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中国近代史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时空观念:知道金田起义的时间等概况,了解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思考和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文献。
02
家国情怀:知道近代中国农民阶级面对列强侵略和清政府压迫,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
03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2022年课程标准
视频导入:鸦片战争后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
目录
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二
定都天京
三
天京陷落
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01
历史背景:
材料1
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材料2
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3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①外因:西方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②内因:清政府统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③诱因:两广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史料实证
02
领导者:洪秀全
洪秀全像
人物扫描:洪秀全( 1814-1864),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 在该书的启示下,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主观: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推动起义
普天之下皆兄弟,灵魂同是自天来;上帝视之皆赤子。
——《原道救世歌》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史料实证
03
起义概况:
①
时间
1851
②
建国
③
建军
④
建制
太平天国
太平军
封诸王,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太平军留长发、扎头巾,穿传统的汉族服装。
天王洪秀全
西王萧朝贵
北王韦昌辉
南王冯云山
翼王石达开
东王杨秀清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前期领导核心
想一想:天王和东王在运用权力方面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二
定都天京
二
定都天京
01
定都天京:
(1)
背景: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攻占南京
(2)
概况:1853.3 定都天京
(3)
意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教学视频:太平天国的发展
材料1:“彼方纪律严明,而我军毫无纪律,退易进难”。——周天爵《致鄂督书》
材料2: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坚决镇压官僚地主,焚烧衙门、田契,而对于人民群众则爱护备至,把衣物给贫民,谓将来免租赋三年。 ——白寿彝《中国通史》
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发展迅猛
材料2:太平军的政策赢得民众支持。
材料1:太平军军纪严明,清军丧失斗志。
时空观念
02
北伐西征:
(1)
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2)
概况:
(3)
意义:标志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①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灭;
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
太平天国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其势力发展到18个省,太平天国实际控制的区域发展到23个府州,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时空观念
03
重要文献:
天朝田亩制度
(1)《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目的
评价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①消极:空想、难以实施;
②积极: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家国情怀
03
重要文献:
资政新篇
(2)《资政新篇》
作者
内容
结果
洪仁玕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付诸实践。
家国情怀
三
天京陷落
天王府布局:太平军攻占江宁府(今南京),定都并改称天京,在两江总督府衙旧址的基础上修建皇宫,即为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王府,天王府的规模不亚于紫禁城。
天王府
天王玉玺
材料:定都天京后,起义队伍中昔日所提倡的那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已荡然无存。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仅把清朝的衙门等占为王府,而且还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新宫殿。天王的轿夫有64人,东王的轿夫有48人。——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想一想:这反映出什么问题?
领导者从追求平等,到开始贪图享乐。
史料实证
三
天京陷落
01
天京事变:
1856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王洪秀全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东王杨秀清
天父杀天兄,
江山打不通,
打起包裹回家去,
依旧当长工。
02
重整国政:
朝政-洪仁玕 军事-陈玉成、李秀成
太平天国后期,为重振国威,由洪秀全提拔的青年军事将领有陈玉成、李秀成,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实行政治改革。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暂时稳定了太平天国的局势。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攻破江南大营,解除天京南面的威胁。在进攻上海时,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太平军损失惨重,退回苏州。
天王洪秀全
忠王李秀成
英王陈玉成
干王洪仁玕
后期领导核心
美国人华尔
洋枪队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清朝对抗太平天国后期,清官、商出资与英法等外国军官,中国、南洋等地区佣兵组成的武装。1862年,清政府将美国人腓特烈·华尔统领的洋枪队扩编为"常胜军"。
历史解释
教学视频:太平军在上海和外国联军火拼
曾国藩
天京变乱之年,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政府内外交困,围剿天平天国不得不依靠“地方团练”。在40多个地方团练中,只有曾国藩的“湘军”异军突起。曾国藩任用人才不拘一格,重能力而不重学历。曾国藩重视家教,要求子女“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还要求子女衣服不能过于华丽,出门不可坐轿。曾国藩赏罚分明,军纪严明。
03
天京陷落:
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说一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失败原因:
战略上的失误;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①主观:
②客观:
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唯物史观
材料1: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2:20世纪初期从事反满革命的人们常常怀念洪秀全,并不是因为他是上帝的儿子,而是因为他的反满为后来者开了先路。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性质: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2)意义:
①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②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气焰;
③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运动。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课后练习
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暴露了八旗军的虚弱不堪,清政府不得不放松了对汉族地主武装的限制,这也为后来政权的崩溃埋下伏笔。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性质 B.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具有农民革命战争的属性 D.建立与清朝对峙政权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暴露了八旗军的虚弱不堪,清政府不得不放松了对汉族地主武装的限制,这也为后来政权的崩溃埋下伏笔”可知,这是说,清政府不得不利用汉族地主武装来镇压太平天国,但这也造成汉族地主武装的壮大,壮大后的汉族地主武装反过来又促进了清政府的崩溃,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B项正确;材料是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不是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排除AC项;材料没有涉及太平天国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
课后练习
2.《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
A.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B.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D.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第一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项正确;《资政新篇》没有提出要以法治国,排除A项;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与《资政新篇》无关,排除C项;《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并未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排除D项。故选B项。
课后练习
3.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主要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 B.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C.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D.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太平天国主要的错误在于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遭到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绞杀,导致失败,C项正确;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材料没有涉及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排除A项;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理论,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后练习
4.我国历史上经常爆发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不曾出现的新情况,那就是( )
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农民内部出现变乱削弱实力
C.受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受到敌人的长期围困封锁
【答案】C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政府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勾结洋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西方侵略者认识到,只有维护清朝统治,才能维护既得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中国历史上不曾出现的新情况,C项正确;地主阶级镇压难民阶级的反抗,属于太平天国运动以前的情况,排除A项;农民内部出现变乱削弱实力,这是所有农民起义容易发生的,排除B项;受到敌人的长期围困封锁,这是所有农民起义会遇到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