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科学九年级上 2.2酸的性质 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科学九年级上 2.2酸的性质 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04 08: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 第二章 酸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闻气体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溶液过滤
2.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稀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选择疏散路线(沿途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 B.B C.C D.D
3.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合理利用三者关系,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性质一用途: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  )
A.能与某些碱反应
B.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盐反应
D.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4.下列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小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硫酸铜粉末 D.氯化钠固体
5.盐酸与下列物质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B.
C. D.
6.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刚学习的一种物质,试根据他们的叙述判断该物质是(  )
A.浓盐酸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石灰石
7.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
A.食盐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
8.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下列物质,不能与酒石酸反应的是(  )
A.Mg B.Fe2O3 C.NaOH D.CO2
9.盐酸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如图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硝酸钡
C.若W呈无色,指示剂可能是酚酞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10.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下列所加物质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①酚酞试剂 B.②铜
C.③氧化铁 D.④氢氧化钡或硝酸钡
11.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Ba(OH)2 B.K2CO3 C.Mg(OH)2 D.BaCl2
12.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H2O B.AgNO3固体 C.浓盐酸 D.KOH固体
13.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若图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
A.溶液的质量 B.稀盐酸的质量
C.氯化镁的质量 D.生成气体的质量
14.如图是小科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的“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酚酞试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变成红色
B.实验②中稀硫酸与CuCl2溶液反应可得到蓝色溶液
C.实验③中稀硫酸与铁钉反应还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
D.实验⑤中稀硫酸与Na2CO3溶液反应可产生白色沉淀
15.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则小科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镁粉 B.氧化铁粉末
C.木炭 D.硫酸钡
16.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17.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与足量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是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
②该图像还可反映溶液质量随加入氧化铜质量的变化趋势
③a点和b点均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
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的颜色深浅不同
⑤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同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18.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直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甲 乙
① 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 稀硝酸
② Ag﹣Zn合金 稀硫酸
③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稀盐酸
④ HCl和H2SO4的混合溶液 BaCl2溶液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19.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氧化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填字母)。
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    。
20.如图是小科组装的实验装置,小科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金属锌,将针管中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b装置中液面    (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或“不变”);下列药品组合也能产生同样现象的是    (填字母代号)。
A.稀盐酸和金属铜
B.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21.某科学活动小组以“酸的化学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产生气泡是试管    (选填“①”、“②”、“③”、“④”、“⑤”)。
(2)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完成对酸的性质探究,观察到试管⑤中溶液变蓝色物质,X可能是    。
22.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
2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沉淀物,生成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除去它所用的试剂是   .
24.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
(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
(2)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25.将一根部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稀硫酸足量,将会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这是由于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26.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Mg、Zn中的一种,则A是   。
(2)若A、B为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块状固体中的一种,B反应至a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27.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④,得到黄色溶液,可选用的是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
28.稀盐酸是实验室中一种重要的试剂,用途广泛。
