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02 17:09:27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科学试题
1.(2024四下·曾都期末)蚕的一生要依次经历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2.(2024四下·曾都期末)月球表面不是平的,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山脉、大面积的平原和大大小小的坑穴。(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 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比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比较阴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月球表面高低起伏。
3.(2024四下·曾都期末)晴转多云、多云、阴等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 晴转多云、多云、阴等不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 这些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天空中的云量及其分布情况,而不是直接描述雨量。
4.(2024四下·曾都期末)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进行的。因为太阳的光线非常强烈,如果直接观察,特别是通过望远镜或没有适当防护的眼镜,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如视网膜烧伤等。
5.(2024四下·曾都期末)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天圆地方”。(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有人认为是圆,有人认为是方的。古人的地理概念是“天圆地方”,所谓“天似穹庐,地如棋盘”。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天圆地方”:天空像一口倒扣在地上的锅,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6.(2024四下·曾都期末)能否运动可以作为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们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我们把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动物能运动,它属于生物;机器人它也能运动,但它不属于生物,所以能运动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7.(2024四下·曾都期末)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按照农历确定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我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大多是按照农历确定的。
8.(2024四下·曾都期末)水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这样使它能够生长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生植物
【解析】【分析】 水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这样使它们能够生长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水生植物,如莲,为了适应水下缺氧的环境,进化出了发达的通气组织。这些通气组织包括能通气的孔眼,这些孔眼彼此贯穿,形成一个输送气体的通道网。
9.(2024四下·曾都期末)在随州市,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上午8时 B.下午14时 C.傍晚
【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
10.(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面与云有关的诗句是( )。
A.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答案】B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A.意思是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B.意思是早晨辞别云雾缭绕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C.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兩纷纷飘酒,路上羁旅行人落魄断魂。
11.(2024四下·曾都期末)“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说明了(  )
A.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B.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能繁殖自己的后代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 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生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的生物特征。在生物学中,生物的繁殖是生物种群延续和进化的基础,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正是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过程,即通过播种一颗种子,最终收获众多种子,从而实现了生物种群的扩大和延续。
12.(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面的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大雁南飞 B.蛇冬眠 C.母鸡下蛋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蛇冬眠、大雁南飞属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母鸡下蛋属于正常的繁殖现象。
13.(2024四下·曾都期末)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里八大行星之一。
14.(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列不是古人计时工具的是(  )
A.青铜漏壶 B.沙漏 C.电子钟
【答案】C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日晷和沙漏是古代人发明的计时工具;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15.(2024四下·曾都期末)操场上的红旗向南飘扬,此时的方向标的指针应指向(  )
A.南 B.北 C.指针指向不明
【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節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操场上的红旗向南飘扬,说明风向是北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16.(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列不属于自然界中气象灾害的是(  )
A.沙尘暴 B.火灾 C.台风
【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冰雹、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火灾不属于气象灾害。
17.(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列哪句诗说明了月相在变化(  )
A.床前明月光 B.月是故乡明 C.月有阴晴圆缺
【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是月亮的亮面会进行有规律的变化,变化周期约为一个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月相的变化,故选C。
18.(2024四下·曾都期末)2000多年前,开辟了通过西域的交通要道的人是(  )
A.张骞 B.班超 C.张衡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9.(2024四下·曾都期末)小文对某日的天气预报进行了记录,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城市 太原 南京 济南 重庆 福州
天气状况 多云 晴 晴 阴 阴
气温 -10℃-1℃ -4℃-7℃ -3℃-4℃ 4℃-9℃ 9℃-15℃
请根据小文记录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南京的最高气温是(  )
(2)该日在太原适合穿的衣服是(  )
A.棉衣 B.短袖T恤 C.长袖衬衫
(3)小文推测,该日济南最低气温的时间最可能出现在(  )
A.凌晨6时 B.上午10时 C.下午2时
【答案】(1)7℃
(2)A
(3)A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测量气温要定好时间和地点,将气温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地方,要避免太阳直接照射。
(1)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根据题干可知,该日南京的最高气温是7℃,最低气温是-4℃,天气状况是晴。
(2)根据题干可知,该日南京的最高气温是7℃,最低气温是-4℃,天气状况是晴,所以适合穿棉衣。
(3)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所以该日济南最低气温-3℃的时间最可能出现在凌晨6时。
20.(2024四下·曾都期末)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①   。
②   。
③   。
【答案】光源;阻挡物;屏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产生影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幕。
1 / 1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科学试题
1.(2024四下·曾都期末)蚕的一生要依次经历卵、蛹、幼虫、成虫四个阶段。(  )
2.(2024四下·曾都期末)月球表面不是平的,有许多高低不平的山脉、大面积的平原和大大小小的坑穴。(  )
3.(2024四下·曾都期末)晴转多云、多云、阴等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  )
4.(2024四下·曾都期末)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  )
