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02 19:55:06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默写
1直接默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3)树绕村庄, 水满陂塘 。(秦观《行香子》)
(4)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理解默写
(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鸟下绿芜秦苑夕 , 蝉鸣黄叶汉宫秋 。
(2)李商隐的《无题》中“ 蓬山此去无多路 , 青鸟殷勤为探看 ”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3)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中从植物角度展现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意盎然的词句是: 有桃花红 , 李花白 , 菜花黄 。
(4)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 少年不识愁滋味 , 爱上层楼 ”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
二、阅读
(一)阅读《咸阳城东楼》,完成问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辞,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2诗中“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这一感情的缘由是什么
答: 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3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 首联写登临城楼,眼前的兼葭杨柳似长江中的汀洲,让诗人想起万里之外的江南故乡,触景生情,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诗的颔联勾勒出萧条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对唐王朝日薄西山的衰朽的无限惋惜之情。 
(二)阅读《无题》,完成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第一句中两个“难”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 第一个“难”意为困难,指客观之难;第二个“难”意为痛苦(或“难受”“难舍”),指主观之难。 
3请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
答: 巧用象征,蚕丝和烛泪象征爱情,谐音,丝和思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的精神。 
4请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答: 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三)阅读《行香子》,完成问题。
1对“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寓情于景,描绘了“小园”明媚的春光,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境。
B.运用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C.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写景生动自然,强调了春光烂漫,突出了热爱之情。
D.以面带点,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达到了全面表现的艺术效果。
2“倚东风,豪兴徜徉”流露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 ①悠闲惬意、闲适自在。②对农村景色的喜爱、陶醉。 
3白描手法的运用使本诗用语朴素流畅,有自然之美,试举一例赏析。
答: 示例一:“有桃花红”三句,“红、白、黄”三种不同色彩的春花相互映衬,语言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写出了春满小园的欣欣向荣。 
示例二:“正莺儿啼”三句,在客观的再现中,“啼、舞、忙”营造了一幅春天莺歌燕舞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简洁朴实却生动传神。
(四)阅读《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完成问题。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上层楼”“强说愁”写出了少年的纯真无知。
B.“而今识尽愁滋味”道出了历经沧桑的艰难辛酸。
C.“欲说还休”传递出有苦无处诉说的痛苦矛盾。
D.“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诗人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
2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处对比的内容。
答: 第一处:“少年”和“而今”对比。第二处:“强说愁”与“欲说还休”对比。第三处:“不识”与“识尽”对比。 
3“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上片的“愁”是登楼赏玩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全词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郁激愤之情。 
4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答: 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阶段诊断 请做 “单元提优测评
  卷(六)(第六单元)”
  “期末满分冲刺卷(第一~六单元)”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默写
1直接默写
(1)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树绕村庄, 。(秦观《行香子》)
(4)欲说还休,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理解默写
(1)许浑的《咸阳城东楼》中,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 。
(2)李商隐的《无题》中“ , ”希望青鸟传信,惆怅而又伤感。
(3)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中从植物角度展现春天的绚丽多彩和生意盎然的词句是: , , 。
(4)后人常用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 , ”来表示少年时候的无忧无虑,也常用来感叹少年时候的年轻不懂事。
二、阅读
(一)阅读《咸阳城东楼》,完成问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人登楼远望,蒹葭杨柳,好似江南之景,千古万里之愁,以乡思为始。
B.颔联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
C.颈联写晚眺之景,虚实结合,视听结合,以实景叠合虚景,景中有浓浓的情。
D.尾联“莫问”乃劝诫之辞,表达了对唐王朝的憎恨以及自己消极的心态。
2诗中“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产生这一感情的缘由是什么
答:
3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
(二)阅读《无题》,完成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思恋之歌,写尽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2第一句中两个“难”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
3请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
答:
4请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
答:
(三)阅读《行香子》,完成问题。
1对“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寓情于景,描绘了“小园”明媚的春光,自然流露出词人愉快的心境,字里行间贮满盎然的意境。
B.运用白描手法写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李花和黄色的菜花不事雕琢,却突出了绚丽的色彩,构成了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体现了词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C.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写景生动自然,强调了春光烂漫,突出了热爱之情。
D.以面带点,集中笔墨特写春之一隅,达到了全面表现的艺术效果。
2“倚东风,豪兴徜徉”流露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
3白描手法的运用使本诗用语朴素流畅,有自然之美,试举一例赏析。
答:
(四)阅读《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完成问题。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层楼”“强说愁”写出了少年的纯真无知。
B.“而今识尽愁滋味”道出了历经沧桑的艰难辛酸。
C.“欲说还休”传递出有苦无处诉说的痛苦矛盾。
D.“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诗人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
2对比是这首词的一大特色,请写出本词两处对比的内容。
答:
3“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4分析下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