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论语》十二章 课时作业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论语》十二章 课时作业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2 09:38:07

文档简介

 12 《论语》十二章
【经典永流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锦书】
【微赏】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一课一赏·修身做人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愠( )   罔( )   殆( )
三省( ) 曲肱( ) 逾矩( )
一箪食( )
2.晓词义
(1)子曰      子:
(2)学而时习之 时:
(3)不亦说乎 说:
(4)人不知而不愠 而: 愠:
(5)不亦君子乎 君子:
(6)吾日三省吾身 日:
省:
(7)传不习乎 传: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9)三十而立 立:
(10)不逾矩 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故:
(12)可以为师矣 可:
以: 为:
(13)学而不思则罔 罔:
(14)思而不学则殆   殆:
(15)人不堪其忧 堪:
(1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者: 乐:
(17)饭疏食,饮水 饭: 水:
(18)于我如浮云 于:
(19)必有我师焉 焉:
(20)三军可夺帅也 夺:
(21)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22)博学而笃志 笃:
3.写句意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
译文: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4.默名句
(1) ,不亦乐乎
(2) ,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顺。
(3)学而不思则罔,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5) ,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逝者如斯夫, 。
(7)三军可夺帅也, 。
5.记常识
(1)孔子,名 ,字 ,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 一部书。宋代把它与《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聚焦探本究源
【重点探究】
1.[内容梳理]这十二章《论语》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举例说明。
2.[阅读感悟]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感悟。【巧】
3.[内容理解]第二章中“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这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难点突破】
[主旨理解]有人说两千多年前的语录已经过时了,学习这些没有什么意义。请你结合课文从现实意义的角度进行反驳。【深】
答题【巧】一点
谈感悟,说启示
(1)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
(2)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情感态度,解剖分析。
(3)注意答题层次。
知识【深】一点
学习《论语》的意义
  ①超越特定时代,有借鉴意义。
②中国文化核心典籍,有助于理解文化传统。
③独立思考,选择取舍。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这十二章语录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两千多年的教诲回响耳边,助我们成长!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走进经典,感悟哲理!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 )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 
D.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思而不学则殆。”
A.学而不思则罔    B.相委而去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有朋/自远方来
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
5.下列句子没有涉及学习方法的一项是(2分)( )
A.温故而知新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理解默写。(14分)
(1)《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 , 。
(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5)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 ,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
(7)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7.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懂得学习的人境界最高。
C.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D.“三十而立,四十而知天命,五十而不惑”中的“而立”“知天命”“不惑”常用来代指年龄。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孔子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言论,至今仍有非凡的意义。下面的选文都是与学习有关的言论和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们的学习精神。(23分)
(一)【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①,胡不仕乎 ”颜回对曰:“ ;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③变容曰:“善哉,回之意!”
(节选自《庄子》)
  【注】①居卑:处于卑微地位。②郭:外城。③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孔子谓颜回曰
(4)胡不仕乎
9.用“/”为【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2分)
不 愿 仕 回 有 郭 外 之 田 五 十 亩 足 以 给 饣于 粥
答: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译文:
11.语段【甲】谈到了读书学习的方法,请任选一种方法简要谈一谈你的感悟。(3分)
答:
12.【乙】文中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 (3分)
答:
(二)
辱书勤恳千万①,观所自道②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③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④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集》)
  【注】①辱书勤恳千万: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②自道:自己所说。③顾:只是。④按乘:骑马乘车。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
B.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
C.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
D.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
1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1)辱书勤恳千万:
(2)观所自道:
(3)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4)必有我师焉: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译文:
16.作者告诉对方在公务繁忙时如何学习 (3分)
答: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17.你有个朋友正直善良,见多识广,就是成绩不理想。妈妈不允许你同他继续交往。请结合链接材料,劝说妈妈。(3分)
【链接材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答: 12 《论语》十二章
【经典永流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锦书】
【微赏】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一课一赏·修身做人
夯基厚积致远
1.正字音
愠(yùn)   罔(wǎnɡ)   殆(dài)
三省(xǐnɡ) 曲肱(ɡōnɡ) 逾矩(yú jǔ)
一箪食(dān)
2.晓词义
(1)子曰      子: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学而时习之 时: 名词作状语,按时 
(3)不亦说乎 说: 同“悦”,愉快 
(4)人不知而不愠 而: 连词,表转折 愠: 生气,恼怒 
(5)不亦君子乎 君子: 指有才德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省: 自我检查、反省 
(7)传不习乎 传: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9)三十而立 立: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0)不逾矩 逾矩: 越过法度 
(11)温故而知新 故: 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12)可以为师矣 可: 可以 
以: 凭借 为: 做,担任 
(13)学而不思则罔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思而不学则殆   殆: 疑惑 
(15)人不堪其忧 堪: 能忍受 
(1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 喜爱,爱好 
者: 代词,……的人  乐: 以……为快乐 
(17)饭疏食,饮水 饭: 吃 水: 冷水 
(18)于我如浮云 于: 介词,对,对于 
