 电压表按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6 A量程读数
D. 电压表按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3 A量程读数
C
随堂练习
3、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研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中滑动变阻器R′在这个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保护电阻R
B.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 当改变电阻R时,调节R′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D. 当改变电阻R时,调节R′使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C
随堂练习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
A.1:4 B.4:1 C.1:5 D.5:1
B
随堂练习
5、“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连接情况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1)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中测得的小灯泡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变大
8.3
课堂总结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
2、连接电路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开关闭合前,应该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有效电阻最大处;
3、伏安法测电阻时,使用滑动变阻器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
4、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课堂总结
5、滑动变阻器在不同实验中作用比较:
电 路 图 作 用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伏安法测电阻
保护电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大小
保护电路;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相等
保护电路;多次测量,求电阻的平均值
寻找规律
减小误差
板书设计
4.6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
……伏安法测电阻
原理:R=—
U
I
I:电流表测电流
U:电压表测电压
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以求电阻的平均值。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电路分析和应用”的相关内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4.6 电路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 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初步学会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3、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4、了解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5、了解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复习巩固电表及变阻器的使用
1、电流表的使用规范:
(1)正确选择量程:被测电流不得超过 ,否则会损坏电流表。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 电流表的 量程的接线柱,如果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再使用 的量程;
(2)电流表必须 在被测的电路中;
(3)使电流从电流表的 流入, 流出;
(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 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 的两极。
2、电压表的使用规范:
(1)测量电压时,必须正确选择电压表的 ;
(2)测量某一部分电路的电压时,必须把电压表与这部分电路 ;
(3)把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在与 相连的那端,“-”接线柱接在与 相连的那端。
3、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电阻值的;所以选择接线柱时应采用 的方法。
4、连接电路时, 必须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处。
知识点2、伏安法测电阻实验: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即使用 测量电压,测量 电流,再求出电阻;
2、电路图:
3、实验中,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其目的是 并获取相应的 值;
4、本实验中,多次测量同一定值电阻的电流和电压,其目的是 从而减小 。
5、某同学求出三次测量的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再运用欧姆定律,从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求出电阻平均值。这种方法可行吗?说说你的理由。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如图所示的是四位同学设计的用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题2、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电阻约为2 Ω,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电流表的量程为0-3 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 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
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
B. 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
C. 电压表按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6 A量程读数
D. 电压表按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3 A量程读数
例题3、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研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中滑动变阻器R′在这个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保护电阻R
B.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 当改变电阻R时,调节R′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D. 当改变电阻R时,调节R′使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例题3图) (例题4图)
例题4、如图的电路中,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
A.1:4 B.4:1 C.1:5 D.5:1
例题5、“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连接情况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1)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中测得的小灯泡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三、随堂练习:
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 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D. 保护电路
2、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 B.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持用电器两端电压不变
C.定值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 D.实验必须测量三组数据
3、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C.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D.保护电路
4、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Ω,电压表的量程为3V,电流表的量程为3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
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
B. 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
C. 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3A量程读数
D. 电压表按15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6A量程读数
5、如图电路中,R1>R2,所有元件完好,开关闭合,电流表A的示数是1A,电流表A1的示数( )
A. 小于0.5A B. 等于0.5A C. 大于0.5A D. 等于1A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灯泡发光,电路正常.若将电压表与电流表交换位置,电路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电流表、电压表被烧毁 B.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
C.灯泡正常发光 D.电流表有示数
7、如图是小科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设计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的四种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且未知,R0是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未知,实验中只能闭合或断开开关及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其中能够测量出Rx阻值的电路(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②③ D.只有②③④
8、图甲是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R的实验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将滑片P向左滑动,当电压表示数为2.4 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I=________A,则未知电阻R=________Ω。
(3)若实验中只有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电阻R0 , 小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Rx, 请在空格内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S、断开S1,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
②________,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U;
③请写出用测量值U、U1及R0来表示Rx的表达式:Rx=________。
四、课后练习:
1、一个白炽灯泡,在室温下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在正常工作时再用伏安法测一次电阻,后一次测得的阻值比前一次测得的阻值大10倍以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 两次测量加在灯泡两端的电压 B.两次测量通过灯丝的电流不同
C. 不同两次测量灯丝温度不同 D. 两次测量室内的温度不同
2、科学课中,关于“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和“伏安法测量电阻”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
B. 两个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相同的
C. 两个实验的电路在课本中是相同的
D. 两个实验中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3、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两位同学分别选用定值电阻和小灯泡为测量对象,在处理实验数据时,画出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U-I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对于图像的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Ω
B. 由甲图可知,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改变而改变
C. 由乙图可知,小灯泡的电阻跟灯丝的温度有关
D. 为了减小误差,应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R0是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R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通过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的R0有保护电路的作用 B. 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小
C. 温度为40℃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 D. 温度降低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小
5、请根据下表给出的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数据分析判断,该电路可能是( )
6、为了能自动记录跳绳的次数,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种自动计数器,其简化电路如图甲所示。R1是一种光敏元件,每当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电阻会变大,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信号处理系统能记录AB间每一时刻的电压。若已知电源电压为12V,某一时段AB间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端电压为6V时,跳绳自动计数器会计数一次
B.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和R2的阻值相等
C.绳子没有挡住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是R2的3倍
D.绳子挡住了射向R1的红外线时,R1的阻值会变为原来的5倍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由三段材料不同、横截面积相同的均匀直导体EF、FG、GH连接而成,其中一段是铜导体,其电阻可忽略不计,另两段导体的阻值与自身长成正比,P是与R2良好接触并能移动的滑动触头。闭合开关S将P从H端移到E端时,电流表示数I与P向左移动距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R1=10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为12V B.GH导体的电阻为10Ω
C.当电流表示数为0.5A时,x的值为31cm D.P位于x=0cm时,R1两端的电压为4V
8、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 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 Ω,电源电压为 6 V。开关S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的过程中,保证电流表、电压表不被烧坏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最小示数是1 V
B.滑动变阻器滑片允许滑到最左端
C.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0.6 A
D.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先达到最大量程
(第8题图) (第9题图)
9、如图1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的位置,使变阻器的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得到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象乙反映了R2的“U-I”关系 B.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
C.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4A D.滑动变阻器R2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20Ω
10、现有两个阻值不等的未知电阻R1和R2,为了分辨它们的阻值大小,几个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小灯泡规格相同),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B. C. D.
