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2 06:3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九上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从基础入手,利用对比的组织形式,以课本为基础内容,在课本的基础上添加了更多的史料,通过文明发展的前后对比对子目进行了再命名,重新编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内容。借助这样的对比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文明的诞生与其作为文化符号对一个地区的影响程度之深。用最简洁直观的形式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确立,了解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及其传播。古代印度作为古代世界中影响力极大的一种文明,其具有独特的特点与文化特色。作为亚洲内突出的古代文明之一,古代印度文明有着多个特殊的文化符号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探索。通过课标,我们可以看出本课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及其传播,了解的切入点是种姓制度与佛教。理解过后,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印度文化独特的特色。教学内容:本课为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主要围绕印度的概况、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佛教文化展开。内容总体来说比较简单,从基础知识点入手,辅助以充足多样的史料,更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本课在单元中位于中间位置,本单元中,不同课时规划了不同区域文化作为单课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的是亚洲地区的古代印度文明。学习本课,可以帮助学生完善对古代文明古国的认识与了解,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学习本课,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对于学习区域文化的思路,由特殊到一般,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面其他特色文明的学习。学生情况分析教授的学生为九年级学生。本阶段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历史学习,对于历史学科与一些学习方法已经并不陌生,也培养了一些基础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模式。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与渴求程度比较高。但也存在着对于复杂史料理解困难,总结提炼能力较弱等等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在侧重基础知识点讲授的同时,也要注意分析方法的讲授和历史基本素养的培养。完善学生知识架构的同时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
1. 通过观察古代印度示意图,识别历史地图,了解印度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素养体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2. 通过观看视频,掌握种姓制度的建立和其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素养体现: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 通过分析图文材料,梳理佛教产生的历程,感悟古代亚非文明已经呈现出多样性的基本特质。(素养体现: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种姓制度与佛教的诞生发展教学难点理解印度特有的社会与文化现象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3课 古代印度从一片荒芜到文明萌芽从人人平等到三六九等从信仰庞杂到一枝独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讲授】同学们,在今天课程开始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大家来一起看黑板上的这张图片,他们肤色不同,外貌特征也各不相同。【教师设问】那么大家一起观察图片猜一猜,这几个人中,谁是印度人呢?【教师过渡】同学们回答的很有道理。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外貌与肤色各异的人群都被划为印度人的范畴呢?对于印度这一国家,大家又了解多少呢?让我们来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一起来了解吧。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观看PPT上相关图片,思考过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虽然肤色不同,但他们可能都是印度人。 让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同时引入本节课的讲授主题:印度,吸引学生兴趣。
学习目标 教师向学生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同学们了解本课需要着重掌握的知识点与学习内容。【教师讲授】同学们,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们来一起看看今天的课程,我们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课程中重点掌握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从一片荒芜到文明萌芽 本部分对印度地区进行概况简介,通过利用时间轴的形式,让学生对古代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环节一 教师展示印度地图,并向学生讲解印度的地势地形与气候特点,增进学生理解。【教师设问】同学们,大家一起来看印度地区的地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分析其自然条件。【教师过渡】回答正确。那么在这样的地理因素影响下,印度又在什么时候衍生了文明呢?利用时间轴,让我们来一起探究。环节二 教师展示时间轴,以时间为线索向学生展示印度文明的发展。前23世纪 文明出现【教师设问】同学们,我们来一起阅读一下课本这一段内容,大家来共同完成这个“找一找”活动。阅读这则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古代印度早期文明分布地、遗址及存在时间?前1500年 小国家【教师设问】大家来一起阅读一下这则材料,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带来什么影响?【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这幅图片,雅利安人的入侵路线,再结合刚刚的材料阅读,我们是不是可以分析得出,雅利安人的入侵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让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前324年 孔雀王朝【教师讲解】同学们,让我们来一起阅读一下这则材料,我们来一起看看孔雀王朝时期社会风貌如何:孔雀王朝实行有组织的垦荒……水利灌溉……有渠道、水池、水井,村社有管理水利的人员……孔雀王朝时期耕地面积扩大,产量有了提高。经济作物如棉花、麻等种植面积也较前增多恒河中游精制的黑色磨光陶器工艺精美,行销全印。造船、石雕、采矿、治炼等业得到较大发展。……东南与锡兰、缅倒,西北与波斯湾、西亚有贸易往来。【教师过渡】可以看出,孔雀王朝时期的印度可以说是十分繁荣,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古代印度文明有什么特殊的文化符号吗?或者说,有什么独特的成就?我们来一起阅读材料,观看图片,了解一下。环节三 教师展示文字史料与图片史料,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教师讲授】好的同学们,经过大家的阅读,是不是心里都有了一个答案?老师来带着大家一起画出重点词,总结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看到,材料中提到印度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黄金,那么“黄金之国”就是它的文化成就之一;其次我们再来看,印度有使用象兵的传统,是不是可以总结出,印度也是“大象之国”;最后,我们如今熟知并且一直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也是起源自印度,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数字之国”来概况?好了,那么以上三点就是古代印度的独特文化成就。同学们可以自行记忆补充。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教师提问思考,回答教师问题。【学生回答】印度位于亚洲的平原地区。这一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同时有足够多的淤泥,能够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农耕文明的发展。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教师展示的材料回答问题。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共同阅读学习。学生阅读材料,聆听教师的分析思路并学习。 结合地理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问题。为后面子目的学习做知识准备。利用时间轴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展示印度文明从诞生到发展到繁荣的历程,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时空观念。向学生展示分析问题与提炼材料的方法,提升学生阅读、整合材料的能力。
