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滴答,情思泉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雨的四季》 这篇课文出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没有朱自清的《春》那么富有韵律与节奏,也没有老舍的《冬天》那么具有语言风格。但是这篇课文在结构上较为清晰, 首尾呼应抒发情感, 中间段落的描写更是在语言上生动易懂,还蕴藏着深刻的立意以及情感。教学本课时,笔者拟兼顾抒情散文和自读课文的特点,以“雨声滴答,情思泉涌”为课堂教学主线来组织本节课——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形成文本初印象;关注课文旁批,赏析四季雨景,学习自读方法;关注阅读提示,聚焦具体语句,感受散文之美。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进入课文情境,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感受。
2.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学习自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聚焦关键语句,感知、鉴赏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感受。
2.学习自读方法,聚焦关键语句,感知、鉴赏文章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知、鉴赏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小游戏“飞花令”,说出还有“雨”字或者描写雨的诗句。
二、导入
潺潺雨声中,李煜听出了国破家亡的浓愁,杜甫听出了润物无声的喜悦,陆游听出了铁马冰河的豪情,有一位作家则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美丽。今天我们跟随刘湛秋的笔触走进《雨的四季》,让那美丽的雨飘落在这片广阔的生命的土地上。
三、自由朗读,说“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章直接描写雨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为什么?
2.作者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四、关注批注,观“雨”
1.请同学们看看这篇文章和前面学过的两篇文章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
有旁批和阅读提示,没有“思考·探究·积累”。(引出自读课文)
2.学生自读批注,对这些批注进行分类。
预设:分为两类,一是对课文内容的点评,二是提出思考问题。
3.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旁批中提出的问题。
预设:
旁批2:从侧面写春雨后的美景,通过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间接地写了春雨的娇媚, 表现了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
旁批4:因为秋雨端庄而又沉静,能“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给人“安静和沉思”, 所以秋雨能“纯净”人们的心灵。
旁批5:“特殊的温暖”指的是冬雨为人们赶走了冷冽的风,拂去了干涩而苦的气息,让人们感到 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让人忘记了寒冬。
旁批6:这里将第三人称换为第二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更直接地表现对雨 的喜爱之情。
4.课文第三个旁批写道:“春雨“洗淋”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雨的不同特点。”,通读全文,说说四季的与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预设:
春雨:娇媚美丽(少女)——夏雨:热烈粗犷(姑娘)——秋雨:端庄沉静(妇人)——冬雨:自然平静(老者)
五、关注“提示”,赏“雨”
1.学生自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提示了什么内容?
2.结合阅读提示和课文对第二段的旁批,体味这一段笔墨生动、表达优美的特点,再添加一两个批注。
示例:
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先是细腻生动的描述,然后是细腻深情的抒情。
预设:
这段文字叙议结合,比拟优美;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写景状物;有色彩描写,有动态描写,有精彩镜头;有直接描写,有间接表现;语言优美精练,炼字炼词炼句,深情地描写了春雨之后的美好世界。
六、小结
旁批和阅读提示就是自读课文区别于精读课文的助读系统,用好这些助读信息十分重要。学习自读课文的时候,需要边读边看旁批,从而对阅读的文段有了针对性的思考;同时,还要关注阅读提示,因为这些文字相当简练却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阅读学习的重难点,给我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七、布置作业
1.按照批注第二段的方法,对文章第3—5段进行批注,并与同学交流。
2.课外阅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与本文第四段进行对比,感受两位作家面对秋雨时不同的感情。
3.在《春》的结尾,朱自清用三个比喻句概括了春天的特点,请你试着用三个比喻句来形容春雨的特点,注意喻体的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