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0 动物的类群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全国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0 动物的类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8-18 17:36:11

文档简介

2024年全国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0 动物的类群
一、选择题
1.(2024·常州)长喙天蛾常被误认为蜂鸟,长喙天蛾的主要特征是(  )
A.体表被覆羽毛 B.体温恒定
C.身体分节 D.具有坚硬的卵壳
2.(2024·常州)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鲸鱼 B.章鱼 C.鳕鱼 D.鳄鱼
3.(2018·福建)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4.(2024·兰州)各种动物都有其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下列动物与其特征匹配错误的是(  )
A.草履虫——依靠纤毛运动 B.螃蟹——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C.大黄鱼——用肺呼吸 D.家鸽——身体呈流线型
5.(2024·长春) 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螅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有肛门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消化器官发达
C.青蛙体表湿润,只用皮肤呼吸
D.家兔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6.(2024·广东)非洲大蜗牛(如图)携带多种寄生虫。下列关于非洲大蜗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外套膜 B.属于软体动物
C.是病原体 D.易使人感染寄生虫
7.(2024·河南)身体分节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下列动物中,身体分节的是(  )
A.水螅 B.涡虫 C.蛔虫 D.蚯蚓
8.(2024·山西)观察图中鼠妇的特征,可推测其属于(  )
A.节肢动物 B.爬行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9.(2024·江西)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蚯蚓的刚毛——辅助运动 B.涡虫的眼点——感受光线
C.水螅的刺细胞——攻击防御 D.河蚌的外套膜——气体交换
10.(2024·苏州)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珊瑚礁形成的。珊瑚礁由珊瑚虫的分泌物堆积而成。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
A.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C.体表有外骨骼包围,足分节 D.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分部
11.(2024·烟台)雨后的校园里,常常会在靠近花坛的甬道上看到蚯蚓。关于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喜欢雨后爬到地面觅食
B.靠身体腹面的刚毛收缩爬行
C.蚯蚓和沙蚕、马陆都属于环节动物
D.能疏松土壤、提高肥力,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12.(2024·四川)下列能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珍珠的生物是(  )
A.螃蟹 B.河蚌 C.石鳖 D.蜗牛
13.(2024·南充)关于下图四种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的体表有贝壳,可分泌产生外套膜
B.乙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散失
C.丙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和气囊
D.丁在四种动物中结构最复杂
14.(2024·重庆市)研究人员在缙云山发现了一种两栖类新物种,命名为缙云掌突蟾。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幼体用鳃呼吸 B.皮肤裸露
C.在水中产卵 D.体温恒定
15.(2024·枣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鱼类和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恒温动物
B.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和皮肤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
16.(2024·陕西)依据以下①~④动物的自述,小蝌蚪的妈妈最可能是(  )
①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
②终生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体表有甲
③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水中受精
④陆地上产卵,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A.① B.③ C.② D.④
17.(2024·菏泽)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B.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恒定
C.身体呈梭形,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D.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
18.(2024·无锡)太湖水产中的“三白”是指白鱼、白虾、银鱼,这三种生物分别属于(  )
A.鱼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B.鱼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C.鱼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D.鱼类、节肢动物、鱼类
19.(2012·无锡)“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蝉的(  )
A.内骨骼 B.外骨骼 C.表皮 D.皮肤
20.(2024·宁夏)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以下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其体内有脊椎骨的是(  )
A. B.
C. D.
21.(2024·长沙)下列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中,能减少飞行中空气阻力的是(  )
A.有龙骨突 B.胸肌发达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呈流线型
22.(2024·长沙)蜈蚣属于节肢动物而非环节动物,判断依据是(  )
A.两侧对称 B.身体分节 C.有外骨骼 D.有口有肛门
23.(2024·达州)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通过一定的方式产生自己的后代,维持种族的延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鸟和爬行动物均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B.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养殖户常通过延长家蚕的幼虫期来提高蚕丝的产量
C.用嫁接的方式可以实现一株杜鹃植株上开出不同颜色的杜鹃花
D.木贼是孢子植物,不开花也不结果,孢子是一种生殖器官,落到温暖潮湿的环境,就会萌发和生长
24.(2024·福建)化石证据显示,200万年前大熊猫的食性从杂食进化成几乎以竹子为食。相比其他动物的食物,竹子坚硬难以咀嚼和消化,供能更少。科学家研究大熊猫时发现:①下颌结构及咀嚼肌发达②肠道远短于其他植食性动物③参与消化的肠道菌群与杂食性动物黑熊的更相似④日均移动距离小于500米⑤与其他动物相比,睡眠时间更长
以上支持大熊猫适于以竹子为食的事实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25.(2024·新疆)下图是对3种动物相同点的归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变态发育 B.②是体内受精
C.③是能飞行 D.④是有性生殖
26.(2024·江西)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面是同学们在劳技课上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创作的剪纸作品,其中的动物不属于哺乳类的是(  )
A. B. C. D.
27.(2024·云南)草鱼和扬子鳄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内有脊柱 B.用鳃呼吸 C.水中产卵 D.体温恒定
28.(2024·云南)下列词语中提到的动物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金蝉脱壳 B.庄周梦蝶 C.乌贼喷墨 D.虾兵蟹将
29.(2024·聊城)“天高任鸟飞”,各种姿态的鸟在蓝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气囊可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
C.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D.胸肌特别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30.(2024·聊城)来自同一亲本的碰锋幼虫,有的发育成了蜂王,而有的发育成了工蜂(如图),蜂王与工蜂在个体大小和繁殖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蜜蜂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
B.蜂王与工蜂的发育过程说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C.蜂王与工蜂的发育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D.蜜蜂属于节肢动物
31.(2024·聊城)走进水族馆,可以观赏到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鲸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C.海龟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爬行,属于两栖动物
D.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32.(2024·烟台)卷叶象甲(如图)是一类农业害虫,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雌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并切下,作为幼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关于卷叶象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
B.卷叶象甲加工叶片属于先天性行为
C.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D.在蛹期喷洒农药防治最有效
33.(2024·烟台)春天去烟台长岛游玩,有时会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它们从渤海辽东湾游至长岛海域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向西北太平洋迁徙。下列对斑海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肺呼吸
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34.(2024·烟台)烟台市滨海景区海鸥成群飞舞,鸣叫嬉戏,吸引了游人驻足观赏。关于海鸥适于飞行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胸肌发达 B.在肺和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C.长骨中空 D.前肢变成翼
35.(2024·烟台)动物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以下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
A. B.
C. D.
36.(2024·四川)2015年5月,西昌邛海湿地迎来3只新成员——彩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在中国消失近70年,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数量比朱鹮还少。下列关于彩鹮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C.两翼肌肉发达,能完成飞行动作
D.体外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坚硬的卵壳
37.(2024·宜宾)地球上生存的动物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各种动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不同结构可能实现相同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蚌的鳃和鸟的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蛔虫身体分节和蜥蜴的颈,都能让运动更灵活
C.虾的外骨骼和蛇的角质鳞,都能减少水分蒸发
D.涡虫的咽和蝗虫的触角,都能进行捕食
38.(2024·成都)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明显差异。下列脊椎动物中,属于变温动物且进行体内受精的是(  )
