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水二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周练
第01周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1. 鲁国定公执政,公室益微弱,定公患之,问政于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也曾回答他人对于“臣”的疑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表明,孔子推崇的君臣之道是( )
A. 尊君卑臣 B. 各尽其分 C. 君弱臣强 D. 平等共治
2. 出土秦简《效律》是关于核验、审计各级官府物资账目的法律,其中有以下规定(费,罚缴一定数量的财物):据此可知,这一立法旨在( )
衡制 误差 货罚 量制 误差 货罚
石 十六两以上 一甲 桶 二升以上 一甲
钧 四两以上 一盾 桶 一升以上 一盾
斤 三铢以上 一盾 斗 半升以上 一甲
A. 保障军备供给 B. 打击不法商人 C. 加强吏治建设 D. 提高生产水平
3. 唐太宗时期,谏议大夫隶属于门下省,“每宰相入内平章大事,必使谏官随入”,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武则天当政,改谏官为门下、中书二省分隶,并加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以至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说。这一调整( )
A. 扩大了谏官的监督权 B. 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制
C. 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 D. 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
4. 辽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研究表明,辽中京城规整有序,改变了上京“以东为尊”、随形就势的布局,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据此可知,辽中京城的营建( )
A. 彻底改变了游牧行国体制 B. 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
C. 反映出对中原正统的认同 D. 体现了辽代文化的二元性
5. 调查资料显示,中原一带的河南、山东等地半数以上的村庄都是明代建立的。山东省金乡县有村庄1247个,元朝以前建村69个,明朝建村830个;曹县有自然村2276个,属明代移民建村的就有1606个。河南省的汤阴、兰考等县的村庄大都由明代山西移民建成。由此可以确认的历史事实是( )
A. 元明之际华北地区社会动荡 B. 明代的户籍管理有所放松
C. 宋元时期北方经济地位下降 D. 明代华北地区市镇经济兴盛
6. 康熙时期始设巡台御史,每年委派满、汉御史各一人巡视台湾,“厘核案牍,查盘仓库,阅视军伍,周巡南北疆图”。巡台御史最初由各道监察御史充任,雍正五年改由皇帝亲选钦命,雍正帝有时还亲自为巡台御史选定启程吉日( )
A 进一步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B. 对台湾战略地位认识提高
C. 开始推进内地与边疆一体化 D. 对西方殖民势力保持警惕
7. 1881年底,中国第一条长途电报线路——津沪电报线全线建成,发报费以7个字起算,“路有远近,费有等差”。比如,天津至通州,每字一角;天津至上海,一角五分;加急电报,收费加三倍。而在当时,银元一角可购买16斤大米。尽管如此,拍发电报者仍大量增长。这表明( )
A. 通讯变革适应了社会发展需求 B. 洋务派忽视普通民众利益
C.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发展 D. 帝国主义列强扩大资本输出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梁启超、严复等倡导小说变革,他们视小说为“国民之魂”“文学之最上乘”,并认为旧小说毒化民众,消磨志气,是“吾中国群治腐败之总根源”。此主张( )
A. 开创了白话小说先河 B. 认清了社会贫弱根源
C 营造了社会变革氛围 D. 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9. 下图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主要构成比例情况。从中可以得出,党在这两个阶段( )
A. 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B. 坚持统一战线方针
C. 领导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D. 积极开展土地革命
10. 1983年2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大城市。在改革试点中,重庆成为国家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对城市经济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这一改革试点立足于( )
A. 先行探索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 B. 带动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和发展
C. 增强国有企业和城市经济活力 D. 理顺地方各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责
11.距今约7000—5000年之间,在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黄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东欧地区都出现了彩陶,这些地区大多是冲积平原地貌,黄土、类黄土深厚,水热条件适中。这反映出( )
A.彩陶是早期国家重要标识 B.彩陶文化以农业为基础
C.东西方彩陶文化交融共生 D.早期文明基本独立发展
12.图1为腓尼基字母的演化历程。据此可知( )
图1
A.古代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B.对外扩张是文字传播的主要方式
C.文字的发展推动文明进程 D.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13.公元6—7世纪,日本中央贵族和地方豪强为争夺土地和部民不断斗争,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同时期新罗的崛起和中国隋唐的强盛,也给其以紧迫感。对此,日本( )
A.变法革新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幕府政治体制
C.闭关锁国维护国家安全 D.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14.玛雅人崇拜羽蛇神,羽蛇神虽然是由托尔特克人带来的,但这与其玉米种植有关,正是玉米·种植需要大量的雨水,能带来大量雨水的羽蛇神成为玛雅人崇拜的神灵。这表明( )
A.羽蛇神崇拜占主要地位 B.地理环境决定宗教崇拜
C.玛雅文明深受外部影响 D.生产生活影响文明面貌
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者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文中的他们( )
A.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B.首次提出人文主义宗教观
C.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D.开始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
16.1641年,英国议会相继通过了《三年法》和《根枝法》,规定议会至少要三年召开一次,把国教改为长老会教,使教会脱离国王而隶属于议会。同年11月,议会又通过了《大抗议书》,试图建立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但查理一世拒绝在上面签字。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反复斗争 B.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C.开始确立“王权有限”的原则 D.议会成为挑战王权的基地
17.《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但起草这份文件的人从未想过把黑人也包括进去。1783年,华盛顿在一封写给大陆会议的信中提到:“我们将要在印第安人和我们之间设立一条边界线。”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资产阶级人权的局限性 B.美国确立共和政体的迫切性