11、小希在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电阻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实验前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是 。
(2)排除故障后,小希通过实验测量了多组实验数据并画出了I-U图象,如图丙所示,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
(3)选取图象中的三组数据,通过计算后发现电阻值相差较大,原因是 。
1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阻值未知)实验电路图.如果电流表的内阻为RA,示数为I;电压表的内阻为RV,示数为U,则通过待测电阻R的电流为 ,待测电阻R的阻值为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小金制作了一个利用电压表测物体重力的小作品,它能在电压表盘上读出所放物体重力的大小,如图。
(1)当秤盘不放任何重物时,滑片P恰好处于a点。闭合开关,当秤盘上所放钩码个数增多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段时间后,在秤盘放2 N重的钩码时,表盘读数比2 N大,换不同重的钩码反复试验,每次读数都不同且大于钩码的重力。产生这一现象是由于____引起的(填字母)。
A. R1短路 B. R1断路 C. R2短路 D. R2断路
14、某实验小组探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选用三节新的干电池作为电源,定值电阻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并设计了如下的电学实验。
(1)按照甲图的电路图,把乙实物图补充完整,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增大。
(2)正确连接电路,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断开开关S,把5Ω的电阻换成10Ω的电阻,再次闭合开关后,适当调节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 示数为________。
(3)在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________。
15、某中学的小科同学在做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1的电路: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按图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在________端(选填“左”或者“右”),以保护电路;
(3)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________V,电流表的读数是________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________Ω;
(4)小科同学测量完毕准备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你认为他的实验真的结束了吗?你会给他提出什么建议呢?________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电流表的使用规范:
(1)电流表的量程 试触 最大 较小 (2) 串联
(3) “+”接线柱 “-”接线柱 (4)用电器 电源
2、(1)量程 (2)并联 (3)电源正极 电源负极
3、连入电路中的电阻长度 一上一下 4、开关 有效电阻最大处
知识点2、
1、R=U/I 电压表 电流表
2、 3、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 电压 4、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误差
5、不可行,定值电阻的阻值不变,所以当电流改变时,其两端的电压也随改变,所以求电流或电压的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
二、例题讲解:
例题1、D
解析:A.电压表不应该与R串联,电流表不应该与R并联,故A错误;B.电压表测电源电压,无法测量出R两端的电压,只能测量出通过它的电流,故B错误;C.电压表可以测量出R的电压,但是电流表无法测量出通过R的电流,故C错误; D.电压表与R并联测它的电压,电流表与R串联,测通过R的电流,因此可以测出它的电阻,故D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2、C
解析:A.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那么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而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故A错误; B.即使不计算电阻的平均值,测量出的电阻也不会相差5倍,故B错误;C.电压表按15 V量程读数,因为15V的量程是3V量程的5倍,所以读出的电压表就是实际电压值的5倍,而电流表的示数不变,根据R=U/I可知,计算出的电阻值就是原来的5倍,即2Ω×5=10Ω,故C正确;D.电压表按15 V量程读数,那么电压值是原来的5倍;电流表按0.6 A量程读数,那么电流值是原来的1/5;根据R=U/I可知,计算出的电阻应该是2Ω 的25倍,也就是50Ω,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要改变电阻而控制电阻的电压相等。当换用不同的电阻后,它两端的电压会发生改变,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而使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不变,故C正确,而A、B、D错误。故C符合题意。
例题4、B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并联,电流表A1测R1支路的电流,A2测干路电流;∵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干路电流I是R1支路电流I1的5倍,即I=5I1,则,∵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根据欧姆定律可得:,故B符合题意。
例题5、(1)变大 (2)8.3
解析:(1)小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滑动变阻器滑片P右移,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原理,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变小,根据U总=UL+U变可知,小灯泡分得的电压变大,则电压表示数变大。 (2)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2.5 V,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3A, 则小灯泡正常发光的电阻R额=U/I=2.5V/0.30A ≈8.3 Ω。
三、随堂练习:
1、C 2、A 3、B 4、C 5、A 6、B 7、D
8、(1)解:如图所示:
(2)0.3;8(3)闭合S、S1;
四、课后练习:
1、C 2、C 3、D 4、B 5、C 6、D 7、C 8、A 9、D 10、D
11、将电流表指针调零; (2)10; (3)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2、I﹣ ; 13、(1)增大(2)A
14、(1)
(2)2V (3)6.25欧姆~25欧姆
15、(1) (2)右 (3)1.8;0.24;7.5 (4)我认为实验没有结束,应该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进行多次实验,然后计算出电阻的平均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上科学§4.6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教学设计
课题 4.6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3) 单元 四 学科 科学 年级 八上
