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四上·随县期末)根据身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 动物两大类。
【答案】无脊椎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特征。根据这一标准,动物被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两大类的区分主要依据是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2024四上·随县期末)家里养的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
【答案】卵生
【知识点】卵生;胎生
【解析】【分析】 像鱼、昆虫、鸟类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我们称这样的动物为卵生动物。常见的卵生动物有蜻蜓、鸭、鹅、蝴蝶、蚕、鱼等。鸡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卵生。
3.(2024四上·随县期末)明明帮妈妈将新鲜的蚕豆去皮,做了一道“蚕豆炒肉片”,这道菜中去皮的蚕豆是种子中的 。
【答案】胚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蚕豆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其内部结构由种皮和胚构成。种皮是种子的外部保护层,而胚则是种子中最核心的部分,包含了植物生长的所有基本结构和遗传信息。当蚕豆被去皮后,所剩下的是胚的部分,它是种子发芽成为新植株的关键部分。
4.(2024四上·随县期末)一般情况下,将水加热到 ℃时,水就会沸腾。
【答案】100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这意味着将水加热到100℃时,水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水沸腾。这一现象是物理变化的结果,水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水蒸气。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保持不变,因此,无论是在实验室、家庭厨房还是工业生产中,加热液体至100℃是使其沸腾的普遍规律。
5.(2024四上·随县期末)月球上没有空气,面对面交谈时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答案】真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这意味着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当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面对面交谈时,他们必须依靠无线电通信设备来进行交流。
6.(2024四上·随县期末)吹奏竖笛时,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不同的音调,是因为竖笛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音调 。
【答案】越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当吹奏竖笛时,空气柱在笛子内部振动,从而产生声音。通过按住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进而影响空气柱振动的频率。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其振动的频率也不同,从而导致音调的变化。
7.(2024四上·随县期末)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 的原理升空的。
【答案】热空气上升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 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升空的。
8.(2024四上·随县期末)生活于长江,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
A.中华秋沙鸭 B.白头叶猴 C.中华鲟
【答案】C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中华鲟属于我国珍稀动物,颜色有青灰黄三种类别,可活四十余载,通过其名字就可知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在国内的生长环境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带,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9.(2024四上·随县期末)下列动物中,体内没有脊椎的是( )
A.蛇 B.蚯蚓 C.兔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是指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在给定的选项中,蛇和兔子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它们体内有脊柱。而蚯蚓被归类为无脊椎动物,因为它体内没有脊柱。
10.(2024四上·随县期末)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胎生 B.长有羽毛 C.卵生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胎生;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体表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脑发达、体内有膈等。其中,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胎生意味着幼体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脐带与母体连接以获取营养;而哺乳则是指母体分泌乳汁来喂养幼体。
11.(2024四上·随县期末)绿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
A.阳光、水、空气
B.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
C.土壤、水、阳光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 绿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使得种子能够顺利地萌发成幼苗。具体来说,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种子才能成功萌发。这些条件是种子萌发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12.(2024四上·随县期末)下列做法有损听力的是( )
A.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防护耳罩
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C.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
【答案】B
【知识点】听觉;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或者不正确使用耳机,或者有不良的用耳卫生习惯等,都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防护耳罩、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有助于保护听力。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
13.(2024四上·随县期末)上课时老师的声音能传入我们的耳朵,是利用了声音能在( )中传播。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上课时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14.(2024四上·随县期末)一般情况下,白天海边的风向是( )
A.从海洋吹向陆地 B.从陆地吹向海洋 C.无法确定
【答案】A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是透过基本方向或方位度来了解。有各种各样的仪器用来测量风向,如风向袋和风向标。夏季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上热空气上升,海洋的冷空气吹向陆地补充,所以吹海风;晚上由于陆地气温降得快,海洋降得慢,海洋空气温度高于陆地,所以上升,陆地空气补充,所以吹陆风。
15.(2024四上·随县期末)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洗衣水冲厕所
B.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凉降温
C.不间断放水刷牙
【答案】A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 节约用水的方法包括利用洗衣水冲厕所,这是一种有效的节约用水措施。这种做法不仅适用于公共场所,也适用于家庭环境。通过重复使用洗衣水来冲厕所,可以减少新鲜水源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16.(2024四上·随县期末)探探发现瓶子里的饮料都没有装满,对此她感到不解,爸爸告诉她这主要是因为( )
