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24年高二暑假作业检测试卷历史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下表中记载均出自《尚书·周书》,这说明周初( )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 《尚书·康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A. 民主观念已初现端倪 B. 君权受到百姓制约
C. 延续商朝治国思想 D. 民本思想已经萌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尚书·周书》中存在大量保民的思想,说明周初重视民本,民本思想已经萌发,D项正确;材料内容说明出现了民本思想,而非民主思想,更不能说明君权受到百姓制约,排除AB项;材料中没有商朝的治国思想,无法体现是对商朝治国思想的延续,排除C项。故选D项。
2. 东汉中后期,士人中流行汉赋,颂德宣汉之风逐渐淡出,讽谏功能日渐式微,隐逸之风大为突显。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政治衰退的时代景象 B. 逐渐理性的士人心态
C. 士族衰落的政治现实 D. 日益壮大的庄园经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士人中流行的汉赋,颂德宣汉之风逐渐淡出,讽谏功能日渐式微,隐逸之风大为突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东汉中后期,由于宦官与外戚交替执政,政局黑暗腐朽,许多知识分子对于政治局势表现出了担忧与失望,其也在汉赋的文风变化中展现出来,即汉赋的颂德宣汉之风逐渐淡出,讽谏功能日渐式微,A项正确;“理性的士人心态”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士族衰落在南北朝时期,不是东汉中后期,排除C项;材料主旨时“东汉的文化与社会”,而没有涉及当时的经济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
3. 5世纪后期,冯太后主政时,针对地方豪强大姓隐匿人口、“督护”地方的现象实行均田制,并严查各地户籍,严禁豪强随意荫占民户。由此可知,冯太后这些改革措施旨在( )
A. 加速鲜卑族汉化进程 B. 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 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 D. 保证国家赋役征派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5世纪后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冯太后主政时的改革措施主要针对地方豪强势力隐匿人口行为,旨在加强国家对人口的了解和控制,保证国家赋役征派,D项正确;冯太后推行这些改革措施没有体现学习汉文化,与汉化无关,排除A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对比冯太后改革前后农民的赋役水平,无法得出减轻农民经济负担的结论,排除B项;单凭材料信息无法对比冯太后改革前后农民的赋役水平,无法看出农民的负担减轻,因此无法得出缓和阶级矛盾的结论,并且材料内容与缓和社会矛盾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4. 汉唐时期无地农民往往是地主的私属,到了宋代,他们通常与地主签订租佃契约,契约期满有退佃迁移的自由,不少农民往往忙时耕作,闲时经商。这表明宋代 ( )
A. 契约缔结程序严格 B. 市民阶层兴起
C.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奴婢制度根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据题意可知,宋朝时期的农民在农闲时会从事商业活动,而且虽然和地主签订租佃契约,但契约期满有退佃迁移的自由,这都说明与汉唐时期相比,宋朝时期的农民拥有更多的自由,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契约缔结的程序问题,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农民阶级,而非市民阶层,排除B项;“根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图为四川彭山江口遗址出土各年号清代钱币数量折线图,由此可知( )
A. 钱币的发行量受政局影响 B. 改土归流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C. 西方列强侵略深入到内地 D. 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从图中可以看出,清代钱币数量在乾隆年间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年间正值清朝的“康乾盛世”,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因此钱币的发行量也相应增加。而道光以后,清朝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社会动荡,钱币的发行量也随之减少。由此可见,钱币的发行量受到了政局的影响,A项正确;改土归流”是指清朝在西南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与钱币的发行量无关,排除B项; “西方列强侵略深入到内地”主要发生在晚清时期,与图中所示的时间段不符,排除C项; “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主要发生在明朝中后期,与图中所示的时间段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6. 史家常用“内外”分指中央与地方,用“轻重”来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形势。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晚清逐渐形成了“内轻外重”的局面。能支撑该观点的史实有( )
A. 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B. 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东南互保 D. 甲午战争清末新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兴起的湘淮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晚清地方督抚权力扩大。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洽谈“东南互保”就是表现,C项正确;鸦片战争和戊戌变法并没有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排除A项;洋务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也没有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排除B项;甲午战争主要突出的是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是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 20世纪初,学界开展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问题的论战。梅兰芳开始了“京剧改良运动”,排练时装新戏与古装新戏,为梅兰芳京剧艺术的流派形成甚或整个京剧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戏剧行业( )
A. 实现了中西艺术的融合 B.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C. 探索着未来发展的出路 D. 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初,学界展开了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问题的论战”“排练时装新戏与古装新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戏剧行业也在思考变革,探索发展新路,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西艺术的融合,材料中“京剧改良运动”排练时装新戏与古装新戏,材料中的新戏并未明确指出是否是西方戏剧,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戏剧,不涉及新文化运动的信息,据材料无法说明当时戏剧行业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排除B项;材料涉及20世纪初我国戏剧改革,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戏剧行业与反帝反封建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8. 1927年8月18日,湖南省委在讨论某次起义计划时,毛泽东明确指出:“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有一两个团兵力,这个就可起来,否则终归于失败。”毛泽东这一说法意在( )
A. 积极宣传开展工农运动 B. 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
C. 结合实际践行士兵运动 D. 开辟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的中国。材料了“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有一两个团兵力,这个就可起来,否则终归于失败”体现的是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认为不能单纯依靠农民力量,要联合军事力量进行起义,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联合军事力量,非宣传开展工农运动,排除A项;八七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思想,排除B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辟武装夺取政权新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
