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2 17:0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通过组词、联系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葫、芦”等7个生字,会写“棵、谢”等4个字。
2.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通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二、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
随文学习生字,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
1.(出示葫芦图片)瞧,这就是葫芦。(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识记:“葫,芦”(形声字)
2.(出示葫芦相关图片)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作用、文化。
(葫芦具有福禄的谐音象征,自古以来就被当作招财纳福的吉祥物;据说在家里悬挂葫芦,能够带来好财运、居家平安健康。民间有「厝内一粒瓠,家内才会富」的说法,意思就是家家户户至少必须摆放一个葫芦,才能够招财致富。)
自古以来,葫芦是居家必备的开运吉祥物,深受人们喜爱。哇!原来葫芦有这么大的本领!你们喜欢它吗?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齐读)
环节二:问题引入,随文识字
1.提问: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自由朗读课文,要求:遇到难读的、不会读的拼音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序号。)
2.师生合作读课文,相机正音。
3.学习第一自然段的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样吗
(2)识记“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木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随机出示“葫芦藤”三个字,引导归类识字:这三个字上面都是草字头,表义,下面的字都与它们的读音有关,变音,这三个字都是形声字。
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西瓜藤等。初步理解并积累成语“顺藤摸瓜”。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故事中的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的?
请大家从文中用横线划出相关的短语。
②再请你从找找动词,用“△”标出。
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谁能看图说说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借助以下关键词)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4.学习第一自然段的第四至五句。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儿能看出种葫芦的人也喜欢呢?谁找出来了?读一读。(出示第4、5句)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指导学生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体会情感。
哪些词语突出了种葫芦人对它的喜爱?
5.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棵葫芦长得这么好,一定会长出大葫芦,实际是这样吗?来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联系课后第二题)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如果我把句子换成这样好不好?比较朗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还记得蚜虫是什么虫子吗?(联系《棉花姑娘》,蚜虫是害虫,专门吸植物幼苗、嫩叶的汁液,对植物有损害。)
(2)观察插图,图中的人他在干什么?
(3)理解“盯着”的意思。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
(4)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5)他自言自语什么?谁来读。
识记“赛”,理解文中的意思。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语气词“呢”。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环节三: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1.学写汉字“棵、谢、盯、言”。
2.给生字分类
3.教师范写,反馈。
注意“棵”的穿插笔画位置。“谢”中的身瘦长,撇上端不出头,左中右大致等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