(1)在稀盐酸的下列用途中,无法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选填序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
③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与之反应,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例变化如图所示,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下列中的   (选填序号)。
①铁
②碳酸钠
③氧化铁
④氢氧化镁
29.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CO,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甲、乙试剂的洗气瓶,然后再收集。则乙试剂是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0.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31.学习了酸的有关性质,对“酸”有了深刻的认识。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选填“吸水性”、“脱水性”或“腐蚀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选填“浓硫酸”或“水”)。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性。
32.为加深对酸的主要性质的认识,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与分析】
实验一:按如图所示完成实验。
实验二:往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三: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    色。
(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   。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组合有(不考虑酚酞)    (用化学式表示)。
33.一位小伙子在家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是属于    (填“酸”“碱”或“盐”),其中Cl的化合价为    。
(2)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下列物体的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    (填字母)
A.抽水马桶
B.釉面砖(釉面主要成分是SiO2)
C.不锈钢管
D.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3)
(3)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4.小明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1)实验后液体颜色变红的试管是    ;
(2)反应后试管C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大量阳离子是    ;
(3)小明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明分别对试管D、E反应时的反应物用量有如下描述,正确的是    。
A.试管D中氢氧化钙溶液一定过量
B.试管D中稀盐酸可能过量
C.试管E中碳酸钠一定过量
D.试管E中稀盐酸一定过量
35.实验室有盐酸、白醋、柠檬酸三种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向三氧化二铁(红棕色固体)中放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理论上溶解3.2g三氧化二铁,需要36.5%的盐酸多少克?(列式计算)
四.计算题(共2小题)
36.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20 11
第2次 20 6
第3次 20 2.8
第4次 20 n
(1)上表中n的数值为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7.现有一包Na2CO3和Na2SO4固体粉末混合物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用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溶液pH B.闻气体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溶液过滤
【解答】解: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散失;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2.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稀盐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选择疏散路线(沿途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 B.B C.C D.D
【解答】解:A、属镁、铁、锌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B、盐酸不能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该疏散路线正确,故选项正确。
C、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等均属于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D、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均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该疏散路线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合理利用三者关系,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性质一用途: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  )
A.能与某些碱反应
B.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盐反应
D.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解答】解: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利用的是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利用其化学性质中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故选:D。
4.下列药品敞口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会明显减小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硫酸铜粉末 D.氯化钠固体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浓硫酸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使溶液质量减小,故正确;
C、硫酸铜粉末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固体的质量增加,故错误;
D、氯化钠固体敞口放置其质量基本不变,故错误;
故选:B。
5.盐酸与下列物质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色,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会产生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D、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刚学习的一种物质,试根据他们的叙述判断该物质是(  )
A.浓盐酸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石灰石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与题目叙述不符合,故A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是固体物质,氢氧化钠溶液不能除锈,故B选项错误;
C、硫酸由H、S、O三种元素构成,浓硫酸有强腐蚀性;由于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可以用来干燥某些气体,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用于清除铁锈,故C选项正确;
D、石灰石是固体物质,难溶于水,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7.小明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
A.食盐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
【解答】解: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碳酸钙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可选用白醋腐蚀出一个“福”字。
故选:D。
8.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性,下列物质,不能与酒石酸反应的是(  )
A.Mg B.Fe2O3 C.NaOH D.CO2
【解答】解:A、镁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前,可以与酸反应,故A错误;
