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上 1.6物质的分离 课堂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上 1.6物质的分离 课堂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03 09:3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八上 1.6物质的分离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粗盐中除 NaCl外,还含有少量 和泥沙等杂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只除去难溶性杂质
B.实验中多次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均不同
C.不能用 代替 BaCl2 来除去
D.依次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反应后蒸发即得 NaCl固体
2.粗盐中常含有(CaCl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某兴趣小组经讨论后按以下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整个流程中共使用玻璃棒3次
B.操作b是为了除去NaCl溶液中的水及过量的盐酸
C.沉淀中含 CaCO3、BaSO4及泥沙
D.A 试剂为 Na2CO3, B 试剂为 BaCl2
3. 已知KNO3在20℃、30℃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45.8g,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I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 10.0%
B.II中溶液是3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C.II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I中的2倍
D.III中有 KNO3晶体析出
4.某粗盐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CaCl2、MgCl2、Na2SO4、MgSO4和泥沙,进行以下操作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H2O;③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④过滤;⑤蒸发;⑥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⑦加适量的稀盐酸,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版权所有:21教育】
A.②①③⑥④⑦⑤ B.②①⑥③④⑦⑤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③④⑤⑦
5.如图所示为三种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进行如图甲所示的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
B.进行如图乙所示的蒸发操作,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进行如图丙所示的蒸馏操作,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a进b出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需要用到图示甲、乙、丙三种操作
6.如图是茶水分离保温杯示意图,按压茶杯按钮,泡好的茶水便会从隔离层缝隙间流出,茶叶留在茶仓从而实现茶水分离,得到一杯香醇的清茶。这种功能类似于物质分离方法中的(  )
A.沉淀法 B.过滤法 C.蒸馏法 D.结晶法
二、填空题
7.水净化的方法:吸附、沉淀(明矾)]、   、蒸馏。
8.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21教育网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 37.3 37.8
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20℃时,若将20克的氯化钠倒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2·1·c·n·j·y
(2)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方法提纯硝酸钾。
9.食用盐是生活中重要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1)将从盐田得到的粗盐精制为食用盐,需要除去其中的泥沙等杂质。图甲为粗盐精制的主要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食用盐中通常还含有CaCl2、MgCl2等杂质,我国古代常用以下方法除去这些杂质:
方法一、淋灰法
将草木灰水淋在食用盐上,利用草木灰中含有的碳酸钾与食用盐中的Ca2+、Mg2+反应形成沉淀除去杂质。请写出该方法涉及到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方法二:淋卤法
往食用盐中反复浇淋卤水除去杂质,如图乙。卤水是海水制盐时所残留的母液,即析出NaCl后留下的溶液。请简要说明淋卤法除去CaCl2、MgCl2等杂质的原理:  。
10.小明同学得到了如下关于A、B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A 35 35.5 36 36.5 37
B 6 10 18 36.5 50
(1)若将B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   。
(2)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碳酸钠,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表中   (填“A”或“B”)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21cnjy.com
11.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降温结晶b.蒸发结晶c.蒸馏法d.过滤法
(1)   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2)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
(3)   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4)   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
三、解答题
12.如果你所处的地方是远离水源的荒漠,你能否运用你的智慧从空气中获取饮用水呢?
答案解析部分
1.D
【解析】A、 通过溶解、过滤和蒸发只除去难溶性杂质 ,不符合题意;
B、粗盐提纯过程中涉及溶解、过滤、蒸发操作,多次用到玻璃棒,但其作用均不同 ,不符合题意;
C、 不能用 代替 BaCl2 来除去 ,否则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D、 依次加入适量的 后再进行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后再蒸发即得 NaCl固体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A、根据溶解、过滤、蒸发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分析;
B、根据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及各步所用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C、根据除杂时不能引入新杂质分析;
D、根据沉淀除杂后需先过滤,然后滤液中加盐酸除去剩余氢氧化钠、碳酸钠,再蒸发分析。
2.D
【解析】除去粗盐中的硫酸根离子,需要加入含钡离子的溶液,加入硝酸钡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硝酸根离子,且在后面的的操作中无法除去。
A、整个流程中溶解时搅拌用玻璃棒一次,过滤时引流用玻璃棒一次,蒸发时搅拌防止局部过热用玻璃棒一次,共使用玻璃棒 3 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操作 b 是蒸发,蒸发可以除去 NaCl 溶液中的水得到氯化钠固体,同时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过程中也会除去过量的盐酸,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Na2SO4与氯化钡会生成BaSO4沉淀和NaCl,过量的氯化钡和CaCl2与碳酸钠会生成碳酸钙、碳酸钡沉淀和NaCl,原来粗盐中存在泥沙,所以沉淀中含碳酸钡、 BaSO4、CaCO3 及泥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应该先加入 BaCl2 除去硫酸根离子,再加入 Na2CO3 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所以 A 试剂为 BaCl2,B 试剂为 Na2CO3,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www.21-cn-jy.com
