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经典永流传】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锦书】
【微赏】这两句诗描写了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课一赏·美好童年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确凿( ) 轻捷( ) 觅食( )
窜出( ) 啄食( ) 长吟( )
倜傥( )( )
(1)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 )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 ) 助记过去……。
2.明字形
tǎnɡ( )若 jiàn( )赏 和ǎi( )
ɡōnɡ( )敬 淋lí( ) kuī( )甲 shēn( )士
(1)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cuàn( )向云xiāo 警示( )里去了。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ǐnɡ( )沸。
3.晓词义
(1) :轻快敏捷。
(2)倜傥:
(3)人迹罕至 辨析:
(4)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4.记常识
本文作者是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
助记
他说我别再拗(niù)了,不是向后面拗(ào)过去,是拗(ǎo)过去。是这样吗
是的。读ǎo时表示弄弯,如“拗断”;读ào时表示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读niù时,表示固执、不驯顺,如“执拗”。
警示
霄≠宵
霄 云,云气(云霄);天空(九霄云外)。
宵 夜(宵禁、通宵达旦)
辨析
人迹罕至·人烟稀少
“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人烟稀少”指的是本地住的人少,地广人稀。
拓展
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他严厉、方正、质朴、博学,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老师,他朴素、认真、严谨、真诚,对中国人无偏见,也深为鲁迅所敬佩。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景物描写]文章第2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请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多】
2.[修辞手法]结合文段内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文本理解]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 简要说明理由。【巧】
【难点突破】
[文章选材]文中写了哪两个地点发生的哪些事情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写
【读写联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冬天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
“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力。请你试着连用几个动词,生动再现做某个动作的全过程。100字左右。【妙】
窍门【多】一点
多角度描写景物
第一,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读者对所写景物获得一种立体的印象。
第二,描写景物时,变换视角,能够展现景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特点,使描写更加立体、丰满。
答题【巧】一点
内容删减答题思路
①首先根据文章内容确定是否可以删减,一般不能。
②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③所以不能删去。(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
训练点对点:见【精练·旗开得胜】★处。
写法【妙】一点
分解动作,描写生动
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凝练活泼,能增强语言的立体感。在写作时,若能恰当巧妙地使用新鲜传神,富有情趣,具有形象性的动词,将动作分解,把动作细化,描写出动作的全过程,就能使文章语言变得生动起来。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鲁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追寻名人的足迹,感受童年的快乐。一起走进青少年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阅读以下语段,完成下面问题。(6分)
百草园虽然是一个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荒圆,里面确záo( )长了不少野草。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相宜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臃肿的何首乌根,攒成珊瑚珠似的覆盆子,地下的蝉蜕,轻倢的云雀,长吟的蟋蟀……种种景致怎能不让孩子喜欢呢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záo(凿) 攒(cuán)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代替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质朴的诗歌传递着真挚的情感。
B.他的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学者风度令鲁迅先生折服。
C.这副对联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值得鉴赏。
D.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5%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分)( )
A.比起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B.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精神、气质。
C.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D.少年正是读书时!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想点办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吧!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排比)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比喻)
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②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
③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④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⑤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
A.⑤③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①②④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百草园是神奇、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鲁迅以童年的“我”的视角,与我们分享了美好的童真童趣。让我们再次走进百草园,感受夜晚的月色。(18分)
百草园的月色
①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②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桑葚”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③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④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⑤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在我心中印下的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⑥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⑦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一边听着老师领读,脑子里却展开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叠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丘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缘到枸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儿,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⑧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⑨读先生的这篇课文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是极易与这篇文章的感情相吻合的。
⑩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透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
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选自《我的行走笔记》,有删改)
7.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
不同情境下的“百草园” 特点 情感
① 朦胧 ②
印在“我”心中的百草园 ③ 向往
④ 充满意趣 ⑤
8.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①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
②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答:
★9.读到 段时,两位同学展开了议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你的看法。(3分)
语语:第 段多余,删去不影响,文章还更加精练呢!
文文:我觉得它对于主旨表达有一定的作用,不可以删!