B、氧化铁为金属氧化物,可以与酸反应,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为碱,能与酸反应,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不与酸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9.盐酸是实验室的重要物质,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如图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X可能是H2O
B.Y可能是硝酸钡
C.若W呈无色,指示剂可能是酚酞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
【解答】解:A、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X可能是H2O,故选项说法正确。
B、盐酸和硝酸钡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或水和气体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Y不可能是硝酸钡,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W呈无色,指示剂可能是酚酞,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碱可以是可溶性碱,也可以是难溶性碱,盐酸能与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碱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铝等难溶性碱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颜色变化。下列所加物质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①酚酞试剂 B.②铜
C.③氧化铁 D.④氢氧化钡或硝酸钡
【解答】解:A、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①应为紫色石蕊溶液,故A不正确;
B、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溶液不是浅绿色,故B不正确;
C、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生成的硫酸铁溶液显黄色,不可能是氧化铁,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水,硝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两种物质与稀硫酸反应都有生成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Ba(OH)2 B.K2CO3 C.Mg(OH)2 D.BaCl2
【解答】解: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只能是碱,在四个选项中A氢氧化钡是碱,且能生成硫酸钡的沉淀,C也是碱,但反应后没有硫酸镁,不是沉淀,而其它两个选项均不是碱不会发生中和反应。
故选:A。
12.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  )
A.H2O B.AgNO3固体 C.浓盐酸 D.KOH固体
【解答】解:A、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B、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不变,故选项正确。
C、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小,故选项错误。
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镁粉至过量,若图中横坐标表示镁粉的质量,则纵坐标表示(  )
A.溶液的质量 B.稀盐酸的质量
C.氯化镁的质量 D.生成气体的质量
【解答】解:A、由于Mg+2HCl=MgCl2+H2↑,每24份质量的镁参与反应就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说明溶液的质量随着反应的发生在逐渐的增多至不再发生变化,但溶液本来就有不是从0开始,故A正确;
B、稀盐酸是反应物,因此它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逐渐的减小至不再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氯化镁为生成物,质量从0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气体即氢气,质量是从零开始,随着反应进行,质量逐渐增加至不再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4.如图是小科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的“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酚酞试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变成红色
B.实验②中稀硫酸与CuCl2溶液反应可得到蓝色溶液
C.实验③中稀硫酸与铁钉反应还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
D.实验⑤中稀硫酸与Na2CO3溶液反应可产生白色沉淀
【解答】解:A、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所以实验①中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稀硫酸中可使溶液变成红色,故A错误;
B、实验②中稀硫酸与CuCl2溶液不会发生反应,故B错误;
C、实验③中稀硫酸与铁钉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还可观察到有气泡生成,故C正确;
D、实验⑤中稀硫酸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可产生气泡,故D错误。
故选:C。
15.小科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则小科同学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镁粉 B.氧化铁粉末
C.木炭 D.硫酸钡
【解答】解:A、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故选项正确。
B、氧化铁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后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
C、木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
D、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装置内压强无明显变化,不能形成喷泉,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A正确;
B、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盐酸的加入,固体质量会逐渐减小到零,故B错误;
C、反应前是盐酸溶液,反应后是氯化铁溶液,溶液的质量增加,反应结束后,只要盐酸还在增加,溶液质量就在增加。反应时溶液质量增加的速率大,反应结束后小,图象先陡后缓,故C正确;
D、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剂的质量开始增加的多,完全反应后,溶剂的质量增加的就少了,图象先陡后缓,故D正确;
故选:B。
17.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与足量氧化铜粉末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是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
②该图像还可反映溶液质量随加入氧化铜质量的变化趋势
③a点和b点均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
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的颜色深浅不同
⑤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同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⑤
【解答】解:①反应前溶液质量大于0,说明该实验是将氧化铜粉末加入到盛有稀硫酸的容器中,该选项正确。
②该图像还可反映溶液质量随加入氧化铜质量的变化趋势,该选项正确。
③a点能表示稀硫酸和氧化铜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氧化铜过量,该选项不正确。
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的颜色深浅相同,该选项不正确。
⑤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同,该选项正确。
故选:A。
18.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直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甲 乙
① 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 稀硝酸
② Ag﹣Zn合金 稀硫酸
③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稀盐酸
④ HCl和H2SO4的混合溶液 BaCl2溶液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答】解:选项①中KOH和K2CO3都可以与稀硝酸反应,而K2CO3与硝酸反应生成的CO2会被KOH吸收,因此,KOH未反应完时,K2CO3与硝酸产生的CO2气体不能放出;与图象相符;
