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 课件(3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 课件(39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9-02 14: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1.运用图表资料归纳表层海水温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
2.了解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运用图表归纳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3.了解影响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运用示意图解释密度流的形成过程。
4.说明海水温度、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温度
热量收支状况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来源
消耗
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海水的温度
热量支出
热量收入
1
低纬度海区:收入>支出,热量盈余;
中高纬度海区:支出>收入,热量亏
损,高纬亏损更明显。
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到:
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
1
就年平均水温而言,为何低纬度海区年均温不会越来越高?高纬度海区年均温不会越来越低?
强调:主要影响因素为太阳辐射
1
海水的温度
沿着180°经线作海水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变化的剖面图。
描述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并思考其原因。
海水的温度
世界大洋8月表面海水温度分布图
60S
温度/℃
30
20
10
0
40 20 0 20 40 60N
海水的温度
结论
空间上:表层海水温度大致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的温度
结论
时间上:
同一海域,夏季海水温度高于冬季
水平分布规律
2月海洋表层温度分布图
8月海洋表层温度分布图
------- 等温线
海水的温度
小结:分布规律及原因
分布规律 主要原因
表层海水 纬度 一般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太阳辐射量的差异
季节 同一海域,夏季水温高于冬季 垂直分布 随深度增加而降低 受太阳辐射影响较大
一定深度(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几乎不受太阳辐射影响,也无法和表层海水形成对流交换热量
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深水区(一般水深1千米以下)——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垂直分布规律
海水的温度
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一定深度后,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不大。
高纬度海区表层海水由于温度降低,密度增大,下沉到某一深度而形成冷中间层
从低纬到高纬海水温度垂直方向上的差异总体在减小
影响大气温度和气象
海水温度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1
①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
②海洋对大气温度具有调节作用,原因是海水比热容大。
表现: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小于陆地,变化过程滞后于陆地
③温度增高,体积膨胀,海平面上升,从而造成沿海低地被淹没
④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造成气候的异常变化。
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可以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海洋温差发电是利用热带及亚热带海洋表层和深层海水间存在的温差进行发电。海洋温差发电的优点是海洋温差能(也称海洋热能)十分稳定,无明显的昼夜变化,可开发量巨大,不需储能装置即可提供基本负荷所需电力。几乎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可以获得淡水.由于它可将深海富营养盐类的海水抽到上层来,将有利于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大规模开发时则需考虑对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
影响海洋运输
海水温度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2
①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②海上气象异常,威胁海洋运输的安全。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海水温度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3
①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③海水温度异常,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直接影响鱼类、海鸟、海兽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存。
珊瑚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腔肠动物,其软体部分叫珊瑚虫,珊瑚虫体态玲珑
,色泽美丽,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温保持在22℃-28℃水域,且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
据说在二战时期,德国潜水艇曾利用直布罗陀海峡海水流动,躲避英法盟军设在直布罗陀海峡的雷达监测,多次悄悄进出地中海,打得英法联军的海军晕头转向,不知道德国潜艇从哪里来,又躲到哪里去了?
又咸又苦
指单位质量海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
世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
海水的盐度
氯化钠
氯化镁
盐度=
盐类物质的质量
盐类物质的质量+水的质量
×
100%
收入
支出
降水量
蒸发量(温度)
洋流
陆地径流
融冰
结冰
海水的盐度
归纳: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图2-2-5 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沿着180°经线作海水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剖面图。
描述海水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征,并思考其原因。
海水的盐度
海水的盐度
极地地区的海洋表面盐度最低
副热带地区的海洋表面盐度最高
结论
水平分布规律
表层海水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
观察海洋表面盐度图,并和海洋温度图对比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海洋表面温度最高的热带地区,盐度并不是最高的
海洋表面盐度最高的区域,为什么是副热带地区?
在海洋表面温度较低的极地地区,盐度是最低的
低纬度热带地区,蒸发量大,但同时降水量也大,因此盐度并没有出现极大值
高纬度极地地区,蒸发量小,盐度较低
副热带地区,蒸发量大,降水量小,因此盐度最高
海水的盐度
图2-2-5 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海水的盐度
从图中找出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并分析其原因?