我:
10.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百草园的生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11.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4分)
(1)“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2)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2分)
答: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经典永流传】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锦书】
【微赏】这两句诗描写了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一课一赏·美好童年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确凿(záo) 轻捷(jié) 觅食(mì)
窜出(cuàn) 啄食(zhuó) 长吟(yín)
倜傥(tì)(tǎnɡ)
(1)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cuá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2)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ǎo) 助记过去……。
2.明字形
tǎnɡ(倘)若 jiàn(鉴)赏 和ǎi(蔼)
ɡōnɡ(恭)敬 淋lí(漓) kuī(盔)甲 shēn(绅)士
(1)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cuàn(窜)向云xiāo 警示(霄)里去了。
(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dǐnɡ(鼎)沸。
3.晓词义
(1) 轻捷 :轻快敏捷。
(2)倜傥: 形容洒脱;不拘束。
(3)人迹罕至 辨析: 少有人来。
(4)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4.记常识
本文作者是 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呐喊 》《 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
助记
他说我别再拗(niù)了,不是向后面拗(ào)过去,是拗(ǎo)过去。是这样吗
是的。读ǎo时表示弄弯,如“拗断”;读ào时表示不顺、不顺从,如“违拗”“拗口”;读niù时,表示固执、不驯顺,如“执拗”。
警示
霄≠宵
霄 云,云气(云霄);天空(九霄云外)。
宵 夜(宵禁、通宵达旦)
辨析
人迹罕至·人烟稀少
“人迹罕至”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人烟稀少”指的是本地住的人少,地广人稀。
拓展
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
寿镜吾是鲁迅先生的启蒙老师,他严厉、方正、质朴、博学,是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老师,他朴素、认真、严谨、真诚,对中国人无偏见,也深为鲁迅所敬佩。
聚焦探本究源
【文脉梳理】
【重点探究】
1.[景物描写]文章第2段描写景物,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听觉,还有味觉。请对这一段景物描写的方法做简要分析。【多】
答:文章第2段的景物描写,形、声、色、味俱全。“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这是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的“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
2.[修辞手法]结合文段内容,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充满了童真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3.[文本理解]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 简要说明理由。【巧】
答: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而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这一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
【难点突破】
[文章选材]文中写了哪两个地点发生的哪些事情 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个地方写
答: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地方对鲁迅而言,不只是童年、少年时两个玩乐的场所,更是鲁迅童年、少年两个时间段的跨越,鲁迅成长中的两个重要空间。
【读写联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如写冬天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
“看”“拉”“罩”等动词,准确生动而又富有层次地描绘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彰显了作者遣词造句之功力。请你试着连用几个动词,生动再现做某个动作的全过程。100字左右。【妙】
答:示例:抬头仰望那蜿蜒曲折的山路,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见游人一步步地攀登,令我有股想要试一试的冲动。我就左手抓着一把野草,右手拉着一棵矮树,脚下再一蹬就向前进了一步。一把汗水,一脸灰地登上了山顶!向远处眺望,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窍门【多】一点
多角度描写景物
第一,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读者对所写景物获得一种立体的印象。
第二,描写景物时,变换视角,能够展现景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特点,使描写更加立体、丰满。
答题【巧】一点
内容删减答题思路
①首先根据文章内容确定是否可以删减,一般不能。
②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③所以不能删去。(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
训练点对点:见【精练·旗开得胜】★处。
写法【妙】一点
分解动作,描写生动
动词在所有词汇中最富于动态感与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凝练活泼,能增强语言的立体感。在写作时,若能恰当巧妙地使用新鲜传神,富有情趣,具有形象性的动词,将动作分解,把动作细化,描写出动作的全过程,就能使文章语言变得生动起来。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给鲁迅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追寻名人的足迹,感受童年的快乐。一起走进青少年多姿多彩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阅读以下语段,完成下面问题。(6分)
百草园虽然是一个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荒圆,里面确záo( )长了不少野草。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相宜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臃肿的何首乌根,攒成珊瑚珠似的覆盆子,地下的蝉蜕,轻倢的云雀,长吟的蟋蟀……种种景致怎能不让孩子喜欢呢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záo(凿) 攒(cuán)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圆 改为 园
倢 改为 捷
(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代替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人迹罕至 。(2分)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
A.质朴的诗歌传递着真挚的情感。
B.他的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学者风度令鲁迅先生折服。
C.这副对联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值得鉴赏。
