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二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历史试卷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考古发现,距今6000年左右,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等区域,出现了由数十个村落构成的聚落群,在河南灵宝铸鼎原遗址群出现了数个规模达100万平方米的大型聚落,一些大中型聚落有宽十几米、深数米的壕沟环绕,一些男性墓葬随葬品中出现石钺。这些证据表明这一时期( )
A. 各文化区相互联系加强 B.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
C. 中华文明起源节奏加速 D. 主要文化区进入文明阶段
2. 周公东征后,营建东都洛邑,并将参与叛乱的商朝遗民迁至洛邑附近,给田耕种。此后,周朝两都并存,洛邑成为周朝在关东的统治中心,长期设有官员和军队。由此可知,西周营建东都( )
A. 加剧了商周部族的矛盾 B. 有利于强化对东方控制
C. 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基础 D. 促使周朝统治中心转移
3. 屈原在《离骚》中批评夏后、羿、浇、桀、纣等统治者荒淫无道、不修德行、赞扬禹、汤、周文王、周武王德行高迈,因此受到上天的帮助。屈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映出战国后期( )
A.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B. 楚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C. 德行成为评判人物的唯一标准 D. 文化交融的趋势增强
4.著名历史学家游彪曾说:“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武帝的批准。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制。”这一政策旨在( )
A.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实现经济“大一统”
C.建立规范经济秩序 D.抑制私人商业发展
5.宋代流行陪嫁大量嫁妆的“厚嫁”之风;按照宋律,男女双方可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嫁妆等“妻财”被视为女方个人的“婚前财产”。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改嫁张汝舟,当她发现张汝舟有骗取自己钱财的企图时,便通过“和离”守住了自己的财产。这可用于说明宋代( )
①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②门第观念逐渐瓦解 ③婚姻自由基本实现 ④妇女地位有所提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7.康熙年间,政府对于一些地区的新垦荒地起科年限放宽至六年,甚至十年,在有些地区还发放稻种、工具,允许开垦地为开垦者占有,以鼓励民众开垦荒地。这些举措( )
A. 得益于农业技术进步 B. 破坏了土地国有原则
C. 促进了人口快速增长 D. 扩大了清朝统治疆域
8. 李鸿章曾阐述兴办某一近代企业的意图:“派员设局,招商试办轮船,分运来年江、浙漕粮,已备官船造成雇领张本”,事实上该企业兴办后也达到了预期,“就中国洋面运中国官粮,外人断不敢欺侮……海运费大减而运极速。”关于该企业的兴办,分析正确的是
A. 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 响应了清政府“广为制造”的谕令
C. 背景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 体现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9.1963年,周恩来指出:“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工业,而且包括农业、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各个方面。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只提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更完整。”新的提法反映出
A. 领导层对现有经济结构的反思 B. 新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变化
C. 国家推进农业体制改革的决心 D. 人民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愿望
10.1992年,邓小平谈道:“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邓小平这一谈话( )
A.基于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基本确立 B.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
C.重在强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D.推动农村走出经济体制改革困境
11.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富。氏族首领往往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的公有制遭到破坏,私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文明社会即将到来。下列唯物史观的观点与该论述最相符的是( )
A.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B.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C.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D.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内部的矛盾性
12. 中世纪的西欧土地往往凝聚着封君与封臣多层次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臣的制约,封臣对土地的支配权受到封君的制约,这致使土地买卖、转让受到严重限制。上述状况( )
A. 推动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 维持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
C. 导致封建庄园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D. 有利于商业性农业的发展
13. 17世纪,画家维米尔创作的部分油画展现了市民家中挂着的地图或者摆放的地球仪。画作中的市民无不以拥有来自中国的瓷器、丝绸,来自美洲的海狸皮、白银,来自非洲的黑奴和来自荷兰的地图和地球仪为耀。这些画作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市民群体与全球化贸易” B. “宗教改革与印刷业革命”
C. “新航路开辟与价格革命” D. “文艺复兴与思想的启蒙”
14.“人的自由、人的独立、人的尊严”在15至18世纪逐渐成为西欧社会的共识,但无论葡萄牙、西班牙还是荷兰、英国,却都以野蛮的方式屠杀和奴役殖民地人民,在美洲建立起新型的奴隶制度并以法律为保障。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的扩张特性 B. 西欧人文精神的发展
C. 殖民地经济水平落后 D. 古代奴隶制度的影响
15.“两权分离”是指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两权分离”速度加快。如表为全美最大的非金融公司中由经营者控制的公司数量和公司资产占比变化,这一变化( )
年份 (年) 公司数量占比 公司资产占比
1929 44% 58%
1963 84.5% 85%
1975 82.5% 85.4%
A. 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确立 B. 发生于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C.导致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D. 根源于科技发展及生产过程复杂化
16.截止到2023年2月5日,美国某影片的全球票房约为21.74亿美元,其中海外票房总计15.38亿美元,约四分之三的票房收入来自海外市场,远远超出了美国本土票房。这折射出( )
A.美国的第三产业发展独领风骚 B.美国的电影行业霸主地位动摇
C.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
第Ⅰ卷Ⅱ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中国人自己开办并拥有的棉纺厂的纱锭数,从1913年的651676支,增长到1919年的1173012支。除此之外,日本人也在中国新建了若干工厂。中国工人阶级增长的速度,比中资工厂的增长速度以及中资和外资工厂加起来所拥有的生产设备的增长速度都要快。期间,被运往国外的“苦力”(华工)也有千百万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在俄国做工的,不久后就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随着人数的增长,视野的开拓,工人阶级必然要向过去自己完全被埋没的处境发出挑战。
——摘编自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爱泼斯坦全集:国际视野回顾近代中国变迁》
材料二:“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然而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所产生的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其他重大因素发挥作用,由革命引发的新一轮发展实业热潮不会持续太久。1914~1920年,私人产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为10.54%,一些主要行业的增长率更高,面粉业为22.8%,卷烟业为36.7%,棉纺织业为17.4%。