A. B.
C. D.
二、判断题
39.(2024·无锡)牙齿能够咬断、撕裂和研磨食物,所以它具有消化作用。(  )
三、填空题
40.(2024·武威)青蛙、蟾蜍主要用   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四、读图理解题
41.(2024·无锡)鸟类有多种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鸟类相关内容时,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鸟类的呼吸模型。下图1到图3分别是家鸽的外形、肌肉以及呼吸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图1,家鸽身体呈   ,可以减少飞行的阻力。
(2)如图2,附着在胸骨上发达的[①]   可驱动双翼上下扇动,利于飞行。
(3)图3模拟鸟类呼吸的模型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小气球模拟的是   ,储存大量空气,能辅助呼吸。向吸管中鼓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并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
42.(2024·长春) 马世骏院士是我国生态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综合防治蝗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列出了综合防治蝗灾的部分措施。据图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动物。它的身体分为a、b、c三部分,运动器官足和翅着生在   (填字母)部,运动灵活。
(2)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称为   变态发育,化学防治蝗虫的最佳时期一般为若虫期。
(3)很多鸟类以蝗虫为食,它们的   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以在疾飞中捕食蝗虫。
(4)与化学防治相比,利用绿僵菌防治蝗虫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绿僵菌同青霉一样,通过产生大量的   繁殖后代。
43.(2024·新疆)2024年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阿勒泰分局联合7家部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并向该地学校赠送了《阿尔泰山重点野生动植物图鉴》。图甲是某同学从图鉴中认识的部分野生动物,图乙是该同学将图甲中的动物进行分类,绘制的分类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将这些动物归为脊椎动物,依据是这些动物体内都有   。
(2)图乙中属于恒温动物的类群有   (填序号)。
(3)类群②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这与   有关;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4)哲罗鲑在躲避天敌的捕食时,游动速度加快,其动力来自于   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5)雪兔与雪豹体表被毛能抵御严寒,哲罗鲑用鳃呼吸。这体现了生物   与功能相适应。
五、资料分析题
44.(2024·陕西)请阅读下列关于秦岭细鳞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秦岭细鳞鲑,又名细鳞鱼、细鳞鲑、花鱼等,是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鱼类,如下图所示。秦岭细鳞鲑仅分布于秦岭山区海拔900~2300米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为砾石、水温低于20度的山涧溪流中,为我国所特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了保护秦岭细鳞鲑及其生活环境,国家先后在陕西陇县、陕西太白县等地建立了以秦岭细鳞鲑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同时,保护区与水产部门合作研究秦岭细鳞鲑的人工驯养和繁殖。2013年首次实现了该鱼种的人工繁殖,并于2014年成功地进行了首次人工放流,扩大了野外种群的数量。
【资料二】鱼类第一次摄食时吃的饵料叫开口饵料。科研人员采用颗粒饲料、水蚯蚓(一种水生环节动物)以及二者混合等三种不同的饵料对秦岭细鳞鲑稚鱼的开口驯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共进行30天,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颗粒饲料 水蚯蚓 水蚯蚓+颗粒饲料
死亡率 53.33% 5.00% 8.33%
【资料三】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秦岭细鳞鲑稚鱼存活率的影响,分别设置了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组,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组,共4500尾实验鱼。每天投喂适量的最适开口饵料,记录死亡数量,实验共进行40天,结果如下表所示。
养殖密度(尾/平方米) 3000 5000 7000 10000
死亡率 5.18% 4.29% 3.56% 1.66%
(1)分析资料一,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类,秦岭细鳞鲑属于   。秦岭细鳞鲑能在湍急溪流中自由游动,它的口和[   ]   ([]内填字母,横线上填名称)后缘交替张合完成呼吸。
(2)分析资料一,科研人员保护秦岭细鳞鲑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护秦岭细鳞鲑    (写出一条即可)。
(3)分析资料二,在研究饵料对秦岭细鳞鲑稚鱼开口驯化的影响时,科研人员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写出一个即可)。
(4)分析资料二,该实验的变量是   ,该实验表明最适合秦岭细鳞鲑稚鱼的开口饵料是   。
(5)分析资料三,秦岭细鳞鱼稚鱼适宜在   (填“较高”或“较低”)的密度下进行养殖。在实验条件下,秦岭细鳞鲑稚鱼养殖较为理想的养殖密度为   尾/平方米。
45.(2024·天水)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活有祁连裸鲤、 蓑羽鹤 、雪豹、白唇鹿、马鹿等动物。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祁连裸鲤生活在河流中,其呼吸器官是   ;身体呈   ,可减少游泳阻力。
(2)蓑羽鹤的前肢变为翼.体表被   。
(3)雪豹等哺乳动物的繁殖特征是   。
(4)上述几种动物中,从分类学角度分析,马鹿和   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六、综合应用题
46.(2024·福建)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栖息着20多万种生物。以下为海洋中部分动物图。
(1)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填字母)。
(2)B和C均以D为食,B和C的关系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   。
(3)E主要以水母为食,经常误食同样半透明的塑料废品,为保护E,你能做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长喙天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身体内部柔软的结构,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生活,节肢动物体温不恒定,可见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动物的运动更灵活,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种类、分布广,主要昆虫类、多足类、甲壳类和蛛形类。
2.【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章鱼属于软体豆动物,B不符合题意。
C、鳕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C符合题意。
D、鳄鱼体表被覆着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卵生,属于爬行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基本特征、常见的鱼,解答此题此还需要区分身边常见的叫鱼而不是鱼的动物类群,(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大多呈梭形,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靠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身体两侧有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水压和测定方向的作用。(2)常见的叫鱼而不是鱼的动物:鱿鱼、鲍鱼、章鱼等都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鳄鱼、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3.【答案】D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有贝壳,贝壳具有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鳃丝又多又细,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在水中呼吸,B不符合题意;
C、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生生活,C不符合题意;
D、蜜蜂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内部器官,适于陆地生活,但是与飞行生活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一种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4.【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作旋转运动,A说法正确。
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内部柔软的结构的作用,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说法正确。
C、大黄鱼属于鱼类,靠鳃呼吸,C说法错误。
D、家鸽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背覆羽毛,适于飞行,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节肢动物、鱼类、鸟类的基本特征、草履虫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①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结构简单,有鞭毛和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作旋转运动;②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③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④鸟类大都营飞行生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
5.【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结构简单,体表有体细胞,有口无肛门,A说法错误。
B、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消化器官退化,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有口有肛门,B说法错误。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说法错误。
D、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D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后,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分化,大脑发达、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特有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这种生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答案】C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有外套膜,A说法正确。
B、蜗牛身体柔软,有贝壳,起保护作用,B水分正确。
C、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活寄生虫等,所以,蜗牛身上携带的寄生虫是病原体,蜗牛不是病原体,C说法错误。
D、根据题干所述,蜗牛身上携带者多种寄生虫,容易使人感染寄神虫,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难度一般,熟记即可,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7.【答案】D
【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A、水螅为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不符合题意;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不符合题意;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不符合题意;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8.【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鼠妇又称“潮虫”,属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故答案为:A。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协调进行蠕动,A不符合题意;
B、涡虫,有黑色眼点,能够辨别光线强弱,但不能形成视觉,B不符合题意;
C、刺细胞分布于外胚层,特别是在口、触手等部位,刺细胞内有一刺丝囊,内有毒液,麻痹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再将它吞入口中,不能消化的残渣由口排,C不符合题意;
D、河蚌的外套膜位于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和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并能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层和贝壳,河蚌呼吸器官是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细长许多体节组成,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比较粗糙的一面是腹面,那是刚毛,运动时朝上的一面是背面。
扁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血吸虫;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10.【答案】A
【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水母、水熄、海蜇、珊瑚虫。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常见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部,由许多体节构成的,足和触角也分节,(附肢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11.【答案】D
【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A错误。
B、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B错误。
C、蚯蚓和沙蚕都属于环节动物,马陆属于节肢动物,C错误。
D、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他们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12.【答案】B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具有外套膜,有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当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将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珍珠。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石鳖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但不能形成珍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13.【答案】B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 甲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有贝壳,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A不符合题意;
B、乙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支持体内柔软结构,防止水分散失,B符合题意;
C、丙属于鸟类,肺是气体交换发生的部位,气囊暂时储存气体,辅助呼吸,但不进行气体交换,C不符合题意;
D、丁属于爬行动物,在四种动物中结构最复杂,地位最高等的是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喙无齿,身体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14.【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缙云掌突蟾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说法正确。
B、缙云掌突蟾属于两栖类动物,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B说法正确。
C、缙云掌突蟾属于两栖类动物,在生殖季节,雄雌缙云掌突蟾通过抱对行为,将精子和卵细胞产生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C说法正确。
D、缙云掌突蟾体温不恒定,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15.【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属于恒温动物,鱼类属于变温动物,A说法错误。
B、鱼类和鸟类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说法正确。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类用肺呼吸,C说法错误。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虽然肺与气囊相通,气囊能暂时贮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能协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鱼类、鸟类的基本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靠鳍游泳;用鳃呼吸。
(2)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16.【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题干所述的是鱼类,说法错误。
②小蝌蚪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体外完成受精,题干所述动物为爬行动物,说法错误。
③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肺发育不完善,在水中受精,说法正确。
④青蛙在水中产卵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题干所述的是鸟类,说法错误。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可以辅助呼吸,用四肢游泳,也能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幼体和成体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差别较大,属于变态发育。
17.【答案】B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鱼类的体内背部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说法正确。
B、大多数体表覆盖鳞片,有的鱼类鳞片退化,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为变温动物,B说法错误。
C、鱼类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C说法正确。
D、鱼类身体两侧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水压、测定方向,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表面大多有鳞片能分泌粘液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鳃内的鳃丝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向前游动,身体两侧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水压、测定方向,体温不恒定,为变温动物。
18.【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白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白虾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有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
银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鲫鱼、海马、白鱼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可以保护体内柔软的结构,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如对虾、梭子蟹、蝗虫等。
19.【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外骨骼.