选项②中只发生Zn和稀硫酸反应,滴加稀硫酸即产生气体;与图象不相符;
选项③中稀盐酸首先与铝表面的氧化铝膜发生反应,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气体或沉淀产生;待表面氧化铝反应完全后,稀盐酸与铝反应放出氢气;与图象相符;
选项④中只发生H2SO4和BaCl2的反应,滴加稀硫酸即产生不溶于水和稀盐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与图象不符;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3小题)
19.小金为验证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分别将氧化铁、氢氧化钠、氧化铜和氯化钡固体药品加入到四支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1)如图所示为加入某种固体药品后,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的示意图(不考虑离子大小关系),则加入的固体药品可能是  C (填字母)。
A.氧化铁
B.氢氧化钠
C.氧化铜
D.氯化钡
(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为  紫色石蕊溶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若石蕊溶液为紫色,则溶质是硫酸钠;若石蕊溶液为蓝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
【解答】解:(1)加入固体之前,溶液中只有稀硫酸,氢离子、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是2:1,所以灰色的是硫酸根离子,白色的是氢离子,加入固体后溶液中的微粒种类变成了三种,且硫酸根离子的个数不变,氢离子的个数减小,且引入的两种个数为1,
A、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氢离子个数减少,硫酸根离子不变,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且引入2个钠离子,故B错误;
C、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氢离子个数减少,反应后微粒为水分子、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且引入1个铜离子,故C正确;
D、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减少,故D错误。
(2)反应后的四支试管中有一支为无色溶液,小金只向试管中加入一种试剂就确定了溶质的成分,则加入的试剂及判断方法为紫色石蕊溶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若石蕊溶液为紫色,则溶质是硫酸钠;若石蕊溶液为蓝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加入的试剂及判断方法为:紫色石蕊溶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若石蕊溶液为紫色,则溶质是硫酸钠;若石蕊溶液为蓝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故答案为:(1)C;
(2)紫色石蕊溶液,若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若石蕊溶液为紫色,则溶质是硫酸钠;若石蕊溶液为蓝色,则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20.如图是小科组装的实验装置,小科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金属锌,将针管中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b装置中液面  左低右高 (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或“不变”);下列药品组合也能产生同样现象的是  B (填字母代号)。
A.稀盐酸和金属铜
B.氢氧化钠固体和水
【解答】解:小科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了一定量的金属锌,将针管中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观察到b装置中液面左低右高;稀盐酸和金属铜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会观察到b装置中液面左低右高。
故答案为:
左低右高;B。
21.某科学活动小组以“酸的化学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产生气泡是试管  ②④ (选填“①”、“②”、“③”、“④”、“⑤”)。
(2)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Cl+CuO=CuCl2+H2O 。
(3)完成对酸的性质探究,观察到试管⑤中溶液变蓝色物质,X可能是  氢氧化铜或氧化铜 。
【解答】解:(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观察到产生气泡是试管②④;
(2)试管③中的反应是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HCl+CuO=CuCl2+H2O;
(3)完成对酸的性质探究,观察到试管⑤中溶液变蓝色物质,X可能是氢氧化铜或氧化铜。
故答案为:(1)②④;
(2)2HCl+CuO=CuCl2+H2O;
(3)氢氧化铜或氧化铜。
22.如图所示是为了验证稀硫酸化学性质所做的两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最终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呈蓝色 。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BaCl2+H2SO4=BaSO4↓+2HCl 。
【解答】解:(1)稀硫酸中加入石蕊,石蕊试液会变红色,当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时,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呈碱性,所以石蕊试液最终会呈蓝色;
(2)B中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故答案为:(1)溶液呈蓝色;
(2)BaCl2+H2SO4=BaSO4↓+2HCl。
2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常附着一层白色沉淀物,生成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除去它所用的试剂是 稀盐酸 .
【解答】解: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白色物质,说明生成了不溶物,且是与空气中某些成分反应,可据此答题.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Ca(OH)2,Ca(OH)2可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其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CaCO3是一种白色物质,不溶于水,故内壁有白色物质;CaCO3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H2O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可用稀盐酸来去除.
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稀盐酸.
24.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边滴边搅拌,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
(1)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  bg 。
(2)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  CuCl2 (填化学式)。
【解答】解:(1)向盛有一定量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铜不与盐酸反应,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由图像可知,当固体剩余bg时不再减少,说明氧化铜完全反应,剩余固体只有铜,即混合物中铜的质量为bg;
(2)M点时,氧化铜部分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生成的氯化铜。
故答案为:(1)bg;
(2)CuCl2。
25.将一根部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可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为  黄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如果稀硫酸足量,将会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这是由于  Fe+H2SO4=FeSO4+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置换反应 。
