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神秘的符号?
出土场景
玄武石柱上历史的密码
来源:卢浮宫官网
玄武石柱上历史的密码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初步了解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了解亚非古代文明及其传播。
来源:《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上册)》
解码一:文明兴起-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问题1】①古代两河流域在哪里?地理范围是怎样的?
②两河的泛滥给早期居民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一)两河流域的文明孕育
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粘土。
——摘编自[英] H.G.韦尔斯著,
梁思成等译《世界史纲》
(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
《全球通史》上册
从渔猎走向农耕
解码一:文明兴起-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合作探究】结合导学案,叙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时间、建立政权、疆域)。
(二)两河流域的文明历程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尼罗河下游
出现若干小国
公元前2070年
夏朝建立
两河流域
出现小国
两河流域
初步统一
时间轴、历史地图整理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及配套地图册
汉谟拉比
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
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10世纪末
公元前626年
亚述帝国建立
统治触角伸到北非
新巴比伦王国建立
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国消灭
解码一:文明兴起-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合作探究】结合导学案,说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历程(时间、建立政权、疆域)。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4世纪
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1595年
公元前539年
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两河流域
初步统一
汉谟拉比
统一两河流域中下游
古巴比伦王国被外族灭亡
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灭亡
(二)两河流域的文明历程
时间轴、历史地图整理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及配套地图册
解码一:文明兴起-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问题2】古代两河流域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共同特征?
(三)两河流域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
领域 文明成果
文字 楔形文字
历法 阴历
数学 60进位制;分数;三角的代数的运算
文学 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
教育 尼普尔书吏学校、巴尼拔图书馆
天文 准确预测日蚀和月蚀
技术 陶轮、质车轮:四轮车
“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马克思
——整理自南京大学 李俊 《科学启蒙》
领域众多
劳动智慧
解码一:文明兴起-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问题3】有人说“楔形文字是解开两河流域历史密码的钥匙”,你怎样理解?
(三)两河流域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
“当一个文明死亡了的时候,它往往还留下了一些线索,而文字的破译就是重新开启这些古代文明的钥匙。”
——刘健
从蒙昧走向文明
楔形文字写成的投诉信
楔形文字写成的教科书
来源:伊朗博物馆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问题4】汉谟拉比是如何统一、治理国家的?
(一)汉谟拉比的选择
政治
思想
经济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
众神之王,利用宗教统治
大力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农业
古巴比伦王国
(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他(汉谟拉比)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以巴比伦为根据地,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抓住有利时机,远交近攻,先弱后强,各个击破……”
“他(汉谟拉比)沿袭阿卡德诸王的旧称号‘四方之王’,……(汉谟拉比)独揽国家一切大权,他自称是“诸神之王,国境之天盖”,拥有全国行政经济,军事,立法,司法祭祀和水利灌溉以及直接任命各级官吏的大权,是全国土地最高所有者。
——摘编自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条文 涉及内容
1-5条 关于诉讼审判的规定
6—126条 关于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127—195条 关于婚姻、家庭与财产继承
196—214条 关于人身保护
215—241条 关于劳动、报酬、工具和责任事故的追究
242—277条 租赁牲畜、船只以及佣工和报酬
278—282条 关于奴隶的规定
【问题5】“完整”一词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是怎样体现的?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前言、正文(282条)、结语三部分组成
《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
(二)《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安努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者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马什,照临黔首,光耀大地”。
——《汉谟拉比法典·序言》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问题6】《汉谟拉比法典》上方的浮雕描绘的是怎样的历史画面?
(二)《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
追求正义?!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三)“正义”的追求
【问题7】《汉谟拉比法典》体现出古巴比伦社会怎样的特征?
第二三七条 倘自由民雇用船工,并租赁船舶,船上装载 谷物、羊毛、植物油、枣椰子或任何其他货物,而此船工不慎,致船沉没或船上之物毁损,则船工应赔偿其所沉没之船及船上所载全部被损毁之财物。
第一一七条 倘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或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权,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之家服役应为三年;至第四年应恢复其自由。
第一九九条 倘彼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或折断自由民之奴隶之骨,则应赔偿其实价之一半。
来源:杨炽 译《古史新译(第三卷:汉谟拉比法典)》
商品经济活跃
家庭奴隶制盛行
社会等级严格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合作探究】我是“大法官”(小组合作,模拟法庭)。
《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
(三)“正义”的追求
【案件一】
涉案人员:A、B(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C(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案情:AB合开了一家船舶货运公司,雇佣了C为船工。有一次C因个人疏忽导致沉船且船上物资全部损失。A非常生气要处死C,B和儿子一起来劝和,认为赔钱即可。后来争执激烈,A打伤了B儿子的眼睛。
判决一:C赔偿AB船舶公司全部损失。
判决二:损毁A的眼睛。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允许同态复仇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合作探究】我是“大法官”(小组合作,模拟法庭)。
《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
(三)“正义”的追求
【案件二】
涉案人员:D(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C(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案情:C向D借了一大笔钱,并答应三年后按时还钱。三年之后,C无力偿还之前的债务,他只好把妻子、儿女卖给D做奴隶,妻子不从,状告C。
判决结果:C妻子申诉无效,驳回申诉。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
解码二:文明聚焦-古巴比伦王国和《汉谟拉比法典》
【合作探究】我是“大法官”(小组合作,模拟法庭)。
《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
(三)“正义”的追求
【案件三】
涉案人员:B、D(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C(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案情:C的妻子和儿子都成为了D的奴隶。某次C儿子和D儿子玩耍,不慎打了D儿子的脸。
B正好路过,看到之后非常生气,便上前教训C的儿子,结果C儿子的肋骨被折断。
判决一:割掉C儿子的耳朵。
判决二:B给D赔偿努力购买价的一半。
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
【问题探究】《汉谟拉比法典》既然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为什么说它是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
这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明了当时的社会。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
《全球通史》上册
正义何在?
正义标准?
一个永恒的追问!
一个多解的难题!
文明 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