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核心素养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教学】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核心素养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2 21: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世界古代史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时空观念:了解拜占庭帝国的位置和版图,了解拜占庭帝国兴衰发展历程。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辩证客观的分析《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和评价;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拜占庭衰亡的过程和原因。
02
家国情怀:从拜占庭帝国的衰亡获得启示;了解拜占庭文化,激发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03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2022年课程标准
视频导入:有趣解说-古罗马、东罗马、西罗马……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共历经12个朝代,93位皇帝,是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继承了横跨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部版图,首都为330年营建的君士坦丁堡,希腊旧名为拜占庭。
1557年历史学家赫罗尼慕斯·沃尔夫,在其著作中正式将东罗马帝国称作“拜占庭帝国”,以区分古希腊与中世纪希腊化罗马帝国的文献。17世纪后,“拜占庭帝国”这一称呼得到了广泛使用。
目录

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与《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文化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
01
02
建立时间:
4世纪末
版图:
希腊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君士坦丁堡
时空观念
材料1:君士坦丁堡处于中心位置,它的码头和港口几乎控制着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贸易,使得东罗马帝国的国势如虎添翼……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2:……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粮食供应几乎全部来自埃及并经过亚历山大里亚集散运输。 ——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横跨三洲,贸易活跃
帝国范围内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
→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史料实证
03
强盛: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达到鼎盛
查士丁尼
农民 → 军人 → 皇帝
措施:
①加强中央集权;
②武力征伐;
③推动封建化;
④完善法律。
教学视频:查士丁尼一世
查士丁尼一世,也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一位杰出统治者,他在位期间(527-565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帝国达到鼎盛。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查士丁尼时代",是东罗马帝国历史和文化的黄金时期。
04
衰亡:
(1)
衰落:阿拉伯人攻入、十字军东征削弱。
十字军攻占拜占庭
(2)
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灭拜占庭帝国。
自14世纪初开始,衰落的拜占庭帝国又面临着来自亚洲的新威胁。居住在小亚细亚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的一支,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在首领奥斯曼的率领下,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了国家,并迅速崛起。
教学视频:奥斯曼攻占君士坦丁堡
01
材料一:“查士丁尼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消灭西欧的日耳曼人诸王国……在东方,与波斯的战争连绵不断。 ——《世界中古史》
02
材料三:在以后的时日里,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是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最终将盛极一时的拜占庭帝国湮灭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02
材料二:“野蛮的西方靠侵略、掠夺、摧毁拜占庭帝国也变成了文明的西方”。
——《帝国的灭亡》
议一议: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指出拜占庭衰亡的原因?
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③帝国统治者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②外族的不断入侵;
史料实证
启示:由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可知,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家国情怀

查士丁尼与《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与《查士丁尼法典》
01
02
03
04
目的: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构成: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罗马民法大全》
内容:
①仍然承认奴隶制;②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意义:
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②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查士丁尼法典》: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法学汇纂》: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法理概要》: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新法典》: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罗马民法大全》
知识补充: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习惯法
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完备:民法大全
形成:成文法
蒙住双眼、一手提剑、一手握天平的司法女神朱斯提提亚Justitia
罗马帝国的法学家对法律进行了广泛论证,包括万民法、经济法,以及众多的法律概念,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历史解释
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拜占庭文化

拜占庭文化
01
02
来源:
基督教、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东方文化。
贡献:
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拜占庭式建筑的杰出代表。这座宏伟的教堂始建于公元6世纪,历经多次重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教堂内的马赛克壁画和彩色玻璃窗,描绘了丰富的宗教故事和历史场景,展现了古代艺术的精湛技艺。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教学视频:圣索菲亚大教堂融会东西
为字母文字的演变产生巨大影响
西里尔字母
俄文字母
塞尔维亚字母
拜占庭帝国灭亡后,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其孙子伊凡四世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法继承人。俄国沙皇从来没有放弃过恢复拜占庭帝国的企图。
史料实证
课后练习
1.528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法典。这部法典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528年,东罗马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法典。”可知,这部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结合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查士丁尼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汇编《法学汇纂》、编成《法理概要》和编辑《新法典》,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颁布的法律汇编,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也叫十二表法,是古罗马国家立法的纪念碑,也是最早的罗马法文献,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整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确立,有着深刻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后练习
2.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新疆土。由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A.其前身是波斯帝国 B.版图一直在扩大
C.长期进行防御战争 D.被阿拉伯人灭亡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与其前身罗马帝国截然不同,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其目标以收复失土为主,并非开拓新疆土”可知,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以收复失土为主,拜占庭帝国辖域广阔,敌人众多,作为一个千年帝国,不可能长期维持大量军队,所以他们采取的精兵战略和弹性防御策略,C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的前身是罗马帝国,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以收复失土为主,版图一直在扩大的说法存在歧义,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最后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后练习
3.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
A.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
C.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未次以法律。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罗马法是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基础,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排除A项;雅典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排除B项;雅典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故选D项。
课后练习
4.“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因此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知该法典编纂的目的是
A.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 B.稳固帝国社会秩序
C.改善奴隶的社会地位 D.确立后世立法规范
【答案】B 【详解】根据“由于罗马社会陷入危机,为了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护和巩固自身地位”可知《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是为了稳固帝国社会秩序,故选B;综上所述可知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