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核心素养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教学】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核心素养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2 21:4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世界古代史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目录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城市居民的身份

大学的兴起
时空观念: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发展时间及过程,了解欧洲大学的兴起。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认识城市兴起的原因,对比分析中外城市的不同点;思考大学和城市兴起及新兴市民阶层对欧洲的影响。
02
家国情怀:感受早期城市居民争取自由和自治、力求获得市民身份的战斗精神。
03
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2022年课程标准
博洛尼亚大学
视频导入:世界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位于意大利,创立于公元1088年,初期以法律和医学两个专业著称,被誉为“世界大学之母”。该校900多年的历史里,涌现了众多杰出校友,包括文艺复兴时代的开拓人物但丁、提出日心说说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以及彼特拉克、丢勒、伊拉斯谟、哥尔多尼、马可尼、安伯托·艾柯等著名人物都曾在这里学习或执教。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01
02
城市复兴:
10世纪起,西欧旧城市开始复苏,新城市不断产生。
争取自由与自治:
(1)
途径: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
结果:13世纪,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
部分城市成为自治城市。
德国民谚: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Stadt Luft macht frei
材料:从1000年开始,到14世纪中期,欧洲的总人口从约3500万增加到约8000万。……重型犁、马颈轭的发明和改善……农业上从两田制种植到三田制种植的变化。
——《中世纪盛期的欧洲》
生产力发展→
农业发展
农产品增加
人口增长
→商业手工业发展→
旧城市复苏
新城市产生
唯物史观
教学视频:西欧城市的兴起
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时,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等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屈指可数。
伦敦
巴黎
米兰
威尼斯
时空观念
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琅城是法兰西东北部的一个城市,主教也是这里的领主,控制着城市。琅城居民募集了金钱,赎买了自治权,并建立了自治机构。但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市民举行起义,杀死主教,此后又坚持斗争多年,琅城终于取得了自治地位。→法国国王派军队进攻琅城。在琅城居民坚持斗争下,国王妥协了,还向琅城颁发了特许状,琅城最终实现了自治。
典型事件:法兰西琅城起义
思考探究:国王为什么会签署城市自治的特许状?
①削弱了割据势力,获得城市的拥护;
②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③城市贵族一般也都是国王的支持者。

城市居民的身份

城市居民的身份
01
02
03
基本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
生产活动:
手工业者-小商品生产
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
阶级变化:
①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②分化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
1284年德国唱诗班座椅上的装饰:懂手艺的工匠涌入城市!
15世纪教堂唱诗班座位上的装饰品:英国小贩背着货物到处贩卖!
史料实证
教学视频:城市居民生活状况
在中世纪后期商业繁荣的背景下,绘画生动描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身着红衣的商人正在为博洛尼亚顾客试穿衣服,露天小摊逐渐演变成固定建筑,住家也建在商铺的楼上。
史料实证
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同时防止封建领主的侵犯,城市中都有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的行规严格限制外地人在城内经商,强制执行统一的商品价格,禁止囤积居奇。手工业行会的行规也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规定本行业产品的制造工艺、规格、原料和用量,还规定工人的人数、工资与劳动时间。手工业行会的正式成员一般是作坊主,行会招收的学徒没有报酬,学徒期满后成为帮工,才可得到报酬。帮工通过行会组织的考核后可以取得师傅的资格,独立开设作坊。
知识拓展:城市行会
裁缝
面包师
铁匠
酿酒
问题思考
右边同学说法更有道理,西欧城市复兴和工商业快速发展时期,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并进一步分化为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巴黎:6万人口
开封:100万人口
唯物史观

大学的兴起

大学的兴起
01
02
03
04
兴起:
12世纪西欧大学兴起
代表:
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
自治地位: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设置:
①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等;
②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大学的含义:“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历史解释
材料1:1158 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发布旨谕,维护波洛尼亚大学师生的利益……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均由大学审理。
材料2:1385 年海德堡大学成立时,苏格兰国王洛伯特一世授予师生在其境内免于“任何义务、征集、贡物或其他任何苛税”。
材料3:师生不满所在地的城市或教会权威时,或在教学研究自由遭到无理干预时,可罢课罢教或迁校以示抗议。
大学教育的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史料实证
中世纪西欧大学课堂
史料实证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数
几何
天文
欧洲大学七艺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所推崇的七种自由艺术,包括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这些学科被认为是受过教育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体现了古人对知识、智慧和人文素养的追求。
历史解释
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
牛津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解剖教室
牛津大学全景
课后练习
1.中古时期的西欧,在地中海地区及其他重要交通要道和旧城遗址上,逐渐兴起了一些新兴城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的规模普遍较大
B.城市一般以暴力的方式获得自治特权
C.出现了城市上层和贫民阶层
D.逃亡到城市的农奴永远没有自由身份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的新兴城市中出现了城市上层和贫民阶层,C项正确;这些城市的规模很小,排除A项;城市一般以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方式获得自治特权,排除B项;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在住满一年零一天后就能获得自由身份,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后练习
2.“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C.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可知,此内容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西欧城市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课后练习
3.“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答案】A 【详解】根据“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可知博洛尼亚大学法学兴盛的原因在于所处地区有商业纠纷处理的需求,A项正确;材料并为设计封建统治者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表明该校成立市民团体这一群体而非整个市民阶层,概念不同,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自治与管理权,排除D项。故选A项。
课后练习
4.中世纪西欧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材料中,行会的组建有利于( )
A.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 B.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
C.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 D.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权、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组成“同乡会”或行会来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维护学生和老师的权益,A项正确;“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开展同行间的学术交流”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完全脱离教会的控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