(19)必有我师焉 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20)三军可夺帅也 夺: 改变 
(21)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22)博学而笃志 笃: 坚定 
3.写句意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省略句)
译文: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4.默名句
(1)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2)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7)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5.记常识
(1)孔子,名 丘 ,字 仲尼 , 春秋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宋代把它与《 孟子 》《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聚焦探本究源
【重点探究】
1.[内容梳理]这十二章《论语》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举例说明。
答:学习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个人修养,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阅读感悟]谈谈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感悟。【巧】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这句话点明了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层层递进。我们应该把学习当作乐趣,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才能收获更大。
3.[内容理解]第二章中“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这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答:不能互换位置。因为这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人到己的关系,表现了曾子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操。如果互换了位置,就破坏了这种内在逻辑顺序,不能更好地体现曾子的高尚品格。
【难点突破】
[主旨理解]有人说两千多年前的语录已经过时了,学习这些没有什么意义。请你结合课文从现实意义的角度进行反驳。【深】
答:学习《论语》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比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答题【巧】一点
谈感悟,说启示
(1)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
(2)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情感态度,解剖分析。
(3)注意答题层次。
知识【深】一点
学习《论语》的意义
  ①超越特定时代,有借鉴意义。
②中国文化核心典籍,有助于理解文化传统。
③独立思考,选择取舍。
精练旗开得胜  建议用时30分钟
  这十二章语录在学习和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两千多年的教诲回响耳边,助我们成长!让我们一起参与任务群活动,走进经典,感悟哲理!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积累与运用
1.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C)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博学而笃志。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2分)(D)
A.学而时习之 
B.吾日三省吾身
C.温故而知新 
D.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A)
例句:“思而不学则殆。”
A.学而不思则罔    B.相委而去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C)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有朋/自远方来
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
5.下列句子没有涉及学习方法的一项是(2分)(B)
A.温故而知新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理解默写。(14分)
(1)《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2)《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常引用《论语》中的句子: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
(4)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不义而富且贵 , 于我如浮云 。
(5)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 三军可夺帅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 , 不舍昼夜 。
(7)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
7.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了孔子本人言行。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懂得学习的人境界最高。
C.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
D.“三十而立,四十而知天命,五十而不惑”中的“而立”“知天命”“不惑”常用来代指年龄。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阅读与鉴赏
  孔子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言论,至今仍有非凡的意义。下面的选文都是与学习有关的言论和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们的学习精神。(23分)
(一)【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①,胡不仕乎 ”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②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饣于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③变容曰:“善哉,回之意!”
(节选自《庄子》)
  【注】①居卑:处于卑微地位。②郭:外城。③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学而时习之     按时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3)孔子谓颜回曰  对 
(4)胡不仕乎  做官 
9.用“/”为【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2分)
不 愿 仕 回 有 郭 外 之 田 五 十 亩 足 以 给 饣于 粥
答: 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饣于粥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家贫居卑,胡不仕乎
译文: 你家境贫寒地位低,为什么不外出做官呢  
11.语段【甲】谈到了读书学习的方法,请任选一种方法简要谈一谈你的感悟。(3分)
答: 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要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不能死读书,这样理解才深刻,收获才大。 
12.【乙】文中颜回具有怎样的品质 (3分)
答: 颜回是一个内心淡泊,物质上知足常乐,不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是一个醉心于学问、安贫乐道的人。 
(二)
辱书勤恳千万①,观所自道②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③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④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集》)
  【注】①辱书勤恳千万: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②自道:自己所说。③顾:只是。④按乘:骑马乘车。
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
B.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
C.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
D.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
1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1)辱书勤恳千万: 书信 
(2)观所自道: 看 
(3)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的 
(4)必有我师焉: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译文: 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 
16.作者告诉对方在公务繁忙时如何学习 (3分)
答: 虚心向他人请教,从骑马乘车(出行)中抽取时间读书。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实践与探究
17.你有个朋友正直善良,见多识广,就是成绩不理想。妈妈不允许你同他继续交往。请结合链接材料,劝说妈妈。(3分)
【链接材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答: 示例:妈妈,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交上一个好朋友,能让我们获益匪浅。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交友要注重他人是否有优良的品质,而不应该只注重学习成绩,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