二、从人人平等到三六九等 本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作为一种之前并未接触过的人种制度,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理解、记忆。环节一 观看视频,总结并说出种姓制度的几个等级。【教师设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个视频,观看过后,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种姓制度下都有几个等级,他们又对应着什么身份的人呢?【教师讲解】好了同学们,视频播放完毕,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几个阶级,他们有什么样的特点。我们来找一名同学,根据这则材料与刚才的视频完成“连连看”的任务,将原人的不同部位与不同种姓阶层对号入座。【教师讲解】回答正确。同学们,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张图片,原人的四个身体部位分别对照了四个阶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不同的阶级从事了不同的生产生活工作。另外,在这四种种姓之外,还有最为低贱的贱民,也称他们为“不可接触者”,足以见其地位的低下。【教师过渡】那么在了解过这些阶级过后,同学们好不好奇这种独特的种姓制度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老师这里为大家节选了四则材料,我们来一起阅读,共同了解。环节二 阅读材料,小组讨论。探究种姓制度的特点【教师讲解】前后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大家从这四则材料中各提炼出一个种姓制度的特点,一共四点,请大家开始阅读并讨论。材料一 :基于种姓等级的规定,每一个种姓所从事的职业也被固定,并且这种职业是长期的世袭,不得僭越和变更。 ——培伦《印度通史》材料二 低贱种姓的人如果用身体的某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姓的人,就必须将那一部分肢体斩断;如果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材料三 原则上只能在同一种姓集团内通婚,倘若与外种姓通婚,将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降为贱民。——培伦《印度通史》材料四 出身低贱的人由于贪婪而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为生,国王应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摩奴法典》(第十卷)第96条【教师过渡】好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种姓制度就是这样一种分化性极强的特殊制度,其分化人群的背后,其实侵犯了很多人的基本权利。它统治了印度社会千年,乃至今天,印度仍然在种姓制度的阴影之下。那么我们来一起看看种姓制度给印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环节三 教师展示两则史料,向学生分析讲解种姓制度的影响。【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两则材料,共同学习一下,种姓制度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一 这种制度……让印度社会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更给予了印度人极高的民族认同感,让印度虽然历经侵略和征服,却依然保持印度特色。……甚至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帝国长达几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也没有让印度伊斯兰化。 ——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材料二 (这种制度)扼杀了占人口大多数的低种姓人群的奋斗动力……由于经济贫困、缺乏教育、眼界狭窄……很多低种姓百姓还是像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守在自己种田、屠宰、理发、掏粪的世袭岗位上等待“来世”。……当占社会大多数的底层没有改变自己处境的动力时,社会怎能不缺乏生机与活力?——澎湃新闻《印度:种姓制度是如何阻碍印度发展的》【教师讲解】阅读过后,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要用怎么样的思维方式去总结一个事件或一个事物的影响?是不是要利用辩证的思维?通过辩证法,我们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种姓制度也是如此。第一,我们来看材料一,它是不是强调了种姓制度给印度社会带来了民族认同感,保留了其特色文化?所以说,种姓制度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及社会安定。是它的积极影响第二,我们看材料二,是不是强调了种姓制度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制造了种姓隔离、维护社会不公,激化了社会矛盾,所以,我们可以说种姓制度对以后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通过这样辩证的思维来阅读材料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一些历史事件。 观看视频,并思考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问题。【学生回答】原人的四个部分,化为种姓制度的四个阶级,嘴是婆罗门,手是刹帝利,腿是吠舍,脚是首陀罗,在这之外,还有不可接触的贱民。跟随教师讲解,记忆本课重点内容。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问题。【学生回答】各等级、职业世代相袭;各等级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低种姓不得从事高种姓的职业学生聆听教师讲解,学习教师展示的思路与分析方法。 通过多媒体与课本相结合的手法,让学生掌握本节课重要基础知识利用“连连看”的形式,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同时,教师向学生讲解辩证的分析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途径,促进学生分析题目,学习分析方法。
三、从信仰庞杂到一枝独秀 本部分讲授佛教的发源以及发展。【教师过渡】好的同学们,那我们在了解过复杂的种姓制度后,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严苛的种姓制度却没有人不遵守呢?【教师讲解】我们来一起看这幅关于婆罗门教的思维导图,是不是婆罗门教的一些教义与种姓制度之间形成了一种有机的联动,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披上宗教外衣,维护了雅利安人的统治。那么就应运而生了对于婆罗门教以及其教义的反对——佛教思想。这同时也代表着对种姓制度的反抗。我们来一起阅读课本第13页,对佛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环节一 初步了解佛教教师向学生讲授佛教的创立时间,创立者,基本教义以及实质。强调佛教作为一种统治措施与手段的地位。【教师设问】大家能想一想,为什么在阿育王统一后,迅速将佛教定位为国教呢?【教师讲解】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佛教在这里作为一种思想统治的工具,有利于维护新诞生政权的内部秩序,促进统治的进行。环节二 通过地图,了解学习佛教的传播【教师讲解】同学们,结合老师黑板上的这幅图片以及课本的相关内容,我们来一起画出佛教传播的线路。环节三 通过史料,了解佛教传播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教师讲解】同学们,大家一起跟随老师,我们来一起看看,佛教传播的过程中,对于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呢?环节四 视频学习——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师引导学生一同观看百花齐放春满园视频,学习文化之美、交流之美。 聆听教师讲解,思考教师问题。学生跟随教师思路,思考问题。【学生回答】佛教贬抑婆罗门,同时宣扬忍耐,有利于统治者统治。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一起整理佛教传播的路线。【学生回答】公元前3世纪前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学生跟随教师思路,了解学习佛教对中国的影响。学生观看视频。 让种姓制度与佛教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一知识点。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结合图文,整合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全面立体的了解这一知识点。将本课主旨进行升华,从印度文化入手,再到各种文化百花齐放,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也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
课堂小结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