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教学】第11课 古代日本(核心素养精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教学】第11课 古代日本(核心素养精品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02 21: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世界古代史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时空观念:了解日本的自然地理条件,认识日本兴起与发展及其时空演变的主要历程。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通过相关史料的呈现了解大化改新及其对日本的影响;通过对中日交往历史的讨论,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02
家国情怀:认识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主要民族及其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特点,感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03
通过日本大化改新,以及社会发展概况,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2022年课程标准
视频导入:日本国名的来历
目录

6世纪前的日本

大化改新

幕府统治

6世纪前的日本

6世纪前的日本
01
地理位置: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日本,这个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这个国家的总面积达到了37.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欧洲国家。
北海道
本州
九州
四国
时空观念
《史记》记载,秦始皇时期派遣徐福东渡出海采仙药,给日本带去了文字、农耕和医药技术,促成了 “弥生文化”的诞生,徐福自然成了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农神”和“医神”。
02
国家出现: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相关史事:
①《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②《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③《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东汉光武帝赐予的“汉倭奴国王”金印
史料实证
03
基本统一:
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统治阶级
王室和贵族
被统治者
生产方式
部民
地位近似于奴隶
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教学视频:大和统一日本
日本皇室“三神器”,又称“三宝”,由八咫镜、草薙剑和八尺琼勾玉组成,是日本皇室权威的象征,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其中,八咫镜是神道教的圣物,相传可以照射出世间万物的原貌;草薙剑则是一把强大的神剑,具有斩妖除魔的神力;八尺琼勾玉则象征着皇位的传承,代表着皇室的繁荣昌盛。这三件神器在日本皇室的传统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
史料实证

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
01
背景:
(1)
(2)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日本。
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
中大兄皇子刺杀苏我入鹿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材料三:《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材料一: 7世纪中叶,日本处仍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大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国朝廷出现统治危机…
史料实证
02
内容: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1)
日本二官八省制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统一赋税。
经济
(2)
大化改新实施班田收授法,以唐朝均田法为参照,每六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按口分田:男性为2段,女性为男性的三分之二,私奴婢各为男女的三分之一,均由户主管理,口分田终身享有,死后收回。
03
04
性质:
效仿隋唐的典章制度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使日本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唐风洋溢奈良城
史料实证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唐朝仕女图
日本和服
端午节悬挂的鲤鱼旗
茶道
日本的铜钱
和同开宝(始铸于708年)

幕府统治

幕府统治
01
02
03
背景:
庄园经济发展;中央集权衰落;武士集团形成。
建立:
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特征:
①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②幕府将军把持国家大权;
③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形成武士道。
日本全副武装武士(左边的身穿红色盔甲,是武将常见的穿着;右边的武将身上穿着单片护胸盔甲,配带长刀)
教学视频:古代日本幕府统治
日本武士道,是一种强调忠诚、荣誉和牺牲的精神。它源于古代日本武士阶级,旨在培养武士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武士道的核心是忠诚和勇敢,武士需要时刻准备为国家、领主和家族献身。此外,武士道还强调谦逊、自律、公正等美德。然而,武士道在历史上也因其极端性和暴力行为而受到批评。
历史解释
知识拓展
古代朝鲜3-4世纪,朝鲜半岛基本形成了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
676年,新罗统治了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
10世纪,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照唐制,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改国号为朝鲜。
课后练习
1.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C项正确;大化改新后,天皇大权旁落,日本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幕府统治,为推翻幕府统治,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发动了倒幕运动,天皇掌握实权,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向西方学习,史称“明治维新”,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
课后练习
2.646年,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材料表明“大化改新”重点学习唐朝的( )
A.科举制度 B.租庸调制 C.中央集权制 D.均田制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封建国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C正确;科举制、租庸调制、均田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错误。综上故选C。
课后练习
3.孝德天皇即位后,定年号为大化,颁布改新诏书,吸收中国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这一“改革”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使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C.提倡“文明开化”D.使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B 【详解】646 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B符合题意;确立土地私有制、提倡“文明开化”属于明治维新时期改革措施,排除A和C;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近700年幕府统治时期。排除D。故选B。
课后练习
4.646年元旦,孝德天皇审时度势,以中国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发布《改新之诏》,要求全国上下全面“中国化”。这次“中国化”主要学习中国哪个朝代的制度
A.秦朝 B.汉朝人 C.唐朝 D.明朝
【答案】C 【详解】考查点:大化改新。解题思路:根据关键词“646年”、“孝德天皇”、“中国化”可知这场改革是大化改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46年,孝德天皇以唐朝的制度为蓝本,组织了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主义的道路。C正确;ABD不合史实,ABD错误。综上故选C。
谢 谢!