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原子(第1课时)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明白构成原子的这些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以及在原子中微粒之间存在的规律;
3.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知识点1 原子发现史
【典例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科学家运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C.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修正了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
D.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知识点2 原子结构
【典例1】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c
【典例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C.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D.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不一定相等
知识点3 原子构成物质
【典例1】(2024·吉林长春·一模)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氨气 C.硫酸铜 D.汞
知识点4 相对原子质量
【典例1】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的废料中提炼出0.3g镭。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则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A.226 B.88 C.138 D.31
【典例2】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 kg,m个A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1.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是几位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即他们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些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2.铟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
A.164 B.115 C.49 D.66
3.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 )
A.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C.玻尔的分层模型
D.电子云模型
4.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 )
A.a B.b C.c D.d
5.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氮 B.汞 C.氯化钠 D.臭氧
6.已知某种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核外电子数为38,则该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为( )
A.12 B.38 C.50 D.88
7.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
8.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还能再分 B.原子均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9.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B.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为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D.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10.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粒子(带正电荷的氦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原子核带负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核的质量比粒子的质量大得多 D.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11.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其中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 c
B.该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6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b 和 c 上
12.2023年8月24日,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日本将福岛核电站污水排入太平洋,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包含碘-129,该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和76个中子,该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
A.129 B.53 C.76 D.23
13.(2024·湖南永州·一模)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NaCl B.Hg C.CO2 D.H2O
1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不可再分
B.汤姆森发现了质子,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C.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推理和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15.有一种硅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相对原子质量为28,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A.4A B.2A C.0.5A D.0.25A
16.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
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⑥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原子(第1课时)
1.通过学习原子结构的发展史,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评价科学家在科学上的贡献,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2.了解原子的结构,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明白构成原子的这些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以及在原子中微粒之间存在的规律;
3.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知识点1 原子发现史
【典例1】(2024·山东青岛·中考真题)科学家运用了模型建构的方法探索原子的结构。下列对原子结构模型演变过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B.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C.卢瑟福等人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修正了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
D.卢瑟福核式模型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不会被替代
【答案】D
【解析】A、道尔顿是探索原子的结构较早的科学家,受当时科学水平的局限性,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A正确;
B、由于汤姆孙等人在原子中发现了电子,提出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所以推翻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B正确;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设计了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卢瑟福核式模型,修正了汤姆孙关于原子结构的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C正确;
D、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但卢瑟福核式模型也不是是最完善的原子结构模型,将会被替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知识点2 原子结构
【典例1】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模型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D.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c
【答案】C
【解析】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a带负电荷,是电子,b、c构成原子核,b不带电荷,是中子,c带正电荷,是质子。
A、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且质子带正电荷,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说法错误;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不一定相同,氢原子中质子数是1,没有中子,说法错误;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说法正确;
D、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类,所有的原子都含有c,说法错误;
故选:C。
【典例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B.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C.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D.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A、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错误;
B、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C、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故正确;
D、原子核所带电荷来自于质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一定相等,故错误。
故选C。
知识点3 原子构成物质
【典例1】(2024·吉林长春·一模)下列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氨气 C.硫酸铜 D.汞
【答案】D
【解析】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知识点4 相对原子质量
【典例1】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含铀的废料中提炼出0.3g镭。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则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
A.226 B.88 C.138 D.31
【答案】B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可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故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
故选:B。
【典例2】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 kg,m个A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已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6的碳原子的质量为a kg,一个A原子的质量为,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故选:D。
1.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如图是几位有代表性的科学家即他们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这些模型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答案】B
【解析】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枣糕原子模型;1911 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结构行星模型;1913年波尔提出轨道式原子模型。故选B。
2.铟原子核外有49个电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中子数为( )
A.164 B.115 C.49 D.66
【答案】D
【解析】由于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49时,其核内质子数也为49,而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15-49=66。
故选D。
3.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 )
A.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B.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C.玻尔的分层模型
D.电子云模型
【答案】D
【解析】汤姆生建立的“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电子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卢瑟福建立的“核式模型”是发现原子核,原子大部分体积是空的,电子围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随意动转;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现代科学家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提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即用电子云模型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其中最接近原子实际的原子模型是电子云模型,故选D。
4.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卢瑟福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中,能证明绝大部分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的运动轨迹是d,带正电的α粒子撞击原子核而反弹回来。
故选:D。
5.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氮 B.汞 C.氯化钠 D.臭氧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氮是由二氧化氮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汞是常温下为液态的一种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C、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臭氧化学式是O3,是由臭氧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已知某种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0,核外电子数为38,则该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为( )
A.12 B.38 C.50 D.88
【答案】D
【解析】根据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该原子的质子数是38,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即38+50=88;
故选:D。
7.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
【答案】A
【解析】A、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63,故A正确;
B、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152-63=89,故B错误;
C、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63,故C错误;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是指实际质量,单位为g,该题中无法判断,故D错误;
故选:A。
8.关于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还能再分 B.原子均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B
【解析】A、原子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微小的粒子所构成,即原子核还能再分为更小的粒子,故正确;
B、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错误;
C、电子在原子核外的很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所以原子在不断地运动着,故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约是质子质量的,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正确;
故选B。
9.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B.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为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D.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D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单位为“1”,常省略。
A.根据分析,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而是一个比值,是一个相对值,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故错误;
B.根据分析,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常省略,故错误;
C.根据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有单位的,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故错误;
D.由于原子质量数值很小,使用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使计算和应用更为方便,故正确;
故选:D。
10.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粒子(带正电荷的氦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原子核带负电荷 B.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
C.金原子核的质量比粒子的质量大得多 D.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答案】C
【解析】A、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带正电的,结合题中信息有部分α粒子发生了偏转,也说明了金原子的原子核带的是正电,故A错误;
B、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由绝大多数a粒子通过了金箔,故金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B错误;
C、由题中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α粒子碰到了金的原子核,根据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故C正确;D、由题中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说明α粒子碰到了金的原子核,根据α粒子被弹回说明金原子核比α粒子质量大得多,金原子质量比氦核质量大很多,故D错误。
故选:C。
11.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其中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 c
B.该原子中 a 与 c 的数目一定相同
C.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6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b 和 c 上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a粒子带负电荷,b粒子不带电,c粒子带正电荷,则a为电子,b为中子,c为质子。
A、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即c,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即a、c的数目一定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可知,a粒子的数目为6,b粒子的数目不为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子的质量很小,则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b和c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2023年8月24日,不顾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日本将福岛核电站污水排入太平洋,污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包含碘-129,该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和76个中子,该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
A.129 B.53 C.76 D.23
【答案】B
【解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根据题目信息,碘-129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所以该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53,故选:B。
13.(2024·湖南永州·一模)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NaCl B.Hg C.CO2 D.H2O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不可再分
B.汤姆森发现了质子,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C.卢瑟福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D.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推理和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B
【解析】A、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不可再分,故A说法正确;
B、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原子不可再分观点,故B说法错误;
C、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故C说法正确;
D、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推理和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5.有一种硅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相对原子质量为28,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 )
A.4A B.2A C.0.5A D.0.25A
【答案】B
【解析】设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为x,
则由硅原子的实际质量为A,相对原子质量为28,可知:
28=
即:
x=
则相对原子质量为56的原子的实际质量=56x=56×=2A。
故选B。
16.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
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⑥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答案】D
【解析】①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该项错误;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该项错误;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该项正确;④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单位是“1”,一般不读出也不写出,该项错误;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该项正确;⑥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该项正确;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