<10‰
>40‰
盐度低
盐度高
狭窄
狭窄
海水的盐度
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而气温高蒸发旺盛;周围陆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没有较大河流汇入;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
狭窄
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
海水的盐度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附近地区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
周围陆地上有众多的河流注入,带来大量淡水;海域较封闭,仅有狭窄水道与外海相通,与外海海水交换不便,外海盐度高的海水很难进到波罗的海
降水量和蒸发量
陆地径流
结冰和融冰
洋流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盐度低
盐度高
河流入海口附近盐度低
海水结冰
海冰融化
盐度升高
盐度降低
暖流经过
寒流经过
盐度高
盐度低
海域封闭情况
海域封闭
海域开阔
可导致盐度偏高或者偏低
使该海域与外大洋的盐度相近
(该海域与外大洋水交换减少,受外大洋影响小)
海水的盐度
描述夏季长江口海域盐度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等盐度线从河口地区向外呈舌状凸出,数值从近岸向外海递增。原因:夏季长江径流量大,离河口越近,淡水汇入量越大,河水与海水交换多,盐度越低;而离河口越远,长江的淡水对海水的影响就越小,盐度越高。
34
盐度 \‰
35
36
37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深度 \米
不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随深度的变化示意
低纬度海区
中纬度海区
高纬度海区
海水盐度的垂向分布:
(1)规律
①浅表层盐度比较均匀
②盐跃层盐度变化显著
③到一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均匀分布
(2)具体表现
①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增加,盐度降低
②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增加,盐度升高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食用盐和工业盐。
利用海水制碱,提取镁、溴等资源。
海水淡化:随科技发展,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影响海水养殖。
船舶腐蚀:为减轻海水腐蚀,镶嵌锌块保护船体免受海水侵蚀。
海水的盐度
我国的著名盐场
海水的盐度
长芦盐场
布袋盐场
莺歌海盐场
长芦盐场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位于渤海岸,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1/4。
台湾有“东南盐库”之称,布袋一带海水含盐量高达35‰以上,约等于长江口外的7倍多,是我国含盐度最高的水域之一。
莺歌海盐场全年日照数2600多小时,一年中经常吹3-4级风。莺歌海盐场晒盐从纳潮至成盐只须31天,是我国南方晒盐条件最好的地区。
海水的密度
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g/cm3或kg/m3
盐度越高→(m↑)→密度越大
温度越高→(V↑)→密度越小
压力越大→(V↓)→密度越大
ρ=
m
V
温度
盐度
压力
影响因素
3、分布规律及因素
①水平分布:
*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附近向两极逐渐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赤道附近温度偏高,盐度稍低,表层密度小;
在副热带海区,盐度偏大,温度下降幅度小,所以密度增大;
随着纬度增高,虽然盐度剧降,但因温度降低引起的增密效应,比盐度降低引起的减密效应要大,所以密度继续增大。
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近海沿岸密度小,海区中央密度大,河口地区密度最小,但河水携带的泥沙可使密度变大。
②垂直分布
②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在垂向上差异很小。
规律:在垂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密度跃层,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
①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从海面到一定深度,海水温度和密度变化不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增大;但到一定深度之下,海水密度基本不变。
密度高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密度
影响航行
①在不同的密度的海洋上,同一艘船的吃水深度不同。
密度低
直布罗陀海底山脉
大西洋
地中海——大西洋之间的密度流
盐度小,密度小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密度
地中海:
①降水稀少;
②蒸发旺盛:
③河流很少;
④相对封闭。
盐度大,密度大
产生密度流
盐度小
盐度大
密度小
密度大
密度小
密度大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密度
【密度流】:由于海水密度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而引起等压面倾斜,海水发生运动而形成的洋流
图2-2-5 8月世界海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资料: “密度跃层”
密度跃层是因为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人们把海水密度在沿直方向上突然变大的水层叫密度跃层。密度跃层是海水的密度由很小到很大的一个飞跃变化的过渡水层,有的甚至厚达几米。一般位于海面以下100—200 米左右。人们又把密度跃层称为"柔软的液体海底"。
因为密度跃层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这样,当下层海水的鱼类所必需的溶解气体一旦用尽,又无法从上层水中得到相应的补充,致使鱼类和其他生物窒息而死。同样,上层水中海洋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盐也得不到下层水的供应,致使它们不易生长和繁殖。
思考:“密度跃层”与“海水断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密度跃层”对航海和渔业生产有何影响?
“海中断崖”是海水密度随着深度的增加突然变小。“密度跃层”是海水的密度随深度增加而突然变大。潜艇隐蔽在跃层之下就不易被敌舰声纳发现,也可以停泊在稳定的跃层上面,伺机向敌舰发起进攻。人们应该避免在存在“密度跃层”的海域捕鱼。
海水密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密度低
密度高
海中断崖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海水的密度
影响航行
②海中断崖威胁潜艇安全
课堂小结
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盐度
温度
密度
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