D.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C)
A.鲁迅故乡绍兴的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草长莺飞的地方。
B.我国未成年人所占网民比例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大约有95%左右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
C.在异国他乡,不论华人华侨还是中方项目员工来中国大使馆求助,总是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与帮助。
D.通过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体味到了童年鲁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3分)(C)
A.比起鲁迅先生小时候在“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可谓丰富多彩。
B.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读一点儿好书,不仅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精神、气质。
C.从1918年起,鲁迅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药》、《祝福》等短篇小说。
D.少年正是读书时!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想点办法,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吧!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C)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排比)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比喻)
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书屋朝西,门两边开窗。南墙上有一个圆洞门,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东面正中挂一幅画,画上古树底下伏着一只梅花鹿,那是当年学生朝着行礼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学生的书桌分列在四面,东北角上是鲁迅用过的一张
②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对课
③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④或者把宣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⑤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
A.⑤③①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①②④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百草园是神奇、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鲁迅以童年的“我”的视角,与我们分享了美好的童真童趣。让我们再次走进百草园,感受夜晚的月色。(18分)
百草园的月色
①后院里,就是那个被先生浓墨重彩描绘过的百草园了。
②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一株高大的树干,浓密的枝叶,辨不清是“高大的皂荚树”,还是缀满“紫红桑葚”的桑树。草园里的花草,也辨不清哪儿是“碧绿的菜畦”,哪儿有“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的情态,更难以摘食“覆盆子”那“又酸又甜”的“像小珊瑚珠”一样的果实了。
③月色朦胧。我们这一帮从南方和北方聚拢到一起的先生的学生,现在都散立在月色朦胧的百草园里的草地上,听一位据说是鲁(周)家同族后裔的中年人介绍这座故园的今昔。他说一口绍兴的地方话,真是叫北方人大惑莫解,几乎一个字也听不懂。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
④既然听不懂,我索性不听了,一个人到园子里去转悠。我心里似乎并不迫切要求听到介绍的话,只是想到这儿来走一走,看一看,站那么一会儿,有一次心理感受就满足了。
⑤是啊,百草园,我早就熟悉了,早就背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散文,也就熟知这儿的一切了。在我心中印下的动人的百草园的图画,掐指已近三十年了,今天晚上才得以漫步其境了。
⑥时值初夏,夜气温爽,听不到蝉鸣,也听不见蟋蟀的叫声。我漫步在草地上,自然地记起学习这篇课文时的情景。
⑦语文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青年,热情极高,甘肃人,一口南腔北调的普通话,却把课文朗诵得十分动人……我一边听着老师领读,脑子里却展开另一幅图画:刚刚收割过麦子的南坡上,田块层叠的坡地上,麦茬儿闪闪发亮,塄坎上和坟丘里,野蔷薇红的和白的花儿开得一片灿烂,野葡萄藤蔓一直攀缘到枸树梢上去,酸枣棵子是山坡上最大的家族,那绿色或紫色的蚂蚱,总是悄悄地藏躲在酸枣棵子最稠密的枝杈里。我和小伙伴们,头顶艳阳,脚踩枣刺,整晌整晌地捕捉那可爱的生灵儿,忘了吃饭,忘了时辰,直到渴得舌头搅不动,头上无汗可流,也顾不得到沟底去喝一口泉水……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生活如此富于意趣。
⑧而当我从乡野跑到城市,坐在高楼明亮的教室里,听陇音普通话朗诵“百草园”的时候,才一下子戳开了记忆的窗户,唤起对我的百草园——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无限丰富有趣的依恋。
⑨读先生的这篇课文的时候,尚在我的少年时期,人生的那个充满幼稚心理的时期,是极易与这篇文章的感情相吻合的。
⑩当我漫步在向往了近三十年的百草园中时,已经是个顶透而须密的中年人了,而心境却一下子回返到了童年……
哦!我的向往中的南国的先生的百草园!
哦!我的遥远的北方家乡的黄土高原之中的南坡……
(选自《我的行走笔记》,有删改)
7.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5分)
不同情境下的“百草园” 特点 情感
① 月色下的百草园 朦胧 ② 满足
印在“我”心中的百草园 ③ 动人 向往
④ 南坡生活中的百草园 充满意趣 ⑤ 怀念
8.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①灰蓝色的天幕上,有一弯细细的金钩似的月亮,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答: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细、弯的特点。
②朦朦胧胧的百草园,朦朦胧胧的树,朦朦胧胧的花草,朦朦胧胧的鲁镇的地方语言……(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答: 强调了百草园月色朦胧的特点,又表明“我们”听人介绍这座故园时的疑惑。
★9.读到 段时,两位同学展开了议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你的看法。(3分)
语语:第 段多余,删去不影响,文章还更加精练呢!
文文:我觉得它对于主旨表达有一定的作用,不可以删!
我: 不可删。这一段写“我”怀念故乡的南坡,和第 段句式一致,回环起伏,增强了情感表达,又升华了主题,照应前文内容,使文章结构完整。
10.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百草园的生活,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答: 《百草园的月色》通过写百草园的夜色,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并引发了“我”对南坡富有意趣生活的怀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了百草园趣事,表达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11.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4分)
(1)“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不超过15个字)(2分)
答: 示例:留下文明,带走印痕。
(2)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2分)
答: 示例: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私塾——“三味书屋”。书屋中间挂着“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伏在古树下的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