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得到发展:公营工厂由1940年的9家发展至 1943年的82家。耕地面积由1938年的899万亩增加到1945年的1521万亩。粮食产量由1938年的130万石,增加到1945年的260万石。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 解放区经济的发展 D. 敌后根据地土地革命见成效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得到发展,这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大生产运动有关,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属于影响,且材料未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关信息,排除B项;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区域,且经济发展属于现象,材料问的是原因,排除C项;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实施的土地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0.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总工会号召在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上海机床厂劳动模范盛利改进了39种工具,创造了3年完成5年工作量、产品质量合格率月均达到99%以上的优异成绩。这体现出(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得到贯彻
C. 技术革新助力了经济体制改革 D.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建国初期一五计划时期的中国。据材料“劳动模范盛利的事迹作为一五计划期间国营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典型”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时期,广大国营企业通过劳动竞赛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顺利推进,A项正确;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于1958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逐渐展开,而材料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排除BC项;材料涉及的是一五计划,不是三大改造,排除D项。故选A项。
11. 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广告结尾还显示:“上海电视台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该广告的播出体现了( )
A. 商业经营理念的转变 B. 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
C. 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 D. 民众思想的普遍解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9年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电视广告——参桂养荣酒,反映了自主经营与销售的经营理念,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产销有国家负责不同,说明商业经营理念的转变,A项正确;不能以此表明计划经济时代的终结,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工作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众思想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时代托勒密埃及兴起的一座城市,整个城市由雅典请来的希腊建筑师设计,修建了图书馆、希腊神庙、竞技场、体育场等设施。亚历山大里亚的兴起( )
A. 开创了埃及的城市文明 B. 移植了希腊的城邦政治
C. 打断了埃及的历史进程 D. 体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题意可知,亚历山大里亚位于古代埃及,但这却是一座希腊化特征明显的城市,由此体现了希腊文化的影响,D项正确;“开创”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A项;亚历山大里亚的兴起体现的是希腊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移植希腊的城邦政治,更没有打断埃及的历史进程,排除BC项。故选D项。
13. 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年)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人类的“权力”是天生的,而且政府建立的基础是人民的“同意”;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它的权力的边界就是人们的授权范围。据此可知,洛克的命题( )
A. 违背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 B. 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
C. 意在教化大众实现民智启迪 D. 具有较广泛社会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7世纪(英国)。材料中“政府建立的基础是人民的‘同意’”“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它的权力的边界就是人们的授权范围”,这些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与传统的封建等级秩序相违背,B项正确;洛克的主张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排除A项;洛克的主张是探讨政府建立以及政府权力来源的法理依据,而非为了启迪民智,排除C项;洛克的主张符合资产阶级诉求,并不能代表更广泛的社会群体,排除D项。故选B项。
14. 1771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水力棉纺厂。到1835年,英国已有棉纺厂1262家,工人达220134人。棉布产量从1796年的2100万码增长到1830年的34700万码。生铁产量从1796年的12.5万吨上升到1840年的142万吨。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
A. 圈地运动逐渐结束 B.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 科技生产紧密结合 D. 改良蒸汽机的应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使生产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跃,一方面推动工厂和工人数量迅猛增加,另一方面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D项正确;圈地运动不是出现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项;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
15. 1933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苏联以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为条件,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苏联这一做法( )
A. 保证了苏联经济健康发展 B. 有利于国际关系合作共赢
C. 使二战前的国际矛盾加剧 D. 意在维护斯大林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3年苏联。根据“苏联以在短期内向国外提供总值约为10亿美元的订单为条件,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出口”可知,这一做法使当时深受经济危机困扰的西方国家有了新的市场,而苏联则从西方国家得到了发展经济所需的资金,所以这一做法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合作共赢,B项正确;这一做法有利于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但不一定能够保证苏联经济健康发展,排除A项;这一做法有利于国际关系合作共赢,因此并不会使二战前的国际矛盾加剧,排除C项;苏联的这一做法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而不是为了维护斯大林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6. 二战后,法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将电力、运输等领域的公司国有化,还把一批制造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收归国有。这一轮国有化后,法国国企的投资在法国全国投资中占比高达30%,国企职工占全国就业人数7.5%,国企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10%。这些举措( )
A. 抑制了垄断资本的势力 B. 助推了国家干预的强化