故选:B.
【分析】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
20.【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A、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为无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河蚌属于软体动物,为无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家鸽属于鸟类,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分类,比较简单,熟记: 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1.【答案】D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B、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飞行。AB不符合题意。
C、前肢变成翼,翼上有正羽,是飞行器官适于飞行,C不符合题意。
D、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适于飞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2.【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蜈蚣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型,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3.【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A说法正确。
B、家蚕在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家蚕的幼虫蜕皮时,不食不动称为“蛹期”,家蚕幼虫开始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延长家蚕的幼虫期,让幼虫多进食,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家蚕多吐丝,提高蚕丝的产量,B说法正确。
C、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要在一株杜鹃植株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可以在植株上嫁接上不同的接穗,可见C说法正确。
D、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而不是器官,落到温暖潮湿的环境,就会萌发和生长,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新植株,且新植株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常见的方式有嫁接、压条和扦插等;
(3)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在昆虫发育过程中,因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变大,当昆虫逐渐长大时,外骨骼就会限制昆虫的生长,因此昆虫具有蜕皮现象。
24.【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大熊猫有①强壮的颚骨和锋利的牙齿,咀嚼肌发达,能够轻松地啃咬和咀嚼坚硬的竹子;大熊猫的④日均移动距离小于500米,活动少,有助于消化;⑤大熊猫睡眠时间长,有利于坚硬的竹子的消化,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大熊猫消化竹子。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5.【答案】B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青蛙是典型的变态发育动物,从蝌蚪到青蛙的过程经历了显著的形态变化。飞蛾也经历 了变态发育,从卵孵化成幼虫(毛虫),再经过蛹期,最终羽化成成虫(飞蛾)。因此,青蛙和飞蛾的共同特点①是变态发育, 不符合题意;
B、青蛙是体外受精,家鸽是体内受精,因此,青蛙与家鸽的共同特点②不是体内受精,符合题意;
C、飞蛾是能飞行的昆虫,有翅膀支持飞行。家鸽是能飞行的鸟类,有翅膀和强大的飞行肌肉。因此,飞蛾和家鸽的共同特点③是能飞行, 不符合题意;
D、青蛙通过交配,雄蛙将精子排到水中,雌蛙将卵排到水中,精子与卵在水中结合,进行有性生殖。飞蛾通过交配, 雄蛾将精子传给雌蛾,进行有性生殖。家鸽也是通过交配,雄鸽和雌鸽共同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故青蛙、家鸽和飞蛾的共同特点④是有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异同的比较: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26.【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猪,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蛇,属于爬行动物,B符合题意;
C、羊,属于哺乳动物,C不符合题意;
D、狗,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7.【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A、草鱼和扬子鳄都属于脊椎动物,因此它们都具有脊柱,符合题意;
B、草鱼是鱼类,用鳃进行呼吸。但扬子鳄作为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
C、草鱼在水中产卵,扬子鳄通常会在陆地上挖洞产卵,并在卵孵化后,幼鳄会爬入水中生活,不符合题意;
D、草鱼和扬子鳄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恒定不变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8.【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BD、 “金蝉脱壳"、“庄周梦蝶”“虾兵蟹将”中提到的蝉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不符合题意;
C、“乌贼喷墨”中提到的乌贼属于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不具有贝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9.【答案】B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适于飞行,A正确。
B、乌类的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可以供给鸟类飞行时充足的氧气,适于飞行,但不可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B 错误。
C、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C正确。
D、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 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肺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30.【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蜜蜂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行为的昆虫,它们分工明确,协作紧密,共同维护蜂巢的秩序和生存。A正确。
B、蜜蜂的雌蜂幼虫在孵化后,其发育方向(成为蜂王或工蜂)主要由其所食用的食物类型和数量决定。B正确。
C、遗传物质(DNA)在蜜蜂的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错误。
D、蜜蜂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节肢动物代表动物有:蚊、蝇、蝶、蜂、蜻蜓、蜘蛛、蜈蚣、虾、蟹等。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
31.【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并不属于软体动物。 A错误。
B、鲸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用肺呼吸,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B正确。
C、海龟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爬行。但海龟并不属于两栖动物。它们属于爬行动物类,C错误。
D、海豚用肺呼吸。海豚是胎生的,并且会哺乳幼崽,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等。
2、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32.【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物防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卷叶象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和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而不是甲壳类,A错误。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因此,卷叶象甲加工叶片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C、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卷叶象甲发育过程中,幼虫期食量最大,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时期,所以在幼虫期喷洒农药防治最有效,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
2、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3、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33.【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斑海豹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用肺呼吸,A正确。
B、斑海豹生活在海洋中,体温恒定,需要适应寒冷的海洋环境。它们具有较厚的皮下脂肪,这有助于保持体温,减少体温的散失,B正确。
C、斑海豹是哺乳动物,其生殖方式是胎生,幼崽依靠母乳获取营养,C正确。
D、斑海豹的幼崽虽然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可以在陆地上活动,但成年后它们主要生活在水中,且其呼吸系统、生殖方式等均为哺乳动物的特征,与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等)有显著不同。因此,斑海豹不属于两栖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34.【答案】B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海鸥作为飞行鸟类,具有发达的胸肌,这有助于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A正确。
B、实际上,海鸥的气体交换主要在肺内进行,气囊是辅助呼吸的结构,主要用于储存空气和进行双重呼吸,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海鸥的骨骼轻而坚固,长骨内部中空,可以减小体重,有利于飞行。C正确。
D、海鸥等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翼是许多鸟类的飞行器官,能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5.【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它们没有外骨骼,而是有一个柔软的身体和外壳。这个外壳主要由钙质构成,但不同于外骨骼,A错误。
B、鱼是脊椎动物,它们有骨骼,但这不是外骨骼。鱼的骨骼主要由软骨和硬骨组成,用于支撑身体和保护内部器官,B错误。
C、螳螂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昆虫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们具有外骨骼。这种外骨骼覆盖在它们的外部,提供了物理保护,并有助于防止水分蒸发,C正确。
D、 蝙蝠是哺乳动物,它们有脊椎和内骨骼,但没有外骨骼。蝙蝠的骨骼与其他哺乳动物类似,主要用于支撑身体和保护重要器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想长大,必须脱去外骨骼,因此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6.【答案】B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A、彩鹦用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
B、彩鹦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适于飞行,符合题意;
C、彩鹦胸肌发达,能完成飞行动作,不符合题意;
D、彩鹦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37.【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河蚌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并进行气体交换;鸟类生活在陆地和空中,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肺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不能气体交换, 不符合题意;
B、蛔虫属于线虫动物,身体不分节;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使得头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不符合题意;
C、虾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蛇属于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根据分析可知,鳞片能减少水分散失, 符合题意;
D、涡虫腹面有咽,可以捕食;蝗虫的触角是感觉器官,不能用来捕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每一种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38.【答案】B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A、鱼属于变温动物,鱼类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主要有: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A错误。
B、蛇属于变温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主要有: 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B正确。
C、鸭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C错误。
D、猴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是除了哺乳类和鸟类的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这些动物中,鱼和蛇属于变温动物。鸭和猴则是恒温动物(分别属于鸟类和哺乳类)。
(2)体内受精是指雄性通过特殊的生殖器官将精子传输到雌性体内,与卵子结合实现受精的方式。蛇和鱼都有体内受精的繁殖方式。然而,虽然鱼类确实进行体内受精,但它们并非变温动物这一分类的重点。
(3)在鱼、蛇、鸭、猴中,属于变温动物的是鱼和蛇。但同时进行体内受精的变温动物是蛇。
39.【答案】正确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牙齿的咀嚼可以把食物咬断、磨碎,可以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的混合,从而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有助于消化作用,题干所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牙齿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即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有助于食物的物理性消化。
40.【答案】肺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肺发育不完善,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
故答案为:肺。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两栖动物如青蛙用肺呼吸,但是肺不发达,结构简单,只靠肺的呼吸不能满足氧气的需要,青蛙的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青蛙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