教材分析 本节为浙教版八上第四章第6节内容,重点内容通过探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根据出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电流及电流测量、电压及电压测量、电阻及滑动变阻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已学知识的综合与升华,更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体验探究的全过程。所以本节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拟分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通过探究活动得出欧姆定律,第2课时为欧姆定律的应用第3课时为学生实验:伏安法测电阻。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初步学会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科学思维: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了解滑动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了解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正确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知道测量电阻的一般方法;态度责任: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保持深厚的探究兴趣。
重点 根据实验课题的要求设计实验电路,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
难点 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1、欧姆定律的内容: ; 数学表达式及变形公式: 、 、 。 2、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 3、电源的作用是产生 ,电压的作用是 形成电流,电阻是 作用;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 、 、 及温度等; 5、电流的单位是 ,电流的测量仪器是 ; 电压的单位是 ,电压的测量仪器是 ; 电阻的单位是 ,电阻可利用?仪器测量? 指出:根据欧姆定律,可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实验探究目标]: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 [原理]:R=U/I[思路]: 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用其两端的电压,获得相应的电流、电压值,计算出电阻值。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获得多次电流和电压值,求取电阻的平均值。 [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 干电池 2 节,待测电阻 1 个,开关 1 个,电流表 1 个,电压表 1 个,滑动变阻器1 个,导线若干。[实验过程]: (1)按图所示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移到阻值最大的位置。 (2)闭合开关 S,读出电路中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记录在表格中。 (3) 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再读数,记入表格中。如此再重复 1 次。 (4)表中共有 3 组读数,代入 R =U/I,算出电阻值,最后求电阻 3 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待测电阻 R 的测定值。 问题讨论: ①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Ω”或“1A 10Ω”的字样,这表示什么意思? 参考:2A(1A)表示允许通过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流是2A(1A); 20Ω(10Ω)表示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10Ω)。 ②某同学求出三次测量的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再运用欧姆定律,从电压平均值和电流平均值求出电阻平均值。你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参考:电压变化时,其电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求电压平均值或电流平均值毫无意义。但电阻是定值的,测量中存在一定的误差,求电阻的平均值可减少误差。③在一次电阻测量实验中,电流表用 0~0.6 安量程,电压表用 0~3伏量程,它们的指针如图所示,被测电阻的阻值是多大? ④变阻器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参考:通过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以获得相应的电流,从而实现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视频:伏安法测电阻拓展: 除了“伏安法”测电阻外,还可以利用“安阻法”或“伏阻法”来测量导体电阻。 因为有“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及“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等实验基础,所以本实验设计过程相对较为容易些重在设计过程实验过程可边讨论边演示边动手老师指导下一起完成(分组实验需要另安排课时完成)通过讨论巩固所学、内化知识点拓展内容:可作为选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思路与思考
课堂练习 1、如图是四位同学设计的用伏安法测电阻R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D ) 2、小明同学练习用伏安法测电阻,他所测电阻的阻值约为2 Ω,电压表的量程为3 V,电流表的量程为3 A。测量结束后,他得到的结论是待测电阻的阻值为10 Ω,则他在测量中所出现的错误可能是( C ) A.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位置接反了
B. 他没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致使误差过大
C. 电压表按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0.6 A量程读数D. 电压表按15 V量程读数,电流表按3 A量程读数3、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研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其中滑动变阻器R′在这个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C ) A. 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保护电阻R
B. 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C. 当改变电阻R时,调节R′使电压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D. 当改变电阻R时,调节R′使电流表的示数保持不变 (第3题图) (第4题图)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只电流表的规格相同,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闭合开关S,电阻R1与R2均有电流流过,两只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相同,则R1与R2的比值为( B )A.1:4 B.4:1 C.1:5 D.5:15、“测量小灯泡电阻”的电路连接情况如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 (1)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中测得的小灯泡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中。 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1)变大 (2)8.3 ]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 2、连接电路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断开开关; 开关闭合前,应该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有效电阻最大处; 3、伏安法测电阻时,使用滑动变阻器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从而减小误差; 4、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