【解答】解:将一根部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氧化铁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可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铁锈溶解,同时有硫酸铁生成,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如果稀硫酸足量,铁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还会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黄;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置换反应。
26.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与等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Mg、Zn中的一种,则A是 Mg 。
(2)若A、B为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块状固体中的一种,B反应至a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 HCl、CaCl2 (写化学式)。
【解答】解:(1)若A、B为Mg、Zn中的一种,则A是Mg,这是因为镁比锌活泼,和盐酸反应速率快,需要时间短。
故填:Mg。
(2)B为碳酸钙,这是因为块状碳酸钙不如粉末状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快,B反应至a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为过量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
故填:HCl、CaCl2。
27.学了酸的化学性质,某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
(1)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蓝 色溶液。
(2)若想实现④,得到黄色溶液,可选用的是  氧化铁或氢氧化铁 。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BaSO4 。
【解答】解:(1)若用Cu(OH)2实现②,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会得到蓝色溶液。
故答案为:蓝。
(2)若想实现④,得到黄色溶液,可选用的是氧化铁或氢氧化铁,是因为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和氢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硫酸铁溶液是黄色溶液。
故答案为:氧化铁或氢氧化铁。
(3)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白色沉淀是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硫酸钡的化学式是BaSO4。
故答案为:BaSO4。
28.稀盐酸是实验室中一种重要的试剂,用途广泛。
(1)在稀盐酸的下列用途中,无法用稀硫酸代替的是 ②③ (选填序号)。
①金属表面除锈
②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
③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某种固体与之反应,反应前后烧杯内溶液中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例变化如图所示,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④ (选填序号)。
①铁
②碳酸钠
③氧化铁
④氢氧化镁
【解答】解:(1)①金属表面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除金属表面的锈斑可用稀硫酸反应,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②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氢氧化钠,如果用稀硫酸会引入硫酸钠杂质,该选项符合题意。
③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如果用稀硫酸和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会产生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表面,继而阻止反应发生,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填:②③。
(2)①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前溶液中氢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是1:1,反应后亚铁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1:2,该选项符合题意;
②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溶液中氢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是1:1,反应后溶液中的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比是1:1,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③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产氯化铁与水,反应前溶液中氯离子和氢离子的个数比是1:1,反应后溶液中铁离子和氯离子的个数比是1:3,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④氢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前溶液中氢离子和氯离子个数比是1:1,反应后溶液中镁离子与氯离子的个数比是1:2,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填:①④。
29.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CO,需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甲、乙试剂的洗气瓶,然后再收集。则乙试剂是  浓硫酸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
【解答】解:现有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为了获得纯净、干燥的CO,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吸收;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乙试剂是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故答案为:
浓硫酸;2NaOH+CO2=Na2CO3+H2O。
30.实验室用含有杂质的锌粒(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结束后,容器内已无气泡产生,但还有少量固体物质剩余.
(1)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的溶质是 硫酸锌 ;
(2)用下述方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有硫酸,其中错误的是 ③ (填序号).
①往容器内再加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②往容器内再加锌粒,如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③往容器内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硫酸
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溶液中没有硫酸.
【解答】解:(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锌溶解在水里,得到硫酸锌溶液.故答案为:硫酸锌
(2)①加入盐酸产生气泡,说明锌有剩余,那么硫酸就完全反应,正确.②再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证明硫酸有剩余,正确;③加入氯化钡,产生沉淀,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根,不能证明是否含有硫酸,故错误;④将剩余固体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如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锌,因此硫酸就完全反应.答案故选③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31.学习了酸的有关性质,对“酸”有了深刻的认识。盐酸和硫酸是两种重要的酸。
(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  脱水性 (选填“吸水性”、“脱水性”或“腐蚀性”)。
(2)如图为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  浓硫酸 (选填“浓硫酸”或“水”)。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挥发 性。
【解答】解:(1)浓硫酸使木棒或棉花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棒或棉花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脱去生成水。
(2)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其中烧杯中的液体A是浓硫酸。
(3)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故答案为:
(1)脱水性;
(2)浓硫酸;