41.【答案】(1)流线型
(2)胸肌
(3)肺;气囊;双重呼吸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1)由图1可以看出,家鸽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适于飞行生活。
(2)图2中,①为胸肌,胸肌附着在龙骨突上,胸肌发达,可驱动双翼上下扇动,为飞行提供动力。
(3)图3中,大气球模拟的鸟类的肺,小气球与肺相通,模拟的是气囊,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内能储存大量的空气,能辅助呼吸,气囊的存在,能使鸟类每呼吸一次,能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起双重呼吸,所以,向吸管中鼓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并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故答案为:(1)流线型;(2)胸肌;(3)肺、气囊、双重呼吸。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鸟类一般营飞行生活,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如下: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在一起,胸骨突出,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需要明确:鸟类体内有气囊,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能辅助鸟类完成双重呼吸,但是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42.【答案】(1)节肢;b
(2)不完全
(3)胸肌
(4)孢子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1)蝗虫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图中,a是头部,b是胸部,c是腹部,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等感觉器官,胸部生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运动灵活,运动能力强。
(2)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期翅没有发育完善,引动能量差,是化学防治蝗虫的最佳时期。
(3)很多鸟类以蝗虫为食,鸟类的胸骨上有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以在疾飞中捕食蝗虫。
(4)绿僵菌和青霉菌都属于真菌,真菌靠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1)节肢、b;(2)不完全;(3)胸肌;(4)孢子。
【分析】(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
(2)昆虫的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期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43.【答案】(1)脊柱
(2)①②
(3)双重呼吸;气囊;肺
(4)尾
(5)结构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该同学将题干中的这些动物归为脊椎动物,依据是这些动物体内都有脊柱。
(2)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所以,图乙中属于恒温动物的类群有①哺乳动物(雪兔、雪豹)、②鸟类(金雕、猎隼)。
(3)类群②是鸟类,其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 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但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
(4)哲罗鲑是鱼类,鱼在水中游动时,前进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的左右摆动。
(5)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 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可见,雪兔与雪豹体表被毛能抵御严寒,哲罗鲑用鳃呼吸。这体现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分析】 图甲中:雪兔、雪豹是哺乳动物,金雕、猎隼是鸟类,哲罗鲑是鱼类。
图乙中:①代表哺乳动物,②代表鸟类,③代表鱼类。
(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2)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3)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44.【答案】(1)脊椎动物;a;鳃盖
(2)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
(3)各组用数量相同的多尾秦岭细鳞鲑稚鱼;每次投喂饵料的量相同且适量;每天投喂次数相同;除饵科种类不同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设置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取平均值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4)不同的饵料(或饵料的种类);水蚯蚓
(5)较高;10000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秦岭细鳞鲑属于鱼类,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类,秦岭细鳞鲑属于脊椎动物,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图中,a是鳃盖,b为侧线,c为鱼鳍,秦岭细鳞鲑能在湍急溪流中自由游动,它的口和a鳃盖后缘交替张合完成。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题干中,水产部门利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并于2014年成功地进行了首次人工放流,扩大了野外种群的数量,所以,题干中,还采取了人工繁殖的方法保护秦岭细鳞鲑。
(3)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的说服力,对照实验中,控制唯一变量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题干中,各组用数量相同的多尾秦岭细鳞鲑稚鱼;每次投喂饵料的量相同且适量;每天投喂次数相同;除饵科种类不同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等,以上都是保证变量唯一的处理方法。
(4)资料二中,实验的变量是喂养的饵料不同,即实验变量是不同的饵料,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只加了水蚯蚓的一组死亡率最低,该实验表明最适合秦岭细鳞鲑稚鱼的开口饵料是水蚯蚓。
(5)分析资料三可以看出,养殖密度越高,死亡率越低,所以,秦岭细鳞鱼稚鱼适宜在较高的密度下进行繁殖,且在10000尾/平方米的养殖密度下,死亡率最低,故在实验条件下,秦岭细鳞鲑稚鱼养殖较为理想的养殖密度为10000尾/平方米。
故答案为:(1)脊椎动物、a、鳃盖;(2)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3)各组用数量相同的多尾秦岭细鳞鲑稚鱼;每次投喂饵料的量相同且适量;每天投喂次数相同;(4)不同的饵料、水蚯蚓;(5)较高、10000。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生物探究实验等基础知识,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类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在湍急溪流中自由游动,它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完成呼吸;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45.【答案】(1)鳃;流线型
(2)羽毛
(3)胎生、哺乳
(4)白唇鹿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中游泳的阻力。
(2)蓑羽鹤属于鸟类,鸟类的前肢变为翼,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3)雪豹等哺乳动物的繁殖特征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特点,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题干中,祁连裸鲤属于鱼类,雪豹、白唇鹿和马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其中,马鹿和白唇鹿都属于鹿,亲缘关系最密切。
故答案为:(1)鳃、流线型;(2)羽毛;(3)胎生、哺乳;(4)白唇鹿。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的基本特征,难度一般,为基础题,需要熟记:(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特点:①鱼的体形呈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水压、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2)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家鸽的飞行器官;家鸽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非常大,有喙没有牙齿;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这些特点都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
(3)哺乳动物的特征如下:体表被毛,有保温和保护作用,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6.【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性;BCDE
(2)竞争;消费者
(3)不乱扔塑料垃圾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 (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通常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C蛇属于爬行动物,D鱼属于鱼类,E海龟属于爬行动物。
(2)如果B和C都是捕食者且以D为食,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食物竞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指那些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消费者。
(3)E海龟主要以水母为食,因为误食塑料废品而受害,为保护E,保护这些生物的措施包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妥善处理塑料垃圾,参与海滩清洁活动等。
【分析】 图中:A蟹属于节肢动物,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C蛇属于爬行动物,D鱼属于鱼类,E海龟属于爬行动物。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1 / 12024年全国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0 动物的类群
一、选择题
1.(2024·常州)长喙天蛾常被误认为蜂鸟,长喙天蛾的主要特征是(  )
A.体表被覆羽毛 B.体温恒定
C.身体分节 D.具有坚硬的卵壳
【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长喙天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身体内部柔软的结构,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生活,节肢动物体温不恒定,可见选项中,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使动物的运动更灵活,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种类、分布广,主要昆虫类、多足类、甲壳类和蛛形类。
2.(2024·常州)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  )
A.鲸鱼 B.章鱼 C.鳕鱼 D.鳄鱼
【答案】C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章鱼属于软体豆动物,B不符合题意。
C、鳕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C符合题意。
D、鳄鱼体表被覆着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卵生,属于爬行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基本特征、常见的鱼,解答此题此还需要区分身边常见的叫鱼而不是鱼的动物类群,(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大多呈梭形,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靠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身体两侧有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水压和测定方向的作用。(2)常见的叫鱼而不是鱼的动物:鱿鱼、鲍鱼、章鱼等都属于软体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鳄鱼、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属于哺乳动物。
3.(2018·福建)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答案】D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河蚌属于软体动物,有贝壳,贝壳具有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鳃丝又多又细,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在水中呼吸,B不符合题意;
C、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干燥的陆生生活,C不符合题意;
D、蜜蜂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保护内部器官,适于陆地生活,但是与飞行生活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每一种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4.(2024·兰州)各种动物都有其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下列动物与其特征匹配错误的是(  )
A.草履虫——依靠纤毛运动 B.螃蟹——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C.大黄鱼——用肺呼吸 D.家鸽——身体呈流线型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作旋转运动,A说法正确。
B、螃蟹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撑内部柔软的结构的作用,还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B说法正确。
C、大黄鱼属于鱼类,靠鳃呼吸,C说法错误。
D、家鸽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背覆羽毛,适于飞行,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节肢动物、鱼类、鸟类的基本特征、草履虫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①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结构简单,有鞭毛和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作旋转运动;②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的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③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④鸟类大都营飞行生活,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有龙骨突,胸肌发达,为飞行提供动力。
5.(2024·长春) 下列关于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螅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有肛门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消化器官发达