C.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D.美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
18.德意志的机械制造厂从1848年131家增加到1861年的300多家,19世纪60年代德意志的煤炭生产、机械动力、铁路运输都超出法国。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指出:“德意志帝国与其说建立在铁和血上,毋宁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据此可知(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 B.工业革命推动德意志统一
C.工厂制在德意志的普遍建立 D.分裂割据影响德意志发展
19.马克思指出,“它”废除了旧式常备军、警察、政教合一制度和庞杂的官僚制度,把所有的公职——军事、行政、政治的职务变成真正工人的职务,使它们不再归一个受过训练的特殊阶层所私有。“它”( )
A.推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B.表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体现了对人民民主的早期探索 D.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权的建立
20.20世纪初美国向中美洲和加勒比海沿岸国家提供贷款,用于偿还所欠欧洲列强的债务。在美国成为这些国家的债权人之后,即试图控制这些国家的海关与金融秩序,甚至通过军事干涉颠覆其政权,以确保其投资的回报。这反映了( )
A.美国与欧洲的矛盾不可调和 B.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日益觉醒
C.拉美摆脱了欧洲的经济控制 D.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21.图2为1913年—1926年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苏俄—苏联)工业产值变化图(以1913年各国产值为100%)。图中①代表的国家是( )
图2
A.英国 B.俄国(苏俄—苏联) C.德国 D.法国
22.图3中的漫画《美国队长》自1941年3月出版以来一直广受好评,讲述了一位瘦弱的青年被实验改造成“超级战士”对抗德军,随后行侠仗义的故事。由此得知( )
图3
A.美国参战具有群众基础 B.美国政府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C.二战发展到了全球阶段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23.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对抗。表1中的史料能反映此时期激烈对抗的是( )
A 苏联封锁西柏林,美国通过“空中走廊”向西柏林提供生活必需品
B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超越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
C 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改建为水泥墙
D 美苏两国签订《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表1
24.二战后,英国在非洲推行的是所谓“宪法改革”和允许殖民地“分阶段独立”的政策。法国也先后使用了“法兰西联邦”和“法兰西共同体”的形式,给予法属殖民地以“半自治”和“自治”的地位。这些调整旨在( )
A.维持殖民势力和影响力 B.缓和其与殖民地的矛盾
C.维护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D.加强对殖民地直接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 共28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永乐时期,内阁不过是一个侍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而已,自仁宣之后,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睞,内阁权力日益增长,逐渐有了票拟权和参与评议朝政的权力。嘉隆万历时期,内阁的发展达到顶峰,内阁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秩日渐加尊,班列也位于六部尚书之上。明初宰相制度废除后,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实际上成了最高一级行政机关,而嘉靖之后,内阁渐夺六部之权,至万历时,内阁首辅已俨然历代之“宰相”。
——摘编自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
材料二:从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国王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内阁的去留,内阁时而听命于议会,时而听命于国王,因此,在18世纪前期,英国虽然形成了内阁,却没有确立内阁制。直到1832年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阶级中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相反,土地贵族的力量迅速衰落。统治阶级各部分经济实力的演变终究要体现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上。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在政府和议会中一步一步扩充势力,王权迅速没落,议会主权迅速确立。因此……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内阁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不同点。(8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岛上(海地)有约三万名自由之身的白人,还有人数约略相当的黑白混血儿和四十八万名奴隶。法国大革命后,“人权宣言”与法国的殖民意向相冲突,岛上的矛盾情势随之引爆。巴黎的革命人士愿意将选举权扩大适用于海地的自由白人,乃至自由的黑白混血儿,却无意废除奴隶制,以免断掉法国岁入的一项主要来源。于是,海地的黑人雅各宾党决定自行解放,从而爆发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民族解放战争之一。
材料二:经历百余年奴隶政权的严酷统治,这些得到自由之身的黑人决心放个长假。重返工作岗位后,他们不愿替甘蔗园卖命,反而展开土地改革,将大庄园分割成小块土地。同时,独立后的海地赫然发现自己基础设施贫乏,资本稀少,农民未受教育且无治理经验。占人口少数的黑白混血儿贵族兴起,他们剥削广大农民图利自己,国家却几乎停滞不前。贵族统治不稳时,美国出手相助(1915—1934年遭美国占领),以维持“稳定”。海地找不到可取代糖的产品,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地发生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海地独立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这处热带天堂变成悲惨贫困的落后地区”的主要原因。(10分)
周练参考答案
1-5 BCDCA 6-10BACBC
11-15 BCADC 16-20 DABCD
21-24 BACA
25.(1)变化:内阁人员由备顾问到参与决策;内阁人员由官品较低到受尊崇。(4分)
原因:内阁大臣得到皇帝的信任;内阁获得了票拟权或议政权;内阁大臣兼任部院职务。
背景:工业革命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王权没落和议会主权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的影响。
不同:明代内阁始终不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正式行政机构,英国内阁最终成为掌握国家行政权力的正式机构;明代内阁服务于皇帝专制,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
26.(1)背景:法国大革命对海地的影响;“人权宣言”推动了人权、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海地没有废除奴隶制,引起了海地黑人的不满;海地黑人雅各宾党的领导。
(2)发展状况:国家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受到美国的控制和掠夺;失去了蔗糖生产的经济支持,国家贫困落后。原因:畸形的殖民地经济的衰落;国内基础设置贫乏,资本稀少;获得独立的黑人缺乏治理经验;混血贵族对农民的剥削;海地政局不稳定,给美国控制和掠夺海地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