A.每瓶少装点,厂家就能节省一些成本
B.瓶内留一些空间,更容易拧开瓶盖
C.液体遇冷凝固后体积会变大,如果装满冷冻时有可能将瓶子撑破
【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或饮料都不会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的热胀冷缩把瓶子胀破。
17.(2024四上·随县期末)下列物品中,最适合做排箫的是( )
A.吸管 B.塑料袋 C.橡皮筋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 排箫是一种由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组成的乐器,这些音管通过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吸管作为一种管状材料,与排箫的制作原理相似,因此是最适合制作排箫的材料。
18.(2024四上·随县期末)所有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答案】错误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的物体是热缩冷胀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热胀冷缩指的是物体在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就会减小的性质。
19.(2024四上·随县期末)“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营养繁殖。(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语,实际上蕴含了生物学中的营养繁殖原理。在植物学中,营养繁殖是一种不通过种子,而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叶)来繁殖新个体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并且繁殖速度相对较快。
20.(2024四上·随县期末)弹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粗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细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弹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细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粗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 这个结论是基于声音的产生原理,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音调则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用相同的力度弹拨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细橡皮筋的直径较小,因此它振动的频率较高,产生的声音音调也就较高。
21.(2024四上·随县期末)减少环境污染,给动物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保护珍稀动物的有效方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我国的珍稀动物、植物物种多,但是有的物种濒临灭绝,启示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植物。减少环境污染,还珍稀动物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保护珍稀动物的有效方法。
22.(2024四上·随县期末)要正确使用酒精灯,万一酒精泼洒燃烧,要及时用湿毛巾盖灭。(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当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出并燃烧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湿抹布覆盖。这种方法利用了灭火的原理,即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使用湿抹布覆盖不仅可以隔绝氧气,还能通过湿布的冷却作用降低酒精的温度,从而更有效地扑灭火焰。这种方法适用于酒精灯中酒精洒出并在桌上燃烧的情况,因为此时火势较小,易于控制。通过隔绝氧气和降温的双重作用,湿抹布是处理这种情况的最佳选择。
23.(2024四上·随县期末)将果实的特点和种子的传播方式连起来。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风力传播 豆角
果实或种子轻,带翅或绒毛 动物传播 玉米,水稻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弹力传播 苍耳
【答案】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 种子传播方式包括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果实(种子)轻、带翅或茸毛的种子靠风传播,如玉米、水稻等;果实(种子)有刺或多肉好吃的种子靠动物传播,如苍耳;果实在成熟时会炸裂的种子靠弹力传播,如豆角。
24.(2024四上·随县期末)小明家就住在县城繁华的街道边,平时来来往往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很大,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和生活,请你想办法来帮助小明减弱干扰他的噪声(写两条具体办法)。
【答案】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控制噪声的方法【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控制噪声的方法【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源、戴耳塞、植树、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用棉花塞住耳朵、将毛毯挂在窗户上都可以减弱噪声。
25.(2024四上·随县期末)水结冰实验
实验材料:烧杯、冰块、盐、温度计、试管、水、铁架台
(1)实验方法:小花先在试管里加约3毫升水,用温度计测水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试管的水中,但不能触碰试管的 和 ,然后准备一个烧杯,将碎冰倒入烧杯里,再撒较多食盐,最后将试管插入碎冰中,每隔1分钟观察并记录试管内的水温和水的状态变化。
(2)小花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如图,正确的是( )。
A. B. C.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水温不断下降,当水温在 ℃时,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试管里的水全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没结冰时水的高度 (填“高”或“低”):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 (填“大”或“小”)了。我们在碎冰中撒较多的食盐,是为了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4)实验结论:液态的水在 (填“遇冷”或“受热”)时可能会结冰。
【答案】(1)底部;管壁
(2)A
(3)0;高;大;降低
(4)遇冷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波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1)实验方法:小花先在试管里加约3毫升水,用温度计测水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试管的水中,但不能触碰试管的底部管壁,然后准备一个烧杯,将碎冰倒入烧杯里,再撒较多食盐,最后将试管插入碎冰中,每隔1分钟观察并记录试管内的水温和水的状态变化。
(2)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平齐。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水温不断下降,当水温在0℃时,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试管里的水全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没结冰时水的高度高: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我们在碎冰中撒较多的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
(4)实验结论:液态的水在遇冷时可能会结冰。