C.青蛙体表湿润,只用皮肤呼吸
D.家兔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结构简单,体表有体细胞,有口无肛门,A说法错误。
B、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消化器官退化,寄生在人体的小肠内,有口有肛门,B说法错误。
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C说法错误。
D、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哺乳,D 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细长,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变态发育成成体后,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分化,大脑发达、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特有的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这种生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6.(2024·广东)非洲大蜗牛(如图)携带多种寄生虫。下列关于非洲大蜗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外套膜 B.属于软体动物
C.是病原体 D.易使人感染寄生虫
【答案】C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有外套膜,A说法正确。
B、蜗牛身体柔软,有贝壳,起保护作用,B水分正确。
C、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活寄生虫等,所以,蜗牛身上携带的寄生虫是病原体,蜗牛不是病原体,C说法错误。
D、根据题干所述,蜗牛身上携带者多种寄生虫,容易使人感染寄神虫,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难度一般,熟记即可,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种类繁多,约10万多种;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7.(2024·河南)身体分节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下列动物中,身体分节的是(  )
A.水螅 B.涡虫 C.蛔虫 D.蚯蚓
【答案】D
【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A、水螅为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不符合题意;
B、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不符合题意;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不符合题意;
D、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8.(2024·山西)观察图中鼠妇的特征,可推测其属于(  )
A.节肢动物 B.爬行动物 C.环节动物 D.线形动物
【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鼠妇又称“潮虫”,属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故答案为:A。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2024·江西)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结构与功能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蚯蚓的刚毛——辅助运动 B.涡虫的眼点——感受光线
C.水螅的刺细胞——攻击防御 D.河蚌的外套膜——气体交换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通过身体肌肉的伸缩和刚毛的协调进行蠕动,A不符合题意;
B、涡虫,有黑色眼点,能够辨别光线强弱,但不能形成视觉,B不符合题意;
C、刺细胞分布于外胚层,特别是在口、触手等部位,刺细胞内有一刺丝囊,内有毒液,麻痹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再将它吞入口中,不能消化的残渣由口排,C不符合题意;
D、河蚌的外套膜位于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和保护河蚌柔软的身体,并能分泌珍珠质形成珍珠层和贝壳,河蚌呼吸器官是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细长许多体节组成,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比较粗糙的一面是腹面,那是刚毛,运动时朝上的一面是背面。
扁形动物大多数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如血吸虫;少数自由生活,如涡虫。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10.(2024·苏州)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珊瑚礁形成的。珊瑚礁由珊瑚虫的分泌物堆积而成。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其显著特征是(  )
A.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B.身体呈背腹扁平,左右对称
C.体表有外骨骼包围,足分节 D.身体有很多体节构成,分部
【答案】A
【知识点】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水母、水熄、海蜇、珊瑚虫。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常见动物有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等。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部,由许多体节构成的,足和触角也分节,(附肢也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11.(2024·烟台)雨后的校园里,常常会在靠近花坛的甬道上看到蚯蚓。关于蚯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蚯蚓喜欢雨后爬到地面觅食
B.靠身体腹面的刚毛收缩爬行
C.蚯蚓和沙蚕、马陆都属于环节动物
D.能疏松土壤、提高肥力,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答案】D
【知识点】环节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A错误。
B、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刚毛的配合进行运动,B错误。
C、蚯蚓和沙蚕都属于环节动物,马陆属于节肢动物,C错误。
D、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他们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生活,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环形体节构成,靠前端有环带,靠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蠕动,依靠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
12.(2024·四川)下列能分泌大量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珍珠的生物是(  )
A.螃蟹 B.河蚌 C.石鳖 D.蜗牛
【答案】B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河蚌属于软体动物,具有外套膜,有外套膜能够分泌珍珠质,当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将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成珍珠。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石鳖和蜗牛属于软体动物,但不能形成珍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
13.(2024·南充)关于下图四种动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的体表有贝壳,可分泌产生外套膜
B.乙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散失
C.丙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和气囊
D.丁在四种动物中结构最复杂
【答案】B
【知识点】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 甲属于软体动物,体表有贝壳,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A不符合题意;
B、乙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支持体内柔软结构,防止水分散失,B符合题意;
C、丙属于鸟类,肺是气体交换发生的部位,气囊暂时储存气体,辅助呼吸,但不进行气体交换,C不符合题意;
D、丁属于爬行动物,在四种动物中结构最复杂,地位最高等的是丙,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鸟类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喙无齿,身体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
14.(2024·重庆市)研究人员在缙云山发现了一种两栖类新物种,命名为缙云掌突蟾。下列有关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幼体用鳃呼吸 B.皮肤裸露
C.在水中产卵 D.体温恒定
【答案】D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所述,缙云掌突蟾属于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A说法正确。
B、缙云掌突蟾属于两栖类动物,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B说法正确。
C、缙云掌突蟾属于两栖类动物,在生殖季节,雄雌缙云掌突蟾通过抱对行为,将精子和卵细胞产生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C说法正确。
D、缙云掌突蟾体温不恒定,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属于变温动物,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15.(2024·枣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鱼类和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都属于恒温动物
B.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和皮肤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
【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属于恒温动物,鱼类属于变温动物,A说法错误。
B、鱼类和鸟类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说法正确。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类用肺呼吸,C说法错误。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虽然肺与气囊相通,气囊能暂时贮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能协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鱼类、鸟类的基本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靠鳍游泳;用鳃呼吸。
(2)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16.(2024·陕西)依据以下①~④动物的自述,小蝌蚪的妈妈最可能是(  )
①一生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运动
②终生用肺呼吸,体内受精,体表有甲
③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水中受精
④陆地上产卵,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A.① B.③ C.② D.④
【答案】B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①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题干所述的是鱼类,说法错误。
②小蝌蚪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在体外完成受精,题干所述动物为爬行动物,说法错误。
③幼体蝌蚪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肺发育不完善,在水中受精,说法正确。
④青蛙在水中产卵和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题干所述的是鸟类,说法错误。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两栖动物幼体生活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裸露,可以辅助呼吸,用四肢游泳,也能跳跃,心脏二心房一心室,幼体和成体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差别较大,属于变态发育。
17.(2024·菏泽)下列有关鲫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B.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恒定
C.身体呈梭形,减少运动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
D.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水压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鱼类的体内背部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说法正确。
B、大多数体表覆盖鳞片,有的鱼类鳞片退化,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温不恒定,为变温动物,B说法错误。
C、鱼类身体呈梭形,可以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适于水中生活,C说法正确。
D、鱼类身体两侧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水压、测定方向,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表面大多有鳞片能分泌粘液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呼吸器官是鳃,鳃内的鳃丝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便于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向前游动,身体两侧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水压、测定方向,体温不恒定,为变温动物。
18.(2024·无锡)太湖水产中的“三白”是指白鱼、白虾、银鱼,这三种生物分别属于(  )
A.鱼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 B.鱼类、节肢动物、软体动物
C.鱼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 D.鱼类、节肢动物、鱼类
【答案】D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白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白虾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分节,有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
银鱼终生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卵生,体温不恒定,如鲫鱼、海马、白鱼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可以保护体内柔软的结构,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如对虾、梭子蟹、蝗虫等。
19.(2012·无锡)“金蝉脱壳”中的“壳”指的是蝉的(  )
A.内骨骼 B.外骨骼 C.表皮 D.皮肤
【答案】B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金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因此“金蝉脱壳”的壳是外骨骼.
故选:B.
