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安徽省马鞍山松源培正中学 杨卫红(第一课时)说课内容知识背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知识背景遗传学生态学继承发展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3.培养学生处理资料和数据的能力;重难点教学重点: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
教学难点:基因频率的概念;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教学策略1.案例教学
2.简化统一数据
3.数学模型教学学法策略1.学生参与数据处理
2.小组讨论,团队合作课堂导入进化单位?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案例】
桦尺蠖(huò )的翅色是浅色(基因型为ss),偶然出现一黑色的变异个体(基因型为Ss),且S对s是显性,若黑色翅比浅色翅更适应环境。(1)这一有利变异的个体能永远生存下去吗?
(2)该个体中的有利基因S,如何保留?
(3)即使Ss的个体能够繁殖,后代都是黑色个体吗?
个体不是进化基本单位!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相关概念: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重难点突破 基因频率的计算【案例1】某桦尺蠖种群中,黑色翅的基因为S, 浅色翅的基因位s,抽样调查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SS、Ss、ss的个体分别为10、20、70个、问每种基因型频率是多少?S、s基因频率是多少?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重难点突破 基因频率的计算SS基因型频率 = 10/100 = 10%
Ss基因型频率 = 20/100 = 20%
ss 基因型频率 = 70/100 = 70%S基因频率 = (10*2+20*1)/(100*2)=20%
s基因频率 = (70*2+20*1)/(100*2)=80%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案例2】某桦尺蠖种群中,黑色翅的基因为S, 浅色翅的基因位s,抽样调查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SS、Ss、ss的个体分别为10、20、70个,若该种群为亲本,如果让该种群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自然选择,无突变,根据孟德尔分离定律计算:(1)该种群产生的S、s配子的比率?
(2)F1代基因型频率?
(3)F1代种群的基因频率?
(4)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 F2代、 F3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16%64%SSSsSs16%ssF1代
基因频率
S%=20%
s %=80%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数据归类处理结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理想条件
①该种群非常大
②雌雄个体自由交配;
③没有迁入和迁出
④无自然选择的作用
⑤不发生突变 自然条件
如:存在自然选择二、生物进化的实质探究实验
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二、生物进化的实质探究实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提出问题:种群中S基因(深色性状)的频率为什么
越来越高?浅色环境下两种桦尺蠖(深色和浅色)的计数时间深色环境下两种桦尺蠖(深色和浅色)的计数时间二、生物进化的实质探究实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提出问题:种群中S基因(浅色性状)的频率为什么
越来越高?作出假设:黑褐色环境,有利于深色桦尺蠖的生存,
环境的选择作用使S基因频率越来越高。验证假设:数学建模二、生物进化的实质探究实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1870年桦尺蠖的基因型频率为SS为10% , Ss为20%,ss为70%,在树干变黑的环境条件下,使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几年内,桦尺蠖种群每年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二、生物进化的实质探究实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二、生物进化的实质探究实验: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自然选择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理想条件下种群基因频率结论:环境的选择作用使S基因频率越来越高二、生物进化的实质讨论
1.自选然择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还是表现型?自然选择的本质是什么?
2.如果自然选择是针对种群的基因进行,会导致种群发生什么变化??
3.除了选择,还有哪些因素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板书设计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二、生物进化的实质
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以问题为纽带,通过一个桦尺蠖种群进化的过程分析,学生是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在本节课教学设计院中,有问题探究,有数学建模,有数据处理,有模拟实验,让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和简单化,更便于理解。
开展诱导探究教学,进行课程改革,最根本是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地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实现,能够在教师的诱导下,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