5.(2024四下·曾都期末)古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天圆地方”。(  )
6.(2024四下·曾都期末)能否运动可以作为判断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据。(  )
7.(2024四下·曾都期末)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按照农历确定的。(  )
8.(2024四下·曾都期末)水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这样使它能够生长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  )
9.(2024四下·曾都期末)在随州市,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
A.上午8时 B.下午14时 C.傍晚
10.(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面与云有关的诗句是( )。
A.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B.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1.(2024四下·曾都期末)“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说明了(  )
A.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B.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能繁殖自己的后代
12.(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面的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大雁南飞 B.蛇冬眠 C.母鸡下蛋
13.(2024四下·曾都期末)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A.行星 B.恒星 C.卫星
14.(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列不是古人计时工具的是(  )
A.青铜漏壶 B.沙漏 C.电子钟
15.(2024四下·曾都期末)操场上的红旗向南飘扬,此时的方向标的指针应指向(  )
A.南 B.北 C.指针指向不明
16.(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列不属于自然界中气象灾害的是(  )
A.沙尘暴 B.火灾 C.台风
17.(2024四下·曾都期末)下列哪句诗说明了月相在变化(  )
A.床前明月光 B.月是故乡明 C.月有阴晴圆缺
18.(2024四下·曾都期末)2000多年前,开辟了通过西域的交通要道的人是(  )
A.张骞 B.班超 C.张衡
19.(2024四下·曾都期末)小文对某日的天气预报进行了记录,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城市 太原 南京 济南 重庆 福州
天气状况 多云 晴 晴 阴 阴
气温 -10℃-1℃ -4℃-7℃ -3℃-4℃ 4℃-9℃ 9℃-15℃
请根据小文记录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南京的最高气温是(  )
(2)该日在太原适合穿的衣服是(  )
A.棉衣 B.短袖T恤 C.长袖衬衫
(3)小文推测,该日济南最低气温的时间最可能出现在(  )
A.凌晨6时 B.上午10时 C.下午2时
20.(2024四下·曾都期末)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①   。
②   。
③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蚕的一生
【解析】【分析】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幼虫、蛹、成虫(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2.【答案】正确
【知识点】月球的特征
【解析】【分析】 月球表面高低起伏。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比较明亮的地方是高原,比较阴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月球表面高低起伏。
3.【答案】错误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 晴转多云、多云、阴等不是用来描述雨量的气象用语。 这些术语主要用于描述天空中的云量及其分布情况,而不是直接描述雨量。
4.【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太阳、月球
【解析】【分析】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高度,并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可以进行的。因为太阳的光线非常强烈,如果直接观察,特别是通过望远镜或没有适当防护的眼镜,可能会对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如视网膜烧伤等。
5.【答案】错误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
【解析】【分析】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有人认为是圆,有人认为是方的。古人的地理概念是“天圆地方”,所谓“天似穹庐,地如棋盘”。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天圆地方”:天空像一口倒扣在地上的锅,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6.【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与非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能生长,能繁殖,生长过程需要水和营养。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我们把有生命特征的有机体叫做生物。非生物不能生长,不能繁殖,也不需要水和营养。我们把无生命的包括物质和能量叫做非生物。动物能运动,它属于生物;机器人它也能运动,但它不属于生物,所以能运动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7.【答案】正确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我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大多是按照农历确定的。
8.【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生植物
【解析】【分析】 水生植物一般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这样使它们能够生长在缺乏空气的淤泥中。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水生植物,如莲,为了适应水下缺氧的环境,进化出了发达的通气组织。这些通气组织包括能通气的孔眼,这些孔眼彼此贯穿,形成一个输送气体的通道网。
9.【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的气温变化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小时左右。
10.【答案】B
【知识点】云量
【解析】【分析】A.意思是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B.意思是早晨辞别云雾缭绕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C.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兩纷纷飘酒,路上羁旅行人落魄断魂。
11.【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繁殖方式
【解析】【分析】 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生物通过繁殖产生后代的生物特征。在生物学中,生物的繁殖是生物种群延续和进化的基础,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正是形象地描绘了这一过程,即通过播种一颗种子,最终收获众多种子,从而实现了生物种群的扩大和延续。
12.【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蛇冬眠、大雁南飞属于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母鸡下蛋属于正常的繁殖现象。
13.【答案】A
【知识点】太阳系
【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里八大行星之一。
14.【答案】C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日晷和沙漏是古代人发明的计时工具;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15.【答案】B
【知识点】风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分析】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節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操场上的红旗向南飘扬,说明风向是北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16.【答案】B
【知识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冰雹、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火灾不属于气象灾害。
17.【答案】C
【知识点】月相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是月亮的亮面会进行有规律的变化,变化周期约为一个月,月有阴晴圆缺表达了月相的变化,故选C。
18.【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西汉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9.【答案】(1)7℃
(2)A
(3)A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测量气温要定好时间和地点,将气温计放在室外阴凉通风地方,要避免太阳直接照射。
(1)气温就是空气的温度,即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根据题干可知,该日南京的最高气温是7℃,最低气温是-4℃,天气状况是晴。
(2)根据题干可知,该日南京的最高气温是7℃,最低气温是-4℃,天气状况是晴,所以适合穿棉衣。
(3)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较高,其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所以该日济南最低气温-3℃的时间最可能出现在凌晨6时。
20.【答案】光源;阻挡物;屏
【知识点】影子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产生影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