【分析】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如鳞片、外骨骼等,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
20.(2024·宁夏)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以下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其体内有脊椎骨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A、蝴蝶属于节肢动物,为无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河蚌属于软体动物,为无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家鸽属于鸟类,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分类,比较简单,熟记: 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21.(2024·长沙)下列鸟类的形态结构特征中,能减少飞行中空气阻力的是(  )
A.有龙骨突 B.胸肌发达
C.前肢变成翼 D.身体呈流线型
【答案】D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B、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飞行。AB不符合题意。
C、前肢变成翼,翼上有正羽,是飞行器官适于飞行,C不符合题意。
D、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适于飞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22.(2024·长沙)蜈蚣属于节肢动物而非环节动物,判断依据是(  )
A.两侧对称 B.身体分节 C.有外骨骼 D.有口有肛门
【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蜈蚣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属于节肢动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型,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3.(2024·达州)生物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会通过一定的方式产生自己的后代,维持种族的延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鸟和爬行动物均通过产卵繁殖后代
B.在饲养家蚕的过程中,养殖户常通过延长家蚕的幼虫期来提高蚕丝的产量
C.用嫁接的方式可以实现一株杜鹃植株上开出不同颜色的杜鹃花
D.木贼是孢子植物,不开花也不结果,孢子是一种生殖器官,落到温暖潮湿的环境,就会萌发和生长
【答案】D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析】【解答】A、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A说法正确。
B、家蚕在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家蚕的幼虫蜕皮时,不食不动称为“蛹期”,家蚕幼虫开始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延长家蚕的幼虫期,让幼虫多进食,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家蚕多吐丝,提高蚕丝的产量,B说法正确。
C、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要在一株杜鹃植株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可以在植株上嫁接上不同的接穗,可见C说法正确。
D、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而不是器官,落到温暖潮湿的环境,就会萌发和生长,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都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是胎生哺乳;
(2)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新植株,且新植株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常见的方式有嫁接、压条和扦插等;
(3)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在昆虫发育过程中,因昆虫的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变大,当昆虫逐渐长大时,外骨骼就会限制昆虫的生长,因此昆虫具有蜕皮现象。
24.(2024·福建)化石证据显示,200万年前大熊猫的食性从杂食进化成几乎以竹子为食。相比其他动物的食物,竹子坚硬难以咀嚼和消化,供能更少。科学家研究大熊猫时发现:①下颌结构及咀嚼肌发达②肠道远短于其他植食性动物③参与消化的肠道菌群与杂食性动物黑熊的更相似④日均移动距离小于500米⑤与其他动物相比,睡眠时间更长
以上支持大熊猫适于以竹子为食的事实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
【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大熊猫有①强壮的颚骨和锋利的牙齿,咀嚼肌发达,能够轻松地啃咬和咀嚼坚硬的竹子;大熊猫的④日均移动距离小于500米,活动少,有助于消化;⑤大熊猫睡眠时间长,有利于坚硬的竹子的消化,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大熊猫消化竹子。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5.(2024·新疆)下图是对3种动物相同点的归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变态发育 B.②是体内受精
C.③是能飞行 D.④是有性生殖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青蛙是典型的变态发育动物,从蝌蚪到青蛙的过程经历了显著的形态变化。飞蛾也经历 了变态发育,从卵孵化成幼虫(毛虫),再经过蛹期,最终羽化成成虫(飞蛾)。因此,青蛙和飞蛾的共同特点①是变态发育, 不符合题意;
B、青蛙是体外受精,家鸽是体内受精,因此,青蛙与家鸽的共同特点②不是体内受精,符合题意;
C、飞蛾是能飞行的昆虫,有翅膀支持飞行。家鸽是能飞行的鸟类,有翅膀和强大的飞行肌肉。因此,飞蛾和家鸽的共同特点③是能飞行, 不符合题意;
D、青蛙通过交配,雄蛙将精子排到水中,雌蛙将卵排到水中,精子与卵在水中结合,进行有性生殖。飞蛾通过交配, 雄蛾将精子传给雌蛾,进行有性生殖。家鸽也是通过交配,雄鸽和雌鸽共同繁殖后代,属于有性生殖。故青蛙、家鸽和飞蛾的共同特点④是有性生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异同的比较: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26.(2024·江西)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面是同学们在劳技课上以十二生肖为主题创作的剪纸作品,其中的动物不属于哺乳类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猪,属于哺乳动物,A不符合题意;
B、蛇,属于爬行动物,B符合题意;
C、羊,属于哺乳动物,C不符合题意;
D、狗,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哺乳动物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27.(2024·云南)草鱼和扬子鳄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体内有脊柱 B.用鳃呼吸 C.水中产卵 D.体温恒定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A、草鱼和扬子鳄都属于脊椎动物,因此它们都具有脊柱,符合题意;
B、草鱼是鱼类,用鳃进行呼吸。但扬子鳄作为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符合题意;
C、草鱼在水中产卵,扬子鳄通常会在陆地上挖洞产卵,并在卵孵化后,幼鳄会爬入水中生活,不符合题意;
D、草鱼和扬子鳄都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恒定不变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28.(2024·云南)下列词语中提到的动物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
A.金蝉脱壳 B.庄周梦蝶 C.乌贼喷墨 D.虾兵蟹将
【答案】C
【知识点】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BD、 “金蝉脱壳"、“庄周梦蝶”“虾兵蟹将”中提到的蝉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不符合题意;
C、“乌贼喷墨”中提到的乌贼属于软体动物,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不具有贝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9.(2024·聊城)“天高任鸟飞”,各种姿态的鸟在蓝天中翱翔,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关于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B.气囊可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
C.骨骼轻、薄,有的骨中空,可以减轻体重
D.胸肌特别发达,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
【答案】B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适于飞行,A正确。
B、乌类的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 可以供给鸟类飞行时充足的氧气,适于飞行,但不可以扩大气体交换的面积,B 错误。
C、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C正确。
D、鸟类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鸟类的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 胸肌发达,胸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消化系统发达,有独特的气囊,可以帮助肺呼吸,所以说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设计的。
30.(2024·聊城)来自同一亲本的碰锋幼虫,有的发育成了蜂王,而有的发育成了工蜂(如图),蜂王与工蜂在个体大小和繁殖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蜜蜂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
B.蜂王与工蜂的发育过程说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
C.蜂王与工蜂的发育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D.蜜蜂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C
【知识点】社会行为;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蜜蜂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行为的昆虫,它们分工明确,协作紧密,共同维护蜂巢的秩序和生存。A正确。
B、蜜蜂的雌蜂幼虫在孵化后,其发育方向(成为蜂王或工蜂)主要由其所食用的食物类型和数量决定。B正确。
C、遗传物质(DNA)在蜜蜂的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C错误。
D、蜜蜂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节肢动物代表动物有:蚊、蝇、蝶、蜂、蜻蜓、蜘蛛、蜈蚣、虾、蟹等。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
31.(2024·聊城)走进水族馆,可以观赏到形态各异的动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母生活在海水中,身体柔软,属于软体动物
B.鲸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
C.海龟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上爬行,属于两栖动物
D.海豚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刺胞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并不属于软体动物。 A错误。
B、鲸属于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中,用肺呼吸,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B正确。
C、海龟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爬行。但海龟并不属于两栖动物。它们属于爬行动物类,C错误。
D、海豚用肺呼吸。海豚是胎生的,并且会哺乳幼崽,属于哺乳动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海葵、海蜇、珊瑚虫、水螅等。
2、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3、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32.(2024·烟台)卷叶象甲(如图)是一类农业害虫,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雌虫在植物叶片上产卵后,将整个叶片加工成卷筒状并切下,作为幼虫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关于卷叶象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
B.卷叶象甲加工叶片属于先天性行为
C.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D.在蛹期喷洒农药防治最有效
【答案】B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生物防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卷叶象甲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和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而不是甲壳类,A错误。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因此,卷叶象甲加工叶片属于先天性行为,B正确。
C、卷叶象甲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