C. 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 D. 推动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法国)。二战后法国的系列国有化政策,推动了国家干预的强化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国家干预的强化,利于战后经济的恢复发展,但与激活社会创新活力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推动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17题16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8分,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自建国不久,吸取隋武力统一未果的教训,在贵州“招抚”各少数民族首领内附,谢氏、赵氏、宋氏等大姓纷纷率土内附。在此基础上,对归附各族地区逐步形成了体制比於内地,由中央派流官治理的经制州;仍由当地土酋担任州县长吏,按原有风俗统治的羁縻州;及与中央王朝保持松散臣属贡纳关系的藩国,一共三个政治圈层的行政建置体系。初唐、盛唐时期,经制州范围不断扩大,中唐以后则渐次缩小,不得不将一些原经制州改为羁縻州。
——摘编自何仁仲主编《贵州通史》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削弱甚至废革土司,增加赋税收入,同时将尚未纳入建制的地方设官管理,扩大流官统治;另一方面开辟苗疆,开通贵州—湖南、贵州—广东的通路,雍正王朝在贵州境内大规模改土归流。到乾隆初年,贵州全省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比明朝时期增加了5.7万平方公里,扩大了约1/3,南迁移民相当一部分来到贵州山区,开垦出了大量耕地,贵州的汉族人口在数量上开始逐渐超过了其他民族人口。
——摘编自王纪鹏《明清时期政府对贵州改土归流策略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在贵州地区统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代在贵州大规模实施改土归流的原因,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1)
特点:设立羁縻州;因俗治理。
原因:吸取隋武力统一未果的教训。
(2)原因: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增加赋税收入。
意义:废除土司制,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仍由当地土酋担任州县长吏,按原有风俗统治的羁縻州”可分析出设立羁縻州,因俗治理。原因:根据材料“吸取隋武力统一未果的教训”可分析出吸取隋武力统一未果的教训。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一方面削弱甚至废革土司,增加赋税收入”可分析出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增加赋税收入。意义:根据材料“扩大流官统治”可分析出废除土司制,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根据材料“南迁移民相当一部分来到贵州山区,开垦出了大量耕地”可分析出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1856-1860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努力。
【答案】(1)特点: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多在边疆和沿长江地区。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可归纳出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根据材料“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可归纳出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材料中侵略的国家和地区来看,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多在边疆和沿长江地区。
【小问2详解】
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如地主阶级兴办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进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
【点睛】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起于哥白尼、迄于牛顿的革命,兴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旧的天堂被打破了,《希伯来书》和基督教圣经上描述的上帝创造的东西,看来是属于无稽之谈。他们希望使社会也能履行自然规律的法则。人是名副其实具有伟大智能的生物,居住在一个既可理解又可驾驭的世界里。这些思想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从而逐渐把宗教和教会撇在一旁,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
——整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作为知识阶层的精英、资产阶级的先锋,在18世纪积极领导和参与了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们都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深感自己对社会、对他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他们对自身的力量也充满自信。诚然,这些伟大的“哲人”们并没有结成一个政党,但他们的思想却通过其脍炙人口的作品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这股强大的洪流不仅为行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而且还为新制度的建立扫清了多方面的障碍。
——吕一民《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在打破“旧的天堂”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7—19世纪相关史实,以“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1)贡献:代表着近代科学的兴起;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击了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
(2)示例:观点: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论述: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主张,构建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由孙中山领导,1894年成立于美国檀香山,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之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蓬勃发展,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必备条件和基础,推动社会进步。(举两例说明)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
贡献:根据材料“这场起于哥白尼、迄于牛顿的革命,兴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可知,代表着近代科学的兴起;根据材料“这些思想对欧洲社会的世俗化作出重大的贡献,从而逐渐把宗教和教会撇在一旁,为欧洲政治权力和这个时代许多新的智力争论开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击了基督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削弱了封建专制统治。
【小问2详解】
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首先,确定论题,根据题目设问,以“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为主题,结合欧洲17—19世纪的相关史实,结合材料信息“作为知识阶层的精英、资产阶级的先锋,在18世纪积极领导和参与了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们都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深感自己对社会、对他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知,可以从欧洲思想解放对社会发展的引导方面进行说明,如: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结合所学知识,从启蒙运动对欧洲,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的角度进行说明,如: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思想束缚,启蒙运动应运而生。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理性主义,批判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主张,构建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由孙中山领导,1894年成立于美国檀香山,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之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蓬勃发展,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
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提炼论题的准确性,如:综上所述,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必备条件和基础,推动社会进步。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