3.B
【解析】 溶解度(符号S),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A. I中硝酸钾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为(5 g+55 g) x100%≈9.1% ,不符合题意。
B. II中溶剂质量为50 g。30 9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 g,则该温度50 g水中最多溶解22.9 g硝酸钾,而此时加入的硝酸钾质量为5 g+5 g=10 g。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C. II中 KNO3的质量分数为(10 g+60 g) x100%≈16. 7% , 不是I中的2倍,不符合题意。
D.2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则50 g水中最多溶解15.8 g硝酸钾,而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10 g,能全部溶解,不会有晶体析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21·世纪*教育网
4.A
【解析】(1)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
(2)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
(3)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1)首先要把粗盐溶于水形成溶液,然后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即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以将镁离子沉淀;
(2)接下来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即加入过量的氯化钡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行;
(3)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碳酸钠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的碳酸钠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
(4)离子都沉淀了,再进行过滤,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5)最后经蒸发操作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
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③⑥④⑦⑤。
故选:A。www-2-1-cnjy-com
5.B
【解析】A、根据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分析;
B、根据蒸发操作步骤分析;
C、根据蒸馏冷水下进上出分析;
D、根据粗盐提纯主要步骤分析。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作用是引流,不符合题意;
B、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剩余液体靠余温蒸干,符合题意;
C、 蒸馏操作中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b进a出 ,不符合题意;
D、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不需用到丙操作,不符合题意;
故选B。2-1-c-n-j-y
6.B
7.过滤
【解析】根据常用净水方法分析。
水的净化方法包括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故答案为:过滤。【来源:21cnj*y.co*m】
8.(1)26.5%
(2)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首先根据溶解度计算出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质量,然后再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那么使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那么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1)根据表格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那么5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18g,因为20g>18g,所以溶液肯定饱和,那么溶质质量分数为:18/(18+50)x100% 26.5% 。
(2)3)根据表格可知,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那么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出处:21教育名师】
9.(1)BAC
(2)CaCl2+K2CO3=CaCO3↓+2KCl;或者MgCl2+K2CO3=CaCO3↓+MgCl2;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镁、氯化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析】(1)根据粗盐精制的主要步骤分析。
(2)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或者碳酸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
(3)根据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镁、氯化钙分析。
(1)将从盐田得到的粗盐精制为食用盐,需要除去其中的泥沙等杂质。图甲为粗盐精制的主要步骤,正确的顺序是B粗盐溶解,A过滤,除去泥沙,C蒸发结晶。
(2)利用草木灰中含有的碳酸钾与食用盐中的Ca2+、Mg2+反应形成沉淀除去杂质。请写出该方法涉及到的一个化学反应为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CaCl2+K2CO3=CaCO3↓+2KCl;或者碳酸钾与氯化镁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MgCl2+K2CO3=CaCO3↓+MgCl2。
(3)往食用盐中反复浇淋卤水除去杂质,如图乙。卤水是海水制盐时所残留的母液,即析出NaCl后留下的溶液。请简要说明淋卤法除去CaCl2、MgCl2等杂质的原理,是因为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继续溶解氯化镁、氯化钙。21*cnjy*com
10.(1)降温结晶
(2)A
【解析】(1)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剧烈,那么可以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如果物质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那么可以使用蒸发溶剂的方法结晶;
(2)“夏天晒盐”,其实就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海水蒸发较快,可以使盐尽快结晶。之所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晒盐,就是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据此分析判断。
(1)根据表格可知,物质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因此使其从溶液中析出,方法是:降温结晶。
(2)根据表格可知,物质A在温度改变时溶解度几乎保持不变,因此A物质的溶解度与氯化钠相似。
11.(1)d
(2)b
(3)c
(4)a
【解析】根据过滤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混合物,蒸发结晶可将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蒸馏法是分离不同沸点的混合物的方法,降温结晶适宜分离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的物质分析。
(1)沙子为难溶性固体,饱和食盐水中的沙子可用过滤法分离。
(2)蒸发结晶可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水分。
(3)四氯化碳和甲苯沸点不同,可利用蒸馏法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4)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利用降温结晶可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
故答案为:(1)d;(2)b;(3)c;(4)a。21*cnjy*com
12.提示:可以利用水蒸气液化的原理。
【解析】空气中存在大量的水蒸气,当晚上气温降低时,水蒸气放热从而液化成水,附着在地表附近形成露水,据此分析解答。
可以找一块面积较大的塑料布固定在大树底下的地面上方,中间放上一个重物,使其中间向下凹陷。带晚上时形成的露水会被塑料布收集起来,供我们使用。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