D、卷叶象甲发育过程中,幼虫期食量最大,是危害农作物的主要时期,所以在幼虫期喷洒农药防治最有效,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是本物种的一种遗传特性,不需要后天学习,生来就有的一种行为能力。
2、生物防治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
3、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33.(2024·烟台)春天去烟台长岛游玩,有时会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它们从渤海辽东湾游至长岛海域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向西北太平洋迁徙。下列对斑海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肺呼吸
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
C.胎生、哺乳
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答案】D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斑海豹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用肺呼吸,A正确。
B、斑海豹生活在海洋中,体温恒定,需要适应寒冷的海洋环境。它们具有较厚的皮下脂肪,这有助于保持体温,减少体温的散失,B正确。
C、斑海豹是哺乳动物,其生殖方式是胎生,幼崽依靠母乳获取营养,C正确。
D、斑海豹的幼崽虽然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可以在陆地上活动,但成年后它们主要生活在水中,且其呼吸系统、生殖方式等均为哺乳动物的特征,与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等)有显著不同。因此,斑海豹不属于两栖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34.(2024·烟台)烟台市滨海景区海鸥成群飞舞,鸣叫嬉戏,吸引了游人驻足观赏。关于海鸥适于飞行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胸肌发达 B.在肺和气囊内进行气体交换
C.长骨中空 D.前肢变成翼
【答案】B
【知识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海鸥作为飞行鸟类,具有发达的胸肌,这有助于为飞行提供足够的动力,A正确。
B、实际上,海鸥的气体交换主要在肺内进行,气囊是辅助呼吸的结构,主要用于储存空气和进行双重呼吸,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
C、海鸥的骨骼轻而坚固,长骨内部中空,可以减小体重,有利于飞行。C正确。
D、海鸥等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翼是许多鸟类的飞行器官,能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5.(2024·烟台)动物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以下动物具有外骨骼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软体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蜗牛属于软体动物,它们没有外骨骼,而是有一个柔软的身体和外壳。这个外壳主要由钙质构成,但不同于外骨骼,A错误。
B、鱼是脊椎动物,它们有骨骼,但这不是外骨骼。鱼的骨骼主要由软骨和硬骨组成,用于支撑身体和保护内部器官,B错误。
C、螳螂是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昆虫类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它们具有外骨骼。这种外骨骼覆盖在它们的外部,提供了物理保护,并有助于防止水分蒸发,C正确。
D、 蝙蝠是哺乳动物,它们有脊椎和内骨骼,但没有外骨骼。蝙蝠的骨骼与其他哺乳动物类似,主要用于支撑身体和保护重要器官,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节肢动物的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想长大,必须脱去外骨骼,因此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36.(2024·四川)2015年5月,西昌邛海湿地迎来3只新成员——彩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曾宣布彩鹮在中国绝迹,在中国消失近70年,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数量比朱鹮还少。下列关于彩鹮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C.两翼肌肉发达,能完成飞行动作
D.体外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坚硬的卵壳
【答案】B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A、彩鹦用肺进行气体交换,气囊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不符合题意;
B、彩鹦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适于飞行,符合题意;
C、彩鹦胸肌发达,能完成飞行动作,不符合题意;
D、彩鹦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坚硬的卵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37.(2024·宜宾)地球上生存的动物是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各种动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结构,不同结构可能实现相同的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蚌的鳃和鸟的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蛔虫身体分节和蜥蜴的颈,都能让运动更灵活
C.虾的外骨骼和蛇的角质鳞,都能减少水分蒸发
D.涡虫的咽和蝗虫的触角,都能进行捕食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A、河蚌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并进行气体交换;鸟类生活在陆地和空中,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肺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不能气体交换, 不符合题意;
B、蛔虫属于线虫动物,身体不分节;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使得头灵活地转动,便于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不符合题意;
C、虾有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蛇属于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根据分析可知,鳞片能减少水分散失, 符合题意;
D、涡虫腹面有咽,可以捕食;蝗虫的触角是感觉器官,不能用来捕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每一种生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如:蝗虫有外骨骼,适于在陆地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38.(2024·成都)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明显差异。下列脊椎动物中,属于变温动物且进行体内受精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
【解析】【解答】A、鱼属于变温动物,鱼类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主要有:卵生、体外受精、体外发育,A错误。
B、蛇属于变温动物,生殖发育的特点主要有: 卵生、体内受精、体外发育,B正确。
C、鸭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C错误。
D、猴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变温动物(俗称冷血动物)是除了哺乳类和鸟类的动物。它们的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这些动物中,鱼和蛇属于变温动物。鸭和猴则是恒温动物(分别属于鸟类和哺乳类)。
(2)体内受精是指雄性通过特殊的生殖器官将精子传输到雌性体内,与卵子结合实现受精的方式。蛇和鱼都有体内受精的繁殖方式。然而,虽然鱼类确实进行体内受精,但它们并非变温动物这一分类的重点。
(3)在鱼、蛇、鸭、猴中,属于变温动物的是鱼和蛇。但同时进行体内受精的变温动物是蛇。
二、判断题
39.(2024·无锡)牙齿能够咬断、撕裂和研磨食物,所以它具有消化作用。(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牙齿的咀嚼可以把食物咬断、磨碎,可以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的混合,从而可以减轻胃肠的负担,有助于消化作用,题干所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此题考查牙齿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犬齿,其中门齿用于切断食物,臼齿用于磨碎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即牙齿的作用为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有助于食物的物理性消化。
三、填空题
40.(2024·武威)青蛙、蟾蜍主要用   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答案】肺
【知识点】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肺发育不完善,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
故答案为:肺。
【分析】此题考查两栖动物的基本特征,比较简单,熟记即可。两栖动物如青蛙用肺呼吸,但是肺不发达,结构简单,只靠肺的呼吸不能满足氧气的需要,青蛙的皮下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青蛙需要用皮肤辅助呼吸。
四、读图理解题
41.(2024·无锡)鸟类有多种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鸟类相关内容时,用吸管、皮筋、大气球、小气球、红/蓝细线等材料制作了一个鸟类的呼吸模型。下图1到图3分别是家鸽的外形、肌肉以及呼吸模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图1,家鸽身体呈   ,可以减少飞行的阻力。
(2)如图2,附着在胸骨上发达的[①]   可驱动双翼上下扇动,利于飞行。
(3)图3模拟鸟类呼吸的模型中,大气球模拟的是鸟类呼吸系统中的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小气球模拟的是   ,储存大量空气,能辅助呼吸。向吸管中鼓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并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   。
【答案】(1)流线型
(2)胸肌
(3)肺;气囊;双重呼吸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1)由图1可以看出,家鸽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适于飞行生活。
(2)图2中,①为胸肌,胸肌附着在龙骨突上,胸肌发达,可驱动双翼上下扇动,为飞行提供动力。
(3)图3中,大气球模拟的鸟类的肺,小气球与肺相通,模拟的是气囊,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内能储存大量的空气,能辅助呼吸,气囊的存在,能使鸟类每呼吸一次,能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起双重呼吸,所以,向吸管中鼓入新鲜空气,发现大小气球均鼓起,松开后发现小气球中的气体通过大气球进入吸管并排出,这一过程模拟了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
故答案为:(1)流线型;(2)胸肌;(3)肺、气囊、双重呼吸。
【分析】此题考查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鸟类一般营飞行生活,鸟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如下: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在一起,胸骨突出,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需要明确:鸟类体内有气囊,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能辅助鸟类完成双重呼吸,但是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
42.(2024·长春) 马世骏院士是我国生态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综合防治蝗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图列出了综合防治蝗灾的部分措施。据图回答问题:
(1)蝗虫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   动物。它的身体分为a、b、c三部分,运动器官足和翅着生在   (填字母)部,运动灵活。
(2)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称为   变态发育,化学防治蝗虫的最佳时期一般为若虫期。
(3)很多鸟类以蝗虫为食,它们的   发达,附着在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以在疾飞中捕食蝗虫。
(4)与化学防治相比,利用绿僵菌防治蝗虫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绿僵菌同青霉一样,通过产生大量的   繁殖后代。
【答案】(1)节肢;b
(2)不完全
(3)胸肌
(4)孢子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真菌的生殖
【解析】【解答】(1)蝗虫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属于节肢动物,图中,a是头部,b是胸部,c是腹部,头部生有触角和口器以及单复眼等感觉器官,胸部生有三对足和两对翅,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运动灵活,运动能力强。
(2)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期翅没有发育完善,引动能量差,是化学防治蝗虫的最佳时期。
(3)很多鸟类以蝗虫为食,鸟类的胸骨上有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可以在疾飞中捕食蝗虫。