1 / 1湖北省随州市随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1.(2024四上·随县期末)根据身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所组成的脊柱,将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 动物两大类。
2.(2024四上·随县期末)家里养的小鸡是鸡蛋孵化出来的,这种繁殖方式是 。
3.(2024四上·随县期末)明明帮妈妈将新鲜的蚕豆去皮,做了一道“蚕豆炒肉片”,这道菜中去皮的蚕豆是种子中的 。
4.(2024四上·随县期末)一般情况下,将水加热到 ℃时,水就会沸腾。
5.(2024四上·随县期末)月球上没有空气,面对面交谈时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6.(2024四上·随县期末)吹奏竖笛时,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不同的音调,是因为竖笛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长,音调 。
7.(2024四上·随县期末)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 的原理升空的。
8.(2024四上·随县期末)生活于长江,属于我国珍稀动物的是( )
A.中华秋沙鸭 B.白头叶猴 C.中华鲟
9.(2024四上·随县期末)下列动物中,体内没有脊椎的是( )
A.蛇 B.蚯蚓 C.兔
10.(2024四上·随县期末)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是( )
A.胎生 B.长有羽毛 C.卵生
11.(2024四上·随县期末)绿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是( )
A.阳光、水、空气
B.适宜的温度、水和空气
C.土壤、水、阳光
12.(2024四上·随县期末)下列做法有损听力的是( )
A.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防护耳罩
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
C.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
13.(2024四上·随县期末)上课时老师的声音能传入我们的耳朵,是利用了声音能在( )中传播。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14.(2024四上·随县期末)一般情况下,白天海边的风向是( )
A.从海洋吹向陆地 B.从陆地吹向海洋 C.无法确定
15.(2024四上·随县期末)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洗衣水冲厕所
B.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凉降温
C.不间断放水刷牙
16.(2024四上·随县期末)探探发现瓶子里的饮料都没有装满,对此她感到不解,爸爸告诉她这主要是因为( )
A.每瓶少装点,厂家就能节省一些成本
B.瓶内留一些空间,更容易拧开瓶盖
C.液体遇冷凝固后体积会变大,如果装满冷冻时有可能将瓶子撑破
17.(2024四上·随县期末)下列物品中,最适合做排箫的是( )
A.吸管 B.塑料袋 C.橡皮筋
18.(2024四上·随县期末)所有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9.(2024四上·随县期末)“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是营养繁殖。( )
20.(2024四上·随县期末)弹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粗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细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 )
21.(2024四上·随县期末)减少环境污染,给动物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保护珍稀动物的有效方法。( )
22.(2024四上·随县期末)要正确使用酒精灯,万一酒精泼洒燃烧,要及时用湿毛巾盖灭。( )
23.(2024四上·随县期末)将果实的特点和种子的传播方式连起来。
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风力传播 豆角
果实或种子轻,带翅或绒毛 动物传播 玉米,水稻
有小刺或多肉好吃 弹力传播 苍耳
24.(2024四上·随县期末)小明家就住在县城繁华的街道边,平时来来往往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很大,严重影响了小明的学习和生活,请你想办法来帮助小明减弱干扰他的噪声(写两条具体办法)。
25.(2024四上·随县期末)水结冰实验
实验材料:烧杯、冰块、盐、温度计、试管、水、铁架台
(1)实验方法:小花先在试管里加约3毫升水,用温度计测水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试管的水中,但不能触碰试管的 和 ,然后准备一个烧杯,将碎冰倒入烧杯里,再撒较多食盐,最后将试管插入碎冰中,每隔1分钟观察并记录试管内的水温和水的状态变化。
(2)小花读数时眼睛的位置如图,正确的是( )。
A. B. C.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水温不断下降,当水温在 ℃时,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试管里的水全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没结冰时水的高度 (填“高”或“低”):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 (填“大”或“小”)了。我们在碎冰中撒较多的食盐,是为了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4)实验结论:液态的水在 (填“遇冷”或“受热”)时可能会结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无脊椎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动物的分类主要是基于它们的身体结构和特征。根据这一标准,动物被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两大类的区分主要依据是动物体内是否存在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答案】卵生
【知识点】卵生;胎生
【解析】【分析】 像鱼、昆虫、鸟类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我们称这样的动物为卵生动物。常见的卵生动物有蜻蜓、鸭、鹅、蝴蝶、蚕、鱼等。鸡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卵生。
3.【答案】胚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形态
【解析】【分析】蚕豆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其内部结构由种皮和胚构成。种皮是种子的外部保护层,而胚则是种子中最核心的部分,包含了植物生长的所有基本结构和遗传信息。当蚕豆被去皮后,所剩下的是胚的部分,它是种子发芽成为新植株的关键部分。
4.【答案】100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这意味着将水加热到100℃时,水会从液态转变为气态,即水沸腾。这一现象是物理变化的结果,水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是水蒸气。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保持不变,因此,无论是在实验室、家庭厨房还是工业生产中,加热液体至100℃是使其沸腾的普遍规律。
5.【答案】真空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月球上没有空气,这意味着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在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当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面对面交谈时,他们必须依靠无线电通信设备来进行交流。
6.【答案】越低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当吹奏竖笛时,空气柱在笛子内部振动,从而产生声音。通过按住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的长度,进而影响空气柱振动的频率。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其振动的频率也不同,从而导致音调的变化。
7.【答案】热空气上升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对流
【解析】【分析】 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升空的。
8.【答案】C
【知识点】珍稀动物