——摘编自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14~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8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邻国对新中国存在忧虑。第一代领导人为了打破封锁,积极探索发展与周边邻国的友好关系,并开创性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汪伟民《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对比分析》
材料二:现在,我们实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恢复和坚持了长时期行之有效的各项经济政策,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并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经济建设必将重新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1978年12月22日通过)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分)
(2)据材料二,归纳我国经济建设高速稳定发展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上世纪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措施。(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1890年,美国海军军官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年)》一书。该书被认为是“海权论”的奠基之作,马汉也因此被尊为“海权论”的鼻祖。马汉视军事控制、海运开拓、海外贸易为海权的有机组成部分,认为“海权其义甚广,它不仅包括通过海上军事力量对海洋全部或一部的控制,而且也包括对和平的商业和海上航运业的控制”。在马汉看来,制海权和海军建设是海权的核心,但广义的海权还涉及海洋贸易、海上交通、侨民保护、海洋资源等方面。马汉的“海权”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先后被译为俄语、德语、日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多国文字。
——摘编自胡俊修《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伴随国际机制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国间对海洋的争夺和控制由过去的以军事目的为主转变为以经济利益为主。海洋权益斗争,虽然依然可能引发冲突甚至战争,但更多却可以通过谈判协商等渠道和平解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各国维护海洋安全提供了法律依据,奠定了国际海洋安全法治的基础。同时,海洋对于国家和全球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全球海洋经济活动估计达3万亿至6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做出重要贡献。海洋是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严重,正在危及世界部分海域,保护海洋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方向和目标。
——摘编自胡德坤、晋玉《新时代中国海洋观的形成渊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学者马汉提出“海权”理论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利用变化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海洋利用的认识。(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有学者对20世纪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表述:20世纪既是“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的世纪,又是“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的世纪;既是“进步”的世纪,又是“悲剧”的世纪。
—摘编自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请以“某一世纪既是的世纪,又是的世纪”为题,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可以选取材料的世纪和观点,亦可另选世纪和观点;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高二开学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1-16:DBDAA CCCAC DBAADC
17.(1)原因: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国内人民掀起提倡国货运动;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精神;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分)
(2)特点:发展快;私人投资比重大;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与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既有矛盾,又存在依赖性。(4分)
意义:提高了近代中国社会生产力;对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有所抑制;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4分)
28.(1)原因:美国的遏制政策;改善与邻国的外交关系。(2分)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4分)
(2)条件:政治安定团结;坚持有效的经济政策;立足实际;自力更生、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科教事业等。(4分)
措施: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4分)
19.(1)近代殖民扩张中海洋作用凸显;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列强争夺海权斗争加剧。 (4分)
(2)对海洋争夺由军事目的为主转为经济利益为主;海洋问题冲突多以和平途径解决;从列强间掠夺竞争到国际社会合作开发利用;联合国组织在海洋利用上发挥了重大作用;更加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4分)
(3)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反对霸权主义;遵守联合国海洋利用的文件法规;海洋利用中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4分)
20.主题:20世纪既是“希望”的世纪,又是“悲剧”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转变的时期。一方面,它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希望的一个世纪,因为在这个时期内,科技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科技方面,20世纪见证了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一系列重大发明的出现,这些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同时,医学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例如抗生素的发现和疫苗的应用,使得许多曾经致命的疾病得以治愈或预防。在政治方面,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同台竞争,各自开启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不同制度国家的相互借鉴与发展。
另一方面,这个世纪也是充满了悲剧和灾难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等事件给全球带来了深重的痛苦和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导致了超过1600万人的死亡和2000多万人的伤残。这场战争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更是造成了约7000万人的死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此外,冷战时期的紧张局势也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对抗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和核武器竞赛,这无疑增加了全球性的毁灭风险。
综上所述,20世纪可以被视为一个充满希望和悲剧的世纪。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战争、冲突和灾难。因此,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从中吸取教训,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繁荣的世界。(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