(4)绿僵菌和青霉菌都属于真菌,真菌靠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后代。
故答案为:(1)节肢、b;(2)不完全;(3)胸肌;(4)孢子。
【分析】(1)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
(2)昆虫的发育方式为变态发育,包括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期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等。
43.(2024·新疆)2024年3月3日是第11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阿勒泰分局联合7家部门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并向该地学校赠送了《阿尔泰山重点野生动植物图鉴》。图甲是某同学从图鉴中认识的部分野生动物,图乙是该同学将图甲中的动物进行分类,绘制的分类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将这些动物归为脊椎动物,依据是这些动物体内都有   。
(2)图乙中属于恒温动物的类群有   (填序号)。
(3)类群②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这与   有关;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4)哲罗鲑在躲避天敌的捕食时,游动速度加快,其动力来自于   部和躯干部的摆动。
(5)雪兔与雪豹体表被毛能抵御严寒,哲罗鲑用鳃呼吸。这体现了生物   与功能相适应。
【答案】(1)脊柱
(2)①②
(3)双重呼吸;气囊;肺
(4)尾
(5)结构
【知识点】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可见,该同学将题干中的这些动物归为脊椎动物,依据是这些动物体内都有脊柱。
(2)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其它动物都为变温动物。所以,图乙中属于恒温动物的类群有①哺乳动物(雪兔、雪豹)、②鸟类(金雕、猎隼)。
(3)类群②是鸟类,其特有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每呼吸一次, 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但气囊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鸟类的呼吸器官是肺。
(4)哲罗鲑是鱼类,鱼在水中游动时,前进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的左右摆动。
(5)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现象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 一定的结构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功能;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可见,雪兔与雪豹体表被毛能抵御严寒,哲罗鲑用鳃呼吸。这体现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分析】 图甲中:雪兔、雪豹是哺乳动物,金雕、猎隼是鸟类,哲罗鲑是鱼类。
图乙中:①代表哺乳动物,②代表鸟类,③代表鱼类。
(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
(2)鸟类的体内有很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鸟类吸气时,空气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再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入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样的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3)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
五、资料分析题
44.(2024·陕西)请阅读下列关于秦岭细鳞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秦岭细鳞鲑,又名细鳞鱼、细鳞鲑、花鱼等,是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鱼类,如下图所示。秦岭细鳞鲑仅分布于秦岭山区海拔900~2300米水流湍急、水质清澈、水底为砾石、水温低于20度的山涧溪流中,为我国所特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为了保护秦岭细鳞鲑及其生活环境,国家先后在陕西陇县、陕西太白县等地建立了以秦岭细鳞鲑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同时,保护区与水产部门合作研究秦岭细鳞鲑的人工驯养和繁殖。2013年首次实现了该鱼种的人工繁殖,并于2014年成功地进行了首次人工放流,扩大了野外种群的数量。
【资料二】鱼类第一次摄食时吃的饵料叫开口饵料。科研人员采用颗粒饲料、水蚯蚓(一种水生环节动物)以及二者混合等三种不同的饵料对秦岭细鳞鲑稚鱼的开口驯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共进行30天,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颗粒饲料 水蚯蚓 水蚯蚓+颗粒饲料
死亡率 53.33% 5.00% 8.33%
【资料三】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对秦岭细鳞鲑稚鱼存活率的影响,分别设置了4个不同的养殖密度组,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组,共4500尾实验鱼。每天投喂适量的最适开口饵料,记录死亡数量,实验共进行40天,结果如下表所示。
养殖密度(尾/平方米) 3000 5000 7000 10000
死亡率 5.18% 4.29% 3.56% 1.66%
(1)分析资料一,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类,秦岭细鳞鲑属于   。秦岭细鳞鲑能在湍急溪流中自由游动,它的口和[   ]   ([]内填字母,横线上填名称)后缘交替张合完成呼吸。
(2)分析资料一,科研人员保护秦岭细鳞鲑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护秦岭细鳞鲑    (写出一条即可)。
(3)分析资料二,在研究饵料对秦岭细鳞鲑稚鱼开口驯化的影响时,科研人员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写出一个即可)。
(4)分析资料二,该实验的变量是   ,该实验表明最适合秦岭细鳞鲑稚鱼的开口饵料是   。
(5)分析资料三,秦岭细鳞鱼稚鱼适宜在   (填“较高”或“较低”)的密度下进行养殖。在实验条件下,秦岭细鳞鲑稚鱼养殖较为理想的养殖密度为   尾/平方米。
【答案】(1)脊椎动物;a;鳃盖
(2)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
(3)各组用数量相同的多尾秦岭细鳞鲑稚鱼;每次投喂饵料的量相同且适量;每天投喂次数相同;除饵科种类不同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设置重复实验;实验结果取平均值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4)不同的饵料(或饵料的种类);水蚯蚓
(5)较高;10000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秦岭细鳞鲑属于鱼类,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类,秦岭细鳞鲑属于脊椎动物,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图中,a是鳃盖,b为侧线,c为鱼鳍,秦岭细鳞鲑能在湍急溪流中自由游动,它的口和a鳃盖后缘交替张合完成。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题干中,水产部门利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并于2014年成功地进行了首次人工放流,扩大了野外种群的数量,所以,题干中,还采取了人工繁殖的方法保护秦岭细鳞鲑。
(3)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的说服力,对照实验中,控制唯一变量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提高实验的准确性,题干中,各组用数量相同的多尾秦岭细鳞鲑稚鱼;每次投喂饵料的量相同且适量;每天投喂次数相同;除饵科种类不同以外,其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等,以上都是保证变量唯一的处理方法。
(4)资料二中,实验的变量是喂养的饵料不同,即实验变量是不同的饵料,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只加了水蚯蚓的一组死亡率最低,该实验表明最适合秦岭细鳞鲑稚鱼的开口饵料是水蚯蚓。
(5)分析资料三可以看出,养殖密度越高,死亡率越低,所以,秦岭细鳞鱼稚鱼适宜在较高的密度下进行繁殖,且在10000尾/平方米的养殖密度下,死亡率最低,故在实验条件下,秦岭细鳞鲑稚鱼养殖较为理想的养殖密度为10000尾/平方米。
故答案为:(1)脊椎动物、a、鳃盖;(2)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3)各组用数量相同的多尾秦岭细鳞鲑稚鱼;每次投喂饵料的量相同且适量;每天投喂次数相同;(4)不同的饵料、水蚯蚓;(5)较高、10000。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的基本特征、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生物探究实验等基础知识,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属于脊椎动物,体内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类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在湍急溪流中自由游动,它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完成呼吸;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45.(2024·天水)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活有祁连裸鲤、 蓑羽鹤 、雪豹、白唇鹿、马鹿等动物。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祁连裸鲤生活在河流中,其呼吸器官是   ;身体呈   ,可减少游泳阻力。
(2)蓑羽鹤的前肢变为翼.体表被   。
(3)雪豹等哺乳动物的繁殖特征是   。
(4)上述几种动物中,从分类学角度分析,马鹿和   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答案】(1)鳃;流线型
(2)羽毛
(3)胎生、哺乳
(4)白唇鹿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鱼类大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中游泳的阻力。
(2)蓑羽鹤属于鸟类,鸟类的前肢变为翼,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
(3)雪豹等哺乳动物的繁殖特征是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特点,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4)题干中,祁连裸鲤属于鱼类,雪豹、白唇鹿和马鹿都属于哺乳动物,其中,马鹿和白唇鹿都属于鹿,亲缘关系最密切。
故答案为:(1)鳃、流线型;(2)羽毛;(3)胎生、哺乳;(4)白唇鹿。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的基本特征,难度一般,为基础题,需要熟记:(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特点:①鱼的体形呈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水压、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2)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家鸽的飞行器官;家鸽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非常大,有喙没有牙齿;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这些特点都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
(3)哺乳动物的特征如下:体表被毛,有保温和保护作用,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这种生殖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六、综合应用题
46.(2024·福建)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栖息着20多万种生物。以下为海洋中部分动物图。
(1)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   (填字母)。
(2)B和C均以D为食,B和C的关系是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   。
(3)E主要以水母为食,经常误食同样半透明的塑料废品,为保护E,你能做的是:   。
【答案】(1)生物种类多样性;BCDE
(2)竞争;消费者
(3)不乱扔塑料垃圾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动物类群特征(综合)
【解析】【解答】 (1)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或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海洋生物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通常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有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C蛇属于爬行动物,D鱼属于鱼类,E海龟属于爬行动物。
(2)如果B和C都是捕食者且以D为食,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食物竞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指那些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它们都属于生物部分中的消费者。
(3)E海龟主要以水母为食,因为误食塑料废品而受害,为保护E,保护这些生物的措施包括: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妥善处理塑料垃圾,参与海滩清洁活动等。
【分析】 图中:A蟹属于节肢动物,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C蛇属于爬行动物,D鱼属于鱼类,E海龟属于爬行动物。
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