【解析】【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中华鲟属于我国珍稀动物,颜色有青灰黄三种类别,可活四十余载,通过其名字就可知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在国内的生长环境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带,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9.【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是指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而无脊椎动物则是指没有脊柱的动物。在给定的选项中,蛇和兔子属于脊椎动物,因为它们体内有脊柱。而蚯蚓被归类为无脊椎动物,因为它体内没有脊柱。
10.【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分类;胎生;哺乳动物
【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包括体表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大脑发达、体内有膈等。其中,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胎生意味着幼体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脐带与母体连接以获取营养;而哺乳则是指母体分泌乳汁来喂养幼体。
11.【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 绿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空气。这些条件共同作用,使得种子能够顺利地萌发成幼苗。具体来说,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当这些条件都满足时,种子才能成功萌发。这些条件是种子萌发的基本要求,缺一不可。
12.【答案】B
【知识点】听觉;保护听力
【解析】【分析】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或者不正确使用耳机,或者有不良的用耳卫生习惯等,都可能使我们的听力受到损害。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戴防护耳罩、不随便用棉签等物体掏耳朵有助于保护听力。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损伤听力。
13.【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上课时我们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14.【答案】A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通常是透过基本方向或方位度来了解。有各种各样的仪器用来测量风向,如风向袋和风向标。夏季白天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上热空气上升,海洋的冷空气吹向陆地补充,所以吹海风;晚上由于陆地气温降得快,海洋降得慢,海洋空气温度高于陆地,所以上升,陆地空气补充,所以吹陆风。
15.【答案】A
【知识点】节约用水
【解析】【分析】 节约用水的方法包括利用洗衣水冲厕所,这是一种有效的节约用水措施。这种做法不仅适用于公共场所,也适用于家庭环境。通过重复使用洗衣水来冲厕所,可以减少新鲜水源的使用,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16.【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啤酒瓶或饮料瓶里面的啤酒或饮料都不会装满,是为了防止液体的热胀冷缩把瓶子胀破。
17.【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制作乐器
【解析】【分析】 排箫是一种由若干支同种材质的音管组成的乐器,这些音管通过粘接、捆绑或框架固定的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吸管作为一种管状材料,与排箫的制作原理相似,因此是最适合制作排箫的材料。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的物体是热缩冷胀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热胀冷缩指的是物体在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就会减小的性质。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语,实际上蕴含了生物学中的营养繁殖原理。在植物学中,营养繁殖是一种不通过种子,而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根、茎、叶)来繁殖新个体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并且繁殖速度相对较快。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弹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细橡皮筋发出的声音高,粗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低。 这个结论是基于声音的产生原理,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而声音的音调则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当用相同的力度弹拨长度相同但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细橡皮筋的直径较小,因此它振动的频率较高,产生的声音音调也就较高。
21.【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我国的珍稀动物、植物物种多,但是有的物种濒临灭绝,启示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植物。减少环境污染,还珍稀动物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保护珍稀动物的有效方法。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当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出并燃烧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湿抹布覆盖。这种方法利用了灭火的原理,即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使用湿抹布覆盖不仅可以隔绝氧气,还能通过湿布的冷却作用降低酒精的温度,从而更有效地扑灭火焰。这种方法适用于酒精灯中酒精洒出并在桌上燃烧的情况,因为此时火势较小,易于控制。通过隔绝氧气和降温的双重作用,湿抹布是处理这种情况的最佳选择。
23.【答案】
【知识点】种子的传播
【解析】【分析】 种子传播方式包括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果实(种子)轻、带翅或茸毛的种子靠风传播,如玉米、水稻等;果实(种子)有刺或多肉好吃的种子靠动物传播,如苍耳;果实在成熟时会炸裂的种子靠弹力传播,如豆角。
24.【答案】关闭门窗,拉上窗帘加强隔音,是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控制噪声的方法【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带上耳塞,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控制噪声的方法【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知识点】噪音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控制噪声源、戴耳塞、植树、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用棉花塞住耳朵、将毛毯挂在窗户上都可以减弱噪声。
25.【答案】(1)底部;管壁
(2)A
(3)0;高;大;降低
(4)遇冷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波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1)实验方法:小花先在试管里加约3毫升水,用温度计测水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试管的水中,但不能触碰试管的底部管壁,然后准备一个烧杯,将碎冰倒入烧杯里,再撒较多食盐,最后将试管插入碎冰中,每隔1分钟观察并记录试管内的水温和水的状态变化。
(2)温度计测温时,要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平齐。
(3)实验现象:我们发现水温不断下降,当水温在0℃时,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试管里的水全部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比没结冰时水的高度高:说明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我们在碎冰中撒较多的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
(4)实验结论:液态的水在遇冷时可能会结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