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课件(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2 10:2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吴宇虹等:《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103页.
2000多年前的“语文教科书”
楔形文字是如何产生的?
它背后承载的文明又有着怎样的发展?
统编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
从楔形文字看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两河流域文明及其传播
文字的摇篮 ——
新月沃地的文明

1、孕育文明的摇篮
苏美尔人用木笔或芦苇笔在软泥板上刻画出一个个图画符号,每一片书写完的泥板要被晒干或烧制,于是这些有文字的泥板变得坚固,不能涂改,也不会腐烂,成为人类文字史中最有特色的、除非砸碎否则不会朽坏的“泥板文书”。
——吴宇虹等:《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103页.
1、孕育文明的摇篮
苏美尔地区位于两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不产纸草,盛产芦苇和粘土。两河流域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得泥版烘干后能够长期保存,后世称之为泥版文书。
——吴宇虹等:《泥板上不朽的苏美尔文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103页.
古代两河流域(约公元前3500—前539)
这块区域为楔形文字的孕育提供了什么条件?
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充沛水源、肥沃土壤,便于进行农业生产,进而促进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约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这些小国创造了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苏美尔人创造的苏美尔文明。
苏美尔人的城邦复原图
阅读课本“相关史事”栏目,
归纳苏美尔文明有哪些成就?
2、文字承载的文明
楔形文字的发明是两河流域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
约公元
前3500年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小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2、文字承载的文明
兴起
初步统一
萨尔贡一世
阿卡德王国
约公元
前24世纪
强盛
公元前
18世纪
汉谟拉比
楔形文字的发明,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便利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古代东地中海世界的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采纳了这套文字书写系统。
阅读课本及“人物扫描”栏目,说一说汉谟拉比为了完成统一大业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谟拉比的统治
对外
对内
各个击破的策略,统一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
政治
法律
经济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制定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大兴水利,商品经济活跃
3、强盛王国的诞生
文字的辉煌 ——
《汉谟拉比法典》

二、文字的辉煌 ——《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太阳神
象征权力的权杖
安努(即天神)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即太阳、正义之神),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57页.
君权神授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石柱顶端的浮雕
1. 目的
案件一:
一场街头斗殴中,一位商人打伤了一位裁缝的眼睛,并导致裁缝失明;而裁缝为了报复,让其同样从事裁缝职业的朋友殴打了商人的奴隶的眼睛。现在三人同时告上了法庭,请问该作何判决?(注:商人、裁缝都为自由民)
第196条
如果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72页.
特点1:同态复仇法
假如你是该时期的一名法官,请你运用法典中的条文来对案件进行判决
第198条
如果一个自由民伤害了一个奴隶的眼睛,或者折断了一个奴隶的骨头,则应该赔偿其(奴隶)价格的一半。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73页.
特点2:维护奴隶主利益
二、文字的辉煌 ——《汉谟拉比法典》
2. 特点
判决一:损毁商人的眼睛
判决二:赔偿商人奴隶价格的一半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奴隶
案件二:
一对身份为自由民的父子在争执时,年轻气盛的儿子打了父亲。父亲火冒三丈,在债主找上门时将自己的儿子出卖给其作为了债奴,儿子不从。现在父亲和儿子都闹到了法庭上,请问该作何判决?
第195条
倘子殴其父,则应断其指。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72页.
第117条
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为债奴,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3年,至第4年恢复自由。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65页.
家庭奴隶制盛行,男性家长有绝对权威
特点3:家庭奴隶制
2. 特点
二、文字的辉煌 ——《汉谟拉比法典》
判决一:断掉儿子手指
判决二:儿子前往债权者家服役
案件三:
码头上热闹非凡,好多货船正在装货、卸货,一位商人却在唉声叹气。先前他与另一位商人合伙做生意,但他雇佣的船工不但弄沉了他租赁的货船,还令他损失了一整船上好的大麦。可船工却不愿赔偿,合伙人也不断催他还钱。现在三人同时告上了法庭,请问该作何判决?
第237条
倘自由民雇佣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79页.
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第99条
倘自由民以银与自由民合伙,则彼等应在神前均分其利益。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版,第63页.
2. 特点
二、文字的辉煌 ——《汉谟拉比法典》
特点4:商品经济发达
判决二:船工负担所有损失
判决一:商人与合伙人共负盈亏
如何评价《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
实质
进步性
局限性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维护奴隶主利益,巩固统治
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渊源流长,以强制性规范的方式调整早期奴隶制国家的社会关系
公平正义是有等级之分的,体现了刑法的残忍与严苛,保留了原始社会观念的同态复仇法
3. 评价
二、文字的辉煌 ——《汉谟拉比法典》
文字的记忆 ——
不朽泥板的历史

约公元
前3500年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小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1、古老王国的衰亡
兴起
初步统一
萨尔贡一世
阿卡德王国
约公元
前24世纪
强盛
公元前
18世纪
汉谟拉比
阅读课本的“知识拓展”栏目,补充时间轴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约公元前
1595年
亚述 帝国
新巴比伦王国
空中花园复原图
灭亡
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公元前
539年
2、泥板上文明的永存
及至公元 7-8 世纪的帝国时期,亚述人已经采用字母和楔形两种文字登记战利品。
——Fales, F. M.& Postate, J. N., Imperial Administrative Records
腓尼基字母文字
公元 299 年,罗马皇帝塞维鲁从帕提亚人手中夺取美索不达米亚时……楔形文字早已被阿拉米语文字、希腊文字和波斯文字等取而代之,不在有人会认、会说、会写了。
——孙宝国:《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楔形文字兴衰考略》
两河流域文明的母亲苏美尔的语言和文字虽然最终灭亡了,但她孕育出的灿烂辉煌的两河流域文明却因不朽的楔形文字泥板而永存于世。
登记战利品方式的变化体现了什么?
知识框架
文字的摇篮
文明成就
地理环境
文字的辉煌
汉谟拉比法典
划分社会等级
家庭奴隶制
反映商品经济
文明的记忆
文明的兴盛
不朽的历史
古代两河流域
目的
特点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