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中国古代史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7课
百家争鸣
2024年 新教材
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掌握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概况及思想主张。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通过史料实证比较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02
家国情怀:认识传统文化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意识;学习先贤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与理想。
03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2022年课程标准
视频导入:如果国宝会说话之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这幅画像石刻画了老子的睿智与深邃,生动再现了孔子与老子这两位古代圣贤的相遇。孔子在老子面前恭敬聆听教诲,表达了他对老子的崇敬与仰慕。
目录
一
老子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三
百家争鸣
一
老子
一
老子
01
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即老聃,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识渊博。
老子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的生平在史书上记载并不详尽,《史记》记载他姓李名耳,字伯阳,出生地是楚国的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具体住址是厉乡曲仁里。老子曾在周朝担任过守藏室之史,主要负责管理藏书,据说孔子曾经向学识渊博的老聃求教过礼数。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出函谷关,著有《道德经》。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教学视频:老子
02
思想主张:
(1)
哲学:①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
②“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
③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并能够相互转化。
(2)
政治:“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材料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史料实证
03
相关书籍:
《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这部经典阐述了道家的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教育观等诸多方面,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以独特的语言风格,运用诗歌、寓言、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界看老子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后世深远影响。目前为止,可查到的各种外文版的《道德经》典籍已有1千多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多的文化名著,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福建老君像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道德经》
英文版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01
简介: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称为“圣人”。他的言行记录在《论语》一书中。孔子曾这样形容他的一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像
02
思想主张:
(1)
政治:①仁:“仁者爱人”(核心)
②礼:“克己复礼”
③德:“为政以德”
材料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材料3: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材料2:(子贡问仁)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材料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注: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5: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
史料实证
教学视频:孔子的政治抱负
(2)
教育: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注重德育、因材施教、举一反三。
论语中孔子的教学思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03
相关书籍:
其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书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涵盖了哲学、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4
影响: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
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②
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①
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②
世界看孔子
截止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地区)建立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累计为数千万各国学员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提供服务,在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三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杂、兵、小说 等各家思想流派,他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
百家争鸣
01
背景:
(1)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2)“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学术思想领城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02
概况:
(1)
孟子:
学派
儒家
主张
著作
仁政,
民贵君轻,反对战争。
《孟子》
孟子像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行仁政而王天下。
春秋无义战。
1
2
3
6
5
4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饲)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语录
(2)
荀子:
学派
儒家
主张
著作
实行礼治,礼法并用,明尊卑等级。
《荀子》
荀子像
(3)
墨子:
学派
墨家创始人
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
提倡节俭。
《墨子》
墨子像
教学视频:墨子的思想主张
(4)
庄子:
学派
道家
主张
著作
顺应自然和民心;
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庄子》
庄子像
庄周梦蝶,这一富有哲理的典故,源自庄周在梦中化身为蝴蝶,翩翩起舞,畅享着自由自在的乐趣。而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仍是庄周。这个梦境让他开始思考,究竟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这个哲学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现实与梦境、自我与他人的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段佳话。
(5)
韩非:
学派
法家
主张
著作
“法、术、势”结合,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韩非子像
(6)
兵家:
创始
孙武
著作
发展
《孙子兵法》
军事理论有了进一步发展,兵家著述丰硕;吴起、孙膑都撰有兵法著作。
孙武像
03
影响:
(1)对当时: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对后世: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课后练习
1.《论语·为政》中记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行政命令来治理老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老百姓虽暂时避免犯罪,但还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来教化老百姓,用礼义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就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也会守规矩)这说明孔子主张(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答案】C 【详解】由题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可知,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排除A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排除B项;以法治国是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后练习
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A项正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课后练习
3.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不能养活百官。于是有专门知识、技术的士和百工流散到民间,有的著书,有的招徒,有的讲学。这种情况的出现( )
A.巩固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加剧
C.加快了铁犁牛耕的出现 D.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
【答案】D 【详解】材料中有专门知识、技术的士和百工,进行著书、招徒、讲学,发展了教育,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由于王室衰微带来了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体现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的崩解,排除A项;导致诸侯争霸加剧的因素是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非材料中的由于王室衰微导致的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由于王室衰微带来了文化传播范围的扩大,与农业生产上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课后练习
4.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儒家学说对于“器以藏礼”“器以载道”的物质文化观念,墨家在造物艺术方面则体现了功利与实用的价值特征,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这种不同从根本上反映了双方( )
A.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 B.兴起时代的不同风尚
C.不同阶层利益的冲突 D.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进而表现出与儒家礼制观念针锋相对的价值倾向”和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强调以德治国、实行仁政,更多侧重于符合统治者的管理要求,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映了普通群众的意愿,儒家和墨家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的主张,C项正确;有着不同的思想渊源,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儒家、墨家都兴起于春秋战国大争之世,排除B项;价值判断的不同倾向,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