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中国近代史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五四运动
时空观念: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等基本概况。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性质、意义,知道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与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02
家国情怀:感悟五四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五四精神,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奋斗。
03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22年课程标准
视频导入:看彩色五四运动现场(修复版本)
目录
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
五四运动的扩大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
五四运动的爆发
01
背景:
(1)
国内:
①新文化运动对民众进行了洗礼;
②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矛盾
(2)
国际:
①中国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
②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矛盾
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派曹汝霖等接受“二十一条”。
一战中的中国劳工
材料:“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宣战,但没有派遣军队,而是超过14万的中国劳工以非战斗人员的身份出现。值此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些来自中国的劳在异国战场上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而这也为后来中国成为战胜国增加了些许筹码。
史料实证
协约国士兵为中国劳工点烟
战场上的中国劳工
运输炮弹上前线的中国劳工
战地厨房和医院工作的中国劳工
中国劳工在将燕麦装车
在弹药厂工作的中国劳工
史料实证
材料1: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废除不平等条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2:这次巴黎和会召开时,中国可以挽百十年国际上之失败,使中国能够与英法美并驾齐驱。 ——1919年1月5日上海《民国日报》
02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会场
教学视频: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相关史事: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邵飘萍
(1)
时间地点:1919.5.4
北京
(2)
主力:学生
03
运动概况:
(3)
口号:
(4)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签订二十一条时的外交次长曹汝霖
签订二十一条时的z制币局总长陆宗舆
驻日全权公使章宗祥
三大卖国贼
史料实证
二
五四运动的扩大
二
五四运动的扩大
01
扩大的原因:
(1)
内部: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
商人、劳工奋起斗争。
(2)
外部:日本帝国主义在多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
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学生上街游行
被捕学生
关押学生处
学生在进行爱国宣传
尽管不停地被逮捕,学生并没有罢休,而是一次又一次增援上街演讲…北京大学理科的校舍,已经成为第二临时拘留所;文科所在也被武装军警重重包围。学生遭遇如此大规模的武力镇压时,丝毫未表现出要妥协的迹象……北京多数学生做好了决心不屈、随时入狱的准备。—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爱国学生!
史料实证
02
扩大的表现:
(1)
时间地点:1919.6 上海
(2)
主力:工人
(3)
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4)
结果:①释放被捕的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材料:上海各界举行民众大会,号召全国罢工罢市来援助学生。6月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接着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罢工工人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之多。
教学视频:建党伟业-从学生罢课到工人罢工
工、学、商打倒曹、陆、章(漫画传单)1919年沈泊尘作
民气一致之效果(时政漫画)1919年马星驰作
史料实证
天津协成印刷局为五四运动印制宣传品和进步刊物的印刷机。
时空观念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史料实证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研读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为什么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 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把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家;“内除国贼”,把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全国工商各界”“开国民大会”,说明五四运动是一场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运动。
三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01
02
背景:
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意义:
②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标志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
唯物史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教学视频:青春的颜色,是奋斗!(纪年五四运动百周年)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宣传民主科学的进步精神,追寻时代潮流、把握时代命运的伟大精神。
家国情怀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爱国游行之后,为了更好地组织爱国救亡运动,5月5日,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会议,决定成立联合会。第二天,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会址设在马神庙北京大学二院。5月9日,上海各校代表在复旦大学集会,决定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并于11日在寰球中国学生会召开成立大会。6月1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学生代表在上海大东旅社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正式宣告成立“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学联大会致电北京政府,要求誓死拒约,还电告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如或违背民意...当与曹、章、陆同论!
知识拓展:全国学联在五四运动中诞生
课后练习
1.1919年6月28日的“巴黎和约”签字现场,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代表团的席位空无一人。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对列强说“不”。材料体现的是哪一抗争的成果(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 D.抗日战争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1919年6月28日的'巴黎和约’签字现场,人们惊奇地发现中国代表团的席位空无一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五四运动,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A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爆发,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开始,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课后练习
2.在五四运动中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 )
A.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B.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题干的“内除国贼”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军阀统治,体现出了反封建的色彩;"外争主权“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表明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在华攫取特权、破坏我国主权,体现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由此可知五四运动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表明其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B项符合题意;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属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但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C项;鸦片战争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
课后练习
3.“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可知,参与五四运动的社会各界形成整体的合力,相互配合。故体现“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A项正确;五四运动前期游行、示威、罢课转三罢斗争即罢课罢工罢市,没有“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排除B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五四运动中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未体现“中国人民开始觉醒”,排除D项。故选A项。
课后练习
4.“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 )
A.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 B.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
C.全国掀起首次工人运动高潮 D.反对外国侵略但又盲目排外
【答案】A 【详解】由材料“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闻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可知,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巨大的力量。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A项正确;青年学生始终是运动的主力,史实叙述错误,排除B项;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首次工人运动高潮,排除C项;反对外国侵略但又盲目排外,指的是义和团运动,排除D项。故选A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