(3)挥发。
32.为加深对酸的主要性质的认识,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
【实验内容与分析】
实验一:按如图所示完成实验。
实验二:往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实验三: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
(1)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  红 色。
(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 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组合有(不考虑酚酞)  NaCl;NaCl、HCl (用化学式表示)。
【解答】解:(1)实验一中,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观察到石蕊溶液变红色。
故答案为:红。
(2)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是因为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是因为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组合有(不考虑酚酞)NaCl(恰好完全反应);NaCl、HCl(盐酸过量)。
故答案为:NaCl;NaCl、HCl。
33.一位小伙子在家清洗抽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
(1)“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是属于  盐 (填“酸”“碱”或“盐”),其中Cl的化合价为  +1 。
(2)目前市场上的洁厕剂大多为酸性,含有一定量的稀酸(如稀盐酸、稀磷酸等),具有腐蚀性。下列物体的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的是  AB (填字母)
A.抽水马桶
B.釉面砖(釉面主要成分是SiO2)
C.不锈钢管
D.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3)
(3)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NaClO)与盐酸混合后,会生成氯化钠、水及有毒的氯气。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O+2HCl=NaCl+H2O+Cl2↑ 。
【解答】解:(1)次氯酸钠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所以属于盐;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所以氯元素化合价为x,(+1)×1+(﹣2)×1+x×1=0,x=+1;
(2)A、抽水马桶是瓷制品,不与稀酸反应,故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B、釉面砖(釉面主要成分是SiO2),SiO2不与稀酸反应,故表面可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C、不锈钢管的主要成分是铁,能与稀酸反应,故表面不能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D、大理石台面(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能与稀酸反应,故表面不能用这类洁厕剂清洗;
(3)次氯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Cl2↑。
故答案为:(1)盐;+1;
(2)AB;
(3)NaClO+2HCl=NaCl+H2O+Cl2↑。
34.小明为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实验:
(1)实验后液体颜色变红的试管是  A ;
(2)反应后试管C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大量阳离子是  Fe3+ ;
(3)小明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明分别对试管D、E反应时的反应物用量有如下描述,正确的是  C 。
A.试管D中氢氧化钙溶液一定过量
B.试管D中稀盐酸可能过量
C.试管E中碳酸钠一定过量
D.试管E中稀盐酸一定过量
【解答】解:(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则A试管溶液变为红色,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而氢氧化铜为不溶性碱,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答案为:A;
(2)C试管中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后试管C的溶液中溶质一定有氯化铁,则C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3+;故答案为:Fe3+;
(3)分析D、E试管的反应原理可知,D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钙,可能含有Ca(OH)2或HCl,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一定有NaCl,可能含有Na2CO3或HCl,把D、E反应后的液体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CaCO3,则说明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D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或CaCl2和Ca(OH)2;
A、试管D:氢氧化钙溶液可能过量,故A错误;
B、试管D:D试管溶液中的溶质为CaCl2或CaCl2和Ca(OH)2,则稀盐酸可能不足,故B错误;
C、试管E: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则碳酸钠一定过量,故C正确;
D.试管E:E试管反应后的溶质为NaCl和Na2CO3则稀盐酸一定不过量,故D错误;
故选:C。
35.实验室有盐酸、白醋、柠檬酸三种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向三氧化二铁(红棕色固体)中放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的现象 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
(2)理论上溶解3.2g三氧化二铁,需要36.5%的盐酸多少克?(列式计算)
【解答】解:(1)向三氧化二铁(红棕色固体)中放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观察到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
(2)设需要盐酸质量为x,
Fe2O3+6HCl═2FeCl3+3H2O,
160 219
3.2g x×36.5%
=,
x=12g,
答:理论上溶解3.2g三氧化二铁,需要36.5%的盐酸12g。
四.计算题(共2小题)
36.某学校的学习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第1次 20 11
第2次 20 6
第3次 20 2.8
第4次 20 n
(1)上表中n的数值为 2.8 。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82.5 。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图表数据可知,第1、2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都为5g,而第3次反应后固体物质减少的质量为3.2g,说明此时碳酸钙已反应完,不再产生气体,故表中n的数值为2.8。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2.5%。
(3)由试题分析20g稀盐酸恰好能与石灰石中的5g碳酸钙完全反应
解:设第一次参与反应的HCl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5g x
解之得:x=3.65g,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8.25%。
故答案为:(1)2.8;(2)82.5%;(3)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
37.现有一包Na2CO3和Na2SO4固体粉末混合物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2.2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用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由图可知,产生气体的质量为2.2g;
故填:2.2;
(2)设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为x,碳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z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98 142 44
y x z   2.2g
x=4.9g,y=5.3g,z=7.1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为4.9g;
(3)恰好完全反应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
答:恰好完全反应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3)11.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