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小升初数学新课标视角下的教材教学课件(共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小升初数学新课标视角下的教材教学课件(共5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02 10:2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2024年小升初数学新课标视角下的教材教学
一、数与运算的一致性
数与运算的一致性揭示了数与运算的本质,是形成结构化认知的重要抓手。
要处理好一致性(实质)与多样性(表面)、一致性的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认数教学强调计数单位的产生和关系,计数单位的累加。
自然数:突出10、100、1000、10000的教学,单列课时
分数:经历单位产生的过程
小数:小数单位产生的过程
运算教学体现各种运算本身的特点,逐步抽象概括一致性。
具体分两步完成:
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
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六上《数与运算的再认识》
乘法运算:
乘法运算再认识
除法运算:
除法运算:
除法运算
再认识
将小数乘、除法分成两段教学。
①小数加、减法之后,教学小数乘、除以整数;分数乘、除法之后,教学一个数乘、除以小数。
②过去的教学:借助数量关系类推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利用整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
没有讲清楚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
一个乘小数和倍的意义一致,
表示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是多少。
积的变化规律虽适用于小数乘法,
但是一个运算规律。
算理决定算法,算法推出算律。
算理:数与运算的意义。
二、数量关系的整体结构
册 次 单 元 内 容
三年级 (上册)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一) 两步混合运算实际问题与运算顺序:乘加(减);除加(减);减除
数量关系的分析(一) 从条件或问题想起:连减,连续比多(少),求和比多(少),几倍比多(少);总量不变,每份数或份数变化
四年级 (上册)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二) 三步混合运算实际问题与运算顺序:一般的三步运算(从条件想);剩余再分配(从问题想)
四年级 (下册) 数量关系的分析(二) 画线段图:逆序的和倍;相遇问题
五年级 (下册) 数量关系的分析(三) 等量代换:分量倍数(相差)关系;
试验调整:鸡兔同笼
六年级 (上册)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三)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实际问题与运算顺序:分数的乘加问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估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工程问题
二、数量关系的整体结构
1.解决实际问题
·将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与混合运算结合,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落实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淡化一般的解决问题策略,突出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画线段图整理条件与问题的基本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在三步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强化上述两种基本方法;第三学段突出数量关系的简化与具体化。
·整体教学从条件想起或从问题想起,不再人为分步教学。
·增加工程问题的教学,感悟抽象地表示数量关系,渗透假设思想。
二、数量关系的整体结构
册 次 单 元 内 容
三年级 (上册)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一) 两步混合运算实际问题与运算顺序:乘加(减);除加(减);减除
三年级 (下册) 加法数量关系 加减法的意义与应用,总量=分量+分量,比多(少)求和
数量关系的分析(一) 从条件或问题想起:连减,连续比多(少),求和比多(少),几倍比多(少);总量不变,每份数或份数变化
四年级 (上册) 乘法数量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与应用,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归一归总问题
四年级 (上册)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二) 三步混合运算实际问题与运算顺序:一般的三步运算(从条件想);剩余再分配(从问题想)
四年级 (下册) 数量关系的分析(二) 画线段图:逆序的和倍;相遇问题
五年级 (下册) 数量关系的分析(三) 等量代换:分量倍数(相差)关系;
试验调整:鸡兔同笼
六年级 (上册) 混合运算与数量关系(三)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实际问题与运算顺序:分数的乘加问题;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估算;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工程问题
二、数量关系的整体结构
2.常见的数量关系
将比多(少)求和、归一归总问题作为数量关系应用的问题,增强模型意识。
