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2课 表现形式
2
0
2
4
第一单元
峥嵘岁月——美术中的历史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2024新教材 )
CONTENTS
01
知识回顾
02
03
课堂总结
新知讲解
05
04
作业布置
课外拓展
回顾
石鲁《转战陕北》
请同学们一起回顾,在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它们都寄托革命情感,弘扬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历史。
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欣赏美术创作呢 所谓的不同美术表现形式指的是什么呢?带着疑问开启我们的课堂。
李可染《万山红遍》
任务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下作品在材料,工具等方面的区别?
中国画
油画
版画
他们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什么是美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由点、线、面、色彩、空间等造型元素,以及重复、对比、均衡等形式原理构成。美术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与风格特点。常见的美术表现形式有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21世纪教育网
油画
雕塑
书法
新知讲解
中国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画在古代称为“丹青”,主要是指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工具材料:毛笔、墨、中国画颜料、绢或宣纸等。
·题材:人物、山水、花鸟等, 技法可分为工笔和写意。
太行铁壁(中国画)1984年
背景:《太行铁壁》共描绘了52位军民男女,依山就势将人物纵向排列成错落有致的数行。
构图:采用的是一种新型纪念碑式构图,在画面构制中,将人物形象与太行山势相互融合于壁立千仞的岩石之中。
笔墨:用浓烈的黑白对比,与方硬的斧劈皱结合,将人体的刻画与太行山峭壁的纹路统一起来,用笔苍劲有力,是中国画讲究笔墨的特殊效果。
新知讲解
太行铁壁(中国画)1984年
思想:作品以群峰壁立寓意不可战胜的军民力量,用象征的手法,把八路军战士比作保卫太行山的铜墙铁壁。
意义:此作品融合了中西方绘画技巧,对绘画进行了新的探索,成为中国画在新中国立足传统、不断进取的丰碑。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油 画
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油画的画面颜料附着有较强的硬度,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肖像画 风景画 静物画 历史画 风俗画
◇遵义会议 (油画)1997年 沈尧伊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作品以不同形象的人物作为画面的主题,通过空间的营造、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安排,艺术地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场景。属于群体肖像画,将每个人物的神情姿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窗外的景色也暗示着遵义会议的召开,带领中国红军走向黎明,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作品由画家罗工柳根据冀中军民真实的战斗经历创作而成,采用舞台式的追光效果,既突出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又通过人物的视觉方向和动态拓展了空间。作品中虚实及明暗的强烈反差,被整体的暖色调统一为和谐的画面。21世纪教育网
油画《地道战》罗工柳
新知讲解——版 画
《饥饿》
《怒吼吧,中国!》
用刀或化学药品在版上刻出或蚀出画面,再复印于纸上。有木板、石板、铜板、锌版等。版面有艺术表现广场的间接性,艺术结果的复数,具有艺术的审美特征。
简洁的构图,犀利的刀法,强烈的黑白对比,生动刻画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格形象。
版画《鲁迅像》赵延年
新知讲解——雕塑
雕塑雕塑是雕刻与塑造的总称,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雕塑是以可塑或可雕的材料,通过雕、塑、刻、凿、镂等造型手段,创作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
东汉《击鼓说唱俑》
按材质和空间划分,雕塑可分为:
圆雕
透雕
作品属于圆雕作品,以简练、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的质朴形象,21世纪教育网采用了三角形构图,利用铜的材质体现艰苦的主题,将他们在革命战争中的苦与乐熔铸一体,体现出艰苦年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刘开渠精于西方写实雕塑技法,又注重继承中国古代雕塑的优秀传统。作品造型严谨朴实,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炉,手法写实,造型简练、准确、生动,人物精神气十足,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体现了朴素、沉稳的艺术风格。
刘开渠《工农红军》
任务二:思考与探究
上述的几种分类都通过不同形式呈现美术作品的视觉效果,那请同学们来思考一下艺术家们是如何用美术语言进行创作的呢?
有的同学回答:材料、工具、绘画技巧、构图等等
美术语言是艺术家用来表达情感,与人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造型元素也是艺术语言的一部分。
线
色彩
明暗
时间、地点、人物、题材……
造型语言:点、线、面、空间、色彩、肌理、构图……
形式规律:对称、均衡、对比、统一……
1.描述
2.分析
主题、思想、情感……
3.解释
任务三:从以下四个方面欣赏名作,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艺术家使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去表达画面。
价值、意义、文化理解……
4.评价
描 述:你看见了什么
李焕民《初踏黄金路》版画
李焕民表现西藏民主革命的套色版画作品,画面表现的是秋收时节,三位藏族姑娘面带笑容牵着满载青稞的牦牛踏歌而归的情景,表现了藏族人民初获丰收的幸福之情。
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美术语言进行创作?
构图:画面中的人物和动物形成了视觉上的一条线,以点连成线。S形构图强调画面的纵深感。
空间:描绘了近景中景远景,虚实结合,层层递进,富有韵律。
色彩:鲜艳的金色调,象征着丰收的季节,妇女身上的红、黑、白三色与其对比,突出主体人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去力。
解释、评价
解释:(作者想表达什么)
西藏民主改革之后,废除了农奴制度,21世纪教育网农奴翻身把歌唱的焕新面貌。
评价:(你喜欢这件作品么,为什么?)
这幅作品生动的记录了新中国藏族人民的生活状态,是一幅情景交融的现实主义杰作。
课堂总结
本课介绍了美术门类以及美术语言等相关知识,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出发,带领学生欣赏名家名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将美术学习从理论走向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自行选取自己喜欢的名家名作进行欣赏,可以从美术的表现形式出发,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欣赏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