运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感悟模型的普遍应用价值。
二、数量关系的整体结构
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册 次 单 元 内 容
五年级(上册)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一) 简单数量关系(一步运算);周长、面积公式,常见数量关系;等量的等量相等;等式的性质
六年级(下册)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二) 简单的规律(形如ax±b);简单的规律(形如ax±bx);字母式的运算;字母式的推理
二、数量关系的整体结构
3.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三、尺规作图
内涵
直尺画直线,圆规度量长度(古希腊哲学家对几何图形的设想)
舍弃具体长度,结果具有一般性;
化静为动,利于几何直观。
深入理解特征
复制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有限长;一点无数条线段,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弧与线确定交点。
展开三角形:周长是线段的长,
线段可加性。
体会图形特征
给定线段作三角形:稳定性。
探索图形特征
探索三边关系:三点共线不能围成三角形。
四、跨学科主题学习
内涵:以真实情境与结构化的问题为载体,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与方法,指向知识整体或问题全景的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
·鲜明的学科属性(学科本位)
·包含跨学科的要素(“主动跨出”)
·体现超越学科的一般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内容结构
年级 主题活动(课时约数) 年级 主题活动(课时约数)
一(上) 数学游戏分享(6) 一(下) 图形的拼组(3)
生活中的位置(2) 50有多大(2)
好玩的“抢10”(2) 数学连环画(3)
二(上) 奇妙的七巧板(3) 二(下) 我们的“身体尺”(2)
生活中的方向(2) 时间有多长(4)
欢乐购物街(5) 1200有多大(2)
第一学段:幼小衔接,知识学习,积累经验
年级 主题活动(课时约数) 年级 主题活动(课时约数)
三(上) 一天的时间(4) 三(下) 年、月、日的秘密(4)
曹冲称象的故事(3) 垃圾分类中的数学问题(3)
了解你的好朋友(2) 寻找“宝藏”(2)
四(上) 制订旅游计划(2) 四(下) 运动与身体变化(2)
度量衡的故事(3) 图形的密铺(2)
生活中的大数(2) 盒子的展开与折叠(3)
第二学段:知识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年级 主题活动(课时约数) 年级 主题活动(课时约数)
五(上) 图案的还原(2) 五(下) 包装的学问(3)
绿色出行(3) 我们的身高和体重(3)
农田收入调查(3)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3)
六(上) 生活中的分段计费(2) 六(下) 储蓄与纳税(2)
神奇的黄金比(2) 珍贵的水资源(4)
体育中的数学(2) 校园平面图(2)
营养午餐(3)
第三学段:知识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材表达
1.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
知识的内容属性(是什么)
知识的过程属性(怎么来)
知识的意义属性(有什么用)
三、教材表达
(1)呈现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
真实情境:客观存在,现实或历史的真实
真实问题:问题确实存在且有实际意义
数据可信且具有实际含义
视角一:体现知识发生的过程
三、教材表达
视角二:建立自己与问题的关联
三、教材表达
视角三:向历史与古人学智慧
三、教材表达
(2)强化直接经验的学习。
库伯“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
三、教材表达
等量的等量相等
总量等于分量之和
三、教材表达
(3)在探索与交流中建构。
交流已有经验

发现提出问题

合作探索研究

分享收获体验
三、教材表达
2.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
重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表达
(1)主题内容的整体性。
“50有多大”“1200有多大”“生活中的大数”
“垃圾分类中的数学问题”“制订旅游计划”“农田收入调查”“生活中的分段计费”“储蓄与纳税”
“图形的拼组”“奇妙的七巧板”“图形的密铺”“盒子的展开与折叠”
“了解你的好朋友”“运动与身体变化”“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三、教材表达
(2)活动任务的连贯性。
三、教材表达
(3)学段要求的递进性。
第一学段:重视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任务明确→人人操作→交流体会
第二学段:经历简单问题的探索过程
问题引领→ 实际操作→ 深入思考→获得结论
(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第三学段:经历数学应用的一般性过程
数学问题的提出→ 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探究→ 数学结论现实意义的合理解释
(并列式问题与衍生性问题)
三、教材表达
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容
4.项目学习
问题:与“项目”相关且是结构化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复杂,有时需构建简单的数学模型。
过程:需课内外结合,学生分工协作完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